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自打两天之前,带着到了龙省说是要做一个国企改革调研,为自己论文收集材料的周叔连在省内转了一圈之后,夏光远这位自打去年开始接盘了龙江改革关口的计委主任就一直没得了消停。

    自己这位老师,对于目前龙江一潭死水般的经济现状不满到了极致。而对于把持着重大项目决策关口的夏光远,老头自然是数落连连,看到那些根本不符合经济规则的项目落实,或者一些明显可行的项目被毙掉,不知道多少次骂娘,声称自己教出了个外行徒弟。

    夏光远有苦说不出,心里边儿也有怨气。

    现在老头刚刚好了点儿,李宪又在这加刚,又怎么能不恼火

    “所以周老啊,像这小子这样的而民营企业家的话,您听听也就得了,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您指望他站在公正的角度上谈想法,那肯定不可能。”

    “夏主任,这话说的我就不爱听了啊。”

    若是平时,李宪还真不想说这么多。打几句嘴炮过过瘾也就罢了,可是见到夏光远一脸苦相,心里边恶趣味顿时油然而生。

    嗯,见到自己这位便宜老丈人不舒服,他心里不知咋整的.......

    咋就那得劲儿呢!

    “我说什么了就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虎起脸,李宪伸出了手指,强调道:“你乱七八糟的说了一大堆,阐述的是国企改革的难处。这我可以理解,可是周老问的是什么是对国营企




第647章:实在是高
    “岳书记、”

    见岳之峰面色不善,李宪赶紧打了个招呼卖了个乖。对夏光远,他可以随意的嚣张跋扈。毕竟自己这个便宜老丈人黑历史抓在自己的手里,就算是看自己千百万个不爽,也没办法干掉自己。

    李宪有恃无恐。

    可是岳之峰可就不一样了,这个刚刚上任的书记性子他还没有摸透,新北集团现在做大了,可以不鸟北林这种地方政府,可那是因为现在新北在市一级的企业里边儿体量算是相当大的,就算是把地方政府得罪了,可是靠着集团吃饭的职工和其他配套企业仍然离不开,他有资本硬气。

    可是就算新北再怎么牛,在岳之峰这李宪也牛不起来。

    除非有一天等到新北发展成了举足轻重的大企业,跺跺脚中国经济震三震的那种。只要是没到那个程度,该低调还得低调。

    在现下这个年头跟省一级的大佬搞不好关系,那可以厕所里边儿打灯笼——找屎。

    殊不知就连仰融那样,差一点儿就把中国汽车产业弄崛起的企业,都因为和省里闹掰了最后落了个四海为家不敢回国的下场,李宪自问自己还是知道自己小身板几斤几两沉的。

    见岳之峰面色不善,李宪忙笑道:“您看这不是话赶话说到这儿了么。我也是就事论事嘛。”

    岳之峰确实心里不太舒服,今天把李宪,夏光远还有刚刚到了龙江省搞调研的周叔连一同找来,为的其实就是想就李宪那个造纸产业整合的事情。

    特别是巧在省内游历的周叔连,作为国内经济学泰斗,和厉一宁吴净连齐名的工业经济领域专家,他特别想想听听有什么意见。

    可是没成想,自己这刚刚开完会下来,就听见李宪当着这位专家的面儿说省内的弊病。这让已经将自己代入了龙江省一把手身份的岳之峰感觉有些下不来台面。

    “就事论事也要实事求是!一个政策实行下来,肯定不能够尽善尽美,但是政策的制定,从来都会考虑到普世大众的利益。你听听你说的那叫什么话怎么就把股民给......那么形容定位”

    李宪自认为说的没错,可是实话跟政治正确肯定是不搭边儿就是。只是岳之峰惹不起,饶是心里不服,也就只能不吭气儿了。

    倒是一旁的周叔连,见岳之峰呵斥李宪,连忙伸手劝阻:“岳书记不要生气。小李同志说的索然过激,但是确实抓住了要害啊!”

    周叔连虽然身上无官无职,只是在几个学术协会担任虚职,可是这么多年在经济领域内做出的成绩,又经常作为中央智囊参与一些政策的制定,在岳之峰面前说话到还有些分量。

    岳之峰也不敢托大,连忙请站起身来的周叔连重新入座。

    谢过岳之峰,周叔连叹了口气,“岳书记,这次我到龙江来啊。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吴京连同志推荐我过来看看龙江的这个轻工改革项目怎么落实执行,第二个也是最初的想法,也是为我的关于国企改革到底该以一个什么路线进行的论文做材料收集。刚才李宪同志说的这些,这些个关于目前国企普遍用上市的方式从股市吸血续命的弊病啊,其实也是目前咱们国企改革主要使用的手段。确实是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这个可不能怪他说。”

    见岳之峰不说话,周叔连接着道:“不瞒你说,当时这



第648章:李宪模式,间接解困
    面对李宪的吹捧,周叔连风轻云淡的摆了摆手。他自认为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看出这些弊病并不能说是什么高人本事,只能说是基本的职业素质罢了。

    事实上,目前中华股市的弊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能看得出来。圈子里,大部分的人都已经对目前股市的潜在风险有所察觉。只不过是现在周叔连率先将这个问题放置到一定高度,而且着手开始论证而已。

    周叔连自认为这不值得追捧,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只知道问题,而不知道结症该如何解决的境遇之下。

    听着周叔连的分析,岳之峰的面色却是不太好。

    因为政策的关系,龙江这头还不像是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一些国营企业允许破产,大型国企国家允许重组分拆。所以为了稳定龙江省省内的国营企业存续下去,省内的上市指标尤其的多。

    见周叔连满脸的担忧,他无视了李宪,转而问道:“叔连同志,问题有这么严重”

    周叔连点了点头,略一犹豫道:“问题可能要远远比现在我们看到的还要严重,现在我还没有深入的去调查。”想了想,他提醒道:“岳书记,虽然地方上确实有困难,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万万要盯住上市的国营企业这一块,让省国资主管部门对于企业的上市指标严格管控,千万千万不要认为股市是国企救命良药,就一个劲儿的猛灌呐。除了这个之外,上市企业之间的股份转移也一定要严格把关,避免让制度的漏洞......铸就贪腐的黑洞。”

    虽然对资本市场的了解不深,但是对于周叔连的提醒,岳之峰却深以为然。

    他虽然不知道上市企业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为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个人利益。但是干了这么久的领导工作,他却深深的知道,每一个不健全的制度或者政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成为贪腐的工具。

    方寸蚁穴,可溃千里之堤。很多事情,不得不防微杜渐。

    说实话,对于整个股市的走向如何岳之峰关心的程度有限。毕竟现在国营企业上市的流程,全国都在这么做。如果有一天股市发生变动,那么波及的也不单单是龙江省一个地区。

    反倒是周叔连的最后一个提醒,让他格外的上心。毕竟,贪腐问题对于他这个党政干部来说,是存在直接责任的!

    可就在岳之峰暗暗在心里记下这个提醒,准备回头给国资委开个会议,专门提一提这个事情的时候。

    李宪却已经抓狂了!

    wtf!

    天可怜见,就在刚才他还打算着能不能通过收购一些已经跌到了谷底的国营企业当做壳资源,配合自己整合省内包装造纸的计划,去资本市场上浪一浪呢。现在周叔连突然就搞了这么一出,这哪儿成啊!

    一瞬间,周叔连的高人形象在他的心里边崩塌,从”此乃博学之士“变成了”老头,你丫知道的太多了!“

    打这儿,李宪觉得自己不能再沉默了。

    轻咳了一声,便道:“周老说的很有道理。其实目前股市这一块,我也关注了很久。”

    “哦”他这么一说,周叔连来了兴趣。

    作为工业经济协会的副主席,以及知名的经济学家和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国内的民营企业家,特别是那些已经做大的民营企业家,他没少接触。

    像饲料大王刘永兴,万向鲁贯求,万科王实,柳传知,年轻一些的史御助,都和他有交往,甚至其中一部分人还特地邀请过他对企业进行过战略和制度方面的制定。

    这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虽然性格经历各有不同,但是却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不论在商业领域之内如何激进,但是面对官方,都保持着相当的低调。

    就说目前已经把希望集团小小的饲料生意做到了年十个亿级别的刘永兴,这个靠着养鹌鹑起家的企业家,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六十多家工厂,一万多名全职雇员和九万多名市场代理。可是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还是在千方百计的避免自己“资本家”“老板”的身份。生意做到这么大,宁可把女儿送到国外留学,可是为了避免在风头上压过政府领导,却不敢买一台高档一些的奥迪轿车,出门办事只开一台桑塔纳。

    可是李宪给他的感觉很不一样。

    在这个年轻的过分的企业家身上,他看到了一种在底线之上保持着的自我。

    其中的分寸,在周叔连看来拿捏的恰到好处——虽然这种自我略显油滑。

    “小李同志,你怎么看“周叔连立刻问到。

    将屋内三人的注意力成功吸引



第649章:我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间接解困什么意思”

    方才一直在观察着李宪的夏光远突然发问,隐约之中他觉得李宪这个家伙,似乎又在算计这什么。

    而今天先是被岳之峰请到这里来,又恰好在这里看到了李宪,让他内心之中有一种预感。

    自己,似乎又要和这个小子扯上什么关系。

    很明显的是,夏光远关注的问题,也同样是岳之峰和周叔连所在意的。

    面对房间之中三双齐齐聚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李宪微微一笑:“其实很简单。所谓的间接解困,其实就是再以直接对国营企业注入资金的方式令其存续。至于具体的操作方式嘛......”

    扫了一眼那三个已经被全然吊起了胃口的,李宪笑呵呵一摊手,给出了最终的,仿佛是荆轲在千年之前提交给秦始皇的地图卷轴中一点寒芒的答案:“让那些好的,有潜力的,具备上市条件的私营企业,非国有企业上市。然后用筹集到的资金,反过头来收购国有企业。”

    “笑话!你这么说,还不如直接说给你们新北一个上市指标,然后圈钱回头收购其他国营企业得了!”夏光远投去了鄙视的目光,呵斥了一句。

    眼见着岳之峰也眉头皱了起来想要呵斥,李宪伸出手掌,止住二人发话,“先别急,让我说完。如果感觉这样的方式操作可行度低,也可以用一种折中的方案。比如,放开上市国营企业的股本不动原则,令其进入二级股市流通市场。供民间资本介入收购,重新分配企业的股份配比,以存续企业,但是重组董事会......嗯,这种温和的方式进行改造。我认为,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李宪出的这个主意,现在还没有出现。

    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类似周叔连之前提出来的国营企业原始股份不流通,这种被称为“股份分制”的,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制度大行其道。

    在那个时候,所有的上市国有公司都存在非流通股(国有股份)与流通股两类股份。

    两种股份的权利相同,但是持股的成本则有巨大差异,这造成了两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也对日后的庄家经济提供了天然的操作空间。这个股份分制制度到了05年左右才通过国有股减持结束。

    但是在那之前,严重滞后的流通性和股权不公,已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国营上市企业早在千禧年之前,就已经完全暴露出企业机制和财务方面的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

    而在九六年到九七年之间,第一批第二批上市的国营企业百分之八十都扑街的时候,李宪现在提出的这个观点,其实就被国内的诸多经济学家广泛的提了出来。

    其中就包括人民日报的观察员凌志军,经济学家张维迎,以及港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梁定邦等经济学领域的“少壮派”。

    而在紧随其后的“抓大放小,国进民退”,国营企业大改造这个......席卷了千万人的下岗潮的主要诱因事件中,这种模式除了粗暴的破产重组之外,也被部分运用到了民间资本针对上市企业的并购之中。

    &nb

    sp; 只不过那个时候,企图通过资本市场并购国企的民间资本运气实在是不咋地。

    九七年.......索罗斯大魔王席卷亚洲,企图在资本市场搞事情的,基本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欢欢喜喜入市,想要用股市的资本来完成对国企的并购,可出最后........只能在祖国江山不管你什么道理就一片绿之下,溜溜光光连底裤都不剩的离开。



第650章:你能不能成熟一点
    其实按照李宪原本的打算,说服岳之峰拿下那些造纸厂的方法,其实另有一套。

    现在省内轻工改革项目已经立下,但是迟迟无法进入到关键阶段的问题在于计委这头。因为对企业改革之后的所有权问题有所顾虑,所以针对各个企业的审核程序和资产清算特别严格。

    岳之峰的态度李宪不确定,可是目前包装纸板的门路已经打开,时间是不等人的。

    从这两方面考虑,李宪本打算先用租类似当初北林纸厂代工的“租赁”方式,把这些个企业率先整合起来。不管怎么样,最后能不能拿到这些厂子,先将这些闲置产能利用起来再说、

    在他看来,只要纸板这门生意能够行得通,让这些个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厂子看到利益,把效益创造出来,到那个时候再拿着成绩去说服岳之峰和夏光远。阻力肯定能更小一点儿。

    可是现在通过周叔连的启发,他膨胀了!

    资本市场他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但是现在看来,如果想迅速扩大自己的事业规模,94年虽然漏洞多多,但是却因为92年认购证和头股热潮被刺激的热得一塌糊涂的股市,还真是个不错的道道儿。

    对于他的“主动请缨”,岳之峰陷入了沉默。

    思考良久之后,才将支在下巴上的手移开,问道:“这件事情,你有多大的把握”

    “岳书记,这个我可不敢保证。不过在我看来,现在不论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都非常成熟。只要省里能给我们新北一些支持,成功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见李宪信心满满,岳之峰点了点头,可是也没再多说什么。

    看到岳之峰这般态度,李宪心中一喜。见到岳之峰的态度,他就知道自己这临时想出来的道道,有了五分胜算!

    就在他准备再进一步,将事情敲定下来的时候,一旁的夏光远却发了难:“李宪,不是我针对你们新北。但是你现在说的这些,操作的核心是要利用股市资本市场。按照你的说法,需要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然后将其整合再对其他企业并购。你们新北要说改造一个地方企业,我不怀疑你们有这个实力。可是现在你想做的,是改造一个上市企业,令其股价升值融资,然后才能谈其他的操作。据我所知,新北集团可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你说的这些,我不同意。”
1...219220221222223...3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