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听打着酒嗝的老头说完,他皱起了眉头,“大爷,劳烦问一下。现在厂子停工这么长时间了,厂里边儿的工人都搁哪儿呢”
李宪问起这个,倒是让老头瞳孔一缩,警惕了起来:“咋你问这个干啥你们厂除了想用料,还想招工啊”
搭上了这个话茬,一旁的陈树林赶紧说道:“可不呗,我们厂现在缺点儿技术员,这不想着咱们松江塑料以前规模做的大,技术这方面肯定差不了,反正现在厂子停工了,要是能找点儿人手到我们那儿帮着忙活忙活,这不也是不浪费人才嘛!”
“你这算盘打得倒是响。”老头嘿嘿一笑,晃了晃脑袋,“不过你可别白费这心思了,现在有能耐的都去找了别的门路了,没能耐的啊,估摸着你们也请不动。”
一根烟抽完,老头似乎觉得自己给的信息量也足够了,将耳朵上的烟叼在嘴里,不再搭理。
站在空空荡荡的厂子门口,李宪嘶了口气。
他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将厂子里仔仔细细的看了一周,见到厂房门口,那长满了杂草的小路旁,两道深深的车辙,他眉头一挑。
第657章:搭起戏台子
“老陈,塑料厂的事情你怎么看”
在回去的路上,李宪坐在后排座上,看了看一旁不知道想着什么讷讷出神的陈树林。
“死孩子上吊,没救了。”陈树林放下了只在下巴上的手腕,叹了口气,“我刚才打听了一下,现在塑料厂这边儿根本就没有管事儿的领导,整个松江实业的行政体系都已经垮掉了,职工们现在上班没生产,上班也不能保证工资正常的发放,那几个下象棋的老头跟我说,现在场子里就连进料的钱都没有,机器都快半年多没有启动维护了,怕是其中一大部分都已经锈死作废,你说,这样的企业,这样的职工,咱们怎么去入手整顿别说让这样的而企业盈利,我看呐,就算现在让松江塑料的职工重新进入到岗位工作,都是一个挺大的难关!”
“真是这样”
听到陈树林的牢骚,李宪挑了挑眉头,微微一笑,“老陈,你去这么一趟,难道就看出来了这些东西”
看着陈树林,李宪问了这么一句。
如果陈树林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心里边儿想着,自己就得考虑换个人来接受松江实业的改造工作了。
好在,听他这么一问,陈树林也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儿。看着李宪似笑非笑的嘴角,将之前没敢想的一些东西发散出来,陈树林一个激灵:“李总,你是说......这里边,有什么猫腻不成”
李宪呵呵一笑,点了点头。
“老陈啊,你不觉得,现在的松江塑料厂有点儿奇怪了么”
“奇怪”陈树林略一寻思,重重的点了点头,“确实有点儿奇怪。他娘的,工厂里没人,职工楼里边儿还全是老头老太太,这青壮都死哪儿去了李总,你说......会不会是,这些人在外面开了私.......”
陈树林没敢说下去。
因为他觉得,如果事实真的如同自己想的那样,那这个松江实业的情况,可就更加复杂了!
却不成想,看到他脸上的震惊和不敢置信,李宪冷冷一笑,点了点头。
“我感觉就是这么回事儿!刚才咱们在松江塑料厂里边儿转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整个厂子里边,仓库,货堆,以及废料区所有的东西都被人扫了个空。而且刚才趁着你跟那更夫唠嗑的时候,我顺着厂车间的大门缝往里边儿看了看。虽然没看的太清楚,可是我感觉那里边儿根本就没有机器!”
“没有机器!”陈树林愣了,“李总,确定”
李宪点了点头,道:“一开始我还不敢叫准,车间里头太黑了,看不大清。不过后来咱们临走之前,我看到那车间门前有几道很深的车辙。虽然时间看样子不短了,不过看那道上面的草色,肯定是半年之内刚出来的。那么深的车辙,从车间里边儿出来的,你说,那车能是拉什么的而且刚才你看那个更夫,面对咱们打听的时候,很是戒备啊......“
“那、”
咕噜,陈树林咽了口唾沫,“那也就是说,现在松江塑料厂的职工们,现在正在拿着厂子的设备,合起伙来在厂子外面搞,搞生产!这,这可是犯罪啊!而且要是这么说,之前那些个领导接二连三的下台,跟他们在外面搞小厂,是不是也有必然联系”
陈树林算是说着了。
李宪现在考虑的,也正是
这个问题!
这年头,产业工人这个群体很特殊。
一方面,这些人在工厂效益好的时候,可能其中一大部分人都会想着偷点儿奸耍点儿滑,自己给自己找舒服。可是另一方面,产业工人却绝对跟懒惰这俩字儿扯不上关系!
怎么说
正是这些人,在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中华工业历史上一个决定性的时期。而也就是这一些人中的大部分,在九十年代后期下岗大浪潮来临之后,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垒砌起了中华经济发展最高速时
第658章:鼓动
连续四个总经理下马,涉及连累到一大批的高层干部,整个松江实业的管理体系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董事会和职工之间的联系,只能从职工代表来传达。
当松江塑料的职工代表刘建生,收到自己父亲带来的消息;让他代表职工明天参加省国资办牵头,针对松江实业法人股变更事宜进行讨论的时候,刘建生正在位于松江塑料厂不到一公里之隔的松江街一处门窗都被封的死死的废旧厂房之中,指挥着一众工人赶工。
“老大啊,这怕是上头要大动啦!你可得提前应对啊!”
轰隆隆的机器声中,老刘头看着自己儿子听到了消息之后面色阴晴不定,面带忧色大吼到。
“我知道了爹!这事儿我心里有数!您赶紧回吧,啊!”
心烦意乱的摆了摆手,刘建生连推带攘的将自己老爹轰出了车间。
站在灯光昏暗,却又一片热火朝天的车间之中。思衬良久之后,刘建生狠狠攥起了拳头,不动声色的在车间之中将几个在职工之中素有威望的兄弟拉到一旁。
......
“看来之前的传闻是真的,公司现在终于挺不下去了。松江和投资公司那头,这一次真的是要卖股份了。明天上午九点让我我去国资办开会,这个事儿,你们怎么看”
“这......”
几个五大三粗,身上工作服沾满了灰尘和废料渣的汉子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都麻了爪。
“老刘大哥,这要是公司被别人收购了,那咱这小聚宝的事儿.......还能捂得住嘛”
互相看了看,终于有人抓耳挠腮的问了一句。
问的是提心吊胆,听的人同样是忐忐忑忑。
小元宝厂,是松江塑料的职工们给现在这个黑厂子起的外号。八十年代初,松江塑料厂最辉煌的时候,卖的最好的产品就是塑料元宝。作为那个时代最最时髦的年节祭祀用品,松江塑料厂生产的“金元宝”是畅销大江南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整个松江塑料厂职工的工资,生活都处于整个厂历史的最高峰。
所以在公司不成停了工,刘建生靠着职工代表的身份,将所有的职工绑在自己身边儿,偷偷的将厂子里边儿的设备运出去搞私厂之后,便将这个黑厂子取了个“元宝”的代号。
但是其实,这个厂子,早在松江塑料厂没有彻底败落之前,就已经存在!
早在88年,当时担任销售股股长的刘建生就动了自己单干的心思。那个时候看着塑料厂的产品卖得好,刘建生跟亲戚朋友借了笔钱,偷偷的租下了一个仓库,开始生产当时塑料厂一些批量小但是利润大的产品,借着自己掌握着客户资源,偷偷生产然后销售给南方的那些客户。
靠着自己攥着客户的便利,这几年刘建生可没少赚。
可是赚的再多,这个私厂始终也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事。偷偷摸摸的,规模上一直就是那个样子。每年提心吊胆的,也就是五万六万的进项。
直到松江实业打91年下半年,因为几次失败的投资导致公司股票大跌,塑料厂这个主业受到波及衰败,刘建生才看到了机会!
可以说,松江实业虽然这几任的总经理都不是什么无缝的鸡蛋。可是下马的四个总经理里头,真正在松江实业任上犯了错误的,其实只有最初的一个。之所以乱到现在这个程度,杨建生在这里边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而且不光彩的角色。
不过不光彩归不光彩,在松江实业管理体系崩塌,整个塑料厂成了“没妈的孩子之后”,小元宝厂终于迎来了机会!
之前,在小元宝厂工作的就只有杨建生的几个亲戚,但是在整个塑料厂停产之后
第659章:谈判
松江实业的股份变更,最近成了省内的一桩大新闻。
根据94年初计委方面的统计,全国上市企业一共有247家。这个数目看着不少,但是分配到全国各省,上市企业可就是凤毛麟角了。
虽然在省内松江实业就算是上了市,但是规模上也并不算大,不过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作为省内第一批上市企业,现在突然传出来要搞股权变更,对社会企业转让股份,可着实是刺激到了省内商界。
为什么说刺激
因为这事儿,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省内的民营企业真正敢露头是啥时候
也不过就是八六八七年左右的事儿罢了。
那个时候民营企业是啥德行
没有原料技术,没有熟练工人,没有销售渠道。一切的生产资源和生产原料,只能仰仗国营企业,从国企里边儿“借”生产要素。设备是国企淘汰下来的,又是送礼又是求人才能买到的,技术是请城里的工程师周末下乡偷偷传授的,工人送烟送酒,鞠八百个躬,才能送到在国企里接受基础培训的。
一直到了九零年,全国绝大部分的私营业还得挂靠在乡镇集体上,每年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呢!
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避免受到政治歧视和间歇性的整顿打击。才可以享受集体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从合法渠道获得生产原材料,也只有这样,私营企业才能被消费者和经济交往单位所信任,才能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
可是现在,仅仅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年头啊!像新北这样的民营企业,就能反过头来收购国企,而且是个资产最多的时候达到两个多亿,市值近五个亿的国营企业——即使现在落败了。
省政府大楼,国资办的一间临时会议室里头。
看着坐在长桌一头的新北谈判代表,国资办主任许馨文竟然一时间有些恍惚。
这世事,真是换了!
“许主任,许主任”
直到一旁负责协调市里各单位的副市长来云浩提醒,许馨文才回过神来,对在座的众人做了个抱歉的手势,清了清嗓子。
会议室里边儿人不少。
新北集团这头,李宪带着陈树林,以及公司为了这次并购专门组成的工作小组,来了整整十人。
松江实业显得人丁凋零了一些,除了董事长,松江实业党组书记洪银山,以及二股东冰城投资公司代表之外,就只有四个职工代表。
抛去谈判的两方不谈,省里市里连同区里街道的大小领导,也来了一大堆。将一百来平的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看着在座的众人,许馨文堆砌笑容,朗声说到:“嗯,这个啊,大家伙想必已经都听说了。在咱们省里的穿针引线之下,我省新北集团,正式对松江实业提出了股份收购方案。现在啊,我们国资办经过慎重的考虑,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呢,也取得了证券部门的许可,决定促成这一起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股份变更。”
一面说着,许馨文一面观察着在座众人的表情——特别是松江实业的几个职工代表。
松江实业这一年来,已经成了省里头的一个上访大户。说句不夸张的,现在松江实业的这些职工,那可真是人见人怕,鬼见鬼愁。
刚才说的那些,其实都是故意说给职工代表听的套话。实际上,具体的收购方案,新北早就提交了上来,也得到了急于脱手法人股的国资办和投资银行的认可。
现在,如果说这起股权收购的唯一变数,也就是这些个职工了。
见几个职工代表只是皱着眉头,不发一语,许馨文略微放了心下来:“那么今
第660章:分化
“对于这个计发经济补偿啊,我们是这样打算的。”
得到了李宪的授意,陈树林不动声色的放下了手中的发言稿,看了看周围的一众领导和四位职工代表,插起了手,说到。
“之前已经退休或者是伤残病退职工,工资统一划归到区里,由区里负责。在职职工呢,咱们就按照《劳动合同法》执行,也就是说,按职工松江实业工作的工龄年限,每满一年就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则按照一年来算。
对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前的工资高于本市上一年度产业职工平均工资三倍以上的,则是按照平均月工资的三倍支付,最高支付额度,不超过十二年。若是低于本市平均标准的,则是一律按照平均工资发放。
除此之外啊,对于解除了劳动合同的职工,我们新北将给予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在这二十四个月里边,灵活就业的职工呢,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享受不低于每个月一百二十块钱的社会保险补贴。”
对于松江实业目前的这些个职工,李宪已经有了打算。
在此之前,他觉得如果可以的话,尽量还是将松江塑料厂尽量搞活。不过如果耗费太大的精力,那就犯不上了。毕竟收购松江实业的主要目的,还只是李宪想要一个壳资源,为将来组成自己大造纸公司铺路。
而在考察了松江塑料厂和小商品公司之后,李宪却不这么觉得了。
所以按照新北集团现在的方案,松江塑料厂这头的职工,绝大部分都已经被列入到了安置名单之中。
当陈树林当众宣布完了,会议室内就立刻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李董,陈经理。我冒昧问一句,松江实业目前的职工,你们想留多少”
区劳动局局长陈玉一愣,立马问到。
正管这一块的,陈玉一听这安置方案说的就明白了——新北集团这是一个人都不想留,打算一股脑都打发了啊!
松江实业的情况,在座的领导们都知道。按说,在目前的这个场合,若想促成新北和松江实业股份的顺利交割,在座的所有部门都得尽量把事儿往浑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