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可是虽然已经达成了协议,在翻找高三遗产的时候,众人在小洋楼里再一次上演了全武行;

    起因,就是他们翻遍了高三的住处,只找出了一个保险柜,以及不到十万块钱的现金。

    废了大力气将保险柜打开之后,里面只有两块金表和一个存折。存折上,存款只有七十多万。

    这与他们对遗产的期待,严重不符。

    五人之中的老大建议把小洋楼的墙壁和柱子全部敲开,看看里面藏没藏钱。但是另外的几个兄弟不同意,认为小洋楼本身就死了人,要是砸了可就不值钱了。

    要砸可以,但是如果没找到,那修复的钱得老大出。

    心念着弟弟绝对不能就有这点儿遗产的高老大狠了心叫了人,将小洋楼所有的墙壁和柱子都敲开一一查看,可是结果不言而喻——啥也没找着。

    找人过来一看,修复小洋楼只要五万块钱,这高老大哪能干非要




第212章:论:看谁都像穷逼的生活
    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龙江这一带是不毛之地,没有什么历史传承——但是其实不然。

    古代先民时代不说了,龙江这片儿确实没啥活动文明人口。但是后来渤海国兴起,再后来的和宋朝相爱相杀百余年的辽金,在经济文明建设上虽然不能和南方相比,可是也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东西。

    特别是清朝一朝,作为龙兴之地东北一直有八旗守龙脉,更设有类似现在大卫戍区一样的边防军事单位,以及类似龙江将军这样的高级别长官镇守。外加上后来满洲国建立,一些从皇的遗老遗少从京城奔赴东北,也带来的大量的老物件。

    不过因为侵略者搜刮,国宝级的东西留存下来的比较少。

    所以东北这边的文物古董特点,总结下来就是渤海国时期,金,清的物件比较多。而在这些时期的物件之中,除去满洲国时期的那批之外,官方的东西少,民间的物件多。

    再有就是,作为一直不是在干仗就是走在干仗路上的辽金女真,流传下来的兵器甲胄特别多,这一点是在整个中华所有地区都不常见的。

    因为在任何一个中原王朝看来,兵器甲胄都是兵家利器,都是不稳定因素,所以必须制式武装,用完统一回收回炉重造。

    李宪面前这个足有二十多平方米的大地窖里,东面一整面墙的架子上满满当当全是这样的东西。

    被眼前景象震撼了好一会儿,李宪才被大狼狗在架子周围乱嗅翻找的声音惊醒,忙扯着狼狗将其紧紧的绑在自己胳膊上防止作妖,拿着手电一点点看了过去。

    兵器并非都是什么铁器,什么马刀类的大件很少,多是一些不过胳膊长短的短刀,或是小臂长短的短剑。但是与劈刺类的东西相比,类似什么角弓箭囊,圆如满月的清弓,三叉箭镞,哨子箭镞以及火铳这些东西比较多。再就是甲胄,马以及各式各样的护心镜。有堆在那里黑乎乎一团的锁子甲,还有清宫剧里面那种八旗甲,将那盔甲抖落开,李宪激起一层鸡皮疙瘩、

    咦呀、

    镶黄旗的,让人不禁想到开心鬼放暑假里那位屁股上被人杵了两根儿银簪的主儿。

    对于这些兵家的东西,李宪向来不感兴趣。

    而相比于东面这幅架子,其他三面墙上的物件可就有意思多了。

    很显然,高三相当重视这地窖里面的东西,虽然木质架子不怎么样,但是每一个物件都打理的极有规章,而且看样子是精心保养过。

    可能是出于自身见识不行,东西归的很散乱,瞧着模样似乎根本就没有按照年代区分,而是以类别直接区分开了。

    另外三面墙多是杂件,基本没有什么瓷器书画类的东西。事实上老东北这些东西真没传下来什么,之前北大荒的时候在地里翻出来不少,但是那时候人大多认为地下出来的瓷器晦气,直接一大板锹拍碎。

    可也得说,东北地区的瓷器字画少有精品,要说瓷器还得是骚客雅士多如牛毛的南方。

    不过佛像可是真多。

    其中有南边面半面墙几乎都是佛像,藏传装束的祖师金像,怒目大威金刚,还有翡翠弥勒等大小不一,材质不一的,看得李宪眼花缭乱。

    而最有意思的是北面墙上,都是一些小件的杂物。很多东西一眼就知道干嘛的,诸如各式的铜镜,精美绝伦但是看着年代就不长的鼻烟壶。诰命的金凤簪,女人的肚兜,上面刻着莲花的灯台,云龙纹的大花壶,还有各式各样根本辨认不出什么时期的钱币。

    但是更多的是不知道干啥,不过一看就蛮厉害的东西;四四方方,里面反凹刻着类似钱币的模具一样的物件。吹了气的避孕套上长了两只脚似得,没有一点儿图案的大罐子。反正各种稀奇古怪。

    研究了好半天,李宪才走到了西面墙,用手电扫了一样上面的东西,他当即就有种不想再奋斗了的冲动。

    这面墙架子上的东西不多,可一看就是值钱的玩应儿!

    嗯,在他的印象里,古董就是玉石类的值钱。

    随便将一个翠绿的扳指套在了手上,将那一排玉石物件逐一翻看之后,李宪抄起了一串挂在脖子上能缠着蛋那么的珠子。

    这东西,他一打眼儿就喜欢上了。

    珠子通体蓝色看不出什么质地,上面点缀红色玛瑙的计捻和背云,正下方缀着一块通体翠绿鸡蛋黄的玉牌,以及类似孔雀翎造型的金镶玉坠。虽然长,但是看着并不复杂。

    将扳指摘了下来,李宪直接将这串珠子缠在了手腕上。

    在这屋里所有的东西里面,出了一套十六枚上面用金漆刻着行书小诗和胡开文红色印章的烟墨之外,李宪再没见到类似那天高三送自己的文房东西。

    到了这儿,他才意识到那天高三去找自己,或许真是想息事宁人。

    不过现在想这么多都没意义——这货头七都烧了。

    李宪只能看着满地窖的古董,眼含热泪道一声三哥走好。

    眼泪里缅怀的成分少得可怜,有种类似中了彩票的激动倒是真的。

    不过就连这点儿泪花也是一瞬即逝,看了看脚下没再找到象牙而略显懊恼的大狼狗,李宪一瞬间就忘了之前的恩怨。

    打这时候起,他怎么看这狗怎么顺眼。

    瞧瞧这小绿豆眼,多特么有神!

    瞧瞧这狗嘴和狗鼻子,多挺拔!

    瞧瞧这腰背,壮实!威武!

    贼眉鼠眼的样儿吧您瞧瞧.......

    小东西……真招人稀罕。

    &nb



第213章:你们不能结合
    不管怎么说,贷款的事情这么快就办下来了,李宪还是很高兴。

    日元贷款这个东西实在中日蜜月期里的一个产物,利息很低,甚至在初期基本没有利息,唯一所要求的就是采购以日货为主,这一点让李宪稍微有点难受,但是就目前的中华的工业状况来说,生产线采购除了日本也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选择。

    批下来不等于钱到手,流程还需要走一短时间,李宪倒是不着急。

    早在一个月之前,刘伟汉就已经给酒厂批了地并开始平整,着手准备扩建的事情。这么一来,作为配套厂的黑陶厂,就得马上搞起来了。

    虽然当初买了高三家附近的那片地主要是为了收罗地窖里的东西,不过地反正是买下了,不搞起来放那扔着也是浪费。

    不考虑其他的方面,高三家附近那块地的地势高,现在虽然还没有什么价值,不过十几年之后房地产起来,那地方可是邦业少有的几块旺地之一。

    这眼前的茅坑,得占上。

    不过这事情自己操作太费心神,还是得让刘伟汉安排县里的工程队去干。

    总的来说,李宪还是闲人一个。

    想着这段时间宅子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自己又发了这么大一笔横财,巧的是右腿轻微骨折的杨淑珍又刚出院,李宪想在宅子里好好办置一下,让大伙聚到一起乐呵乐呵。

    宅子里这样的酒席频率太高,负责做饭的苏妈已经习惯了。得了李宪的通知,当即就找了附近手艺不错的妇人帮厨,开始忙活开。

    见着苏妈被厨房粘住,李宪大乐。

    自打那日从山上下来,苏娅就和自己一起生了病。

    他这大小伙子打了两天吊瓶就过来了,可是苏娅又是受了惊吓,又是用自己的血迹沿途做记号,完了在逃跑时候又出了一身的汗落了水,病得可不轻。

    这么多天李宪又是找县医院给过来吊瓶,之后又是找了邦业当地有名的中医给她调理,六七天的功夫,这才缓过来不少。

    李宪心里刺刺挠挠的,总想过去看看。可是也赶巧,每次过去的时候心疼闺女的苏妈都在,完全没有得到和苏娅独处的机会。

    天太热,苏娅的房间门窗都开着。

    还没等李宪进屋,正在炕上忙活着什么的她就看到李宪了。

    相顾无言,只有佳人一笑。

    “好点了吗”

    进了屋,李宪看着苏娅的脸色还是有些苍白,略微心疼。他也不见外,直接坐到了炕沿边儿上。

    苏娅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没有大碍。

    大炕的中间是一幅小炕桌,桌子倒不是什么老物件,估摸着是之前革委会时候谁拿来为了方便在炕上坐着办公的。黑乎乎的,上面已经掉了漆。

    “这做的什么啊又是不是让你好好休息把身体养好了么”

    桌面之上,是一幅白色的麻布,看到苏娅人瘦了一圈,还在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李宪埋怨了一句。

    苏娅一乐,放下手里的剪刀,拿出了纸笔快速的写了段话递了过来。

    “总在屋子里呆着,感觉闷。想着最近天热了,给你做件麻衬衫,穿着凉快舒服些。”

    看着那行娟秀的字体,又看了看苏娅手上还没拆的绑带,李宪心里一暖,一脸动容的拉住了苏娅的手,“好媳妇,这些活儿以后再干。”

    苏娅脸一红,也不知从是被摸了手还是那声媳妇,反正就是拧过了身去,不再看李宪。

    哎呦、

    害羞呀!

    害羞那天在岸边儿上趁我迷迷糊糊之际又搂又抱的轻薄我

    苏娅这性子不行,李宪觉得纠正一下。不然……看着德行自己至少也得婚后才能有嗯嗯生活啊!

    “小娅。”李宪闻了闻手里残留的一丝中药味儿,眉头一挑:“你好好养身子,快点儿好起来。额木.......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我也不跟你说拐歪儿的话,最近这一系列的事儿下来,我压力很大,每天夜里都睡不着觉……”

    面对这样一波疯狂暗示,苏娅一愣。

    关心的拍了拍李宪的胳膊,看到他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立刻趿拉着布鞋下了地,从柜子后拿过了两样东西。

    那是一幅毽子,以及一个能给苏娅当大头贴相框那么大的……呼啦圈。

    将其一股脑的塞进李宪的手里,苏娅眨了眨眼睛,写了副字条塞了过来。

    “晚上别熬夜看书,睡觉之前运动运动就睡的踏实了。”

    想了想,似乎是觉得李宪或许不会摇呼啦圈,苏娅一把将呼啦圈套在了自己的腰上。

    然后……

    看着呼啦圈在那小蛮腰上一圈,一圈,一圈的转呀转,以及苏娅表示“这种感觉超棒”的大拇指,李宪知道今天这嗑……算是唠不下去了。

    ……

    李宪觉得自己和苏娅虽然在交流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意识形态上,却隔了跳房子和吃鸡那么远的距离。

    痛定思痛,他觉得如果不拿出“老子想和你在伟大的革命领袖以及各位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确定男女关系”这种颇具仪式感的魄力,那么自己恐怕是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更进一步。

    哼、

    看见没,白天这小妮子装傻充愣,似乎把那天河边一吻给忘了!

    敲生气。

    心里盘算着,李宪暗暗下定了决心。

    今晚,趁着大家伙儿都在,必须给她来一剂猛药,让这小妮子知道做过事情就要负责的。

    没错!

    在河边她勾引我来着!

    李宪这么想着。

    晚上,苏妈和几个帮厨的妇人筹备了三大桌子的菜。天气太热,而且似乎在宅子里住的人都养成了在外面吃饭的习惯,也是图个热闹,索性就将大桌放在了院子里。

    给李宪家帮厨不白帮,是要留下来一起吃饭的。几个妇人在,孩子们也就沾了光过来。

    翻修一新,花草繁盛,有假山庭院还有小池塘和花园的宅院,一直是猪毛屯孩子们向往的玩耍之地。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叫着要媳妇。要媳妇儿干什么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到明儿早晨梳小辫儿。”

    大孩子不乐意带着小孩子玩儿,小孩子哭闹,大孩子嘲笑,一时间院子里倒也热闹。

    老朱一家中午就受了请,早早的收拾利索就过来了。

    老朱父子和养老院四老唠的热乎,最近酒厂扩建,林业局的这几个老官僚都很感兴趣。伤筋动骨一百天,杨淑珍腿还没好,也没去帮厨,就在院子里听着男人们唠嗑。

    待到了饭点儿,众人围上了桌子。

    李宪先是谢过了帮厨的,然后便张罗众人开动。待过了一轮酒,他准备说几句,趁着这个功夫,把和苏娅的关系就挑明了。

    桌子上,老吴似乎有什么心事,低着头不言不语。一旁,郑唯实倒是欢实的很,兴致颇高连连对老朱父子二人敬酒。

    这俩货怎么回事儿李宪心里门儿清,占比一段时间郑唯实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和苏妈的关系操作的很明白。

    在这一场老牛吃嫩草之争中,老吴已经完全占据了下风。
1...6970717273...3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