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衣冠正伦
听到这话后,诸葛甝僵在原地,而其身后两名诸葛恢府下属官脸色也顿时变得尴尬惶恐起来。
我我实在淮南一行,沈维周令我声誉扫地。我我也是心忧北事啊淮南悍卒暴行凌于合肥,儿方自其地归都,只是心念诸公若有细务垂询,才才贸然入台候问。
诸葛甝嗫嚅道,待见父亲脸色变得更加不悦,才又忙不迭改口道。
诸葛恢闻言后,脸上怒色仍未收敛,只是冷哼道:此事台省都还未有裁断,岂容你区区卑流置喙。
说罢,便径直行往官署,倒也不再即刻驱赶诸葛甝离开台城。
诸葛甝又在原地呆立片刻,不知该走还是该留,待到诸葛恢身后随员打过眼色,这才小心翼翼跟随进去。
诸葛恢在署内坐定,眼见儿子立于廊下畏首畏尾的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这会儿也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个儿子,早前他也知自己的儿子才性庸碌平凡,本就不寄予什么希望。但往年最起码还懂得谨慎藏拙,并不惹祸犯错。
可是随着家势渐有旺盛,此子性情反而转为轻率浮躁。诸葛恢原本是觉得,自家这个儿子虽然能力不行,更远非沈维周的对手,但仅仅只是陪着淮南王出行一遭,总不至于出什么差错。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差使,都被办的一塌糊涂!
淮南王北行本身便没有什么具体目标,仅仅只是为了试探出沈维周并整个都督府对江东朝廷的态度而已,否则不至于只以私人身份前往。
沈维周中原大胜,诚是宇内欢腾,海内共贺,但其势大难遏,也令台辅们心生警惕。但这一点提防,并没有实际的证据可以证明,最起码到目前为止,沈维周其人仍是勤勉王事的王臣表率。
所以台辅们警惕是一方面,若真将这一份警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钳制,以沈维周当下时誉名望,台辅们必然要背负嫉贤妒能,打压功臣的恶名。
且不说在台城本身或会遭遇的阻力,单单野中乡间的声讨便让人承受不起。一旦事态不受控制,刚愎自用逼反方伯的庾亮便是他们的下场。而且所激起的祸患将会比苏峻之祸要严重得多,在晋祚如今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台辅们又怎么敢将这局面败坏在自己手中。
因此他们派出淮南王,若淮南王一路遇冷,遭到排斥,那么等到返回台城后,沈维周其人骄狂揽权姿态便无所遁形,最起码可以让皇太后和台内群臣达成共识,要对沈维周进行一定的限制。
但若沈维周刻意迎合的话,借着与淮南一众属臣接触的时候,也能摸清楚都督府内部的一些人事构架,不再像眼下这样台内完全插不进手去。
结果倒好,诸葛甝一行人自作主张,在淮南上下撺掇,不知让台辅用心受人耻笑,而且还放任沈维周借势得以大集民资,甚至就连淮南王本身立场都因此行而变得莫测起来。
所以诸葛恢是真的后悔一时私念,让儿子担任淮南王的重要属臣,原本以为可以借此联络加固亲谊,但却忽略了淮南王作为当下最为显贵的宗王,其身位本就显眼复杂,远远不是诸葛甝能够处理的。
进来吧。
诸葛恢沉默片刻后又对儿子招招手,待到诸葛甝小心翼翼入内,便说道:淮南一行,于你也是警惕。才若不足,即便强用,反倒是害了你。这样罢,最近几日你便留在家中静思己过。待到明年,往吴郡任一职事,暂作试守。
什么?让我去给王修龄拾遗?
诸葛甝听到这话后,忍不住惊声说道,满脸的难以置信,没想到父亲这次对自己的责罚如此严厉,不独直接将他赶离淮南王府下,而且一脚踹到了吴郡。
若是去接替王胡之担任太守还倒罢了,但父亲的意思分明是让他更为卑用,而且还是试守的临时任命。换言之他若还做的不好,那极有可能被直接打为白身!
诸葛甝这会儿也是愤懑幽怨,沉默片刻后才又涩声道:儿自知才劣难用,淮南一行非但未能尽职,还累淮南王亲谊疏远,不敢强求父亲原谅。但我如今已成都下笑柄,宁可闭门自守为家业国运祷善,也不愿再为王修龄晚进驱用,否则还有何面目立于此世!
诸葛恢听到这话,险些忍不住抓起案上如意劈头砸向儿子,虽然忍住了,但也被气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目下这个形势,虽然淮南王此行没有收效,但合肥之事也令台省上下认识到淮南如今几无可制的现状。尽管因为淮南反应过激,令得台城无从招架,只能暂作忍让。
但世道大凡明识者也能看得出,若为晋祚久安计,已经不能再一心追逐于边功而罔顾方镇权重的威胁。沈维周目下是既有早年王敦之强势,又具苏峻之悍力,若再任由事态长久发展下去,台城也只能乞求相忍而束手无策,那已是国将不国。
眼下尚能钳制其人的,便是江东所具有的民力物力,而江东精华所在的三吴又是重中之重。如今吴会早已合流,台中眼下还能稍作争取的便是吴郡。一旦与吴郡众家达成默契,不独可补台用缺乏,也能对吴兴会稽物货北输稍作制衡,以此来保持对台城的敬畏。
所以诸葛恢对儿子这一安排,诚然是心存失望的惩罚,也是希望儿子能够避开台城漩涡,安心在地方修政积功。他自己便是因此得用,府下门生也多这方面的才力,佐之州郡自是勉强,但若用之县乡,未必不能得以循吏美名。
结果这蠢物居然还在心念面子问题,宁愿家中闲坐也不愿做王胡之的下属,完全不能体会他的一番苦心!
既然你是这么想的,那就回家去吧。
默然良久,诸葛恢一腔怒火只是化作满满的无奈,他心头尚横亘合肥一事,也实在没精力再为这个劣子劳神,当即便摆手说道。
听到父亲这么说,诸葛甝心顿时凉了半截,眼下王事大好,人皆争进,他虽然才力不济,但也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否则在淮南不至于那么热衷弄事。刚才那么说也只是置气,但却没想到父亲似乎打算彻底放弃了自己。
诸葛甝本身也已是年过而立,更拉不下脸面在父亲面前哭惨卖乖,更何况眼下也是颇存怨气:儿愚钝难教,辜负父亲厚望,自知罪大,不敢乞怜。但今次累我声名者,便是沈维周这貉奴狂徒。
儿于淮南取辱,也是因为一心要为社稷察此狂贼罪实,因其奸诈不能成事。如今合肥惊变,可谓此贼狂妄难敛,自曝其恶。若台中还因其旧勋而隐忍纵恶,则国法礼典荡然无存!儿如今已是世道见笑卑劣之流,愿以性命弹劾此贼,为国锄奸!
诸葛恢听到这话,整个人顿时僵了一僵,而后便勃然大怒,一直在手边摩挲的如意劈手砸出
诸葛甝只觉疾风骤然袭来,抬头去望,那如意顿时直中额角,惨叫一声,仰面跌倒,额间已是火辣辣疼痛,用手去摸,已是皮开肉绽。
如意跌地发出清脆的破碎声,门外当值属官并宿卫们当即涌入房中,眼见当下这一幕,俱都愣在了当场。
诸葛恢这会儿仍然气得不能平静,胸膛剧烈起伏,但见外人在场,纵有什么话也不好说出口。他上前一步抓住儿子衣襟,低声斥道:你若再多嘴半句,来日父子俱要投入深狱待死!
诸葛甝彻底慌了神,更加不敢再作什么厉态,只是挣扎着爬起来连连叩首请罪。
那些属官和宿卫们见状,更加觉得尴尬不已,忙不迭讪讪退出。他们倒是没听清楚刚才的父子争执,但也知诸葛甝此前职事出错,待看到那头破血流的惨状,只能感慨其家门风果然严肃,诸葛恢在对待子弟教育方面反而欠缺了雅量包容。
诸葛恢闭目深作呼吸,更加厌见儿子那叩首哀泣模样,甚至隐隐有些后悔自己这几年过于执迷台省权争,反而令得家风大异往年。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这个至今尚懵懂无知的儿子实在已经不能留在都下这一风波汇聚的中心。
他本来打算亲自将诸葛甝执回家中,然后连夜送回琅琊乡里,可是临行之际御史中丞刘劭正至官署门前,想必是要讨论合肥事务,只能唤来心腹家人叮嘱道:将这劣子押出台城,送归乡里,禁足庐下,不得放出!
家人恭然领命,然后便领着仍有些失魂落魄的诸葛甝匆匆离开了台城。
一个多时辰后,诸葛甝被家人监管着抵达都南码头,他这会儿惶恐心情已经渐有平复,但此前父亲反应那么激烈而生出的畏惧却久久难以消除。
此时夜幕早已深重,都南码头上仍是灯火通明,诸葛甝环顾四周,蓦地长叹一声,心知自己今次返乡,虽然与繁华都邑仍然近在咫尺,但若想再跨过这点距离却千难万难。
他正准备登船之际,突然码头另一侧也有近百豪奴持杖簇拥车驾向码头行来。待到近前稍作问询,才知乃是琅琊王氏王允之也正准备夜行离都。
我与王深猷,俱为繁华此世失意孤客,寒夜偶遇,此番归程倒是不必寂寞。
说着,他便让家人将座船驶离码头,靠侧等候。家人虽然谨记主公叮嘱,但也不好在这种小事上违逆郎君心意,于是便依言照做。
1004 稚恭智浅
御史中丞刘劭,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最主要在于其人有一叔父名为刘隗。刘隗于元帝朝权倾一时,厉行刻碎之政,直接引发了王敦第一次作乱,抗敌无力,北投石赵。
虽然说世族门户起起落落乃是常态,比如由盛转衰的琅琊王氏,比如边功大显的吴兴沈氏,还有亲戚得用而焕发新生的河东卫氏。
但彭城刘氏仍有一点不同,他家本身就不具备太强的乡势基础,而且对于南北世家也都尽数得罪,可以说是遭到一致的排挤。比如一同遭殃的渤海刁氏,至今只在京府一代勉强维持生计,已与寒伧无异。
刘劭这样的家世出身,非但没有被刻意的排挤,反而入于台省执掌兰台,明典举劾,监察百官,如果没有得力的提携,这是不可能的。
的确,刘劭是中书令褚翜的人。早前褚翜主持整顿吏治,清肃士风,在这方面刘劭颇具家传,因而为用。如今江东吏治清明,政通人和,其人也是功不可没。
当然,褚翜重用刘劭也是不得已。他虽然高为执政,但其实本身还是不为时流所重,尤其在家世旧望方面,实在没有太多可夸之处,若全力提拔那些旧望门户,人家未必领情,他也未必驾驭得住。像刘劭这样既有能力,又有劣迹的人反而是首选。
旧望不高,或者说颇有让人诟病之处,这其实也是当下时局重要几家一个共同点。沈氏不必说了,江东豪强,土味都还没有散尽,庾家一辈子估计都摆脱不了庾亮弄权祸国的阴影,卫氏自卫瓘身死后便长久沉寂。
就连琅琊诸葛氏,都因为诸葛恢祖父诸葛诞淮南作乱反对司马氏执政,家业传承之间出现断层。
也正因为这一点,皇太后庾文君临朝这几年被时流颇为推崇。中宗司马睿为抑制权门而推行刻碎之政,结果事败遭辱。肃祖司马绍虽然力破王氏作乱,但却壮年而夭。
结果眼下这个世家并抑,各仰君恩的局面,居然是在一个妇人手中达成。无论更深层次的权力齿合是什么样的情况,最起码表面看来,这些在内执政在外掌兵的门户,多是因为与皇族联姻才达成这一点,环簇之下,皇权自然变得超然起来。
刘劭来见诸葛恢,所为自然主要还是合肥之事。
彼此落座之后,刘劭便将眼下所掌握的情况对诸葛恢稍作通报。
关于合肥这一件事,最难办的自然是合肥本身已经被淮南都督府实际出兵占据。其次便是王愆期其人罪实究竟如何。
讲到这一点,诸葛恢又不免感慨玉树长于别家庭院,自家那个刚才将他气得头昏眼花的儿子,真是拍马都比不上沈维周。
虽然淮南出兵,狂傲悖行已经成为事实,但沈维周真正留给台中的把柄却不多。沈维周目下乃是使持节的大都督,其督治区域范围本就模糊,尤其在战时更是可以近乎无限扩大,比如今年收复的那大量领土,都可以称是其人治下。
所以其职权范围究竟限制在哪里,主要还是看地方与都督府的彼此协调,这一点台中也很难及时有效的干涉。
王愆期此人蠢就蠢在自己先跑去了寿春,妄图私下里与沈维周达成什么媾和条件。如此一来,便不啻于承认其人最起码在军事上,愿意接受淮南都督府的辖制。结果被淮南打了一个迅雷不及掩耳,台中再想涉入,淮南早已经准备好了王愆期一应罪状,坐实其人罪身。
所以尽管眼下王愆期已经入了建康,且官位还未除,但却仍然直接送进廷尉,越过采查罪证,直接进入论罪程序。
但正常的地方互相举劾,应该是各自呈送表章入台,而后台省再以兰台介入采纳各自论词。等到廷尉介入的时候,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台中能做的也只能是量裁论罪轻重。
而且淮南举证王愆期之罪,主要还在军事方面,这就又给了护军介入提供了途径。护军除了分掌宿卫之外,还掌管将领选举罢黜。
如今台中,护军卫崇与沈氏的关系无需多言,而廷尉眼下并无主官,副官廷尉正乃是华恒之子华俊,更与护军卫崇交情莫逆。换言之,台中对王愆期有罪无罪都已经没了决定权,甚至就连论罪轻重都很难插手。
如果不能在王愆期的处置上有决定权,那就无从表达台中对淮南出兵的态度。明明乃是一桩震惊南北的兵变,结果台中在这件事情上偏偏抓不到沈维周的痛脚,这就是台中眼下面对的局面!
脑海中将这些事情过了一遍,诸葛恢不免更加感怀人与人的差距之大。他那儿子只见到人家狂妄的表象,却根本意识不到人家狂妄底气所在,分寸所在。
不过也正因为眼下台中如此被动局面,才更显出庾翼公然回护王愆期的可疑。说实话,面对这样的局面,台辅诸公就算不满于沈维周的跋扈,也根本不会直接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以保全王愆期而回击淮南。
王愆期此人根本就是自寻死路,在其准备触怒淮南的时候,哪怕向台中旁敲侧击的提上一句,台中都有理由让兰台全面介入。结果其人自作主张,撞得头破血流不止,更让台中难以插手干涉。
片言折狱,失于公允。王愆期总是江北旧用功臣,梁公于淮南都还未有论实,可见也是希望台省能够明于裁断,勿冷边臣人心。接下来也要有劳刘公尽快准备复察,从速定论此事。
诸葛恢虽然借刘劭与褚翜沟通,但对刘劭其人仍然不乏疏远。台臣们对于兰台官员,向来都是敬而远之,若真能其乐融融,反而是御史失职。
刘劭闻言后便也点头道:中书也是如此示下,只要明日聚议定论,兰台自然责无旁贷。
要将已经交付廷尉的案件再转回兰台,尤其所涉双方级别都这么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沈氏并非一味的边用,还有沈充高居三公,虽然淡出台城,但只要其人在位,便能在台城集结一股不弱的势力。再加上与之亲近的卫崇,更是这件事情的主管官员。
台省纠纷,自然不可能直接去论定谁是谁的党羽,大半都要通过这些有争议的事情,彰显各人立场如何。虽然褚翜和诸葛恢都同意兰台介入,但也不一定就能扳回一城。这件事能成与否,也能反应出另一家庾氏的立场如何。
而且沈充也未必就会刻意阻挠,毕竟他也清楚合肥这件事如果没有一个定论,淮南将士封赏问题便不好落实。
果然,第二天再集众议事的时候,兰台介入顺利获得了通过。沈充虽然没有到场,但其党徒也没有阻挠。
倒是江夏公卫崇显得颇有不忿,因为这等于台省公然干涉他的职事范围。但就算不满他也无可奈何,毕竟他归都未久,在台内根基最浅。如果无势可借,那也实在没有什么主导力。
虽然兰台加入,但也并不意味着将护军府和廷尉完全摘出,反而意味着王愆期更加凶险。此前卫崇罢黜王愆期,也不过只是给沈家一个面子,但是现在,如果不能严惩王愆期,反而他自己的权位威严都要受到挑衅。
所以现在事情一转,卫崇反而成为了为难王愆期的主力。庾氏兄弟纵有回护之心,但其家目下重于外边轻于中枢,如果在台省之间没有别的助力,不可能会是卫崇这个国丈新贵的对手,更何况还有一个老奸巨猾的沈充盘踞在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