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修仙狂徒
“活捉本雅失里——”杨洪催马第一个杀去,杨文、杨武、杨冲等紧随其后,数千苗兵已经突入蒙古的骑兵阵地。鞑靼人出于保护最高统帅,数万人马上组成了一道人墙,狙击杨家将的进攻。距离太近了,只有肉搏了。
“我来也——”罗明富挥舞着罗家枪冲了上去。
“我来也——”萧子章举着萧家刀向敌群砍杀过去。
朱高煦令旗一挥,几十万明军潮水般的涌向鞑靼人。眼看就要合围了,本雅失里带着3000人马从口袋最小处奔走。萧子章很快就察觉了老狐狸本雅失里的企图,他一个排山倒海砍出了一条血路,冲到杨洪身边道:“将军,胡虏头头跑了!”
杨洪大吼一声,一招“龙卷天罡”,身边的鞑靼骑兵转眼间就化为乌有:“给我追——”仅带罗明富、萧子章、杨冲等亲兵合力杀出了敌阵,追赶本雅失里去了,大军仍在酣战。
五月的斡难河河水静静流淌,鲜花遍地,蜂飞蝶舞,牛羊成群,一定程度减缓了本雅失里逃命的速度。也许是蒙古人跑得太久了,战马的步子越来越沉。本雅失里回头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才500来明军,就敢奔袭,胆子也太大了,他调转了马头,命令部下反击杨洪。也许他是被吓破了胆,不敢上去助战,只留骑兵其人在身边,他要欣赏他的亲兵队如何手撕杨洪他们。
本雅失里也不渡河,信心十足,阴骘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哪知这500明军是精锐中的精锐,身经大小战斗数十余次,马战、步战都是一顶十的高手。数百蒙古军站成一排,向明军投掷标枪,可是投出去的标枪不是被打落在地,就是被接住了。而后明军将手中的标枪反投了回去,躲避不及的蒙古军不是被扎中胸口,就是被扎了手脚,血流如注,非死即伤。
杨洪和部众组成了一个攻守兼备的铁三角阵型,突入敌群,来回冲杀了六七次,头盔、铠甲、战马几乎被血洗了一遍,仍不知疲倦。战至黄昏,3000鞑靼人不到800了,本雅失里这时才慌忙渡河,丢下他的人马不顾了。
本雅失里终于乘着部下死战的间隙逃脱了。剩下的蒙军估计本雅失里已经安全了,才放弃了抵抗投降了。杨洪此战俘虏敌人近千人,战马2000余匹,回到了明军大本营,遗憾的是没有抓到本雅失里。
朱棣亲自接见了杨洪,甚喜,对朱高煦说:“此乃将才也!有当年璟国公之神勇,你又立一大功矣。”令识其名,以备后用。朱高煦听后暗喜,觉得隐约太子之位似乎又在向他招手了。
朱棣打败本雅失里后,随即挥师攻击阿鲁台,双方交战于飞云壑和静虏镇(今哈拉哈河南岸)。朱棣亲率精骑直冲敌阵,阿鲁台坠马,然后逃遁。朱棣乘机追击,斩杀鞑靼人无数。这时,天气太热了,明军食粮已尽,永乐帝朱棣认为教训本雅失里的战略目的已经实现,命令部队停止进攻,班师回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派遣使臣郭骥去鞑靼,结果被杀,这个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朱棣忍无可忍,遂决心征讨鞑靼,明朝淇国公丘福率领的十万大军骄傲轻敌,孤军深入。本雅失里采用“诱敌深入”全歼了这支明军先锋部队,他就更加不可一世,叫嚣着要和大明王朝决一死战。
明成祖大怒,在朝会上慷慨激昂发动战争演说:“北元本已经灭亡,鬼力赤大汗与我天朝修好,岂料遭不测。大漠不稳,我大明北疆实难固本。本雅失里骄横恣睢,目中无人,杀我使者,屠我将士,朕顺天之意,决意亲征,荡平鞑靼。”
“皇上圣明,鞑靼必平!”文武百官高喊。
“诸位爱卿,忠心可鉴,征集粮草和各部汇合之事就有劳尔等了!”
“为陛下效力,乃我等之本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
经过一个月的积极准备,明朝各路兵马如期到达京师,合计兵力50万。汉王朱高煦原本想再捞取一点政治资本,打算代替朱棣亲征。没有想到明成祖已经看穿了朱高煦的险恶用心,否决了他的建议。朱高煦又想监国,明成祖更加不可能答应了,对儿子更加不放心了,遂让朱高炽以太子身份监国,朱高煦只能跟着父亲再一次出征。
明成祖调用武刚车3万辆,运粮20万石,随军队行动。沿途每10天行程存一批粮,以备回返时食用。远在城步寨分界城的“西蜀王”罗
第021章 福地马营城
脱脱不说话还好,一说话杨俊就来气了,扬起手中的马鞭对着脱脱狠狠地抽打了数下:“你害得我们跑了这么远,从独石到这你知道有多难走吗!”
脱脱道:“未知也。”
杨俊更气了,抽出佩剑架在了脱脱的脖子上,大声道:“我告诉你吧,一百一十余里,老子恨不得活剥了你的皮!”
远处的杨洪见儿子在无故地撒野,连忙一边催马一边喊:“小子,你给我住手!”
脱脱很是委屈,投降了还差点被杀,见统帅来救自己了,也不再慌乱,慢慢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一脸无辜地对杨洪说:“素闻将军优待俘虏,为何方才少将军要出手伤我等”
杨洪喝退了杨俊:“臭小子,你惹祸还不够吗还没有入伍就打擂台,劈了石麟我都没有好好治你。”
杨俊狡辩道:“这些鞑虏该杀!”
杨洪扬起马鞭对着杨俊就是几下:“杀降者非勇武者所为,不能滥杀。你想学西楚霸王项羽吗”
杨俊摄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多言了。
“来人,给我带下去,关三天禁闭!”杨经、杨伦上前将杨俊带下去了。
杨洪上去道歉道:“脱脱大人,犬子无知,我向你赔罪了。”
脱脱深受感动,命令部众放下了举起的刀剑,一场流血冲突就此避免。朱瞻基闻讯,特意下诏嘉奖杨洪,称其治军有方,恩威并济,乃明军的楷模也。此战为杨洪的日后独立领兵、不断升迁铺平了道路。
宣德七年(1432),朝廷针对蒙古部落的咄咄逼人之势,经廷议决定在西猫峪(今赤城县马营乡)设置一个军事基地,充实边防力量。此时杨洪在塞外领军征战、驻守边关近30年了,对永宁、赤城、独石一带的地形、地貌和军事形势了如指掌,鞑靼人一听杨洪的威名,不由胆寒。
宣宗朱瞻基对杨洪的战绩很是满意,力排众议,认为只有杨洪才可以堪当此大任,于是下诏到杨洪驻扎之地,命其尽快修建好城堡并屯兵此地。
这一年,杨洪已经53岁了,依旧豪情万丈,一接到圣旨,立即率领将士一万余人在西猫峪这个荒山野岭之地,披荆斩棘、打凿巨石,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加班加点。
不到两个月,一座西面城墙均筑造在石头上的军事城堡拔地而起,创造了明军修筑城堡的奇迹。
城堡落成的当天,杨洪集合所有的将士庆祝,他动容地说道:“诸位,而今城已筑好,吾与尔等一样孤悬一城,从即日起,我们就要长期在此驻守了,这就是我们的新家了。”
顿时,将士们欢声鼓舞:“将军说的对,这就是我们的新家。我们有家了——”
杨洪喝了一口凉茶,接着说道:“这穷荒边塞,人在则城在,城毁则人亡。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坚守此城,切勿有二心!”
将士们举起刀剑高喊:“齐心协力、坚守此城——”
杨洪第一次做军中的老大,望着将士们踌躇满志的样子,不觉喜极而泣:“三十年了,黑发熬成了白发,我杨洪终于可以领兵上万了。父亲大人,您看见了吗”
杨洪打算将这里打造成杨家将的塞外第一镇,他很懂得体恤将士,与他们同甘共苦,将士们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可快乐,将士们的忧愁就是自己的忧愁,处处为下属着想。只要军中有人婚嫁或者伤风头疼疾病之类的,必定资助,亲临慰问。
从此,这一支塞外的杨家将军队人心团结、士气高涨,众将士不觉得自己是身处在荒凉的塞外孤城之内,而是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家。
一些乡民慕名而来,在此开垦荒地、安家落户,马营一带不再是不毛之地,逐渐繁华、热闹起来,成为边贸军事重镇。
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杨洪登上城头,仰望苍穹,流行划过天际。他忍不住吟诗一首:天高云淡空明夜,符节落入谁人手堪称英雄挽狂澜,越过泰山摘星斗。
杨洪移师西猫峪,新建了马营城之后,将马营作为明军的大本营,出塞主动征战,战功累累,不断升迁。杨洪既倡导修武,又注重文治,积极修建庙宇进行高台教化,建立学社教育边地军民。
杨洪一心护国保民,果敢刚毅,敌人强大从来不临阵脱逃,深思熟之后用计击败敌人;战胜之后从来不沾沾自喜,时刻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功不独揽,有赏赐和部下一同分享,奖罚分明,从不滥杀,深受军民的爱戴。大家都以自己是杨家将军士而自豪不已,都战场上奋不顾身杀敌,杨洪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人。
马营是杨洪的福地,自从屯兵至此之后,他就年年大捷,官也越做越大——
宣德八年(1433),杨洪马营给根据地,展开了第一次追剿边寇的战斗,在红山大败敌人,次年升职为指挥佥事(正四品)。
宣德十年(1435),朱瞻基就边防大事进行廷议,杨洪献计有功,宣宗大喜,遂提拔杨洪为北京指挥使(正三品),加封游击将军,统领万全都司精兵2000、厩马1200。
同年,杨洪率部巡逻至开平卫旧冶簸箕河一带,和大队的蒙古军遭遇,经过浴血奋战,击败凶悍的蒙古骑兵,生擒其
第022章 荞麦塑圣像
朱祁镇想了想道:“就这样吧。”杨洪要谋反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从京师传到了塞外。
听说皇帝要派钦差来马营城调查谋反的事情,这可急坏了正在督工修庙宇的杨洪。面对一座座没有圣像、菩萨的庙宇、殿堂,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这回看来是在劫难逃了。
杨洪回到营帐中,冥思苦想,也未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搪塞钦差。太阳就要落山了,而明天钦差就要来巡查了,杨洪一杯一杯的喝着闷酒,一言不发。
杨俊、杨能两个也回来了,见杨洪愁眉苦脸的样子,知道大事不好了。杨洪急忙请二人坐下,商议对策。
杨俊是个大才子,嚼着荞麦粑道:“爹,我已经有了办法——”
杨洪急切问道:“儿子,快说!我可急死了。”
杨俊嘴里嚼着荞麦粑,故弄玄虚道:“不就在这吗”
杨洪不解,杨俊只好亮出底牌:“荞麦面是个好东西,这回可派上大用场了——”
杨能也不知道杨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要绕弯子了,都什么时候了再不直说,我们就要人头落地了。”
杨俊道:“不是你插话我没有说完吗”
他停下嚼荞麦粑,接着说:“用荞麦面捏塑像,可以保证速干而不裂,而且马上就可以彩绘。”
杨洪总算明白了杨俊的意思:“快,传令下去,所有工匠今晚不休息,给我造出几百尊圣像出来。”
杨俊、杨能道:“得令!”......
是夜,马营城内的庙宇、殿堂灯火通明,聪明的工匠们彻夜不眠,硬是用荞麦面塑造出所有的圣像,全部彩绘上色。收工的时候,东方的天边已经泛白。
杨洪一夜也未曾合眼,他站在塑好的关羽武圣像前面,虔诚的拜了三拜:“关帝爷显显灵,保佑我杨洪渡过此劫难。”
没有多久,从京师来的大钦差领着调查团一行人到了。调查团见马营城中井然有序,庙宇栉次鳞比,圣像妙好,一派平和景象,和传言中的大相庭径,绝无建造宫殿、分庭抗礼的征兆。
钦差大人很是高兴,在马营城又转悠了一圈,见军民融融洽洽,安居乐业,乃悟:“原来是奸人诬告,差点毁了大将军杨洪也!”
钦差大臣满心欢喜地回去,禀告了明英宗,朝廷对杨洪的所谓谋反一事予以澄清,更加信任杨洪了。兵部尚书魏源乘机进言朱祁镇:“圣上,何不将杜衡调离马营、李全交给杨洪处置呢”
明英宗采纳了魏源的意见,即刻下诏到马营城,令杨洪妥善处理诬告之人。杨洪念及诬告两个小人曾经是自己的部下,上奏明英宗,请求把他们调离了马营城,发配云南,英宗准奏。
从此,只要是有人上奏弹劾杨洪,英宗皇帝一概将奏折压着,而后一把火烧了,不予追究。
杨洪有惊无险的躲过了大难,马营城内庙宇、殿堂里面的圣像看护也随之松懈下来。山上的野狗、城中的猎狗闻到了香气四溢的荞面味,成群结队的闯入庙内,对着圣像就是一通疯狂的乱咬、乱啃。
圣像的眼睛、鼻子、手脚、头、身子被野狗们啃得面目全非,能够吃下的都吃掉了,野狗们饱餐了好些日子。吃不下的圣像剩余部分也是犬牙交错,伤痕累累。城内的军民见状,奔走相告:马营的佛爷——狗吃了!
这个歇后语传到杨洪那里,他只是微微一笑,道:“吃就吃了呗。野狗啃掉了霉运,好运自然来到!”
奸人陷害未成,杨洪因祸而得福,明英宗更加信任杨洪忠心不二了。当时都督佥事李谦镇守赤城、独石,杨洪奉命协助李谦防守,李谦年老胆怯,不敢出战,弄得杨洪极为尴尬。
每次杨洪要调兵出战之时,李谦都是面色沮丧,冷嘲热讽。战场上杨洪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李谦就冷笑道:“北敌如野草,你能杀尽吗”
“杀不尽,也得杀。野草疯长,连根拔起,不就没有了!”杨洪训斥李谦。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谦不以为然。
“懦夫也!”杨洪叹气道。
因为李谦的懦弱和不配合,对作战带来很大的阻力,杨洪只好上报朝廷。御史张鹏深知杨洪为人耿直,从不诽谤他人,就弹劾罢免了李谦的职务,英宗皇帝即命杨洪代守赤城、独石一带。至此,杨洪成了名副其实的边防最高指挥官,统领北边的一切军马。
长子杨俊跟在杨洪身边,常年随其征战。杨俊作战勇猛,很快就以战功升任独石卫指挥佥事,不觉有点飘飘然了。
杨洪告诫他说:“大丈夫当有鸿鹄之志,切莫因为一点小成就而得意忘形。大志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风雨飘摇中始终照亮自己前行。先做好自己,再做别人,成功之路无法复制。”
杨俊很佩服父亲的忠勇和恒心,在百户令的位置一干就是近30年,父亲的话句句都是语重心长,为自己好
第023章 明英宗被俘
战至一个时辰,全歼了进入包围圈的敌军,也陵台等四人像蔫了的茄子,只好乖乖束手就擒。
诸将士清点俘虏,突然探马来报:“将军,还有一支敌军逃跑了!”
杨洪宝剑一挥:“给我追——”
杨俊道:“得令。”于是杨俊作为先锋,急速出了峡谷,循着敌人的马蹄印追去。明军一直追击至宝昌州,经过一番激战,擒获阿台答刺花等头目五人。天色已晚,失去首领的贼寇无心再战,大败而逃。
杨俊请求带兵继续追杀,杨洪驳回了他的请求:“我们已经大获全胜,况且快进入兀良哈腹地了,适可而止。”遂撤兵。
杨洪再立新功,朱祁镇特赐玺书慰劳,进升他为都指挥同知(从二品),还赐给他大量银币,并派遣太医前往马营看望杨洪。
杨洪深受感动,对太医:“圣上如此器重老臣,臣当更加发奋,报答圣上的一片苦心......”伤好以后,杨洪将所得的赏赐按照功劳大小一一分给了部下,因为他知道伯颜山一战是大家的功劳,有难同当,有福也要共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