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侠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羽客霞流
武则天道“我正有此疑虑,这该如何是好一旦李孝逸的大军倒戈相向,那么叛军的声势便更大了。”
武承嗣道“臣愿替陛下分忧,领兵南下平叛。”武承嗣此言一出,群臣俱都忍俊不禁,心想,若是让武承嗣领兵平叛,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武则天也笑道“武承嗣,你是哀家的侄儿,是块什么材料,哀家还不知道么让你去领兵打仗,岂不是让人家徐敬业笑话么你不要在此添乱了。”
武承嗣本来想他日姑姑做了皇帝,若是传给武氏的话,那么这个继承皇位之人,势必要有卓越的军功,所以想借此机会,好好表现,没想到却被当庭斥责,无奈之下,只得怏怏而退。
武则天道“殿中侍御史魏元忠何在”
魏元忠上前跪秉道“微臣在。”
武则天道“命你为扬州道监军,火速南下,赶到李孝逸军营。若是李孝逸未与叛军勾结谋反,则督促其立即进军剿灭扬州叛贼,否则,可先斩后奏,权宜行事。”
武承嗣见武则天将重任交于魏元忠,而当庭斥责自己,因而不悦道“魏元忠不过是一介文官,哪里懂得行军打仗的道理陛下为何派他前去作监军呢”
武则天笑道“想必各位大人中也有许多人有此疑问,那哀家就给你们讲讲。这个魏元忠,原本在先帝在位期间,只是个太学生,但自幼熟习兵法,志气倜傥,从不将举荐放在眼里,故而累年不得升调。但在这期间他刻苦学习兵法,对江融所撰写的《九州设险图》详细批注解释,高宗曾称此书为古今用兵成败之大全,高宗仪凤四年,吐蕃扰边。魏元忠以太学生之身,亲赴洛阳上密奏,论说当朝武将用兵作战之得失,先帝见之极为惊叹,遂授以秘书省正字,任职中书省。”
武则天续道“所以魏元忠不仅有文韬,亦有武略,这等人才不为我所用,难道去任用庸碌无能之辈么”
满朝文武闻言,俱都心悦诚服,异口同喧道“皇帝陛下英明!”
第0195章、欲济无舟楫?
李昭德道“陛下唯才是举,自是明君之典范。只是魏御史曾为宰相,我想问一下魏御史,何谓理国之要”
魏元忠笑道“理国之要,在文与武耳!”
李昭德问道“如今在陛下的治理下,文治武功,空前之盛,魏御史可说得再详细么”
魏元忠道“不然,如今谈论起文章,则专以文辞华赡为首,从不过问经论;谈论起武事,则以骑射为先,也不追求方略。而我认为选将就应当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
李昭德笑道“空谈智略,只怕是如赵括般纸上谈兵吧。”
魏元忠道“不然,兵者诡道也,若无智略,但凭勇力,只是一人敌,非万人敌也。”
李昭德问道“何为万人敌”
魏元忠道“朝廷用人唯才,同功同赏,同罪同罚,战略得当,赏罚能行,则无往而不利,是为万人敌也!”
李昭德又问道“如今府库存粮不如,无有粮草,灾民不得赈济,大军不得前行,该当如何”
魏元忠道“如今只有部分地区新麦被淹,其他地方则照常丰收,朝廷可出资籴入北方新麦,然后在两淮地区平价粜出,两淮地区势必粮价暴涨,势必来买官粮,朝廷既可缓解灾情。于此同时可以在江南地区,以朝廷的名义征粮,凡自愿将粮食上缴给官府的,可以酌情减免下年的税收,有朝廷文书与名册登记,不失信于民,百姓得到实惠,自会用粮食来换取赋税的减轻。军粮旬日便可筹集,待得平定叛乱,就算来年少了些税收,府库已然会有盈余。”
李昭德没想到他多日来困扰的问题,魏元忠随口便说出解决方案,当下抚掌赞道“魏元忠果然是文韬武略,恐怕这满朝文武,入可为周公、召公,出可为方叔、召虎者,唯有魏元忠一人而已。”
武则天笑道“既然宰相大人也认为魏元忠之策可行,那么就按照魏元忠之言办理。”
退朝之后,魏元忠便带着几千人马南下,沿途派斥候查探李孝逸大军的动向,得知李孝逸的大军在皖北地区,被大水所阻,裹足难行,并未到达江南,与叛军勾结。于是便急速行军,在两日内,终于到达了李孝逸的军营。
此时豫南安乐镇一带的山洪已退,残月、晓风等女子也正向扬州方向而来。
魏元忠到了李孝逸的军营,得知了大军的实际情况,李孝逸得知朝廷派监军魏元忠到此,定是来兴师问罪的,刚开始还想隐瞒,但魏元忠在沿途查看大军车辙的痕迹,便得知大军军粮不多,刚来到李孝逸的军营,先不急着去见李孝逸,便直奔粮草营而去。
李孝逸见再也隐瞒不下去,只得对监军魏元忠和盘托出,将事情的本末始终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然后对魏元忠说道“魏监军两度为相,足智多谋,筹集军粮,对于魏监军来说,应该是小事一桩吧还请魏监军见教,眼下该当如何是好”
魏元忠不悦道“这个问题我早想好了,为今之计,只有急速南下,江南地区为天下之粮仓,到了江南才有办法筹集到军粮。”
李孝逸道“可是大水阻路,无法行军,该当如何呢”
魏元忠道“李将军之前不是为朝廷训练过水师么怎么反倒被水阻路,就没有办法了”
李孝逸道“可是这些将士,多半是守卫边疆的士兵,原来的水师部下,也很少。没有多少会凫水的,能操舟的也很少。再说此处也无舟楫可渡过这大水啊。”
魏元忠道“这个容易,离此地不远的山上有一大片竹林,将军可命将士们砍伐青竹,制成竹筏,每几个竹筏之间以绳索相连,这样就成了一条大船,然后教会士兵如何划船操舟,控制方向。这样无论是人或马,连军粮及武器装备也可渡水而过。”
李孝逸道“监军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原来监军是从赤壁之战时,曹操用铁索将大船相连的办法得到启发,不过此处更无叛军,那么火烧赤壁,就不可能了。少了这层忧虑,这计谋确实是上策中的上策。”
魏元忠笑道“正是这个道理。事不宜迟,将军还是快些命令士兵砍竹制筏吧。”
李孝逸笑道“那好,监军就在军营休息,这种辛苦事还是由我代劳吧。”说着便与马敬臣等人带着数万士兵去竹林砍伐青竹,然后制成竹筏。
李孝逸曾经是水师将领,制成的竹筏,坚固结实,非常实用,竹筏与竹筏之间用绳索竹条相连,又考虑到此时正值初冬,吹着北风,大军向南而行,为了加速竹筏的运行,还在主筏上设置了一根竹桅,然后派人到附近城镇收集粗布,制成船帆,利用风向,减少人力的同时,也防止竹筏顺水漂流。这些都是他当水师将领时的经验,自然得心应手,就算是魏元忠也恐怕不如他。
人多力量大,几千个大竹筏,不到半日,便已制作完成,于是便命令大军登上竹筏,向南划行。
在竹筏上,李孝逸还是担心大军军粮的事情,于是向魏元忠问道“魏监军,你说到了江南便能筹集到粮食,到底是从叛军手中夺取,还是有其他好的计谋呢”
魏元忠笑道“大军千里奔袭,舟车劳顿,赶到江南时已是师老兵疲,如何能战再说就算是攻城掠地,也需要时间,叛军的势力也是不容小觑,要想旦夕之间攻下某个城池,然后再补充军粮,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攻城战打得时间太长,我军仅存的军粮也用完了,到时候非但不能取胜,恐怕我军内部就会哗变。六军哗变,后果不堪设想,将军想过没有呢”
李孝逸急道“这个我自然想到了的,然而一时之间苦无对策,所以才问监军计将安出啊”
魏元忠笑道“孤军远征,军粮丢失,确实是非常棘手。既无法从叛军手中夺取,又不能祸害百姓,巧取豪夺。我在洛阳出发之前,便已考虑到这个问题,于是便向太后提议,让朝廷颁布征粮令,向江南各州百姓征粮,朝廷以减免来年税收承诺百姓,百姓便无顾虑,那么我们便可一边率军平叛,一边从各地运来军粮,这样才不会耽误平叛大事。”
李孝逸笑道“若果如此,监军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乃是平叛的第一功臣,也是我的救星,更是叛军的噩梦!我军有了监军,实可谓如虎添翼也!”
第0196章、首尾难顾
魏元忠笑道“李将军过奖了,我只是略尽绵力,履行作为监军的职责罢了。”
李孝逸问道“我在皖北那个地方滞留了好几天,也不知扬州叛军此时的情况,徐敬业那逆贼现在攻打何处城池监军可知晓么”
魏元忠笑道“洛阳遥领天下州郡,为域中之总枢纽,消息最是灵通。前几日润州刺史李思文派人快马来报,说徐敬业那逆贼亲率十万大军,正在攻打润州,战况紧急,请求朝廷派兵增援润州。”
李孝逸惊道“徐敬业以匡复庐陵王为辞,声称是勤王之师,为何不挥师北上反而南渡长江,攻打润州,他的意图何在”
魏元忠笑道“徐敬业虽占领扬州,但临时征募纠集的十余万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他有自知之明,得知李将军亲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自知无法与将军的大军匹敌,若是在中途狭路相逢,那么必然兵败。他不敢冒这个大险,所以想先巩固江南,有了根据地之后,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方为稳妥。”
李孝逸笑道“若是监军与徐敬业易地而处,那么监军是打算挥军北上,夺取中原,还是像徐敬业这般在江南营造巢穴,以图进退有据呢”
魏元忠笑道“李将军这么问,是在考较我有无领兵打仗的才能呢,还是测试我是否有心谋反呢”
李孝逸笑道“只不过是打个比方而已,监军不用紧张,我焉能有考较和测度魏监军的想法。”
魏元忠笑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即便是有此想法我也无所畏惧。既然将军这么问了,那我就说说,若我是徐敬业,既是打着匡复庐陵王帝号的旗号在扬州起兵,那么行军战略就要奔着这个宗旨而设定,挥师北上固然冒险,但绝非下策,反而可以聚集那些李唐宗室及其支持者来相助其军,如果是这样,休说胜负尚未可知,一旦成功打到洛阳,则为大唐拨乱反正的功臣,即便是失败了,在百姓心中也不失忠烈之名。”
李孝逸继续问道“敢问南下攻取润州又将如何”
魏元忠慨然叹道“攻取润州,则是打算在江南立稳脚跟,营造巢穴,看似稳妥,其实是下下之策。因为这种做法,很明显是在告诉世人,徐敬业起兵是拥兵自重,在江南称王称霸,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反贼,既得不到效忠皇室之人的支持,也同时背离了自己打出的旗号,失信于天下,得不到百姓的谅解,其结果是自然是必败无疑,而徐敬业也终究会留下阴谋造反的骂名。”
李孝逸笑道“魏军师的见解果然精辟独到,与在下心中所想不谋而合。看来扬州叛军都是些没有头脑的莽夫,果然是些乌合之众啊!”
魏元忠道“不然,我听说叛军的军师魏思温作乱之前,是朝廷的监察御史,此人智慧谋略无穷,这次徐敬业起兵的全盘计划,都是他操控的。他既然想得出如此谋略,能够兵不血刃占领扬州,并且打出勤王旗号,令骆宾王撰写檄文。那么他一定想得到大军应该挥师北上,而不是自困江南,投于死地。”
李孝逸笑道“那就是徐敬业与魏思温有隙,不听他的劝告,一意孤行了。他们叛军将相不和,对我军可谓大为有利啊。”
魏思温笑道“的确是这样,据我所知,那徐敬业既是故司空李勣的嫡长孙,自幼跟随其祖父南征北讨,自谓战功无数,倨傲无比,刚愎自用,魏思温受到冷落,言不见纳,是理所当然的事。更何况徐敬业野心勃勃,既有了这么多兵马,心中未尝没有想过要在江南建立霸业的基础,然后再图谋天下,坐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阿瞒。”
李孝逸笑道“若是来得及,我们便直接拿下扬州,然后再进军润州,追击徐敬业。徐敬业既领大军前去攻打润州,那么扬州守备必然空虚,我们便能有机可乘。”
魏思温道“不然,现在徐敬业的属下尉迟昭已经打下盱眙城与都梁山,楚州司马李崇福也率领所部三县响应徐敬业,扬州若是失守,他们便会对我们形成合围之势,到时候等到徐敬业打下润州,再返回攻打我们,扬州便成了一座孤城,势必守不住,到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李孝逸问道“那依监军之意,是要赶往润州救援,直接与徐敬业的大军正面交锋,一举将他们彻底消灭咯”
魏思温笑道“李将军认为我们现在赶去润州还有用么只怕没等我们渡江到达润州,润州城已经沦陷了。”
李孝逸急道“攻打扬州会有被围的危险,攻打润州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那该如何是好呢”
魏思温道“若徐敬业打下润州,则扬州、楚州、润州连成一线,如是一条大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若是我们从中将它斩断,则如何”
李孝逸笑道“军师之意是拿下楚州,这样则其首尾不能呼应,扬州守备松懈自是我们的囊中之物,而润州的徐敬业远离扬州根本之地,在江南也势必孤立无援,我们再徐图之。便能一举平叛”
魏思温道“攻下楚州各县之后,扬州的守军在徐敬业回来之前,则不敢妄动,根本不足为虑,而我们则可以乘机迅速进军润州,将徐敬业一举歼灭,迟则生变,不容徐图。”
李孝逸道“果然是好计策。但我们眼下军粮不足,能否在筹集到足够的军粮之前,拿下楚州,还说不定呢”
魏思温道“军粮之事,军师大可以放心,朝廷的政令已经下达,相信各地官员已经在征粮了,我们到达江南之后,各地所征收的粮食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到将军的军营,不需十日,我想应该能够筹集到足够的粮草。而楚州只有少数叛军在守城,眼下正是夺取楚州的好时机呢。”
李孝逸笑道“这样楚州便是我大军的囊中之物了。没想到困扰我多日的难题,魏监军三言两语便帮我解决了。只是不知还需多少天,才能到达楚州境内,我现在倒有些迫不及待了。”
魏思温笑道“李将军无需着急,我昨日夜观天象,这几天应该会云散雨收,到时候大水自然退去,我军就可长驱南下了。再者说来,李思文势必固守润州,徐敬业要想攻下润州,没个十来天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肯定能赶在他前面,拿下楚州的。”
李孝逸道“监军果然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若果如监军所言,雨水在这几天便会停歇,那就太好了。只是不知监军何以如此肯定,李思文能够坚守润州十余日呢监军恐怕有所不知,这李思文可是徐敬业的叔父,要是他与徐敬业勾结,打开城门,将润州拱手相让,那该如何是好呢”
魏思温笑道“李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李思文虽然是徐敬业的叔父,但这个人是个见利忘义之徒,心中感念太后让他做润州刺史,因此除了对太后忠心耿耿外,还想方设法地巴结奉承武氏兄弟。
早在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之前,他就将徐敬业谋反的想法向太后密报,这会儿听说李勣一族的属籍爵位被褫夺,其父李勣及其兄李震,被斫棺戮尸,于是将所有的愤怒与怨恨都倾泄在徐敬业身上,对他这个侄子可谓是深恶痛绝,因此事不会念及亲情的,自然会死守润州,以待增援。他虽然是个庸碌无为的刺史,但其属下颇有几名得力干将,再加上都梁山投奔到润州的守将,与润州五六万守军,要坚守十天半个月,根本毫无悬念。”
第0197章、任侠之气
润州方面,徐敬业果然趁后半夜润州守城军昼夜严防,疲惫不堪之际,命令五个千人队,携带云梯,悄悄来到城墙之下,准备由云梯爬上城墙。
李思文还没有发觉,已经有部分义军已经悄然登上了城头,与守城士兵对战起来,润州司马闻达听见城墙这边的动静,连忙与其弟录事参军闻贤赶到,两人配合默契,由闻达指挥士兵攻打将要爬上城墙的云梯队,而闻贤则负责率兵清除已经登上润州城头的人。
这两人本是王方翼将军麾下的将领,一直在北边抗击突厥,因为王方翼是高宗王皇后的亲族,因而长期以来受到武则天的猜忌,武则天早就想处之而后快,但是他是边关大将,战功赫赫,未有过失,一直没有机会。只得让周兴等人派残月等杀手对他进行暗杀,没想到残月并没有将他杀害,而是让他隐匿起来,然后回宫谎报王方翼的死讯。
尽管王方翼死讯为假,但因为不能在军中任职,武则天便顺便将他的亲信贬黜到各地,闻达兄弟也因此被贬黜到润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