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请陛下三思!”御史跪拜在地上,磕头道。
“以前没有,从现在开始,自朕这里开始,便有了!没有人开这个先例,那朕便做这千古第一人。”李承乾道。
“陛下……”御史依旧不甘心,还想要再争取一下,向皇帝谏言,是他的工作,皇帝听不听他都要说。
“吴王李恪!”李承乾道。
“臣在!”李恪起身出列行礼道。
“朕命你前往清溪县,处理此事,凡是牵连到隐瞒灾情的官员,一律严惩不贷,赐你持节代朕巡查淮南,必要时可调动军队。”
“你到了清溪之后,当务之急,便要立刻开仓赈灾,安顿百姓,严惩贪官污吏。”李承乾道,不敢其他的,直接任命李恪为钦差大臣,代表他去清溪治理贪腐。
“臣遵旨!”李恪领命道。
李恪离开朝廷中枢,自然让很多人欢喜,他们希望李恪永远不要再回来,最好死在清溪,那就更加完美。
“御史虽然反对朕开这个先河,但是他却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官,是一个敢于说实话的官,朕虽然很生气他不懂朕的心思。”
“但是朕并不怪他,不仅如此,朕还要嘉奖他,朕赏赐御史帛十匹。”李承乾道。
“臣谢陛下恩赐!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御史纳头便拜。
“平身吧!这是你应该得到的。”李承乾道。
“谢陛下!”御史起身,虽然没能劝说住皇帝,但他看到了希望,一个能够让他发光发热的希望。
虽然御史站出来反对他搞什么如朕亲临的金牌,李承乾听在耳朵里,心里会很不爽。
他为了让更多的人勇于说实话,敢说实话,他必须要树立这样的典型,不仅不能惩罚御史,还要嘉奖御史。
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他要听实话,听真话,而不是听别人弄虚作假的话。
古代不比现代,有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当下的情况。
古代皇帝要想知道天下之事,便只能通过言官来了解天下的情况,所以,他必须要广开言路,让更多的人来揭露事实的真相,而不是闭塞圣听。
李承乾这么一奖赏,顿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心里在懊恼自己怎么不站出来说话。
要是早点站出来说话的话,得到赏赐的就是他们了!
“以后,凡是呈递上来的奏本,尽量简明扼要说重点,没有必要的废话就不要再写了!”
“即便词藻再怎么华丽,没有一点使用也是废话,除非是必要说明外,禁止在给朕的奏本上写什么长篇大论。”李承乾道。
第357章:配合
前往骊山温泉宫的官道上,一队马车在装备精良大军,护送下朝骊山温泉而去。
车队中除了护卫车队的将士外,还有大量的宦官和宫女,以及御厨和御医等。
这队规模庞大的车队,便是从长安出发,去往目的地骊山温泉宫的皇帝出行仪仗。
李承乾将朝廷大事交给三省的宰相,自己则乘坐马车去骊山温泉宫度假,好好的放松一下。
天气转寒,正是去骊山温泉宫泡温泉的大好时候。
在马车上李承乾也翻看从各地送来的救灾情况和灾情严重情况的汇报。
“将此传回长安,朕要赦免新丰囚徒,凡是罪行较轻和有悔改之心,已经洗心革面者,一律赦免。”李承乾叫来卫士,命他将写好的批文送到长安宰相们的手中。
“诺!”卫士领命,接过批文转身策马飞驰而去。
大队人马进入骊山温泉宫,马车停下,李承乾从上面走了下来,今后一段时间,他将在这里生活。
下了马车后,李承乾直奔温泉而去,他要好好泡一泡温泉,这是他这次游幸这里的目的之一。
李承乾将身体泡进温泉,温暖的泉水驱散了身上的寒意,真是舒服。
“大家!有新的奏报!”温泉边上伺候的王泉对李承乾道,他刚刚接过一名宦官递来的奏报。
“你替朕看看,都说了些什么要是不重要的奏报,就不用跟朕说了,别扰了朕泡御汤的雅兴。”李承乾道。
正在惬意的享受温泉,突然听到有奏本,心里有些不悦,好好的出来游玩,难道宰相就不能处理好朝政,非要给他送来不成。
“诺!”王泉领命,打开奏报翻看里面的内容。
“大家!是吴王殿下从清溪发来的奏报。”王泉说道。
“哦!现在清溪什么情况,李恪可都说清楚了,他是否已经处理好清溪的问题”李承乾急忙问道。
眼下最让他头疼的便是清溪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便会引起暴动,眼下清溪是所有受灾区中情况最严重的。
“吴王殿下说清溪的情况远比想像中的还要严重,不仅地方官员不开仓赈灾,就连当地的富户,都乘机囤积粮食。”
“以至于当地百姓没有食物充饥,清溪县多处地方已经出现了打劫抢等现象。”
“能吃都已经被灾民吃完了,卖儿卖女情况也十分的严重,甚至还出现吃尸的情况,吴王殿下担心,这时间一长,怕是会发生暴动。”王泉说道。
李承乾没有想到清溪的情况居然比他想像的还要严重,原本他以为即便再怎么严重,也不至于哀鸿遍野的地步,现在居然出现吃死尸的地步。
这让李承乾十分愤怒,这帮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为朝廷分忧的贪官污吏,以及吃人不吐骨头的富户,他们居然狼狈为奸,实在是可恶至极。
“对于此事,吴王李恪是怎么处理的”李承乾道。
“吴王已经从各地抽调粮食救援清溪,已经将清溪的百姓安置妥当,每天熬粥派粥,组织青壮年重建家园,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够恢复生产了。”王泉说道。
李恪到了清溪之后,对于清溪当前的情况做出应对,才能够将事情扩大。
李恪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下令开仓赈灾,并安抚百姓,积极参加到重建清溪上面。
“清溪的官仓难道没有粮食吗为何要从其他地方抽调粮食”李承乾问道,他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到关于清溪开仓放粮的情况。
那么富庶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储存粮食,即便粮食不够,怎么也能够抵挡一阵子,可李恪的奏本上却是只字未提。
这就很奇怪了!
“吴王殿下
第358章:粮草被劫
“启禀王爷!大事不好了!”深夜刚刚打个盹的李恪一声惊呼给弄醒,心里突了一下。
“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李恪抬眼一看,来人是他的心腹侍卫韩冬,李恪急忙问道。
“王爷!我们派去押运粮草的兵马,被人截杀,就连运送粮草的民夫也都被人杀了,一个活口都没有留。”韩冬说道。
派出去附近调来粮食的运粮队一直没有回来,韩冬便带人去察探,才发现自己的人在回来的路上,快进入清溪县的路上被人全部杀害。
“那粮食呢”李恪问道,虽然他已经知道,这粮食肯定是没有了,他心里却依旧有一丝期望。
“粮食全部都被劫走了!一粒粮食都没留下。”韩冬说道。
“所有派出去的运粮队都遇害了吗”李恪问道,他一共派出八支运粮队。
“那到没有,还有一只运粮队还没有回来,算算时间,今天应该进入清溪。”韩冬说道。
“贼人敢劫运粮队,肯定是早有准备,这最后一队运粮队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你立刻带上精锐,前去保护,一定要让这最后一队运粮队安全抵达清溪。”
“我们的粮食不多了,要是连这最后一队运送的粮草也都丢了,便没有办法再支撑下去,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必须把粮食给我安全的运送回来。”李恪说道。
有了这批粮食,李恪便能够再多撑一段时间。
“可是,我要是去了,王爷您该怎么办谁来保护王爷”韩冬说道。
“你尽管去便是,我李恪岂是贪生怕死之辈,量他们狗胆包天,也不敢对我怎么样,他们不敢杀我。”
“要是我死在清溪,陛下震怒之下,他们都要陪葬,你不必管我,粮食要紧,快去。”李恪道,最后两字他用尽全身力气吼道。
“王爷保重!”韩冬抱拳一礼,后退两步转身离去,点齐一队精锐骑兵,便直接离开。
李恪没有想到,这帮人居然这么丧心病狂到敢打赈灾粮食的主意,甚至不惜将所有人都杀死,来掩盖他们的罪行。
虽然已经猜到是这些地方官员所为,李恪却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是他们做的。
甚至,说不定清溪的这些富户商人也参与其中,来个官商勾结,再买通强盗,甚至很有可能是他们自己亲自动手。
这些都是李恪的猜测,他没有证据,便不能把这些嫌疑人怎么样,没有证据就没有办法证实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要是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将这些大唐的蛀虫全部拿下的话,只要有人有心散播谣言,清溪很快便会发生暴动。
清溪百姓的情绪好不容易安抚下来,绝对不能出现一丁点差错,所以,李恪不能这么做,哪怕心里知道是他们做的,没有证据都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现在的清溪不能乱,一旦乱了的话,那可就如同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这帮家伙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肆无忌惮的狼狈为奸。
李恪冥思苦想着应该怎么来找出证据证明这帮蛀虫的罪行,再引到民众公开审判这些罪孽深重的蛀虫。
正当李恪发愁的时候,清溪的贪官污吏和富商们正在弹冠相庆,外面到处吃不饱饭的流民,而这帮蛀虫却在大鱼大肉。
他们面前的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这里的一桌绝对不低于五十两。
这五十两能够买多少粮食,救助多少灾民,可这帮人却一点也不愿拿出来。
他们宁愿把粮食拿去喂狗,也不
第359章:锦衣卫出手
“明府,大事不妙,我们去拦截吴王运粮队的一支人马被赶来接粮食的吴王亲兵遇上,粮食没有抢回来。”苟三说道。
“可有活口落入他们的手里”县丞急忙问道。
“县丞放心,没有人落入他们的手里,只是粮食被他们运回了清溪。”苟三说道。
“明府,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张姓富商问道。
“不必惊慌,不过是几车粮食,能够吃多久,就让李恪那家伙在清溪多待几天罢了。”县令满不在乎道。
清溪这么多的难民,几车粮食根本不够吃几天的,几天一过,他们依旧会断粮,一切又回到了他们预想的轨迹。
就当是大发慈悲,多留他在清溪待几天也没什么。
“明府,怕就怕这几天的时间里,李恪又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来。”县丞说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就怕这几天李恪又想到了什么应对的办法,或者被他找到什么蛛丝马迹的话,他们可就惨了!
“要我说,当初就应该派人去暗杀他,只要他一死不就什么都解决了!”一位姓赵的富商说道。
当初他便是力主暗杀李恪,只要李恪死了,就能够一了百了,给他来个死无对证,只是被县令等人给阻拦下来,现在他旧事重提,就是希望说服大家对李恪动手。
大家一副关爱智障儿童的眼神看着他。
他也不想想,现在朝廷紧盯清溪,要是一个亲王死在清溪,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皇帝震怒之下,还不把他们全部杀了,给吴王李恪陪葬。
他们才不会傻到去暗杀一个亲王,先不说他身边的侍卫,就说到时候,人没有杀了,还暴露了他们可就糟糕了。
可别偷鸡不成蚀把米。
暗杀亲王的代价实在是太高,高到他们负担不起,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去做的。
“好了!你们也不用惊慌,吴王殿下既然运来了粮食,那是清溪百姓的福分,百姓会记得吴王殿下的好!”县令挥挥手道。
众人听后目瞪口呆,都以为县令是不是得了失心疯。
“你们这么看着我干嘛!还不快去通知灾民,吴王已经运回粮食,还不快去拿。”县令拍着桌子歇斯底里道。
这帮蠢货,怎么就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还不快去组织难民去抢粮。
“诺!”众人起身行礼离开。
众人这才回过味来,原来县令是要他们组织难民去抢李恪的粮食,毕竟,这帮难民已经饿了这么久,每天都吃不饱。
现在有了粮食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怎么能够不去抢,一旦抢夺粮食,必然会引起恐慌,只要他们再推波助澜一下,局面便会彻底失控。
富商则打算派自己家的仆人和家丁扮成难民,混进他们当中去,也顺便抢一些粮食回来。
众人心怀鬼胎的离开,很快城里的几处难民聚集地,便有大批的难民向一个方向走去,他们都十分渴望粮食。
这边难民刚刚出发,另外一边的锦衣卫秘密临时基地就收到了消息,这么大的动静,怎么能够瞒得住锦衣卫的耳目。
“城中发现大批难民暴动,正向一个方向赶去,现在应该怎么办”秀气都尉问道。
“这事你问我我问谁去,应该怎么办还要指挥使来决定,我们不好私自行动,先派人盯着。”陈都尉说道。
“也只好这样了,指挥使现在身在何处”秀气都尉问道。
“被吴王殿下叫去商议事情了!吴王派出去的运粮队差点全部都被杀了,粮食也被抢走很多。”陈都尉道。
他没有想到,清溪这个地方居然这么乱,居然来官兵都敢劫杀,更可恨的居然
第360章:陈硕真
在清溪的一处密林中,这里存放着清溪官吏和富商的大部分粮食,他们原本打算靠这些粮食来抬高粮食的价钱,趁机狠狠捞他一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