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来人,更衣!”扶余福信朝外面喊道,今夜他要去见道琛,共同商议复国大业,所以,他要穿的体面一些。

    房门被打开,侍女鱼贯而入,跪伏在地道:“主上要穿那种服饰”

    扶余福信作为王族,穿什么样的服饰出现在什么地方都是有讲究的,这些都是他的脸面。

    “就穿朝服吧!我要去见一个重要的客人。”扶余福信说道,他觉得去见道琛商议复国大业,就应该穿的隆重一些。

    “是!”侍女应道,急忙起身从一旁放衣物的箱子里,拿出扶余福信的朝服,给他穿上。

    “管家,你速去准备马车,我要出去一趟。”扶余福信一边在侍女的服侍下穿戴朝服,一边吩咐管家准备马车。

    “主上这是要去哪里我好让人准备马车等物。”管家躬身问道。

    “不该问的别问,你尽管准备马车便是,到时候我会告诉你。”扶余福信说道。

    “是!”管家躬身行礼退下去准备马车。

    等扶余福信穿戴完毕,管家也准备好了马车侯着。

    扶余福信坐上准备好的马车,一路指引马车车夫该怎么走,很快他们便来到了道琛的落脚地。

    “小沙弥,我是百济佐平(百济一品大员)扶余福信,有事求见道琛大师,还望通传一二。”扶余福信下了马车,不等迎上来的小沙弥开口,他却先说了来意。

    “施主请在这里等候,我这就去告知师父。”小沙弥双手合十行礼道,转身入内去见道琛。

    道琛住房内,传来阵阵的木鱼声和诵经声,道琛此刻正在做晚课。

    “师父,外面有个自称是百济佐平,叫扶余福信的人,说是有大事和你商议。”小沙弥隔着门对里面的道琛说道。

    屋内道琛停下敲击木鱼,停止了诵经,手中却依旧拨动着佛珠,屋内的烛光摇曳,将道琛的影子拉长倒影在门上的糊纸上。

    良久,道琛才问道:“他可说明了来意”

    小沙弥恭敬的说道:“他只说有大事与师父商议,并没有说明是为了什么事”

    小沙弥说完,屋内有一次陷入了寂静之中,只有半明半晦的烛光摇曳着,以及道琛拨弄佛珠发出的轻微声响。

    又过了好一会,道琛才开口道:“请贵客一人进来一叙。”

    “是!”小沙弥应道,双手合十朝禁闭房门的屋内行了一礼,转身走了出去。

    在外面等了这么久的扶余福信,早已经失去耐心,正准备带人强行闯进去的时候,小沙弥从里面走了出来。

    扶余福信等人急忙迎了上去。

    “怎么样道琛大师可愿意见我”扶余福信问道。

    “阿弥陀佛!”小沙弥宣了声佛号道:“师父有请施主一人入内一叙。”21




第392章 道琛
    扶余福信让手下在外面等他,他独自一个人随小沙弥进去见道琛和尚。

    来到道琛屋外,小沙弥敲了几下门,隔着门喊道:“师父,扶余施主带到!”

    “请施主进来!”道琛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小沙弥这才推开房门,请扶余福信进去,扶余福信走了进去,在道琛的对面utuan上盘腿而坐。

    小沙弥给他们二人端来茶水,然后走了出去,随手带上房门,让他们二人在里面单独聊聊。

    “此处居所简陋,还要委屈施主纡尊降贵,光临寒舍,实在是罪过罪过!这里没有什么好招待贵人,唯有清茶一盏,还望贵人不要嫌弃才好!”道琛笑道,伸手示意扶余福信用茶。

    “道琛大师说笑了!不怕大师见笑,我平日吃太多的酒肉,都已经吃腻了,正好吃盏清茶,去去油水。”扶余福信笑道。

    二人又天南地北的胡扯了一通,扶余福信不直接说明来意,就是想等着道琛主动来询问,他才好掌控节奏,将主导权捉在手里。

    很明显,道琛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对于扶余福信的意图那是心知肚明,扶余福信进来后开始胡扯,他也跟着胡扯,讲了许多他游历各地的见闻,并向扶余福信普及一些佛法知识。

    论耐心,道琛明显比扶余福信强太多,即便是胡扯到天亮都没有关系。

    可扶余福信不行,他这次来是请道琛出山,希望借助他的威望,来帮助他登上王位,聚拢更多的人心,而不是在这里听道琛鬼扯什么见闻,什么普渡世人的鬼话。

    “大师,这次我来是有一事需要大事帮助。”扶余福信说道。

    “不知道琛有什么可以帮到贵人,贵人只说便是。”道琛说道。

    “自从唐军来到百济之后,百济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人陷入苦海之中,我恳请大师出山,助我一臂之力,普度众生。”扶余福信大义凛然道。

    “普度众生,渡众生脱离苦海是我沙门的义务,我自当义不容辞,只是不知道贵人想要我怎么做”道琛问道。

    “希望大师能够和我一起重建百济乐土,我想要光复百济,让百济的人民不在受苦。”扶余福信道。

    “哦!你打算怎么做”道琛问道。

    “大师行走天下,必然是人脉广泛,我想大师能够支持我成为百济的王,将来等我复国之后,定会尊大师为百济国师,佛教也将成为百济的国教。”扶余福信说道。

    他直接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他就不信道琛会拒绝,国师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佛教还会成为百济的国教。

    要是这样都不能打动道琛的话,还有什么能够打动的了道琛,那他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我倒是很乐意和你一起建造百济乐土,可是王命不在贵人你的身上。”道琛说道,虽然没有直接否决扶余福信,但却在暗示他不适合成为百济的王。

    排资论辈,也轮不到扶余福信来当这个王。

    “大师何以见得我没有王命,如今在百济,除了我扶余福信外,还有谁更适合成为百济的王。”扶余福信咬牙切齿道。

    现在的百济除了他是百济的王族外,没有别人,百济的王位不属于他还能属于谁

    道琛看着有些发狂的扶余福信冷笑连连,当初扶余泰想要成为百济的新王,还不是没人愿意和他一块玩。

    扶余泰比扶余福信更加有威望,就连扶余泰想要自立都失败了,何况是扶余福信。

    追根究底,百济王的正朔还在,百济的百姓心里还是只认同扶余义慈一脉。

    像扶余福信这样的旁支,怎么能够跟嫡系相提并论,想要复百济国的话,就必须将扶余义慈一系的人推出来继承王位,百济的人民才会信服,以及拥戴他。

    即便扶余福信现在登上王位,一旦扶余隆或者扶余义慈回来,只需要振臂一呼,百济的人民就都会跟随他们。

    扶余义慈父子早已经深得百济人心,这些不是扶余福信能够相提并论的。

    百济想要复国除了正统继任者外,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援,他们才会有胜算。

    “王命,在大海的另外一头,日出之处便是王命所在。”道琛说道。

    “你是说扶余丰吗为什么他可以成为百济的王,而我不可以”扶余福信不甘心。

    “扶余义慈父子比你更得民心,如今王和太子尚在,你却想做百济的王,又有多少人愿意跟随你,你成为王终究会失败。”

    “我道琛虽然痛恨唐朝人,要是让我帮助你谋取百济的王位,还请恕难从命!”

    “单凭我们这点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唐朝的兵马,唯有联合强大的东瀛,我们才有胜算。”道琛不容置疑道。

    相对于百济这样的小国来说,东瀛确实强大,可在唐朝的眼里,东瀛也不过是一只比较肥的蝼蚁,根本不值一提。

    扶余福信想要成为百济王,先不说百济有多少人愿意支持他,远在海外的东瀛也不会同意他成为百济王。

    到时候,东瀛必定会护送百济王子扶余丰回国继位,东瀛就会借机控制百济。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还请大师出山与一同辅佐新王共创百济乐土。”扶余最后终于想明白了。

    即便扶余丰回来继承王位又能怎么样,不过是个傀儡,百济的大权依旧掌控在他的手里,他根本不需要害怕什么。

    扶余丰不过是他复国的一面旗帜,号召百济人民反抗唐朝统治,以及联络东瀛的旗帜。

    等到百济真正复国之后,他自然会让扶余丰突然暴毙,然后将王位让给他。

    “我们想要迎回在东瀛的王子回国,不管怎么说,我们也必须要有自己的大本营,我们才能够和唐朝人抗衡。”扶余福信说道。

    他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召集人手,占据一处地方,作为他们复国的大本营和后勤补给。

    否则,就算把扶余丰请回来也没有什么用处,百济依旧是被占领区。



第393章 聚众造反
    经过双方协商之后,道琛和尚和扶余福信达成了共识,迎回在东瀛做质子的王子扶余丰做百济的新王。

    接下来他们要考虑选什么地方来做他们复国的据点,这是重中之重。

    “百济这么多城池,我觉的周留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扶余福信说道。

    周留城背靠大海,物产丰富,尤其是海产最为丰富,是百济繁华的城市之一,最重要的是占领了周留城,东瀛的战船就有了港口。

    与唐军交战,东瀛便能够源源不断的从海上派来援军,即便是失败,他们也能够搭乘东瀛的战船撤离。

    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最佳战略地点,这里的人民是整个百济反tangren群里呼声最高的。

    周留城远离百济王城,这里没有唐军驻扎,而且,周留城还是他扶余福信的老巢。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周留城都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好!就选择周留城,没有比这个地方更合适的。”道琛说道,对于周留城的了解,道琛不比扶余福信差。

    “那么就这么说定了!我先回去,五天之后,我们周留城汇合,并起事复国,再派人去东瀛迎回我们的王。”扶余福信说道。

    “贵人请便,到时候我一定准时到来。”道琛说道。

    二人又谈了一些细节后,扶余福信这才起身告辞离开,此时已经是后半夜,离天亮也就只有两个时辰。

    五天之后,扶余福信和道琛在周留城汇合,并在当天聚百济旧民zaofan,很快百济西部便都响应扶余福信的号召,纷纷据城zaofan,支持扶余丰。

    同时,扶余福信派人去了东瀛,向东瀛的请求援军,并接扶余丰回去继承王位。

    东瀛齐眀王(此时东瀛还没有tianhuang称号)欣然答应了扶余福信的请求,不仅派兵护送扶余丰回去。

    东瀛从来不缺乏征服其他地区的野心。

    她自己还亲自乘船西行,向筑紫郡进发,为远征支援百济作出了准备,但不幸的是同年七月她病死在筑紫郡。

    最后只能将护送扶余丰的重任交给其子中大兄皇子,次年,扶余丰在中大兄皇子的护送下,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百济故土,扶余丰很快便被福信拥为国王。

    东瀛倭国为了向百济展示他们的友好,向百济提供了大量援助,百济民众因此感动流涕。

    这些不过是东瀛为了以后他们在半岛上的利益,而进行的一次投资,只有将唐军赶出百济,东瀛才能收获胜利的果实。

    唐军得知扶余福信在周留城叛乱,西部地区纷纷响应,

    朝廷派来的熊津都督郭待封和他的兵马还没有到,刘仁愿只能一面固守城池,一面向朝廷报信,请求支援,毕竟,对方人数众多,气势汹涌,唐军没有贸然出击。

    凡是靠近唐军战据的城池,都会被唐军击溃,唐军没有贸然出击,即便出城,也不会离城池太远。

    ……

    永徽十二年,元月,刚刚过完上元节。

    朝阳升起,此时的长安城上空晴空万里,今日必定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随着一阵嘎吱声,长安城的城门被人缓缓推开,早已经等候多时的行人商贾,立刻喧腾起来,推搡着便要进出城门。

    一队顶盔掼甲的军士出现在城门口,喝令所有人排队进城,不允许拥挤。

    阳光照射在兵刃上,散发着凛冽的寒光,众人见到之后,心生畏惧,不敢放肆,只好按照要求排队进出城门。

    此时,远处一队兵马疾驰而来,从专用的通道进入城中,向皇城的方向而去。

    他们便是攻打百济,凯旋而归的苏定方等人,被苏定方等人护在中间的马车里坐着扶余义慈父子。

    进了皇城,苏定方让人好生照顾扶余义慈父子,他则去向李承乾复命,该怎么处置扶余义慈父子,那是皇帝的事。

    他苏定方身为武将,只管奉诏出征就行,其他的他一概不过问。

    “老臣苏定方拜见陛下!”苏定方叉手行礼道。

    “邢国公免礼!这次灭百济,邢国公功不可没!”李承乾道。

    “谢陛下!”苏定方谢道:“这些都是老臣分内之事,老臣已将百济王族押回京师,还请陛下圣裁。”

    该怎么处理这帮人,你自己看着办。

    “这次邢国公带回多少百济王族”李承乾问道。

    “包括百济王扶余义慈父子在内,一共是十八人,这是百济王等人在内的名单,还请陛下过目。”苏定方说罢,从身上摸出一张纸来,上面记录着百济王等人的名字,相貌和身份特征。

    王泉立刻上前从苏定方手里接过名单,转身回到李承乾身边,将名单交给他。

    李承乾打开名单,仔细的浏览一边,又来来回回看了几遍,却发现名单上没有扶余福信的名字。

    别人不清楚扶余福信,他可是知道扶余福信这个人的,就是因为他,才有了白江口之战。
1...116117118119120...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