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有时候,皮一下真的很爽。
这帮大臣也不是吃干饭的,不仅他们自己kangyi,还组织太学生,以及社会人等组团kangyi。
结果就演变成现在这个局面,李承乾现在有点骑虎难下。
“时候也差不多了,随着前往洛城门吧!他们也该到了!”李承乾说罢起身。
许敬宗急忙退到一旁,躬身行礼,李承乾在王泉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走下台阶。
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这腿脚的毛病就越发的严重,甚至将来还有可能会瘫痪。
“陛下起驾洛城门。”王泉让一名宦官去门口高声呼喊。
早已经准备好的仪仗,静静的等待着他的主人到来。
李承乾坐上步撵,在金吾卫将士的护卫下,起驾前往洛城门。
“恭迎陛下!”群臣和外宾见到李承乾到来,急忙行礼拜见!
李承乾登上台阶,来到主位上坐下道:“免礼平身!”
“谢陛下!”群臣和外宾谢恩后,入席就座,宴会正式开始。
“开始吧!”李承乾对一旁伺候的王泉道。
“诺!”王泉领命,转身高呼道:“传膳,奏乐!”
宫女鱼贯而来,将酒菜摆放到每个人的面前,乐师奏响了乐器,舞者随着音乐响起,翩翩起舞。
今天的主题不是吃喝,而是欣赏舞曲《一戎大定乐》,吃喝不过是顺带的事情。
这是李治根据军阵千变万化,气势恢宏,而作的一首军乐曲目。
表演时,一百四十位舞者,身披五彩甲,手持槊按照演习阵型而起舞,gaochao部fenzhong人齐声高呼“八弦同轨乐”。
“陛下……”
“诶!现在莫要开口,听完歌舞再说也不迟。”
歌舞刚刚开始没有多久,便有大臣站了出来,正要说话,却被李承乾给制止了。
大臣不知如何是好,便将目光看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给他使了个眼色,他才坐会自己的位置。
在这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再没有任何一人站出来打扰皇帝的雅兴,大家都在等歌舞过后,向皇帝提一提不要去御驾亲征的问题。
“来,大家举杯痛饮。”舞曲表演完毕,李承乾端起桌上的酒杯示意大家干杯。
喝完杯中美酒,侍女在给添上,长孙无忌等大佬急忙示意“马前卒”大臣趁机向皇帝进言,规劝李承乾打消御驾亲征的不良想法。
接到信号的大臣正要起身说话,李承乾却对着外宾一阵嘘寒问暖,拉起了家常,根本没有给大臣插嘴的机会。
长孙无忌见大臣毫无办法插嘴,他决定自己出马,借这个机会,当着这么多外宾的面劝说李承乾放弃亲征。
“回鹘使者,你观我大唐这《一戎大定乐》如何”李承乾问道。
“气势磅礴,精妙绝伦!真是令我等大开眼界,不失大唐煌煌天威!”回鹘使者行礼说道。
“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我们听说您要御驾亲征高句丽,不知是否属实”一名外宾问道。
外宾话音刚落,顿时,整个宴会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等着李承乾的回答。
“没错!朕欲效仿先帝,御驾亲征辽东,灭高句丽使天下大定。”李承乾道。
这种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他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倒不如直接承认,还能彰显他的坦荡。
“陛下!”长孙无忌是时候开口道:“陛下想要先帝一样驰骋疆场,也无可厚非,可陛下终究是我大唐之主。”
“陛下身系天下黎民百姓,怎么能够身陷险地,而不顾及自身安危,为江山社稷,御驾亲征之事,还请陛下三思!”
“还请陛下三思!”群臣起身行礼,都希望李承乾不要太作,见好就收,对谁都有好处。
第399章 刘仁愿的来信
“众卿所言极是,朕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功绩,而不顾及祖宗的江山社稷,更不能致万民于不顾,朕决定不御驾亲征了!”李承乾道。
见好就收,人家都给台阶你下了,顺势而下便好,可不能太皮,免得到时候下不来台,那就糗大了。
何况,这里还有这么多外宾,可别闹成国际大笑话。
长孙无忌等人终于松了口气,要是李承乾死要御驾亲征的话,他们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尤其还是当着这么多外宾的面。
一群外宾一脸懵逼状态,他们到现在都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不是皇帝要御驾亲征吗
怎么突然又不去御驾亲征了到底搞什么
宴会继续进行。
一名将士飞奔而来,来到负责警戒的金吾卫将军面前,低声说着什么,同时将一件东西交给金吾卫将军。
将军觉得事态紧急,立刻将此事上报上去,并将东西一并呈报上去。
“大家!百济刘仁愿传来八百里加急!”王泉在李承乾耳边低声说道。
“哦!”李承乾放下手中的酒杯,从侍女手中接过手帕擦了擦手,从王泉手里接过刘仁愿送来的情报。
“想必是百济叛乱已经被平定,刘仁愿这是向大家报喜!奴婢恭贺大家!”王泉在边上说道。
李承乾看完刘仁愿的情报后,原本喜悦的脸上变成冷若冰霜。
王泉见状,心里咯噔一下,暗道坏了,莫不是他猜错了!百济王叛乱没有平定,很有可能比想象的还要严重,那他刚才的道贺不就……
想到此,王泉顿时满头大汗,没敢往深了想。
这边的异样很快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还都伸长了脖子向这边看来,想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天的宴会就到这里吧!”李承乾道。
“诺!”王泉领命,转身向前一步高呼道:“大家肃静!”
大家停止了窃窃私语,都目不转睛的盯着王泉,看他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陛下说:朕有些累了,今日便到这里,大家都散了吧!”王泉喊道。
李承乾起身离开,众人急忙行礼恭送,待李承乾离开之后,长孙无忌等人被请了过去。
“臣参见陛下!”长孙无忌等人向李承乾行礼道。
“不必多礼!大家都坐吧!”李承乾说道。
“谢陛下!”众人谢恩落座,李恪问道:“陛下!臣在刚才见陛下脸色不是太好,可是出了什么事”
“朕这里刚刚接到了一封来自刘仁愿送来的急报。”李承乾道。
“郭待封不是已经到了百济,出任熊津都督了吗他手里有两万兵马,难不成加上刘仁愿的兵马,还无法完成剿灭百济叛军”许敬宗惊讶的问道。
从刚结束不久的宴会上,李承乾突然脸色大变,由喜悦转成冷若冰霜,他们不用看刘仁愿的急报,也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众人也都猜测,刘仁愿和郭待封合兵之后,都没能搞定百济叛军,那现在的百济到底乱成什么样。
想要依靠百济故地,作为跳板,对高句丽进行两面夹击,怕是无法实现了。
这郭待封到底在搞什么两万兵马在手,居然还平定不了百济的叛乱。
“刘仁愿说,郭待封到了百济之后,便帮他击溃了百济的叛军,本应乘胜追击,可郭待封临时改变主意,去剿匪去了。”李承乾道。
“什么郭待封好歹也是将门出身,叛军与土匪,应该先剿灭谁,谁先谁后难道他心里就没点数吗”
“要是叛军站稳脚跟,联合高句丽,他们怕是要吃亏呀!郭待封怎么这么不知轻重。”长孙无忌道。
扶余福信根本不用联合高句丽,郭待封也要吃亏,谁让他去惹什么人不好,非要去惹百济有名的战将之一沙吒相如。
说实在的,郭待封还真比不上沙吒相如有能耐。
郭待封去打沙吒相如,注定是要吃亏的。
“百济扶余福信等叛军首领会不会联合高句丽,暂且不说,现在还不能确定这其中是否有高句丽的支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扶余福信和道琛和尚已经派人去海外,将在倭国为质子的扶余丰迎接回来,做他们的国王,来凝聚百济的人心。”
“这次,倭国必定会派出他们的兵马,协助扶余丰回百济继承王位,并控制百济。”
“为平定百济叛乱,以及日后讨伐高句丽的战略,百济都不能落入他人之手,朕决定再次派人领兵前往百济,解决百济问题。”李承乾道。
“这次陛下打算派什么前去郭待封又该怎么处置”长孙无忌问道。
派谁去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去的人是个没有多少能力的人,去了只是给对方送人头。
这个不仅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还必须是熟悉水战,否则,即便是在骁勇善战的猛将,也无济于事。
毕竟,这次需要和倭国大军在海上交锋,不懂水战只有死路一条。
“陛下!微臣刘仁轨愿意领兵前往百济平乱,而且臣还熟悉水战,这次要是真的不幸,与倭国大军在海上相遇,微臣定会叫他们从哪里来会哪里去。”刘仁轨出列行礼道。
“好!这次便有刘卿领兵前往百济,联合刘仁愿和郭待封二人,朕命你为检校带方州刺史,安东都护,剿灭百济叛军,百济之事由你全权负责,节制郭待封二人。”李承乾道。
就算刘仁轨不站出来,李承乾也会点名让他去百济,平定百济叛乱,毕竟,白江口之战是由刘仁轨指挥的。
虽说,换成别人去,凭借大唐的造船技术,未必会输给倭国人,可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决定派刘仁轨去一趟。
毕竟,谁也不知道派别人去,会不会引发什么蝴蝶效应。
要是一场本应该胜利的,因为换了人而引发的蝴蝶效应,造成了失败,他就是想哭都没地哭去。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让刘仁轨跑一趟比较稳妥。
“微臣遵旨!”刘仁轨行礼道。
会议结束后,刘仁轨回去收拾一番,便踏上了前往百济的征途。
第400章 金法敏
为了更好的打击百济叛军,安抚百济遗民,李承乾不仅让刘仁轨领兵,同时还让扶余隆也随行去百济。
同时,还给新罗王金春秋下诏,让他配合刘仁轨等人协同作战,尽快解决百济的问题。
“最近我大唐内部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也并无天灾,天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象。”
“朝廷有你们这些贤臣辅佐朕,大唐内部朕没有什么好忧虑的,唯一让朕担忧的便是高句丽、百济叛乱的外部问题。”李承乾道。
“如今大唐的天下一片繁华,这都是陛下治理天下有功,也唯有陛下这样的明君才能造出如此盛世。”许敬宗趁机溜须拍马道。
“哈!哈!”李承乾听后哈哈大笑道:“许卿也,就数你会说话,如今的天下还算不上盛世,最多也就是治世,要想达到盛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李承乾也希望自己统治的天下,能够进入到盛世,那代表着大唐成为了世界的巅峰,是无人可以超越的存在。
无论是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巅峰,那才是盛世。
“也不知道现在刘仁轨在百济的土地上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解决了百济的问题你们都是宰相,可接到来自百济的奏报”李承乾问道。
既然说到了百济的问题,自然要聊一聊眼下百济的情况。
最近李承乾不在长安,而是去了别处游玩,将朝廷的事情都推给了宰相们处理。
百济要是有什么军报,会第一时间放到宰相们的办公室里,由他们酌情处理,再决定需不需要向皇帝汇报。
“陛下!臣等刚刚收到百济的军报,正要向陛下呈报!”李恪出列说道。
“军报上都说了什么仔细的说于朕听。”李承乾道。
“刘仁轨到了百济便和刘仁愿合兵一处,多次打退扶余福信和道琛的叛军,已经收复大半被叛军占领的土地。”
“扶余福信自称霜岑将军,道琛自称领军将军,招募徒众,声势浩大。”
“扶余福信等人所领叛军在古泗打败了新罗王的大将金钦,新罗军溃败,金钦率领残部从葛领道退回新罗,再也不敢出现在百济的土地上。”李恪说道。
“这帮新罗人真是没用,居然被一群乌合之众下破了胆子。”
“就是,百济的事情,看来还是要我大唐自己解决,新罗看来是真的指望不上了。”群臣议论纷纷,都看不起懦弱的新罗人。
李承乾眉头一皱,新罗是因为惧怕百济叛军,不敢出来,还是假装害怕,因此保存实力,目的就是为了让唐军和百济叛军厮杀,消耗掉双方的有生力量。
李承乾更加偏向后者,后世史书里记载,新罗胆敢和唐军抗衡,最终夺得百济和高句丽大同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唐朝和新罗以大同江为界线,划江而治。
敢跟灭亡百济和高句丽的唐军硬钢,怎么会惧怕区区百济叛军,新罗当真是狼子野心。
“放肆!你们身为臣子,怎么能够在陛下面前胡言乱语,这成何体统!”见李承乾半天没有说话,李恪回头呵斥那些乱嚼舌根的大臣。
随着李恪的呵斥,大殿上顿时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敢窃窃私语。
“新罗那边不论什么原因,怯战不前都是不对的,再下一道诏命,责令新罗王金春秋再次出兵百济,协助刘仁轨等人平定叛乱。”李承乾道。
“陛下!新罗王金春秋已薨,怕是无法奉诏出兵,还请陛下下诏让现在的新罗王出兵。”一名大臣站了出来说道。
新罗王金春秋刚刚去世不久,现在尸体说不定都还没有腐烂,现在在新罗当家做主的是金春秋的儿子金法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