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宰相们只好行礼退下。
第470章:谁才是太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李承乾的病情有所好转,精气神却是大不如前。
李承乾召集包括李恪在内的三省宰相和一些大臣到紫宸殿来讨论,该立谁为太子。
“你们都说说朕的这几个儿子,谁适合当太子!”李承乾问道。
“陛下!按照宗法制度,当立嫡长子为太子,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兄弟骨肉至亲相残,可以保障局势稳定。”支持立嫡长子为继承人的宰相行礼说道。
“陛下!臣以为太子应该在诸位年长的皇子之中选一位贤明的皇子为太子。”一名大臣叉手行礼道。
其实大家心里清楚,李承乾不太喜欢老一套的继承法,也就是说其他的皇子也拥有了更多继承皇位的机会。
这也就容易导致皇子之间的争斗,很多不确定性便会接踵而来,甚至还会有隐患浮现。
这就使得一些大臣在皇子当中,选择一位自己满意的皇子来拥戴成为太子,甚至是皇帝。
对于李承乾这样的处置方式,给其他皇子增加了夺嫡的机会,长孙无忌在世的时候,也曾多次规劝过李承乾。
长孙无忌在世时,对李承乾说道“太子,是储君!是一旦有不测,他就要出面全面执政的人,宗法制度之所以有立嫡长子为继承人,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权利能够顺利的接替,是为了避免同室操戈,流血死人的事情发生,一旦打破宗法制度中的立嫡制度,是要出事的呀!”
“你的意思是说,在朕三位年长的皇子当中选择一位,成为我大唐的太子是吗那你觉得谁适合成为太子。”李承乾问道。
“臣以为许王李素节当立为太子,许王在诸子之中最为贤明,足以托付重担。”大臣说道,他是支持李素节的人。
“不可!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便是祸乱的关键呀!三国袁绍就是因为废长立幼,以至于袁氏基业毁于一旦。”
“刘表也是一样,死后没有立长子为继承人,也是因为废长立幼,最终导致荆州落到他人之手。”
“大隋文皇帝不就是因为废长立幼,最终导致了整个大隋灭亡的吗陛下!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礼部尚书出列叉手行礼道,他是拥护李厥的人。
“礼部尚书,此言差矣!汉景帝刘启不也是废长立幼,废了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也就后来的汉武帝,为太子!汉武帝不也成为了一代雄主。”户部尚书出列叉手行礼,反驳道。
他是支持皇庶长子李象的人,要是真的立嫡长子的话,那他们所拥戴的李象哪里还有机会成为太子。
“你说的不过是个别的案例,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够像汉武帝一样,功成名就,流芳百世。”
“其他人废长立幼,如袁绍、刘表就是因为废长立幼,才导致同室操戈,使得自家家业毁于一旦,从此遗臭万年。”
“如今大唐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更需要一位更加贤明的皇子来守住大唐的江山社稷。”礼部尚书反驳道。
众人议论纷纷,争吵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承乾被他们吵的头都大了,他没有想到立一个太子,居然会让这些人争论不休,就差动手了。
“都给朕闭嘴,整天吵吵,成何体统!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岂是你们胡闹的地方”李承乾恼怒呵斥道。
群臣噤若寒蝉!紫宸殿内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李恪、许敬宗、狄仁杰等几人,从一进门到现在,就属他们最安静一句话都没说。
“李恪、许敬宗、狄仁杰,大家都在讨论太子的人选,而你们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为何”李承乾问道。
“陛下!选太子乃陛下家事,何须询问微臣,陛下心中其实早有人选。”许敬宗道。
“许敬宗,你胡说八道什么太子是什么人是储君呀!是将来要成为皇帝的人,那便是国事,是大事,怎么能够说是陛下的家事。”许敬宗话音刚落,便有人出言反驳道。
“这自然是陛下的家事,陛下不仅是皇帝,更是一个父亲,父亲在儿子当中挑选继承人,是自个家里的事情,关起门来自己解决便是,何须外人多嘴。”许敬宗反驳道。
“行了!你们都别再吵吵,听听李恪他们的意见!”李承乾打断他们说道。
要是不打断他们,还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
不就立个太子嘛!至于闹成这个样子吗
“陛下!臣还是希望陛下能够按照祖宗家法,选立太子,或许这样才能对稳定局势有所帮助。”李恪表态道。
他也是赞成宗法制度,立嫡长子为继承人,他的吴王世子,便是选他的嫡长子为世子。
这样确实可以稳定家中的局势,不会出现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他兄弟相残。
李承乾看向狄仁杰。
狄仁杰叉手行礼道“臣以为该选谁,不该选谁,谁适合成为太子,陛下心里都应该比我们清楚,无论选哪位皇子为了太子,其他的成年皇子都必须远离京师,返回各自封地,以免留在长安引起祸端。”
“既然选择了太子,其他成年的皇子还留在京师的话,便会给他们一个还有希望竞争太子的假象,最终便会导致悲剧发生。”
“该如何抉择,陛下应该当断则断,否则,反受其乱,天下便会动荡。”狄仁杰道。
“行!今天便说到这里,立谁为太子,朕已经有了眉目,还需要再慎重考虑,你们先退下吧!”李承乾道。
“臣等告退!”群臣行礼退出紫宸殿。
“王泉,你觉得李象、李厥、李素节三人谁更适合做我大唐的太子”李承乾问道。
“陛下!奴婢不敢非议太子之事!”王泉急忙跪倒在地说道。
“行了!起来吧!朕心里有数。”李承乾叹息道。
次日一早,李承乾便颁下诏书,立嫡长子李厥为太子,李象和李素节离开长安,返回各自封地去。
第471章:新城
高句丽新城,烟尘滚滚,代表高句丽的旗帜被李绩拔掉,扔到城下,城头上竖起了代表大唐的旌旗。
经过一番厮杀,唐军便拿下了高句丽西部要害新城,为唐军前进道路扫清了障碍。
拿下新城之后,唐军向其他各城推进,便容易多了。
由于新城里有个叫师夫仇的人,带领大家将守城的高句丽将领擒拿捆绑起来,开城投降。
除了刚开始的一些抵抗以外,基本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这座高句丽西部要害——新城。
李绩没有在新城多做停留,留下庞同善和高侃、薛仁贵等人负责战后打扫战场,清点统计战后损失,以及安抚民众。
李绩则率领大军向新城周围的城池发动进攻,李绩一口气接连攻下高句丽十六座城池。
唐军军心士气高涨,战斗力爆表。
泉男建得知新城被李绩拔除,就连周边十六座城池都没有幸免,当场勃然大怒,后来得知唐军将领庞同善和高侃二人还留在新城。
便决定派兵袭击他们,顺带将新城收复,再来解决其他进入高句丽的唐军。
泉男建派大将率领大军出发袭击庞同善和高侃。
新城。
“报!离新城不远发现高句丽军,他们正朝这杀来。”一名飞奔而入,单膝下跪道。
正在商量下一步行动的庞同善和高侃,听后大惊失色!城中守军不足,新城又刚刚拿下不久,这里的民心依旧向着高句丽。
想要阻挡住来势汹汹的高句丽大军实在是太过困难。
“高将军!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庞同善问道,眼下能够商量的也只有高侃一人。
“眼下的情况唯有死守,希望薛将军还没有走远,能够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回来救援。”高侃说道。
死守新城是唯一的办法,一旦新城被高句丽夺回去,便会对接下来攻略高句丽增加难度,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布局。
能不能灭掉高句丽,就看这一次讨伐高句丽的结果,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守住新城,而导致没能消灭高句丽,那他们便是大唐的千古罪人。
“唯有这样了!新城刚到我军手里不久,我担心会有人暗中联系高句丽大军,我们应该谨防对方里应外合。”庞同善说道。
“庞将军说的有理,那就将他们全部汇集起来,严加看管,这样或许能够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高侃道。
“立刻传令下去,严防死守新城,等待救援,另外将城中百姓都聚集起来,按时按点按人发放粮食。”庞同善道。
“诺!”士兵领命起身退下。
庞同善和高侃也没有闲着,二人登上城头指挥作战以防被对方攻破城池。
高句丽大军原本是打算突袭新城,打庞同善和高侃一个措手不及,谁知道对方这么警惕,在城外派出大量的斥候来回巡视。
高句丽大军的行动很快便被唐军发现,新城立刻进入一级战斗准备。
高句丽大将只好从突袭战,转变成攻城战,他的莫离支只给他一条命令,那就是拿下新城。
随着高句丽大将一声令下,高句丽大军如同潮水般涌来,漫天的箭矢在空中飞舞。
双方展开了激战,在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要是没有援军到来,新城落入高句丽的手里,也只是时间问题。
“驾!”一匹快马在正在行军的大部队旁边飞驰,骑手来到薛仁贵面前停下战马道“启禀将军!庞同善将军飞鸽传书,高句丽大军袭击攻打新城,请求支援。”
“什么”薛仁贵听后大惊!好在他现在离新城不远,快马加鞭,应该能够赶得回去。
“薛先图,立刻传令大军调头驰援新城,我带着骑兵先赶回去,你们带着步军跟在身后。”薛仁贵当机立断道。
“是!”薛先图领命。
大军停下,开始调头,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立刻向新城进发,驰援新城。
而薛仁贵则率领几千骑兵,全力赶往新城,第一时间救援新城。
新城方面,双方激战一个时辰,高句丽军眼见就要攻下新城的时候,斥候来报。
“报!报告大将!我军后方发现敌军骑兵,唐军的援军已经朝这边杀来。”斥候说道。
薛仁贵的增援骑兵还有五分钟抵达战场。
“可恶!”高句丽大将手握马鞭气的不行。
眼看胜利在望,唐军的援军却在这个时候杀来,要是他不下令撤兵,继续进攻的话,他所在的本队,就会被对方打穿,他这个大将也会命丧于此。
而且,五分钟之内根本拿不下新城,怎么也得有个半小时。
“传令下去,后队放弃攻城,调转方向给我阻拦唐军的援军,其余的继续攻城。”
“告诉后队,一定要坚持到我军拿下新城。”高句丽大将对传令兵下令道。
他依旧不死心,想要依靠他的后队来拖住薛仁贵的骑兵,为攻城的部队争取时间。
“是!”传令兵领命而去,将他的军令传达下去。
正在攻城的高句丽大军,得到军令之后,立刻分离出一部分兵马,脱离攻城序列,转而朝薛仁贵来的方向杀了过去。
“快看,高句丽这是在干什么怎么突然撤走一部分的兵马”高侃指着正在离开战场的高句丽军对庞同善道。
高句丽军撤走一部分,使得高侃他们的压力小了不少。
“应该是我们的援军到了!对方想要阻拦我军的援军,这才抽调一部分兵马离开,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他们应该是去阻击薛将军。”庞同善道。
高侃点了点头,大声喊道“兄弟们,我们的援军马上就要到,再坚持坚持,一定要守到援军到来,大唐万岁!杀!”
“大唐万岁!”众将士听后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只要他们咬紧牙关坚持,援军很快便会抵达战场。
高句丽大将派去阻击薛仁贵的兵马,在一个照面,便直接被薛仁贵率领的骑兵打的奔溃,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
薛仁贵没有理会这些溃败的高句丽军,而是继续向新城进发。
第472章:乘胜追击
“报!启禀大将,我军被敌军援军击溃,敌军已经离我军本阵不远,还请大将早做定夺。”斥候飞驰入阵,向高句丽大将汇报完后,调转马头离开。
敌军还有一分钟抵达战场,转眼的功夫就有可能杀到他的面前,而攻破新城依旧还差一点点。
“传令!全军后撤!”高句丽大将不想成为对方刀下之鬼,只好下令撤退。
不后撤,等对方的援军到来,别说攻破新城,他怕是要第一个被人斩杀。
虽心有不甘,但总比没命好。
“遵命!”传令兵领命,转身离去,让号手吹响撤退的号角,将大军召回来。
“呜~呜~”后撤的号角声响起,攻城的高句丽将士立刻撤离下来,向后面的本阵靠拢。
见到如同潮水般退去的敌军,新城城头上顿时发出一阵欢呼,活着的将士们终于松了口气。
“敌军已经开始撤了,这就证明我们的援兵到了,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随我杀出城去。”高侃振臂一呼,将士们无不响应。
新城城门缓缓打开,高侃、庞同善率领将士杀出城去,此时,薛仁贵也率领骑兵杀到高句丽军的面前。
在唐军的两面夹击之下,高句丽军大溃败,唐军取得此战的胜利。
“薛将军!”庞同善和高侃抱拳道。
“庞将军、高都督!你们没事吧!”薛仁贵抱拳关切道。
“我们还好!并无大碍!这次多亏薛将军及时赶到,新城才能够解除危机,否则,我高都督便是大唐的罪人,唯有战死沙场以谢陛下!”庞同善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