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无论你说什么朕都不会答应,奉劝你们一句,吐谷浑是我大唐的附属国,念在吐蕃是我大唐的姻亲,这次侵扰吐谷浑,大唐就不追究了。”

    “但你们要立刻撤离吐谷浑,返回逻娑去,否则,我大唐将出兵帮助吐谷浑维护安定,你可以退下了!”李承乾说道,多一句废话都不想和吐蕃使臣说。

    “我一定会将大唐皇帝的话,原封不动的带回给我的大论,告辞!”吐蕃使臣说罢,行礼退了下去,他知道多说无疑。

    “诸位爱卿,对于吐蕃和吐谷浑之事,你们有什么看法”等吐蕃使臣离开之后,李承乾问道。

    “启禀陛下!以大唐如今的情况来看,臣以为不宜和吐蕃发生冲突,一切以和为贵。”一名大臣出列行礼道。

    现在的唐朝一边要努力的平定叛乱,一边又在加快讨伐高句丽的步伐,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吐蕃和吐谷浑的事情。

    “那依爱卿之间,我们应该怎么办”李承乾问道。

    “臣觉得我们可以派出使臣,代表吐谷浑与吐蕃和谈,希望吐蕃能够停止兵戈,不再侵扰吐谷浑。”大臣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和谈”李承乾再次问道。

    “臣以为,可以将被吐蕃侵占的土地让给吐蕃,以此换来和平。”大臣说道。

    大臣觉得这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和吐蕃和谈,将吐谷浑被侵占的土地割让给吐蕃算了,反正不是自己的。

    “简直荒谬!朕从未听说过被强盗打劫了,抢了你的东西,你还要双手奉上,陪笑脸的。”

    “吐蕃狼子野心早已经是昭然若揭,你真以为和谈就能解决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纷争,简直异想天开。”

    “吐蕃要吞并吐谷浑之决心从未动摇,一旦做出任何妥协,他便会得寸进尺,慢慢的蚕食,直到彻底吞并吐谷浑为止。”李承乾说道。

    大臣无话可说!只好退了回去。

    “朕接到漠北的急报!你可知这急报中说了什么”李承乾问道。

    “陛下!漠北难道又出什么事了而且此事还跟吐蕃有关”中书令李恪问道。

    “前年十二月弓月部和疏勒部反叛,弓月部进攻于阗,朕命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出兵救援。”

    “本以为高贤能够很快就平定弓月部和疏勒部的叛乱,可谁曾想,高贤却派人送来急报,弓月部和疏勒部勾结吐蕃一同入侵于阗。”李承乾道。

    众人闻言皆是大惊!他们没有想到这里面居然还有吐蕃参与。

    “陛下!臣以为此时应该立刻派兵增援于阗,于阗乃安西四镇之一,其作用重大,不容有失。”兵部侍郎出列行礼道。

    “朕也有此意,上官仪拟诏,命西州都督崔之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二人领兵,即可前去救援于阗,不得有误,万不可让于阗落入吐蕃之手。”李承乾道。

    “臣领旨!”上官仪出列行礼道。

    “退朝!”李承乾起身离开宣政殿,大臣们恭送他离开。

    开完上班会议之后,大臣们离开宣政殿,各自返回自己的办公场所,处理公务。

    上官仪草拟完诏书之后,经三省官员确认无误之后,送到李承乾面前,由他画敕盖印,然后执行下去。




第426章 指点江山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大唐开始讨伐高句丽,这次讨伐高句丽,唐朝决定彻底消灭高句丽,不让它再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唐朝朝廷给留守百济的刘仁轨增兵,将兵力增加到两万。

    同时,加封刘仁轨为右相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赐爵乐泉县伯,出任熊津道安抚大使兼浿江道总管,命他总理百济事务,配合唐军讨伐高句丽。

    李承乾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句丽。

    “契力何必他们在辽东的战况如何”李承乾看着墙上挂着巨型地图问道。

    作为皇帝,李承乾很想去御驾亲征,让自己在百年之后,留下浓重的一笔,让后人千古传唱。

    可他心里清楚,带兵打仗这样的事情,他并不在行,要是真的御驾亲征了,只会给人家添乱。

    说不定还有可能落得跟明英宗土木堡之变一个下场,那样乐子可就大了。

    堂堂一个天朝上国的天子,居然成了半岛小国的俘虏,只会让人笑掉大牙!

    而李承乾这个皇帝,也会成为街头巷尾茶楼酒肆里,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李承乾可丢不起这个人,所以,他只能对着地图一阵指点江山,做个事后诸葛亮。

    “陛下!刚刚从辽东传回消息,庞同善等renda破高句丽军,已经取得初步胜利。”李恪说道。

    “噢!在何处击溃了高句丽军。”李承乾回头,双眼放光问道,又到了他这个天子指点江山,事后诸葛亮的时候了。

    李恪没有上前,而是示意李承乾的几个儿子去给他们的阿爷指点迷津。

    李象、李厥、李素节没有动,对于这样的事情,他们不感兴趣,奈何他们的阿爷乐此不疲也就算,还非要拉着他们一起,顺道还把他们一顿教育。

    就连年纪稍小的李徽和李武都没有上前,最后只有年纪最小的李旭轮上前。

    “父皇,儿臣听三叔和几位阿兄讨论过,儿臣知道在什么位置。”李旭轮说道。

    “哦!在什么位置,说于父皇听听。”李承乾弯腰抱起幼子,转身看着地图道。

    李旭轮一双大眼睛滴溜溜的转,最后伸手一指道:“那里便是,我见过三叔给几位阿兄指过。”

    “哪这里吗”李承乾一手抱着李旭轮,一手拿着一根细木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问道。

    “再下面一点,不对,好像是再左边一点……”李旭轮开口纠正错误。

    在李旭轮多次纠正指挥下,终于给李承乾指对了位置,李承乾将李旭轮放下笑道:“我儿真棒!”

    “嘻嘻!”得到李承乾的夸赞,李旭轮高兴的笑了!

    “看看你们,身为兄长居然连具tiwei置都不清楚,还需要年幼的弟弟教你们怎么,你们让朕说什么好。”李承乾目光看向李象诸子,有一次开启了教子模式。

    在李承乾噼里啪啦的训斥一炷香的功夫,李象等人这才低头认错,“儿臣知道错了!还请父皇息怒。”

    李承乾这才意犹未尽,重新将目光放到地图上,正式开始他今天的表演节目,纸上谈兵、指点江山。

    “跟朕说说,当时的情形!”李承乾背对着众人道。

    “据庞同善的军报所述,当时他们刚刚进入高句丽不久便与高句丽军相遇,庞同善立刻对高句丽军展开了进攻……”李恪将当时的情况大致的说给李承乾听。

    这些在庞同善送来的军报上有所描述,当时两军相遇,双方人数,地形、天气等等,都有简单的描述。

    “庞同善等人虽然战胜了高句丽军,但仍有不足,要是当时庞同善率领主力正面吸引高句丽军的注意。”

    “契力何必、高侃二人各领一支兵马,从这里、这里绕道至高句丽军背后,便可全歼这股高句丽军。”李承乾手中的细木棍在地图上连点几下说道,还真有几分指点江山的问道。

    李恪等人连忙附和,至于是不是真的可行,这根本不重要,反正唐军已经击溃了高句丽军,现在又不能倒回当时情景,皇帝最多也就在宫里秀一秀他的本事。

    “当然,即便不绕道从后面攻击高句丽军,也可以将他们引到此处。”李承乾又指了一处地方继续道:“只要在此处设下伏兵,一样可以全歼敌军。”

    “皇兄所言极是!我等受教了!”李恪笑道,自古便有陪太子读书,如今陪皇帝纸上谈兵,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朕听你刚才所说,好像他们之间各自为战,不无相互配合,这是为什么”李承乾问道。

    还能为什么

    当然是为了各自的功劳,他们的身份地位差不多,这次出兵攻打高句丽,又没有主次之分,当然是各自作战。

    “这次他们讨伐高句丽,职位相当,权利一样,谁也无法左右谁,只能各自出击。”李象叉手说道。

    “这样可不行!要是一直这样下去,不仅解决不了高句丽,甚至还会无功而返,那我大唐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岂不是要付诸东流。”

    “为了这次能够一劳永逸,彻底除掉高句丽这个边患,朕耗费了大唐多少国力,朕要给他们指派一个统帅,来统领他们。”李承乾说道。

    这次为了能够消灭高句丽,李承乾可谓是下了不少血本,要是再像前几次一样,灭不掉高句丽,以后想要灭高句丽可就没有这个实力了。

    “朕决定让薛仁贵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为副大总管,由薛仁贵统帅诸军,全权负责攻灭高句丽之事。”李承乾道。

    在他心里,薛仁贵是灭掉高句丽的不二人选。

    “陛下!臣反对!薛仁贵并不适合作为此次攻灭高句丽的统帅。”李恪叉手行礼道。

    “有何不可薛仁贵战功赫赫,为我大唐建立多少功勋,不仅在辽东大显神威,在平定铁勒九姓之时,更是三箭定天山,他要是不行还有谁能行”李承乾问道。

    薛仁贵这样的牛人都不行的话,还有谁合适做讨伐高句丽的统帅。



第427章 不良岳父
    “薛仁贵虽然战功赫赫,但我大唐最不缺的就是战功赫赫的名将,讨伐高句丽事关重大,要是没有一个让大家都信服,且威望高的人去统帅,其他人未必会服。”

    “到时候,别说攻灭高句丽,说不定还会被高句丽反过来利用,使我军土崩瓦解,到那时,就不是无功而返,而是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还请陛下三思。”李恪说道。

    李恪反对自然有他的道理。

    在大唐将星如云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战功赫赫的将领,缺的是能够统帅诸军的统帅。

    像薛仁贵这样的牛人,在整个大唐史上,一捉一大把,根本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在大唐没有灭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

    “那你倒是说说,如今我大唐谁合适做这个统帅,有这个能力统帅诸军,而让他们心服口服。”李承乾说道。

    消灭高句丽事关重大,关系到整个大唐未来战略目标,要是因为统帅的人选不合适,而导致前功尽弃的话,将会影响到整个未来的局势。

    他李承乾是个能够听进别人谏言的皇帝。

    李恪提出的意见,他会慎重考虑。

    “臣弟以为英国公李绩堪当此任,由李绩作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最为合适。”李恪说道。

    李绩身为三朝元老,也是战功赫赫,不仅资历老,更是威望甚高,由他出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契力何必等人才会信服。

    李承乾对于李恪推荐的人选也没有什么异议,李绩确实无论从威望还是资历都是上上之选!

    由他出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也是不错!

    说到让李绩统帅诸军,讨伐高句丽,就不由得让李承乾想到了一个典故。

    话说李绩出征高句丽的时候,他想把自己的女婿京兆人杜怀恭带着一块去,好让他建立功勋,也好谋个好前程。

    谁也没有料到杜怀恭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有他老丈人在,建功立业还不是小菜一碟,洒洒水的事情。

    杜怀恭以家贫为理由推辞,李绩觉得这完全不是事,便答应提供给他钱财,硬是要带着他去辽东。

    杜怀恭见一计不成,又以无奴仆马匹为理由推辞,还是死活不愿意跟随李绩去辽东。

    李绩见他有推脱,便命人给他准备奴仆和马匹,这下让杜怀恭彻底无话可说,只能答应跟随李绩。

    正当大家以为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杜怀恭趁李绩等人不注意的时候,躲进岐阳山中。

    众人疑惑不解,这世上怎么有这么傻的人,你老丈人这么照顾你,让你跟随在身边建功立业,他老人家还能亏待你不成,你杜怀恭不知感激就算了,还放人家鸽子,真是太不是东西。

    于是大家决定找到杜怀恭好好瞧瞧,他到底是不是脑子进水,或者被驴踢了,不然怎么放着这么好的好不要,跑到深山老林去躲什么。

    作为李绩的女婿,对于李绩是什么尿性,自然心里清楚的很,李绩哪里是要想提携他这个女婿,分明就是想要他的小命,他才不会傻到跟自己的老丈人去什么辽东。

    他李绩想要通过大义灭亲来树立威信,他才不愿去做老丈人手里被杀的鸡。

    他要是死了,他家里婆娘岂不是要改嫁了!他怎么能够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等到有人找到他,询问原因的时候,杜怀恭便哭着对人说:“李公哪里是什么想要提携我,他这分明是想要用我来杀鸡儆猴。“

    人们自然是不信杜怀恭的话,都觉得杜怀恭是不识好歹,便将杜怀恭的话告诉李绩。

    李绩听说后,反而没有如同人们想像的那样痛心疾首,反而流泪说:“杜郎散漫不知拘束,我也正有此意,不曾想被其看穿,罢了,既然他不愿同行,就放了他吧!“

    众人被李绩的话惊到了,还真被杜怀恭不幸言中了!这女婿虽然不是儿子,作为老丈人你也不能这么人家呀!

    于是,李绩让人放了杜怀恭,没有再要求他同行。

    “既然你极力推举李绩,那便任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李承乾道。

    既然不能让薛仁贵成为讨伐高句丽的主帅,给个副帅还是可以有的。

    李恪等人对李承乾的这样决定没有反对。

    朝廷下诏任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出征讨伐高句丽。

    李绩接到诏书之后,便去了女婿杜怀恭府上,得知老丈人来了,小杜一家子自然是十分高兴,忙前忙后好生招待自家老丈人李绩。

    李绩在吃饭的时候,将他来的目的告诉女婿和女儿,杜怀恭当场脸色大变。

    自己好心招待他,这个老匹夫居然如此用心险恶,想要把他骗到辽东,杀了立威。
1...131132133134135...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