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他杜怀恭是个什么品行,自己心里会没有数。

    平日里他就是散漫惯了,从来都是不受约束,去了辽东肯定会犯了军法。

    那时,他的老丈人李绩,必定会毫不留情,将他退出去斩首示众,以严军法。

    他和李绩做了这么多年的翁婿,谁还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尿性。

    可当面推辞又不太好,杜怀恭便灵机一动,按照历史剧本开始了他的表演。

    先是说家里穷,没有米下锅,他要是去了辽东,家里就没有人照顾了!

    李绩也不是省油的灯,见招拆招,硬是将杜怀恭的招式全部化解,让他不跟自己去都不行。

    杜怀恭干脆直接给李绩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之夭夭,看李绩还能拿他怎么办。

    这样李绩是彻底没辙了,最后听到杜怀恭跟别人说的话后,这才打消了带这个女婿去辽东的念头。

    李绩和薛仁贵准备妥当,便率领大军出征高句丽。

    临行前,李承乾亲自来为他们送行,并亲自为他二人没人倒上一碗送行酒,预祝他们这次讨伐高句丽能够凯旋而归。

    喝过送行酒后,李绩二人便上马出发,李承乾目送他们离去,这才返回大明宫。21




第468章:突发急症
    “你们身为我大唐的臣子,食君之禄,却不知为君分忧!朝廷上下,朝野内外,别的不多贪赃枉法的官吏倒是不少,全是大唐的蛀虫。”

    “早晚有一天,大唐这座广厦,全都会毁在这帮蛀虫的手里,你们身为大唐的股肱之臣,却不知道给朕推举德才兼备的人才。”早朝上李承乾指责大臣道。

    最近他接连接到有关贪腐的奏折,这不查还好,一查便牵连甚广,一个贪腐案,能够牵扯出成百上千的官吏。

    官吏层层贿赂,以至于整个衙门乌烟瘴气。

    照这样发展下去,大唐早晚要毁在贪赃枉法的官吏手里不可。

    李承乾越发觉得自己的宰相们和御史们不够尽心尽责,没有给他推举德才兼备的储备人才。

    于是,李承乾每次早朝的时候,都要以此来指责大臣们一番。

    大臣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装作什么都没有听见,都低下了头,任由皇帝去指责好了。

    他们这样一来,就让李承乾更加的恼火。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胆大包天的人,当大家都被吓的瑟瑟发抖的时候,就有人看不惯李承乾的行为,站了出来。

    “臣吏部侍郎李安琪拜见陛下!”吏部侍郎李安琪行礼道。

    “何事”李承乾语气不善道,对于这个胆敢站出来,妨碍他呵斥大臣的人,李承乾已经在心里将他拉入黑名单。

    “陛下!并不是大唐没有德才兼备的人,也不是群臣敢埋没贤人,近来公卿要是有所举荐,就会被奸佞指责为结党营私。”

    “失意的人才还未得到重用,在位的人却已经获罪,于是,谁也不敢再举荐贤才。”

    “陛下要是真的诚心诚意的对待臣下,又有人会不愿意为陛下分忧,推举所知道的人才,问题的关键在陛下自身,而不是这里的群臣。”李安琪说道。

    “爱卿所言极是!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朕只顾的指责各位爱卿,却从来没有在自己的身上找过毛病。”

    “这是朕的错!朕要深刻的反省才行,朕保证一定会悔改,还望诸位爱卿将各自有本事的人才举荐给朕。”李承乾说道,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见李承乾态度诚恳,不似作假,便纷纷将自己认识的人才推荐给李承乾。

    李承乾都让他们去吏部登记,将人才的履历都投到吏部去,并让吏部准备一份名单,呈报给他审批。

    早上上班会议很快结束,李承乾宣布散会,大家这才离开宣政殿,去吏部报道,将自己认识知道的人才履历投到吏部主管那里。

    宦官抬着步撵在宫中行走,步撵上李承乾懒散靠着扶手。

    “啊!”突然,步撵上的李承乾痛苦的大喊一声,双手抱着头从步撵上滚了下来,感觉这个脑袋疼的要命,就像要炸开来了一样。

    “大家!”王泉等人大惊失色,惊呼扑了上去,手忙脚乱的将李承乾扶起,见他痛苦不堪。

    “还楞着干嘛快把大家抬回寝宫,快派人去传御医。”

    众人在王泉的指挥下,急忙抬起还在挣扎的李承乾,便直接朝寝宫跑去,另外一人则跑去传唤太医。

    送到寝宫时,李承乾已经疼晕过去,太医们匆匆赶来,进入寝宫为李承乾诊治。

    “陛下现在是什么情况”

    “暂时还不清楚,太医已经在里面诊治了!”

    “陛下突发急症,也不知道里面的情形如何如今朝政繁多,陛下又龙体抱恙,太子又未立,连个主持大局的人都没有。”

    “这万一陛下突然不行……”

    “还请慎言!”

    大臣们被阻挡在外,群臣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这时候,皇帝病倒就充分体现出了太子的重要性。

    “吴王!如今陛下突发急症,难免会有人有不一样的心思,你我可都要小心提防,以免被人钻了空子,到那时局面怕不好控制。”许敬宗来到李恪身边低声说道。

    “你什么意思”李恪眉头一皱问道。

    “现在陛下病重,显然无法处理朝政,而太子又未立,诸皇子难免争斗,这陛下有个万一,大唐便要大乱。”许敬宗说道。

    李恪没有说什么,他心里清楚,要是皇帝万一不幸驾崩,没有太子,诸皇子便会为了皇位大打出手,到时候,朝野上下便会血流成河。

    随着皇帝突发急症,朝中开始分派系开始在争斗。

    李恪叹息一声,他何尝不知皇帝病重,皇子的争斗越演越烈,可他又能怎么办

    一名宦官匆匆而来,对群臣说道“经太医诊治,陛下已经脱离危险,但还需要静养,诸公还请回去静养,陛下有旨,宣诸位宰辅前往寝宫觐见。”

    “诺!”群臣行礼应道,各自返回去办公,李恪、许敬宗等人则跟随宦官去寝宫觐见皇帝。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皇后,见过贵妃!”李恪等人来到寝宫,向躺在龙榻上的李承乾和一旁皇后和贵妃行礼道。

    “诸位免礼!”皇后说道。

    “陛下现在情况如何太医怎么说”李恪问道。

    李承乾的病和李治的病一样,只是他突然发作,来的快,也比较严重。

    这种疾病平日里潜伏,一旦发作起来便会折腾的人痛不欲生,严重的还有可能一命呜呼。

    凡是李二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子女都有这种毛病,以现在的医学水平,这种病就属于不治之症。

    是生是死,就看天意,依旧自己的命硬不硬。

    命硬的扛了过来,就能继续活下去,虽然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发作,但好歹活了下来。

    命不好的,就有可能就此一命呜呼,就如同长孙皇后的三女李明达一样,没有熬过去,便一命呜呼。

    “朕已无大碍!只是朝中大事还需要你们处理,在朕养病期间,如无大事,无需向朕禀报。”李承乾虚弱的说道。

    现在的他全身乏力,经过太医们的抢救,他才算捡回一条命,头痛依旧不止,只是太医们用了麻沸散,暂时止住了疼痛。。

    虽然他病倒了,但朝廷里面的事情,还需要处理,李承乾无法亲自处理朝政,只能委托宰相们去办。

    “诺!”李恪等人应道。



第469章:再议立太子
    朝政的事情宰相们能够在皇帝病重之时,暂时处理一二,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朝廷还需要有个有分量的人,在皇帝病重或者外出游历的时候,坐镇京师。

    皇帝要是不幸去世了,也能够有人快速继承皇位,确保天下不会大乱,能够平安的过渡。

    李恪决定再次劝说李承乾早日立下太子,以防不测。

    “陛下!臣许敬宗有本启奏!”在李恪还没想好怎么说的时候,许敬宗叉手行礼道。

    “许卿,你没看见陛下如今龙体欠安,应该多多修养,有什么大事,非要这个时候说”皇后苏氏呵斥道。

    立太子当然是大事,而且还是天大的大事,他必须要提出来,哪怕呵斥他的人是皇后,就算是皇帝本人,他也要说。

    “回皇后,此事兹事体大,关乎大唐的未来,臣不得不向陛下上奏,如有失礼之处,还请皇后见谅!”许敬宗说道。

    “行了!皇后、贵妃还请回避!朕与许卿等人有大事商议,无关人等,也都回避吧!”李承乾道。

    他知道许敬宗现在想要说的事情是立太子。

    经过这一次突发急症,李承乾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他算是想明白了,这个太子还真的非立不可。

    一旦他这里出了什么事,要是突然驾崩,没有指定继承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用想都知道。

    那必然是兄弟同室操戈,大唐从此动荡不安,血流成河,直到有一方彻底占据优势为止。

    搞不好还有可能导致大唐灭亡,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皇后和贵妃退了出去,王泉也屏退了左右,在这寝宫之中,除了皇帝和王泉,以及宰相们外,再无其他人。

    “王泉!扶朕起来!”李承乾想要坐起来,却发现全身使不出一丝力气,就连说话都费劲,只好让王泉扶他起来。

    王泉立刻上前扶起李承乾,李承乾就这样半躺在王泉的怀里。

    “许卿,你可是想要劝朕立太子”李承乾看着许敬宗问道。

    “是!陛下病重,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唐需要一位太子来安定人心。”许敬宗说道。

    “朕还没死呢你们就这么急着要立太子,是想要诅咒朕,早点驾崩吗你许敬宗是否有不臣谋逆之心,心里期盼着朕早日驾崩。”李承乾道。

    “陛下!微臣绝无此意!”许敬宗吓得瑟瑟发抖,急忙跪倒在地,李承乾的这番话足以要了他许敬宗的小命。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自古皇帝向来猜忌心重,作为臣子的自然小心谨慎,要明白那些话应该他们说。

    立太子一向都是皇帝的忌讳,即便皇帝心里有立太子的想法,也不是臣子应该多嘴。

    除非皇帝自己先拿出来讨论,否则,任何一个臣子都不能说,也没有权利去说,因为这是触碰皇帝心中的底线,一旦越过这条底线,皇帝就会猜忌你。

    谁让太子是对皇权危害最大的人,皇帝防备太子就像防贼似的,可谓是严防死守,比防外人还要严密。

    “那你们说说,这太子当不当立”李承乾问道。

    李恪等人一时不知怎么回答,都在揣摩皇帝此刻的用意,是真心想要立太子,还是想要试探一下他们是否有不臣之心。

    毕竟,刚刚多嘴的家伙还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谁知道他们开了口,皇帝会不会震怒。

    皇帝再怎么病重的,依旧还是皇帝,要杀了他们易如反掌。

    “怎么你们平日里不是想要朕早点立太子吗现在朕问你们立太子的问题,你们为何又不说了”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心中十分恼火,要你们说的时候,你们却不开口了。

    李恪等人看李承乾也不像作假,便将目光投向李恪,毕竟,他和皇帝是亲兄弟,好说话些。

    “陛下!臣以为太子当立。”李恪站了出来说道。

    “朕知道你们一直期盼朕早立太子,要是朕有什么不测,太子也能立刻接掌朝政,以保大唐不发生动乱。”

    “本来,朕要好好历练诸皇子,从皇子当中选择最贤明的皇子,继承朕的皇位,但经过这次突发急症,朕想明白了。”

    “太子不得不立,这次朕侥幸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可下一次呢朕不敢保证还能活着跟你们说话,有太子在,大唐无忧矣!”

    “你们议议,在诸位皇子当中,谁适合成为太子”李承乾说道。

    “陛下!自周朝以来,嫡长子继承制,向来都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皇嫡长子李厥当立为太子。”一位宰相叉手行礼说道。

    嫡长子继承制才是这个时代,继承的主流思想,自然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毕竟,不论是皇帝家,还是他们家,在他们百年之后,都会遇到继承人的问题。

    如果不立嫡长子,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家族内乱,骨肉相残的局面。

    从某种层次来说,立嫡有利于安定内部,防止互相残杀。

    “你们都是这个想法吗”李承乾问道。

    “是!如今大唐安定,不宜再生事端,立嫡长子为太子,更加有利于朝廷安定,人心才能安稳。”李恪说道。

    “吴王所言极是,臣附议!”一名门下省的宰相站了出来说道,他也是支持立嫡长子的。

    “臣附议!”又有几名宰相站了出来附和。

    现在皇帝病重,心里有了立太子的想法,那他们就要趁热打铁,将立太子一事确定下来。

    否则,谁知道皇帝好了以后,会不会反悔,趁现在皇帝病重,不太清醒的是,彻底坐实立太子的事情,那样,即便皇帝以后问起,他们也能够应对。

    即便到时候,皇帝想要反悔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君无戏言!

    “既然你们都觉得太子当立,那你们就回去再好好议议,拿出个章程来,待朕病好了以后,再行册封之事。”李承乾道。

    “诸公请回吧!陛下现在需要休息。”王泉扶着李承乾躺好,转身说道。
1...132133134135136...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