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如今的形势不用我多说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你们说说,可有什么破敌的良策”李绩发话道。
大家依旧保持着沉默,实在是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即便刚刚叫的最凶的窦义积也闭口不言。
“大总管,或许我可以试一试,或许能够拿下平壤城也说不定。”泉男生开口道。
“不知安抚大使有何高见,还请细细道来。”李绩闻言眼前一亮,有些喜出望外道。
“我自幼生长在平壤城内,对于平壤城内官吏十分了解,我们可以派人混进城去,离间高句丽的兵将。”
“使他们出现内乱,我们再发兵攻打平壤城,与城内的内应,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平壤城。”泉男生说道。
要说对平壤城的熟悉,非泉男生这个前大太莫离支莫属。
“潜入城中,你有多大的把握是否能够离间泉男建和他的部下”李绩问道。
“请大总管放心,将一支兵马潜入城中无法做到,但是潜伏几个人进城,还是没有问题。”
“我弟泉男建多和部下将领不合,再加上我大唐天兵神勇,只要晓以利害,他们必然会翻脸。”泉男生胸有成竹道。
“好!潜入城中的事情便交给你,若是能够拿下平壤城,我李绩必定表奏天子,为你泉男生请功。”李绩说道。
“诺!”泉男生行礼道:“不过,这需要等到天黑之后,才能行动,也最容易潜入平壤城内。”
“就照你说的办,我们静候你的佳音。”李绩说道。
泉男生行礼退下,他要去挑选合适的人潜入平壤城。
入夜,泉男生派自己的心腹潜入城中,游说泉男建的部下倒戈,并成功说服了泉男建麾下的一员大将僧信诚作为内应。
僧信诚表示,到时候,一定会想办法让泉男建出城作战,而他僧信诚则趁机控制平壤城,约定信号,然后,开城投降。
泉男生的亲信将这个消息传回唐军大营,众人皆是兴奋不已。
为了配合城里的内应僧信诚动手,唐军先是假装被高句丽军撕开一个口子,让泉男建误认为那里是唐军最为薄弱的地方。
要想击溃唐军,就需要从这处缺口下手。
泉男建在僧信诚的劝说下,真的以为这是打败唐军的大好机会,便决定将平壤城的防务交给僧信诚,而他自己则率领大军出城,和唐军一决雌雄。
“平壤城我便交给你,待我胜利归来,定要好好的嘉奖你,最重要的是看好高藏那个家伙。”泉男建出发之前嘱咐僧信诚。
“莫离支放心!只要有我在,高藏就算插上翅膀也飞不出我的手掌心。”僧信诚说道。
“驾!”泉男建点了点头,策马领兵出城作战。
“恭送莫离支,愿莫离支凯旋而归!”僧信诚等人低头喊道。
等到泉男建领兵离开平壤城后,城门关上的那一刻,僧信诚抬头对身边的心腹道:“都准备好了吗”
“将军放心!一切准备就绪。”心腹说道。
“那么开始吧!”僧信诚说道。
“是!将军!”心腹领命,转身离去。
很快僧信诚便彻底掌控了整个平壤城,并派人给唐军发信号。
接受到来自平壤城的信号,李绩当即下令全面进攻,僧信诚带领手下开城迎接唐军进城。
在内应的帮助下,围困一个多月的平壤城被唐军攻陷,李绩发兵登上平壤城城头,擂鼓呐喊,并下令焚烧城四角。
平壤城上代表高句丽的王旗,被唐军拔掉,从城头上扔了下去,换上了代表大唐的旗帜。
泉男建得知后平壤城被唐军攻陷,气的吐血,最后,在无法突围出去的情况下,泉男建选择了自杀,而不是向唐军投降。
泉男建自杀没有死,被赶来的唐军俘虏,并救了过来。
唐军攻陷平壤城,生擒了高句丽王高藏和高句丽莫离支泉男建,高句丽从此灭亡。
李绩等人留下两万兵马,镇守高句丽,并押着高藏、泉男建、安舜以及剑牟岑等人,一起班师回朝。
安舜和剑牟岑是李承乾派使者贾言忠指名道姓要的人。
这两个人在未来将会在高句丽兴风作浪,为了让高句丽能够风平浪静,李承乾只好将这两个不稳定因素也一起捉拿到长安来。
第478章 献俘
辽东大捷的消息很快便传入长安,朝野上下欢呼雀跃。
十二月,李绩即将回到长安,离长安不过几十里地的时候,皇帝的使者到了。
“李公,一路辛苦!陛下特命我来迎接大唐的英雄。”贾言忠行礼道。
“贾公安好,有劳贾公前来迎接。”李绩行礼道。
“奉陛下口谕!”贾言忠叉手向北行礼道。
李绩急忙跪在地下,听候贾言忠宣读皇帝得口谕。
“陛下曰:灭高句丽乃先帝遗愿,今灭高句丽理应前往昭陵通报先帝,命李绩押送高藏等人前往昭陵献俘。”
“待献俘完毕,整理好军容,再奏凯哥,进入长安城,前往太庙献俘。”贾言忠宣读李承乾的口谕。
“老臣领命!”李绩叉手朝北行礼道。
“李公快快请起。”贾言忠上前扶起李绩说道。
“事不宜迟,我这就将高藏等人押送到昭陵,拜谒先帝。”李绩说罢,便带着兵马,押着高藏等人转向去了昭陵。
贾言忠则转身回京师向李承乾汇报。
李绩先是拉着高藏等俘虏去了昭陵,跟李二打声招呼,烧纸告诉他高句丽已灭,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然后,整顿军容,敲锣打鼓的进了长安城,又拉着高藏等一票俘虏去了太庙上香磕头。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天都黑了,只好明天再将这批俘虏献给皇帝。
次日早朝,李承乾在含元殿接受李绩的献俘,李承乾对于李绩等人这次讨伐辽东的功绩进行肯定,并封赏了他们。
“陛下!高句丽王高藏,胆敢抵抗我天朝天兵,其心可诛,今日成为阶下囚,皆是其咎由自取,臣上表请将其斩杀,以儆效尤。”一名大臣站了出来说道。
“臣附议!高藏身为高句丽王,却屡屡与我大唐为敌,如果不能伤杀一儆百,如何震慑宵小,要是其他小国效仿,又该如何处置”又有一名大臣站了出来说道。
他们坚持杀一儆百的理论,而且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一旁的高句丽王高藏,被吓的瑟瑟发抖,这么多年来,自从他当上国王以来,每天都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哪天泉盖苏文不高兴了,把他给杀了。
现在做了俘虏,还是没有一点人身安全的保障,这让他十分的惊恐。
“胡说八道,我高句丽王上,并无与大唐为敌之意,都是高句丽的莫离支泉男建在背后搞的鬼,你们要杀便杀泉男建好了!。”一名高句丽青年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站了出来为高藏鸣不平。
见有人站出来为高藏说话,而且还是个年轻的俘虏后,大臣们顿时愤怒了。
感觉到自己的尊严被眼前不知天高地厚的俘虏给践踏了,大臣岂容眼前的小子在他们面前撒野。
于是,大家轮番上阵,定要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得道理。
李承乾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他们如何用唾沫星子淹死眼前的小俘虏。
可惜!都高句丽来的年轻俘虏给反驳的面红耳赤,感觉到自己丢人丢到家了。
不甘心的他们,决定展开第二轮攻势,要是连一个冒头小子都没有办法压制的话,他们满腹经纶岂不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够了!你们还嫌丢人丢的不够吗”李承乾及时呵斥道,免得他们又开始口水战。
“陛下!”大臣哀伤道。
今天他们丢人也就算,可是却是在含元殿上,皇帝面前丢人现眼,这让他们难以接受。
“你小子倒是牙尖嘴利,居然把我大唐这帮饱学之士说的哑口无言,真是后生可畏!你叫什么名字”李承乾问道。
“安舜!”青年俘虏说道。
李承乾听后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年轻人,他就是在未来高句丽叛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新罗文武王金法敏扶持的傀儡王——报德王。
安舜身高在一米六左右,长相普通,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属于扔在人堆里就找不着的主。
“高句丽王高藏,身为国王,不思发展高句丽,却让权臣篡权,以至于导致生灵涂炭,这样的人难道还不应该杀吗”李承乾道。
“大唐皇帝陛下!我的外祖父高藏,是我已故伯父泉盖苏文拥立,高句丽的权利一直掌控在我的伯父高句丽的大莫离支手里。”
“而我的外祖父不过是我的伯父手中提线木偶,他每日都生活在恐惧当中,内心充满了绝望。”
“但这一切都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了的,我听说大唐皇帝是位仁慈的君主,他优待任何诚心诚意投诚的人。”
“因为他有一颗能够容下整个世界的心,如此广阔的心胸,为何容不下一个背井离乡得可怜人”安舜说道。
一旁的高藏听到自己外孙这番话,感动的热泪盈眶,想到自己的境遇,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
“朕宽广的胸怀,即然能够容纳这片世界,自然能够容纳你的外祖父高藏,朕不会杀他,还会让再给他官做做。”李承乾说道。
高藏不过是个倒霉的俘虏,没有必要跟他较劲,左右不过是个可怜虫。
杀高藏实在是不值得,也没有必要去杀高藏这个可怜虫。
“高藏虽然身为高句丽国王,可他自继任国王以来,从未掌握过高句丽的实权,政非己出。”
“朕在此宣布赦免高藏的所有罪行,不仅如此,朕还有封他为工部尚书、员外同正。”
“还有在大殿之上的所有大臣,可对朕处置高藏一事,有何问题”李承乾道。
众人闻言,全部都低下了头颅,此时无声胜有声。
“既然大家没有任何的意见,那么朕宣布除了高藏以外,封泉男产为光禄少卿,僧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
“泉男生加封为右卫大将军,进封卞国公,其余人等皆有封赏。”李承乾道。
“臣等叩谢陛下隆恩!”高藏第一个带头谢恩,泉男产和僧信诚也跟着谢恩。
“你们都平身吧!我大唐不仅不会亏待俘虏,还会给他们的美好的生活。”李承乾说道。
第479章 安东都护
“泉男建身为首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其流放黔中,前百济扶余丰流放岭南。”李承乾道。
奖赏完了,自然要对有罪之人进行处罚,尤其是主犯泉男建等人,一个也不能放过。
处理完俘虏,便让人将他们带下去。
“将高句丽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户,分成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并设立安东都护府来统辖全境。”
“至于怎么来划分这些都督府、州县的大小,便交由三省宰相去处理。”李承乾道。
“陛下!如今高句丽已经并入我大唐的疆土,这九都督府得都督,州的刺史、县的县令,又该由谁担任”负责官吏任免升迁考勤的吏部尚书出列问道。
现在高句丽成为大唐的一部分,这些新编制的都督府、州、县官吏空缺便急需官吏填补进去。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件事情其实很好办,那就是依旧让原来的被征服地区的首领来担任这些官职。
依旧由原来的首领来管理原来的民,这样做虽然能够快速稳定当地的局势,却也容易引发暴动。
这些首领哪天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想要单飞,就很容易鼓动当地的民众造反。
后来李承乾废除这样的惯例,选择应用汉人和这些被征服地区的土着共同管理的策略。
“选拔这次讨伐高句丽有功的高句丽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县令,这些有功之人,以及北边的官吏,挑选最合适的人选。”李承乾道。
“臣遵旨!”吏部尚书道,至于剩下的最大的一个官,安东都护不是他可以左右的。
“任命薛仁贵为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高句丽故地,都护府便设立在平壤。”李承乾道。
“微臣谢陛下隆恩!”薛仁贵急忙出列行礼。
“今日便到这吧!退朝!”李承乾道。
“臣等恭送陛下!”文武百官跪着恭送李承乾离开。
本月十七日,李承乾在南郊进行祭天,向上天报告已经解决高句丽的问题。
让李绩成为继他之后,第二个进献祭品的人,算是对他这次灭高句丽的奖赏,这对于一个臣子来说,能够排在皇帝后面祭天,这是无上殊荣。
这足够李绩吹嘘一辈子,足够他的子孙后代显摆很久,自古以来又有多少臣子有这份殊荣。
薛仁贵临行前往平壤上任成为一代都护前,李承乾将他叫到宫中,有事情需要叮嘱他。
“微臣薛仁贵拜见陛下!”薛仁贵见到李承乾后,行礼参拜。
对于薛仁贵来说,李承乾就是他的伯乐,要是没有李承乾的知遇之恩,说不定他现在还在给人家打短工,又怎么会有现在的身份地位和财富。
所以,薛仁贵对李承乾是十分的感激。
“免礼平身,赐座!”李承乾道。
“谢陛下!”薛仁贵起身行礼谢道,宦官给薛仁贵搬来一张椅子。
“这次叫你来,是有几句话要嘱咐你。”李承乾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