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一旦吐蕃吞并了吐谷浑,大唐和吐蕃的缓冲地带不复存在,吐蕃便会直接威胁到大唐边境。”

    “吐蕃便会趁机侵扰羌人所居的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十二州;这些可都是我大唐的羁縻州府。”

    “是我大唐的疆域,岂容他人染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吐蕃,朕定伐之。”李承乾道。

    “陛下!臣弟以为,我大唐首先要先解决疏勒和弓月,将疏勒领地掌控在手,夺回与吐蕃接壤的领地。”

    “如此一来便可切断漠北和吐蕃之间的联系,我们再出兵,快速的联合各部族对反叛军进行镇压。”

    “只要能够平定漠北,便能够守住吐谷浑,进而对吐蕃进军,一举击溃吐蕃,使吐蕃不敢再有非分之想。”李恪说道。

    “吴王李恪说的对,朕也正有此意,先平漠北,再打吐蕃。”李承乾道。

    “陛下!大唐境内天灾不断,如今理应赈济灾民恢复实力为主,怎么能够劳师远征。”

    “去年,京师长安及崤山以东、江、淮流域发生旱灾,出现饥荒,现在流民遍地,陛下理应救济灾民,而不是劳师远征,还请陛下三思。”这是反对派的声音。

    “朕早已经派狄仁杰全权负责赈济之事,现在长安不是已经度过难关了吗相信狄仁杰不会辜负朕的厚望,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赈灾和出征吐蕃,两者之间并不冲突,朕即要赈灾,也要出兵援助吐谷浑抵抗吐蕃,你们不必多说,就这么决定,再有阻拦者杀无赦!”李承乾道。

    “诺!”众人行礼应道。

    当天,李承乾便下诏书,出兵五万远征西北,兵分两路,一路以裴行俭等人为主,出兵平定漠北,切断漠北和吐蕃的联系。

    一路由高侃、庞同善等人率领率领”,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第482章 压水井
    薛仁贵到了安东地区就任安东都护后不久,便按照李承乾的旨意,在辽东和安东地区的交通要道,以及重要关卡派重兵把守。

    同时,从安东地区迁徙三万八千二百户人口到江、淮之南,又从其地迁徙大批汉人填充到安东地区各地,与当地民众混合居住。

    并征调这些混居之人,抽调一批军中士卒,与这些人一起组成整编混成守备团,来维护安东地区的治安。

    开垦田地,奖励生产,农忙时在地里耕种,农闲时操练,严格按照均田制和府兵制来实行。

    薛仁贵在安东地区宽厚待民,施以恩惠,让原高句丽遗民得到和大唐子民一样的待遇。

    在薛仁贵的治理下,安东地区治安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比起以前来生活更好。

    薛仁贵在安东地区施以仁政,爱民如子,自然受到安东地区所有人的拥戴。

    从而瓦解了新罗想要鼓动安东地区高句丽遗民反唐的情绪,在没有人带头搞事情的情况下,安东地区一片祥和。

    长安,大明宫内。

    “大家!中书侍郎狄仁杰传回消息,山东、江、淮地区的赈灾情况已经圆满完成,百姓门有了过冬的粮食,熬过这个冬季没有什么问题。”王泉手里拿着狄仁杰送来的报告说道。

    李承乾没有亲自看,而是让王泉看过之后,将情况告诉他。

    “这是好事,朕还担心赈灾会不顺利,百姓们能不能够得到朝廷发下去救灾物资,粮食、棉衣、棉被等过冬之物。”

    “朕担心他们会没有粮食会饿死,没有棉衣怎么撑过这个冬季,尤其是又饿又冷,简直是苦不堪言呀!”

    “现在好了,狄卿传回来好消息,朕晚上便能够安心入眠了。”李承乾笑道。

    这是他听到除了高句丽灭亡的第二个好消息。

    “赈灾的事情是已经解决,但是……”王泉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难不成出了什么问题说!”李承乾眉头一皱问道。

    “只是因为干旱,田地里没有水,要是来年春季不下雨的话,根本无法播种,即便眼下度过了难关,也是治标不治本。”

    “根本问题没法解决,百姓依旧还是要受苦,朝廷粮草有限,怕是无法一直救济下去。”王泉说道。

    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春季要是无法播种,百姓就没有收成,百姓没有粮食,就没有粮食可以上交给朝廷。

    朝廷的库房就会减少收入,很多设施因为没有足够的钱粮,最后不得不停止施工。

    要是再发生水灾什么的自然灾害,朝廷便会拿不出钱粮来赈灾,无法赈灾,就会引发一系列不好的影响。

    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而且还是刻不容缓。

    “你去把工匠叫来,朕有件东西需要他们打造。”李承乾说道。

    “奴婢这就去!”王泉急忙行礼退下。

    王泉很快便将工匠给李承乾叫来,李承乾将一份画好的草图递给工匠。

    “你们尽快按照这份草图打造出草图上的物件,越快越好。”李承乾说道。

    “陛下!请恕微臣冒昧,不知此物是何物又该如何组装”工匠看着草图问道。

    草图上画着的零件,打造出来倒是没有问题,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关键在于怎么组装。

    草图上并没有标明怎么组装此物,也没有说明具体作用。

    “此物名为压水井,如今京师和山东、江、淮地区干旱,虽然朝廷已经发现赈灾粮食物资,灾民不用再忍饥挨饿。”

    “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明年会不会下雨,要是继续干旱,便无法播种粮食,朕的子民依旧还是要忍受干旱带来的痛苦。”

    “现在虽然干旱,但是地下依旧还储存着很多的水,只要能够打通地下水,便能够依靠这个压水井,将地下水抽上来。”

    “到时候,不仅能够解决饮水问题,还能对农田进行灌溉,不就可以种植庄稼。”李承乾解释道。

    “臣一生打造过无数器械,却未曾见过这样巧夺天工之物,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之有!如今,也算是大开眼界。”

    “对了,陛下还没有告诉微臣,如何组装这压水井,需要多少数量又该如何寻找地下水”工匠问道。

    “这个简单,压水井由铁打造的外壳,里面上面是活塞,下面是阀门,你只要按照这样组装起来便可。”李承乾指着草图一番指点,让工匠知道怎么组装压水井。

    活塞和阀门都是一个单向阀,压水井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这两个单向阀,使空气往上走而不往下走。

    当压下长手把的时候,活塞往上走时,阀门开启,可以将下面管子里的空气抽到上面空腔来。

    活塞往下走时,阀门关闭,空气从活塞边上冒出来,如此循环将下面管子里抽成真空,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抽上来了,引水的作用就是密封。

    压水井其实就是应用杠杆原理的“三点”来将地下水抽上来,它的支点、阻力点、用力点均在长把手上。

    听完李承乾的解说,工匠等人都惊呆了,“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呀!”

    “陛下!这压水井有了,可如何寻找地下水源”

    “你只要安心打造压水井出来就行,朕眼下需要上万具这样的压水井,地下水源朕已经派人按照朕给的方法去寻找,很快便能够找到。”

    “不过在这之前,你先打造出一具压水井来,朕要先试一试效果。”李承乾说道。

    “微臣明白,微臣这就去办。”工匠行礼退下。

    很快,工匠便按照李承乾给的草图,打造出一具压水井来。

    在一处有地下水的地方进行实验,将压水井安装好后,进行压水实验,很快随着长手把的运动,带动活塞运动,地下水被抽了上来。

    实验成功,众人欢呼雀跃,有了压水井将地下水抽上来,就可以不用担心干旱。

    工匠们立刻投入打造压水井的工程之中,并将打好的压水井分发到干旱地区。17



第483章:新罗的野心
    新罗,都城,王宫内,新罗王金法敏正在和自己的大臣商议一件大事。

    那就是如何从唐朝的手里夺回,原本就应该属于他们的百济、高句丽。

    新罗垂涎这两个地区,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只是新罗一直不是高句丽和百济的对手,时常被百济和高句丽欺负。

    于是,新罗便想到了投靠中原王朝,利用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来实现他们征服百济和高句丽,统一半岛的野心。

    先是隋朝三征高句丽而灭亡,但是新罗依旧没有放弃,等到大唐建立,他们又屁颠屁颠的派人来中原王朝,向大唐称臣,借助大唐来消灭高句丽、百济。

    本来按照他们的计划是新罗占领这两处地方,完成半岛统一,谁知道,大唐居然将这两个地区的领地占为己有。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唐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将百济、高句丽灭掉,这些地方当然应该归属于大唐。

    可是在新罗人眼里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大唐作为一个大国,怎么能够如此的“厚颜无耻”,占领了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领土。

    对此,新罗上至国王金法敏,下至普通百姓,都对大唐十分的不满。

    这就相当于,一个企业让人出钱出力,完成工作,却不想给钱,还想将对方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对方不拱手相让,就觉得对方厚颜无耻,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让他无法空手套白狼。

    此时的新罗便是这样的心态,所以,新罗人很是生气,不少新罗人被人鼓动下,请求国王金法敏出兵夺回属于他们百济和高句丽领地,给大唐一点颜色看看。

    金法敏和他的大臣没有理会这些人的请求,一时冲动便明目张胆的出兵,这简直就是在找死。

    高句丽和百济还在的时候,新罗就经常被欺负,自善德女王金德曼开始,新罗便一直被高句丽和百济按在地上,以各种姿态进行摩擦。

    后来善德女王死后,真德女王金善曼继位,新罗彻底归顺大唐,并在新罗境内全力推行大唐衣冠和文字。

    永徽元年,大唐出兵把百济好一顿收拾,真德女王立刻将金法敏送到长安做人质,并亲自写下了五言《太平颂》奉献给李承乾。

    以前高句丽和百济还存在的时候,新罗便是被欺负的对象,要不是有大唐给它撑腰,新罗早就灰飞烟灭了。

    端坐在王座之上的金法敏看着眼前的金庾信、大阿湌晓川、薛乌儒等人。

    “统一半岛一直都是我新罗王室的夙愿,唐朝占领了百济和高句丽,阻碍了我们完成统一大业,如今,国人纷纷请愿出兵夺回被唐朝霸占百济和高句丽,诸位对此有何看法”金法敏问道。

    “如今,唐朝在高句丽和百济屯兵,我们不能跟唐朝硬拼,应该智取,并试探唐朝的态度。”新罗名将金庾信说道。

    金庾信,新罗王室一员,他的妹妹是上代新罗国王武烈王金春秋的王后,是现任国王文武王金法敏的舅舅,同时还是武烈王金春秋的女婿。

    金法敏也觉得金庾信说的有道理,可要试探,又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试探。

    “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具体怎么布置”金法敏问道。

    “可以鼓动高句丽的遗民起来造反,看看唐朝人会如何应对!”薛乌儒建议道。

    只要能够鼓动和扶持高句丽的反唐势力给唐朝找麻烦,唐朝必然会出兵镇压,他们在从中捣鬼,趁机占领一些地方,看看唐朝的态度如何,再做下一步打算。

    “高句丽凡是有点本事能力的人,都被唐将李绩给俘虏回长安去了,现在留在高句丽故土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

    “我们新罗想要从中渔利,怕是没有可能,依我看,倒不如先出兵占领和新罗接壤的原百济城池,试一试熊津都护府的态度,再做进一步打算。”大阿湌晓川说道。

    他反对薛乌儒的建议,现在高句丽能够整合原高句丽残部,给唐朝带来麻烦的将领,已经全部被带到唐朝长安。

    想要依靠这帮群龙无首残余势力,给驻扎在原高句丽的唐军找麻烦,根本不太可能。

    反而是蚕食掉原百济的领地还有那一丝希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晓川说的有理,现在我们还不是跟唐朝撕破脸的时候,便只能从百济上面下手。”

    “对唐朝进行试探,要是我们占领百济的领地,对方没有太大的动作的话,我们可以继续蚕食百济领地,直到全面控制为止。”金庾信说道。

    金庾信也是主张先拿下百济,再对高句丽动手,到那时候,新罗或许有和唐朝叫板的机会。

    “王上,诸位不必太过担忧!唐朝虽然强大,但是在唐朝的西北之地,据说还有一个强大的国度,名叫吐蕃。”

    “据我们派往唐朝长安的使者传回来的信息,唐朝基本上将主力全部压到西北战场。”

    “局势对于唐朝来说,及其不易,眼下正是我新罗的好机会,一旦唐朝在西北失利,便会从东北抽调兵马前往西北。”

    “到那时候,留在高句丽和百济的兵力就会不足,我新罗便能够趁机吞并高句丽和百济。”

    “在西北战场与吐蕃交战的唐朝,根本没有顾不上这里,即便唐朝知道了我新罗的行动也只能无可奈何,任由我们占领高句丽和百济。”新罗大将都善说道。

    新罗派了不少遣唐使到唐朝的长安来学习,同时,还为新罗打探情报,说是友好交流学习,其实就是新罗派来的细作。

    金法敏听后眼前一亮,这简直就是连老天都在帮助他完成丰功伟业,他金法敏又怎么可能让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从他手里溜走。。

    “好!寡人任命良臣为主帅,率领大军出征,夺取新罗周边原百济的领地,试一试唐朝的态度,见机行事。”金法敏下令道。

    “臣遵命!”良臣行礼道。




第484章:唐朝皇帝的诏令
    “启禀王上!边关传来消息,大唐的使臣进入我新罗境内!”一名宫廷侍卫跑了进来行礼道。

1...138139140141142...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