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殿外等候的王元见李承乾出来,急忙迎了上去,伸手扶着李承乾,望了一眼王泉手里的棉袍道:“郎君!小心些!”

    “多谢内侍监了!”李承乾道了一声下,在王元扶着坐上步辇,朝大内而去。

    半道上,李承乾向王元询问李二这么急宣他觐见,是为了什么

    “内侍监,父皇宣我觐见所为何事还请内侍监告知一二!”

    “这个……老奴也不清楚,还是等郎君到了,自然见分晓。”

    李承乾可不信王元有什么不清楚,只是没有好处不愿告诉他罢了,李承乾朝王泉使了个眼色。

    王泉顿时心领神会,靠近王元后,悄悄的往他衣袖里塞了些黄白之物。

    王元掂了掂到手财物后,眉开眼笑道:“不瞒郎君,老奴倒是想起一事,或许跟这是有关也说不定。”

    “不知是什么事”李承乾问道。

    “今日散朝之后,便有言官向大家上奏,参郎君不专心处理政务,却将心思放在奇技淫巧上。”王元道。

    听完王元的话,李承乾总算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都是他搞的哪些技术惹得祸。

    这些言官也是吃饱了撑的,一点小事就要参他一本,不知道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吗

    步辇停在两仪殿外,李承乾起身走进两仪殿,李二已经等了他很久了。

    “参见父皇!不知父皇急招儿臣前来,有什么要紧事吗”李承乾行礼道。

    李二指了指一堆奏章道:“这是御史们上奏的奏章,你好好看看!都是参你奇技淫巧之事。”

    看着堆成山的奏折,李承乾心道:这得有多少人参他一本,差不多所有的言官都上书了。

    李承乾拿起一份奏折翻看,里面都是在说他荒废政事,却把心思都放在玩帛叠这样的花草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他不务正业,只知道玩耍,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承担起帝国的重任,于是,这些人便上书要求废除李承乾,改立以仁孝闻名的晋王李治为太子。

    李承乾看了好几分奏折,内容虽然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样,全是指责他只贪图玩乐,荒废政事,要是将来由他继承大统,大唐江山怕是不保!请求废除太子。

    原来一切的根源在这里,说白了他李承乾依旧碍了许多人的眼,不如仁弱的李治让他们看着顺眼,就算明知道李二不会同意废除他的太子之位,也必须要给他上些眼药。

    “对此你有什么要说”李二问道。

    对于这段时间李承乾痴迷帛叠很是不满,要不是在处理政务上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的话。

    李二一早对他这样玩物丧志的行为进行训斥了,也不会一直让他胡闹非为下去。

    一个西域传入中原的奇花,有什么值得赏玩的。

    今天让李承乾过来,李二也存了借机敲打一番的心思,希望他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国大事上。

    “父皇,儿臣之所以摆弄帛叠,不是为了赏玩,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

    &nb




第59章:迎新
    “这棉袍穿在身上,确实暖和!承乾,你实话告诉朕,你手里的帛叠能够做出多少棉服”李二一边脱棉袍,一边问道。

    他们父子身材差不多,却多少还是有些差距,这件棉袍穿在李二身上有点不合身。

    “儿臣将京城里的帛叠多搜刮进东宫,也只能做几件棉服,我已经让内直局给父皇定做一件棉袍。”

    “剩余的给两个孩子和太子妃、萧良娣各做一件外,便再没有多余的。”

    “要不是我手中的帛叠能够再多一些的话,我便让内直局也给稚奴和丽质他们每人都做件棉服。”李承乾道。

    这主要是唐朝人不重视棉花,长安的达官贵人又不是谁都喜欢棉花,这样一来,棉花的数量自然就少。

    李二听了李承乾的一番话后,很是感动,李承乾能够为父亲和兄弟着想,这不就是他李二一直期盼的嘛!

    父子之间,能够做到父慈子孝!兄弟之间,能够做到兄友弟恭!这便是对他这个父亲最大的安慰。

    “父皇!帛叠有此效用,何不在大唐境内推广种植,等冬季到来,整个大唐都能够穿上棉服。”李承乾道。

    “你的想法很好!只是这帛叠生长情况怎么样成本又是多少这些你都清楚吗”李二问道。

    李二担心棉花成本会不会太高,生长周期是不是如同木棉树一样长。

    这些都是李二担心的问题,如果棉花成本过高,生长周期长,那根本无法在整个大唐进行大规模的种植。

    以大唐现在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负担这么重的成本。

    “这件事儿臣已经搞清楚了!帛叠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产量大、成本低,根本不用担心成本问题。”李承乾道。

    李二眼前一亮,真要是这样的话,在全国进行种植也不是什么难事,他可以对各州县下诏种植帛叠。

    有了棉服,即便冬天寒冷,只要不是令下几十度,凭借将士们的体魄,再加上棉服。

    大唐的将士便能够克服冬天无法作战的困难,试想一下,当敌军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大唐的军队却依旧生龙活虎。

    那是多么震撼人心的事情,到时候,敌军便会闻风丧胆,不敢和大唐的军队对抗。

    “种植帛叠的事你不用担心!朕会下诏,让大唐的所有州县都种植一些帛叠出来。”李二说道。

    棉花这方面,李二比李承乾还要上心,李二最为帝国主义首脑,看待事物有时候,比李承乾还要长远。

    “父皇,这帛叠应该作为大唐的重要物资,要牢牢的掌控在朝廷的手中,决不允许世家大族染指。”李承乾为李二支招道。

    这样一来,朝廷又有了一种制衡世家大族的方法。

    至于取棉的工艺手法,就算李承乾不说,也总有人会想到办法,毕竟,这世界上聪明的人不少。

    李承乾相信,用不了多久,民间就会出现弹棉花的团体,看到商机的商人就借机谋利。

    要是棉花能够牢牢的控制在朝廷的手里,不仅能够防止商人谋利,更加能够防止世家谋利。

    对于李承乾来说,这是一种手段,即可增强朝廷的实力,又能够防止世家做大,这么有利的事情,李二不可能不答应。

    “这事暂且不论!你的想法朕和大臣们讨论,你不用担心什么!”李二说道。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李二比李承乾看的还要清楚,还要远!

    最后是不是由朝廷来控制棉花,不是一个人说的算的。

    “父皇,这是为什么”李承乾疑惑道。

    他不明白,李二到底是怎么想的。

    “你也不要总把心思都放在这些上面,你是大唐的



第60章:大朝会
    很快元旦便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贞观十八年正月初一,这一天对大唐的全国人民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

    对于满朝文武、朝集使来说,这一天是他们向帝国最高首脑拜年和年会总结的日子。

    对于藩属国的使臣来说,这一天是他们向宗主国朝贡的日子。

    拂晓,太极宫的北阙之下,早已经是人头涌动,长长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大唐的皇亲国戚,三省六部以及各司衙门,地方派遣的朝集使,以及各藩属国的遣唐使,都会在这一天齐聚在这座皇宫大门之前。

    在大唐,官员无论职位高低,大多骑马上朝,高级官员身边跟随着两名仆人,在夜色中为主人掌灯。

    而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俸禄有限,养不起仆人,只好自己一人提着灯笼在夜色中独行。

    参加大朝会的人们,从自己的居所出发,向太极宫前进,慢慢的汇集成一支支队伍,长长的队伍如同一条蜿蜒的火龙,正在朝太极宫前进。

    按照规章制度,大唐帝国的官员,必须准时上朝,不论是谁,只要敢迟到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处罚,轻则罚去一个月的俸禄,严重的还会因此丢掉官职。

    即便是身为储君的太子,也不能例外,也不敢无故迟到!

    离皇宫比较远的官员就要比其他人更早起来洗漱,然后再去上朝。

    五更天的时候,李承乾被内侍从温暖的被窝中叫起,在侍女的服侍下穿戴朝服。

    太子李承乾和晋王李治以及年幼的皇子站在前面,身后按照职位大小排列整齐,等待宫门打开。

    天微亮,禁军核对门堪之后,打开宫门,官员在礼官的带领下,穿过宫门走向太极殿。

    每过一道宫门,禁军便会仔细核对每一位官员的身份,所有上朝的官员都必须登记在册,方便禁军核对。

    本子里记录了官员的姓名、职位、年龄,以及身高和形体特征,以防有人冒充。

    “谏议大夫褚遂良……”

    核对身份的时候,领头的禁军便会依次对照手中本本,对上朝的官员官员进行一一点名。

    被点名的官员上前,张开手臂,等待一旁的禁军搜身,搜完身之后,官员才能跨过眼前的宫门。

    经过一连串严格的确认之后,最后才能到达太极殿等待皇帝上朝。

    太极殿中陈列着车骑兵卫及各色旗帜、仪物,这时礼官大喊一声“趋”。

    文武百官即整齐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在太极殿前殿东西向分班排列。

    按照礼制,文武百官必须先到太极殿前殿等待,最后皇帝才会驾临太极殿。

    “陛下驾到!”随着内侍监的声音响起,元旦大朝会正式开始。

    帝国的至尊,李二陛下在一片喜庆的鼓乐声中,在内侍簇拥着乘舆,缓缓的从太极殿外走了进来,李二陛下衮冕临轩。

    大朝会的排位也是有讲究的。

    三品以上的文官位于面向皇帝的右侧,后面是孔子的后人褒圣候,左侧是三品以上的武将。

    从地方来朝集使们分别在文武百官的左右两侧,品级越高排位越前。

    接着便是三品以下官员,以及藩属国的使者等排位,排在最后的是皇室宗亲。

    皇太子李承乾、晋王李治,以及还没有就藩的皇子和文武百官立刻跪拜道:“臣参见陛下!”

    “众爱卿平身!”李二环视群臣道。

    皇太子等人三叩首后,这才起身站好。

    “儿臣恭贺父皇元旦新禧!”李承乾身为太子,首当其冲是第一个献上贺表和新年礼物的人。

    接着才论到李承乾的弟弟们,也就是大唐的亲王上前,献上贺表和贺礼。

    国公、其他的皇亲国戚,依次上前送上贺表和贺礼。

    等在朝的文武百官



第61章:比武(1)
    大朝会结束之后,李二带着文武百官、朝集使和各番使臣去了校场检阅部队。

    检阅部队的目的是检验部队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李二要向地方和各番使臣炫耀武力,以此来震慑心怀不轨之人。

    李二原本没有安排检阅部队,却因为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居然亲自跑到长安来参加大朝会,这才改变了主意。

    去年贞观十七年的时候,薛延陀可汗夷男迎娶大唐公主,被李二以聘礼不足,不够心诚,欺骗大唐为由,拒绝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夷男这个糟老头子。

    夷男自然心里不爽,觉得李二这个天可汗居然是个这么不要脸的家伙,明明答应好和亲的,居然翻脸不认人。

    夷男当时就气炸了!想要起兵攻打大唐,可又怕打不过大唐,思来想去,夷男决定借着元旦大朝会进贡的机会,亲自来中原一探大唐的军事实力。

    夷男的举动,自然瞒不过李二,于是便有了今天阅兵仪式。

    由导驾、引驾、车驾、后部鼓吹、后卫部队组成的大唐皇帝仪仗,护卫着皇帝向校场而去。

    李二和王公大臣、朝集使和各番使臣到了校场,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大唐禁军以整齐的队列,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李二陛下等人的到来。

    受阅部队先是向帝国主义首脑李二陛下拜年,李二陛下对受阅部队进行训诫。

    看过受阅部队的军容军姿之后,便是考验禁军的武力。

    考验禁军分为摆擂台比武和骑射比试,两部分组成。

    李二陛下端坐在上首,其他人按照品级大小坐在下首。

    随着一阵鼓声响起,比武打擂开始,禁军将士在擂台上你来我往,打的一片火热。

    “伟大的天可汗!今日能够目睹大唐勇士的风采,真是不胜荣幸!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能不能说。”薛延陀可汗夷男起身向李二行礼道。

    他打算让他身边的勇士上去,试一试,这大唐最强大的战力,大唐十六卫的南衙禁军。

    借此来推断,大唐的军事实力怎么样,好方便他决定是不是要起兵,向和亲爽约的大唐皇帝,讨回公道。

    李二看向薛延陀,他早就聊到夷男会跳出来挑衅,自然不会拒绝夷男的请求。

    一旁的李承乾也看向夷男,撇开年龄不说,夷男便是一个身体健硕的游牧民族大汉。

    “真珠可汗有什么请求!不妨直说!”李二微微一笑道。

    “刚刚目睹了大唐勇士的风采,我薛延陀的勇士一时技痒,不知可否上台和大唐勇士切磋一番。”夷男道。

    “这有什么难的,今日正直盛会,我大唐将士能够和薛延陀的勇士较量一番,也能够增进彼此的情意。”

1...1516171819...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