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好!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李治笑道。

    他也很久没有和自己的大哥一起喝过酒了!

    喝壶酒能够让他们兄弟之间的情分更近,要是一壶不够,便再来一壶酒。

    “王泉,上酒菜!”李承乾招呼站在亭外的王泉。

    “诺!”王泉领命,转身朝一众宫女一招手,宫女便走了过来,将手中的食盒打开,将里面的酒菜摆在李承乾和李治面前。

    石桌上摆放这一道素菜,三道荤菜,他们二人面前摆放一副碗筷和一个酒杯。

    李承乾遣散宫女,亲自拿起酒壶,给李治和他各倒了一杯酒。

    “来,这杯酒我敬你,愿你一生安康!”李承乾举杯说罢,一饮而尽,满满的大哥对弟弟的关爱之情。

    “谢大兄!”李治也一饮而尽,感受到来自李承乾的关爱之情,李治心里一暖,差点热泪盈眶。

    “来,别光顾着喝酒,吃菜吃菜!这可是我新聘请来的御厨亲自烹饪,你尝尝味道如何可还和你口味。”

    李承乾伸手拿起桌上的筷子,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边嚼边说。

    “嗯!这味道极好!真羡慕大兄手里能够有这么好的御厨。”李治吃了一块肉,顿时被肉的美味征服,赞不绝口道。

    “你要是喜欢,我便将这御厨让给你。”李承乾道。

    “我怎么好夺人所爱!还是算了吧!再说我这里不缺厨子!”李治摇了摇头,这厨子做的美食确实味道不错!但还不至于让他非要不可!

    李承乾没有再说什么,举杯再次和李治碰杯。

    二人推杯换盏,又聊了会家常,聊着聊着便把话题给转到了张俭上面来。

    “稚奴可知这张俭!”李承乾道。

    “张俭不是父皇派遣讨伐高句丽的先锋,前些日子父皇才派人去召他来洛阳,昨天才到的洛阳,大兄为何突然提起此人”李治道。

    “那你可知父皇是因为什么召他来洛阳”李承乾道。

     




第121章:东征前的准备(1)
    贞观十八年秋,大唐皇帝做东征最后调整。

    先是任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淮、岭、峡四州兵马四万人。

    并下诏令在长安、洛阳召募士兵三千人,战船五百艘,一并交由张亮统率,从莱州港口渡海从水路直逼平壤。

    随后任命太子詹事、东宫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步骑兵六万人以及兰、河二州投降的胡族兵马进逼辽东,和张亮的部队合围并进。

    各路大军会集在幽州,李二再次派行军总管姜行本、少府少监丘行淹先行在安罗山监督众工匠制造练习登高冲锋用的云梯。

    远近的勇士听闻李二要讨伐高句丽,于是纷纷应召当兵以及献出各种攻城器械不计其数,李二都亲自加以挑选淘汰,取其方便简易的器械。

    紧接着又手书诏令传令天下,谴责泉盖苏文的不忠不仁之举,并声称自己替天行道,亲自兴兵讨伐高句丽。

    同时还告诫下面的人,他向辽东、碣石一带兴师问罪,所经过之地的营房,不要过于劳费百姓。

    并吹嘘自己这次远征高句丽,有五条必胜之道。

    很快,李二又再次下诏令各路大军以及新罗、百济、奚、契丹分兵几路进攻高句丽。

    一切准备就绪,李二确定在半个月之后,全面打响对高句丽的正义之战。

    “大家!太子和晋王到,正在殿外等候大家召见!”王元移步来到李二身旁,低声对正在和褚遂良等人商议出征最后事宜的李二道。

    李二抬头道:“让他们进来吧!”

    “诺!”王元领命退了出去,片刻后领着李承乾和李治走了进来。

    “儿臣参见父皇!”李承乾和李治向御座上的李二行礼道。

    “免礼!”李二道。

    “谢父皇!”李承乾和李治起身,褚遂良等人向李承乾行礼,二人来到一旁坐下。

    待他们坐下,李二开口道:“太子来洛阳已有一段时日,是时候返回长安,明日太子便启程回长安监国。”

    作为监国太子,他的指责便是监国,他来到洛阳后,一切事务便都落到房玄龄的头上。

    这次李二已经确定好出征的时间,太子也应该回去履行他监国的职责,而不是继续留在洛阳过悠闲的日子。

    “儿臣遵旨!”李承乾行礼道,他知道自己悠闲的时光结束了!又要开始上班了!

    李承乾原本还打算怂恿李治,一同跑出宫去,到洛阳城里的风月场所去体验一番不一样的人生。

    现在看来是没有机会了!

    你说你一个监国太子,不好好的回长安去上班,为百姓谋福祉,却满脑子想着逛风月场所,这是一个太子应该干的事情

    要让李二知道了,还不气死。

    “晋王!这次你一并随太子返回长安,望你二人精诚团结!”李二看着李治,目光柔和道。

    李治一愣,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他可从来没有离开过李二的身边,现在要他回长安去,他一时不知怎么办。

    李二何尝舍得自己的爱子离开自己的身边,毕竟,行军打仗危险重重,带着他一块去实在是不太方便,为了他的安全考虑,只好忍痛割爱,让他和太子一块回长安去。

    李承乾捅了捅李治,李治这才反应过来,行礼道:“儿臣遵旨!”

    李二回头朝王元点了点头,王元立刻取出一份诏书,当众念道。

    “大唐皇帝令,拜晋王李治为太子右庶子!”

    李治一怔!没有想到李二居然会任命他为东宫的右庶子,这实在是太过突然了!他都没有准备好。

    太子



第122章:东征前的准备(2)
    李二摇了摇头道:“不是什么紧急军情,夏州都督府上奏,突厥人南渡黄河,请求居住在胜、夏二州之间。”

    “此事,夏州都督府不能决断,特上表询问朕应该怎么办!”

    “那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这些突厥人”大臣问道。

    “朕打算答应突厥人的请求!准许他们居住在胜、夏二州之间。”对于这个问题,李二想都不想直接回答。

    “父皇不是让俟利可汗回到突厥,安抚突厥人了吗为何突厥人会南渡黄河来到我大唐腹地。”李承乾问道。

    对于这段历史李承乾了解的不多,他只知道李二让俟利可汗北渡黄河回到漠北去统御他的族人。

    其实真是的目的是为扶持俟利可汗恢复突厥汗国,来牵制制衡日益壮大的薛延陀。

    薛延陀的真珠可汗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被灭的突厥汗国再次复国,于是多次出兵对付俟利可汗的突厥人来阻止其复国。

    虽然后来俟利可汗复国失败,薛延陀取得了胜利,但俟利可汗还有部族十万之众,四万的兵力,就算不能对薛延陀造成致命的伤害,制造点小摩擦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些突厥人不好好跟随俟利可汗,怎么就南渡黄河跑到河南来了呢

    这点便是李承乾疑惑的地方,他真的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俟利可汗回到漠北之后,不能安抚统御他的部族,使得他的部族人人怨声载道,不愿听从俟利可汗的命令。”

    “这才抛弃了俟利可汗,南渡黄河来到大唐腹地,请求居住在胜、夏二州之间,愿意归附我大唐。”李二叹息道。

    他原本打算扶持俟利可汗来制衡薛延陀,以免薛延陀太过膨胀,容易飘。

    一时上脑,就敢跟大唐掰手腕,虽然大唐并不怕薛延陀,但现在他要去讨伐高句丽,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可谁知道,这俟利可汗居然如此无能,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你说前任俟利可汗是多么英勇的人,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继承人。

    “那俟利可汗的人呢”李承乾问出这句话,他便感觉后悔,成为孤家寡人的俟利可汗还能怎么办

    除了跑回大唐,他还能干什么,难不成还能留在漠北等薛延陀来盘他。

    李承乾感觉自己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夏州都督府说,俟利可汗已经来洛阳了!算算时间和路程,最迟明天便会赶到洛阳。”李二道。

    “陛下!”一名大臣出列,行礼道:“陛下刚刚才派兵东征辽东,现在又要将突厥人安置在河南,距离京师不远,岂有不会成为后患。”

    “为了以防万一,臣还望陛下能够镇守东都洛阳,以策万全。”

    “臣附议!”又有一名大臣站了出来。

    “臣亦附议!”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几位大臣,其他的大臣都站出来表态。

    “朕要是留守洛阳,谁能够替朕亲征高句丽,此次讨伐高句丽绝不能放弃。”李二怒道。

    “启禀陛下!”大臣道:“我大唐将星如云!陛下大可派遣将军领兵东征高句丽,便可迎刃而解!”

    “够了!你们知道什么就敢在朕面前大放厥词!”李二震怒!

    对于这些大臣的态度十分不满,李二对所有人进行一番训斥道。

    “陛下息怒!臣有罪,还请陛下恕罪!”大臣们急忙跪伏在地请罪!

    “夷狄也是人,其人情和中原也没有什么两样,人主担心不能给他们恩惠,不必猜忌异类。”

    “恩惠给得恰当,则四夷可使亲如一家;



第123章:东征前的准备(3)
    李治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俟利可汗还在大唐担任官职,又是大唐扶持起来制衡薛延陀的。

    现在好了!俟利不仅无法安抚自己麾下的部众,成为了孤家寡人,就更别想他去制衡薛延陀了!

    俟利都成了孤家寡人了,还拿什么去制衡薛延陀!

    在李治看来,俟利作为大唐的官员,没有办好皇帝交代的差事,就是玩忽职守。

    作为突厥人的可汗更是失职,一个连自己的部众都无法统御的可汗,已经没有任何价值,还不如在突厥人当中另外再选一个代言人。

    李承乾觉得李二一定会升俟利的官,俟利再怎么说也是突厥人的可汗,留下他给予恩惠,更加有利于安抚突厥人。

    要是因此把俟利给收拾了,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的话,很有可能引发动乱。

    所以,俟利还是有他的价值。

    “晋王,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俟利可汗”李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李治。

    “这个,儿臣以为俟利可汗失职,有负朝廷和父皇厚望,按律应该严惩。”

    “可俟利毕竟为朝廷尽心尽力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念其多年效力的份上,儿臣以为应该从轻发落。”

    “俟利有失职之罪,念其为朝廷效力多年,父皇可以下诏谴责俟利。”李治的仁厚在这一刻体现出来。

    但是李治是否如同他表现出来那样仁厚,李承乾依旧保持怀疑态度。

    历史上的李治可是一个腹黑无情之人,李治的正宫王氏和侧室萧淑妃落得个凄惨的下场,他居然连句话都没说。

    “俟利之事,朕另有安排,你就不用多心了!”李二说道,他已经打算等俟利到了洛阳,便任命俟利为右武卫将军。

    依旧让他治理突厥人,毕竟俟利是突厥人的可汗,对于突厥人的习俗比较了解,由他来管理突厥人更有利安抚突厥人。

    说白了,俟利可汗就是用来安抚突厥人的一块招牌。

    解决俟利的处理问题,话题自然回到这次东征高句丽的准备上,毕竟,现在只剩下半个月了!

    如果不能在半个月之内,准备足够的物资,怎么去讨伐高句丽。

    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李二便会从洛阳出发,前往幽州,再从幽州率领集结在幽州的所有兵马讨伐高句丽。

    算上所有的蕃兵,这次李二讨伐高句丽的总兵力达到了十多万。

    这次李二东征是势在必得!

    “户部,粮草准备的怎么样”李二问道。

    户部官员出列,行礼禀报:“陛下!已经在幽州地界囤积了二十余万大军,半年所需,其余粮草已经从各地征调,正在运往幽州。”

    “你们要加紧输送粮草,待朕到了幽州,必须要囤积够大军一年所需,不得有误!”

    “要是胆敢怠慢,朕等治你们的罪,绝不轻饶!”李二说道。

    李二觉得这点粮草还是不够,怎么也得准备好一年的分量才行,这样才能有保障。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整个大军的命脉,是保障军队战力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

    要是粮草准备不够充分,容易导致大军没有粮食可以吃!

    那样谁还会拼命打仗,没有粮食也容易引起士兵的哗变,因此,但凡出征,粮草都是排在第一位。

    没有粮草,其他的准备再充分也是白搭。

    “臣遵命!”户部官员行礼道。

    再半个月内准备好大军一年所需,时间虽然紧迫,却也并非不能办到,大不了加派人手运送粮草便是。

    “将作少监李道裕,军用器械武器等装备准备的




第124章:东征前的准备(4)
    李二听李承乾有人选推荐,心情顿时好了些许。

    到底还是自个儿子贴心,知道为自己的父亲分忧!太子越来越懂事,朕百年之后,也能够安心的将大唐交给他。
1...3334353637...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