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太子有什么人选,尽管说来,让在座的诸位臣工参谋参谋一番,看看是否可行!”李二笑道。
“太子所荐之人,必有过人之处,绝非庸才之辈。”
“不知何等能力卓绝之人,竟然能得太子青睐。”
“是呀!是呀!还请太子殿下快快说来,也好让我等一睹此人风采。”
李二话音刚落,一帮大臣便直接拍起了太子的马屁。
李二心中不痛快,便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想看看他的太子会是什么表现。
李承乾眉头一皱,面露厌恶之色,对于这些当众溜须拍马的家伙深通恶绝!
在李二面前这么做,不是给他这个太子上眼药嘛!李二听了能高兴
李二看见李承乾脸上露出一丝厌恶之后,嘴角微微上扬,对于李承乾的表现多少有些满意。
虽然李承乾没有说什么,在李二看来,太子可刚刚的表现足以证明,他和自己一样不喜欢谄媚献媚的人。
只是不知道他是否如同自己一样能够从谏如流。
“儿臣举荐中书侍郎岑文本为后勤总管,儿臣相信岑文本定能担此重任!”李承乾道。
李承乾此话一出,顿时引得在场众人心中一片哗然,脸色一怔!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李承乾居然会推举岑文本来担任管理后勤的总管。
这是众人也始料不及的事情,就连岑文本本人也是呆立当场,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承乾。
岑文本实在是很意外,李承乾居然会向李二推荐他。
这也难怪众人会这么惊讶!
岑文本原本属于魏王李泰阵营,同刘洎、韦挺他们三人并称为魏王阵营的三巨头。
是支持李泰夺嫡的中间力量,跟以太子为首的东宫阵营可是死对头。
自从李泰被废之后,曾经的三巨头里就只剩下岑文本一人,虽然没有因为李泰的事件受到牵连,却也受到了不少冷落。
皇帝不再像以前一样,总有事情会询问岑文本,并听取他的意见!岑文本已经开始被边缘化。
去官回家也只是迟早的事情,能得到一个善终就不错了!
岑文本可以说是李泰的死党余孽,东宫不趁机找麻烦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这么好心的推荐岑文本
“太子!为什么推荐岑文本你东宫的许敬宗不是也挺合适吗为何你不推荐你东宫属官”李二问道。
他担心李承乾这么做是因为岑文本当初支持李泰夺嫡,而做出的一种打击报复的手段。
明面上不计前嫌,向他这个皇帝推荐内政能力强的岑文本,其实是打算到时候,在粮草当中做手脚,以此来构陷岑文本。
粮草一旦出了什么问题,自己还能饶了负责整个后勤的岑文本
答案可想而知!
要是承乾真的因为旧怨,在暗中捣鬼,而致使东征大军的粮草、器械等,出了什么问题,那他只能从新考虑储君的问题。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不配成为大唐的储君,要是把大唐交给他,那还不成了第二个隋朝。
不仅李二有这个念头,在这大殿之上的大臣心里都在恶意猜测李承乾的行为。
谁让我们的太子爷!以前是那么顽劣不堪,就连派刺客刺杀自己的老师和亲弟弟李泰,这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隐忍那么久,现在逮到机会还不趁机下死手。
这些人当真其心可诛!
“父皇!儿臣认
第125章:离别(1)
“君臣和睦!上下一心,大唐才能更加的繁荣昌盛,日后太子但凡有过失,诸卿理应多多劝谏太子!使其能够端正行为。”李二对群臣道。
“诺!”众大臣行礼应道。
“太子!”李二回头看李承乾,笑意更浓,太子的改变他可是看在眼里,现在的太子越来越符合他的心意。
“儿臣在!”李承乾行礼道。
“你身为储君,凡是不要一意孤行,肆意妄为,应该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大臣指正你的错误,应该立刻改正,以免误入歧途。”现在的李二还真是随时随地,不分场合,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借机教导他的儿子。
当真是严父的架子端得十足。
李承乾却是心里一片苦涩,叫苦连连,却又不敢表现出来,只好硬着头皮道。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好了!今天便到这里,诸位爱卿要是没有什么事启奏的话,便都退下吧!”
“太子、晋王也早些回去收拾一番,明日一早便启程返回长安,真希望你们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李二说道。
后勤总管一职已经有人担任,一切东征的准备工作也进展顺利,今天的会议就此结束。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儿臣告退!”李承乾和李治起身行礼,告辞退去。
“臣告退!”长孙无忌等大臣也起身行礼退下!
翌日。
“殿下!陛下已经命御厨准备早膳,陛下让殿下前去一同用早膳,待用过早膳之后,殿下再启程回长安。”
一大清早,李承乾和李治刚刚起来,便有内侍前来,将李二的话传达给二人。
“有劳内侍,待寡人穿戴完毕,便会前往。”
“那奴婢这就告辞!”
同样的对话,在两处地方进行。
李二决定和李承乾、李治兄弟一块吃顿早餐,再送一送他们回长安。
这次一别,李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他们,主要还是李治,至于李承乾,李二倒是不担心。
一大早天还没亮,李二便爬了起来,让人为两个儿子准备一顿早餐,让他们吃完好上路回去。
“大家!太子和晋王来了!正在外面侯着。”王元来到李二身旁道。
“那还等什么还不快让他们进来!莫要耽搁时间。”李二道。
“诺!”王元领命退下,来到殿外向李承乾和李治行礼道:“太子、晋王,大家让二位殿下入内。”
“有劳内侍监了!”李承乾说罢,走了进去,李治跟在李承乾身后。
“儿臣见过父皇,父皇安好!”李承乾和李治给李二请安道。
“好!赐座!”李二道。
“谢父皇!”李承乾二人道,走到左右两边坐下。
李二命王元将准备好的早膳端上来,分给李承乾哥俩,宫女将分好的三分早餐端了上来,放在李二他们身前的桌上,然后退了下去。
父子三人吃过早饭后,李二亲自送他们兄弟二人出了洛阳城。
“父皇!请回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儿臣在此告别父皇!李承乾向李二行礼道。
“一路保重!”李二道。
李治则一脸悲泣,泪水止不住的夺眶而出,内牛满面。
李二看着哭成泪人的儿子,心就一阵阵揪着痛,他也不舍孩子离开,多么想将留在身边。
可孩子终究要长大,要离开父母,独自成长,不可能一辈子的留在自己的身边。
即便再怎么不舍,也不得不含泪告别!
“稚奴!好好辅佐承乾,莫让父皇失望!”
“承乾,你作为长兄,朕不在的这段时间,要好好的替朕照顾稚奴,别让他饿着,冻着,生病了要及时叫御医。”
&n
第126章:离别(2)
李二被李承乾一番话感动的哭的稀里哗啦。
李二自然不可能让李承乾替自己去东征,毕竟,就连他自己都不敢说这次东征就十拿九稳。
战场上危险重重,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小命不保。
更何况,李承乾一直生长在深宫之中,从未上过战场,不像他似的,大小战役经历无数。
这万一李承乾命不好,中了流矢完蛋了!那他还不得后悔死,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储君。
“承乾,你有此份孝心,朕心甚慰!你身为太子,替朕好好监国,便是对朕最好的孝心!”李二说道。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李承乾拜伏在地,久久不愿起来。
李二轻轻的抚摸着李承乾的后背,舔犊之情表露无疑!
“好了稚奴!你也莫要哭泣,走吧!不要耽误时间!”李二含泪道。
两个儿子当中,他最舍不得李治离开他的身边。
“父皇!儿臣恳请父皇恩准儿臣一件事,否则,儿臣宁可哭死在这里,也绝不起来!”李治紧紧抱住李二的大腿,没有要松开的意思。
“只要不是什么无礼要求!或要跟随朕的话,不管是什么,朕都答应你。”李二说道。
要是换成其他儿子,敢这么跟他提要求,李二早就翻脸了!却唯独李治做么让他感觉到欣慰。
李二当真是舔犊情深!
“父皇,儿臣请求可以用驿站飞马将我辅佐太子,处理政务,以及生活起居的表章,传递给父皇。”
“儿臣还希望父皇也能够将每日生活饮食,以及边境情况的报告,能够传回长安,好让儿臣和太子放心!”
“让儿臣和太子能够时刻聆听父皇的教诲!”李治道。
“好!这些朕都答应你!必定每日让驿站飞马传递你我父子的书信往来。”
“能够时时刻刻知道你们的情况,为父也能够安心的行军打仗!”李二道。
“儿臣记住了!可儿臣还是舍不得父皇!呜~呜~呜~”李治再次止不住眼泪,嚎啕大哭起来。
父子俩再次抱头痛哭!
当真是听着落泪,闻者伤心,李承乾也是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得,这会太子爷是真的哭了,都是被他们父子俩给感染的!
于是,从两个人的抱头痛哭,变成了三个人的哭戏。
哭罢,李承乾起身,一瘸一拐的来到侍卫面前,伸手便拔出侍卫的佩刀。
接下便是太子爷表演的时间,好好的给各位观众上演什么叫父子情深。
像李治那样哭喊着要传递书信,太子爷这样的直男还真做不来。
他要用他的方式来,赢得一片喝彩,让众人刮目相看。
“殿下!”李承乾突然来这么一下,吓的侍卫以为太子爷是伤心过度,要做出什么傻事,急忙上前便要阻止。
长孙无忌等人全都惊呆了!
只见李承乾一手捉住一缕头发,一手提刀,刷的一下,挥刀割下这一缕头发。
然后将佩刀交还给目瞪口呆的侍卫,潇洒转身回到李二身边。
褚遂良见李承乾居然随意割下一缕青丝,便要上前跟李承乾好好理论理论。
什么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么随意的割下头发,便是对父母的不孝!
他褚遂良身为谏议大夫,见太子这么“自残”,有职责有义务去规劝他“改邪归正”。
古代对于身体发肤十分重视,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曾因为自己的战马导致踩坏庄家,便以割头发来代替首级,这叫做“割发代首”。
足以证明古人对身体发肤的重视,上古五刑中便有这种剃掉头发的刑法叫髡刑,是对犯人的一种侮辱的刑法。
&n
第127章:回到长安
“好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时候不早了!你们还要赶路,快快启程吧!”李二说道。
“父皇多多保重!”李承乾和李治向李二行礼道。
二人各自登上自己的马车,车队开始离开洛阳,朝长安缓缓而行。
李治兄弟二人,探出马车车窗朝李二挥手,直到再也看不到李二的身影为止,他们这才停了下来。
离开洛阳的第一天,李治给洛阳的李二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提到了他的生活,沿途风景等等,以及到了什么地方。
李治不忘在信中夸赞李承乾一番,以免李二伤心。
总结起来就是,爸爸,儿子想你了!这是想爸爸的一天。
由于离开洛阳不过一天的时间,李治很快便收到了李二的亲笔回信。
信里面再三叮嘱李治要好好做事,注意休息之类,结尾自然少不了哥哥也想奴!这样的话语。
数日之后,李承乾等一行人终于回到长安。
苍穹之上,一轮皓月当空,周围繁星点点,如同护卫拱卫着皓月。
在宵禁的长安内有一处城门,此时灯火通明,本应该关上的城门却洞开着,一些朝中大臣在城门口翘首以盼。
他们在这里等候从洛阳回来的太子李承乾和晋王李治。
“怎么还不来这都什么时辰了”杨师道伸长脖子朝外面看去,除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外,不见半点人影。
漫长的等待实在是一种煎熬,他已经在秋风瑟瑟的夜晚等了一个时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