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陛下要召见我们,那为什么传唤我们进宫的不是大内的宦官,而是太子东宫的宦官”于志宁问道。

    “这……”张行成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哪里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好!何必在这里胡乱猜测,到了太极殿不就什么都清楚了!”高季辅说罢,迈步走进宫门,向两仪殿走去。

    于志宁和张行成急忙跟上,三人来到两仪殿,一路上他们遇见不少宦官和宫女正在忙前忙后,像是在操办丧事。

    两仪殿外已经挂上了白灯笼等跟丧事有关的物件,三人大惊!此时他们已经明白,李二可能已经驾崩了!

    三人急忙进入两仪殿,便见大殿之上,停放着一具棺椁,向他们宣示李二已经驾崩。

    “陛下!”三人哀伤跪拜惊呼道。

    “三位请起!朝中还有许多大事需要仰仗三位协助。”李承乾道。

    三人这才起来,向李承乾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一日不登基,接掌象征帝国的传国玉玺以及其他权利象征的印玺,那他就永远只是个太子。

    “免礼!先帝有遗命给诸位。”李承乾道。

    三人听后急忙整理好衣冠,聆听先帝的遗命。

    长孙无忌立刻拿出李二对这三人的遗命念道“门下任命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中书令……”

    “……诏书如右,符到奉行。主事王詹,朝散大夫守主爵郎主,立本,令史魏感。”

    “书令史,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下。”

    “臣拜谢陛下!”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急忙行大礼参拜。

    “三位爱卿快快请起。”李承乾道。

    三人起身先向李承乾行礼后,便看向长孙无忌,接下的事情具体应该怎么办,长孙无忌这个历经两朝,现在又要辅佐新皇,即将成为三朝元老的长孙无忌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长孙无忌不仅资格老,更重要的是他操办过先帝的登基仪式,以及处理过高祖皇帝的丧事,所以选长孙无忌出来,是最合适不过的。

    “太子!”长孙无忌没有发话,而是先向太子请示,毕竟,太子才是未来帝国的主子,他作为臣子不好喧宾夺主。

    “丧葬之事,以及登基等一切示意,寡人也不熟悉,还需要舅父从旁辅助。”

    “莫要辜负了先帝所托,以及寡人的期盼,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还请舅父多多劳神才是,丧葬期间,舅父之言便是寡人的意思。”李承乾道。

    李承乾这是在提醒长孙无忌,不要忘了李二的托付,更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最后,则表示自己对他的信任。

    &nbs




第293章:正式发丧
    ?

    第二天一早,李承乾便在宫女的服侍下换上了皇帝的冕服,头戴十二旒的天子冠。闪舞

    此时的皇宫已经一片缟素,是宫里的宦官和宫女连夜赶工做出来的。

    清晨,天色朦胧,却在此时响起沉重的钟声,长安城内所有人都从睡命中惊醒。

    听着钟声敲响的次数,他们便知道这是宫里传来的丧钟,代表了皇帝已经驾崩,朝廷已经开始发丧。

    身穿孝衣,腰系孝带的信使骑着快马从宁静的长安城内飞驰而出,向各地发丧而去。

    古代没有后世那样方便的通讯,打个电话便能够通知远方的亲人前来奔丧。

    古代最快的通信传播,只能通过驿站来传播下,这是这个时代最快的通讯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死后,要停灵要那么长的时间,主要还是要等远的藩王回来祭拜先帝,毕竟,来回的路程都需要时间。

    这个时代最快的交通工具自然是马,可比不上后世的飞机高铁,速度快而且便捷。

    文武百官已经换上素服,按照官阶大小,站在太极殿上,他们心里明白,今天便是新君奉遗诏登基的日子。

    李承乾从殿外缓步而来,在文武百官的瞩目下,缓缓走到御座之前,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褚遂良立刻出列向百官宣告李二驾崩的事实,顿时殿上的文武百官痛哭流涕,伤心欲绝。

    李承乾静静的看着满朝文武,心里想道这满朝文武,到底有几人是真心实意在悲伤哭泣,又有几人是在虚情假意。

    等众人哭泣的差不多之后,长孙无忌站了出来说道“诸位切莫伤心,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驾崩,遗诏命太子即皇帝位,现在请中书令褚遂良宣读先帝遗诏。”

    褚遂良擦了擦眼泪,面向满朝文武道“皇太子承乾,地惟长嫡,位居明两,训以《诗》、《书》,教以《礼》、《乐》……”

    先是念了一段长长的前文,现在才开始念正题,“……皇太子承乾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诏书如右,符到奉行……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下。”

    等了大约将近半个小时才将李二的遗诏宣读完成,除了遗诏真正的内容外,还有各部门官员的签名,日期等等。

    “百官参拜新君。”长孙无忌带头像李承乾行君臣之礼“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立刻叩拜新君。

    李承乾这时才端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叩拜。

    “众爱卿免礼平身!”李承乾一抬手道。

    “谢陛下!”文武百官起身。

    宣读先帝遗诏,新君接受百官朝拜,不过是先确立新君的名分,新君要想真正的成为帝国主宰,还需要举行隆重的登基仪式。

    到那时候,新君接过八玺,上告皇天后土,祭祀宗庙,向天下人宣告新君继位,这样新君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皇帝。

    现在的李承乾不过是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

    按照丧葬制度,守孝期为三年,但作为新君,明显不可能抛下军国大事不管,去为自己的父亲守孝三年。

    于是便有了折中的办法,新君只要穿孝服二十多天,便可以脱掉孝服,其他的丧葬礼仪不变。

    除了这些,新君也会在群臣的拥戴下,尽快登基继承大统。

    李承乾的登基仪式便放在下个月初一,也就是两天之后,他便要在这太极殿上举行隆重的登基仪式,成为大唐真正的新皇帝。

     



第294章:大赦天下
    ?

    李承乾听后一愣!

    他怎么把这个事情给忘记了呢

    这些来自各部落的夷人,以这样自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先帝的哀思,以及悲痛之情。闪舞

    先不说他们这么做是不是真心实意,但是他们这样自残的方式却容易吓到别人。

    要是放任不管的话,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所以这件事情他这个新皇帝必须要管才行。

    “陛下!”宦官见李承乾呆立当场,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怎么想,又不能这么干等着,于是出声喊道。

    李承乾回过神来道“先帝驾崩,他们的悲伤之情,我心里明白,立刻让有司衙门前去安抚,千万不能让他们再做什么过激的事情。”

    “诺!”宦官领命退下。

    相关部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去安抚这些人,让他们停止自残行为。

    两天时间很快便过去。

    六月初一,是李承乾正式登基的时候,他除了给李二守灵外,便是进行彩排,为的就是两天后的今天。

    李承乾身穿崭新的龙袍,头戴十二旒的平天冠,缓步来到御座之前。

    一番前缀之后,长孙无忌出列行礼道“请陛下接神玺、受命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符玺郎奉上神玺和受命玺。

    唐朝有八玺,分别是神玺、受命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这八玺,有专门管理的官员,负责保管。

    神玺以镇中原,除了新皇登基的时候拿出来展示一下外,其他时候都是藏起来不用。

    受命玺也就是传国玉玺,皇帝自称自己受命于天,所以,传国玉玺也叫受命玺,主要作用便是封禅礼神。

    现在李承乾要接的便是这两种玺印,代表了他用有了镇压中原的大唐国力,以及他得到上天授予他的君权。

    古代皇帝自称受命于天,君权神授,接过了受命玺,皇帝的身份就等于得到了神的承认。

    从此以后,你便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

    李承乾伸手接过神玺和受命玺,将其高高举起,向群臣展示过后,再将这两玺交还给符玺郎,由他来保管。

    做完这些之后,长孙无忌继续道“请陛下接六玺,承社稷之重任。”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符玺郎将代表天子权利的天子六玺递给李承乾。

    天子六玺用来在分封、调兵遣将等诏书上盖印,不同的玺有它不同的用处。闪舞

    比如分封王公大臣便要在诏书上盖上皇帝行玺,这道旨意才能生效,用其他的玺印则没有任何效果,不说,严重甚至还会以假传圣旨为由,将传旨的人就地正法。

    所以,六玺的用途都有明确的划分,不能够胡乱使用。

    李承乾伸手接过六玺,向百官展示过后,李承乾这个时候,才算是正式的皇帝。

    李承乾将天子六玺重新交还给符玺郎保管。

    “朝拜新君!跪!”等李承乾接过八玺之后,他便是真正的受命于天的皇帝,随着一声高呼。

    群臣立刻行跪拜之礼,进行参拜。

    “山呼!”内侍监王元高声喊道。

    “万岁!”群臣立刻大声呼喊。

    “起!再拜!山呼!”内侍监王元再次喊道。

    “万岁!”群臣起身,再次下拜,大声呼喊。

    “起!再拜!再山呼!”内侍监王元再一次喊道。

    “万万岁!”群臣再一次起身,行跪拜礼,大声呼喊。

    “礼毕!”王元高声呼喊道。

    文武百官这才起



第295章:论功行赏
    ?

    自登基之后,李承乾便一直思考者怎么安排他东宫的人,除了先帝给他安排的东宫属官外,他自己的心腹应该怎么安排,他心里已经有数。闪舞

    不过在这之前,必须按照先帝的遗命,将李绩给召回长安,给他高官厚禄,以此来笼络李绩的心。

    但是不能一下子便让李绩做到尚书左仆射的位子,以免他太过把自己当回事,以后不好制衡。

    “朕决定将叠州都督李绩召回,并任命他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即刻发下诏书给李绩,命其赴任。”李承乾将三省宰相叫来说道。

    “臣遵旨!”三省高官领命,要是没有他们的配合,诏书很难发出去,三省的职责便是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以及执行政令。

    所以,三省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同时,三省也制约皇帝的权利,以免皇帝胡作非为,想怎么胡闹就怎么胡闹。

    “司徒、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辅佐先帝殚精竭虑,如今又不辞辛苦,尽忠尽责的辅佐朕。”

    “朕深感其功,特任命其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下二省事务。”

    “便由中书省一并起草诏书,明发上谕。闪舞”李承乾道。

    “臣遵旨!”中书舍人行礼领命。

    “陛下!臣德薄才疏,恐难以担此重任,臣请辞掌管尚书省,还请陛下恩准!”长孙无忌行礼跪下道。

    李承乾之所以要长孙无忌掌管门下、尚书二省,不过是在试探长孙无忌,懂不懂的进退。

    要是长孙无忌不知进退,直接欣然接受的话,那他就不能留下长孙无忌,必须要找机会解决掉他。

    好在长孙无忌知进退,并没有欣然接受李承乾的任命,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是极力请辞。

    态度更是十分的强烈,大有不答应他,就长跪不起的架势。

    这也难怪先帝会对他评价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而总兵攻战,非所长也。【… #&免费阅读】

    “舅父您这是何意莫非是嫌弃朕的任命不成不愿意为朕分忧!”李承乾心里对长孙无忌的知进退感到很满意,表面上却面露不悦道。

    “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纵使是粉身碎骨,也难以报道陛下的恩情万一,实在是臣真的不能接受陛下的任命,还请陛下恩准臣辞去掌管尚书高官孙无忌道。

    李承乾面露为难之色,眼神却在暗中观察长孙无忌的表情。

    经过长孙无忌再三请求,李承乾最后只好无奈道“既然舅父执意请辞,朕便准了你所请!”

    “臣谢陛下!”长孙无忌急忙叩头谢恩!

    “那中书舍人便重新草拟诏书,朕要任命司徒、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承乾道。

    这样的结果是他乐意看见的。

    “臣遵旨!”中书舍人领旨。

    “朕决定任命东宫左内率王方翼为左卫大将军、东宫右内率程务挺为右卫大将军。”
1...8283848586...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