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但是,他卢文操虽然有罪,却罪不至死,圣人不经审讯,便直接下诏判处他死刑,未免太过严重。”萧钧说道。
“荒谬!卢文操监守自盗,翻墙进行盗窃,难道朕还不能处罚他吗这样的人难道还放过不成。”李承乾大怒。
“卢文操的犯罪情况,确实难以原谅,恐怕天下人听说之后,肯定会觉得圣人,轻法律,而轻视人命,凡事任由自己的息怒来决定。”
第338章:萧钧
“怎么回事”谏议大夫萧钧见金吾卫将士拖着卢文操,对方却一直在喊我罪不至死,圣人饶命等等,萧钧觉得事情有些蹊跷,这才上前拦下他们询问。
“谏议大夫救我,谏议大夫救我。”卢文操见到萧钧后,如同落水之人,遇见了一颗稻草,急忙喊道,他能不能活命就要看萧钧能不能帮忙了。
这是卢文操最后的希望,虽然他不指望萧钧真的能够劝说皇帝收回成命,最起码多一分希望也是好的。
这让他如同死灰的心,又一次复燃,也是他运气好,遇见了谏议大夫萧钧。
要是换成别人,未必会多管闲事。
见来人是谏议大夫萧钧,其中一名金吾卫说道:“此人名叫卢文操,原是左武候别驾,因监守自盗,私自翻墙偷盗左藏暑库物别捉,圣人恼羞成怒之下,下令将其处死。”
“什么处死此人不过是偷盗财物,犯的也是偷盗之罪,按我大唐律法,诸窃盗,不得财笞五十;一尺杖六十……”
“他不过是窃盗,即便他还有监守自盗一罪,也是罪不至死,怎么能够轻易判处死刑。”
“你们在此等候,我去面见圣人,请圣人重新判决。”萧钧说道。
“这,萧大夫不是在为难我们嘛!圣人的旨意,我们不敢违抗,还请大夫见谅!”金吾卫将士道。
他们是守卫皇宫的禁军,是皇帝的亲兵,自然只听命于皇帝,皇帝都下旨让他们直接将卢文操处死,那他们就必须照办。
“先帝在世之时,曾下诏凡是判处死刑,可以再三上奏,方可执行死刑。”
“我来问你们,他可经过大理寺审判,可经刑部执行判决”萧钧问道。
“不曾,圣人直接下令处死。”金吾卫将士道。
“既然如此,那你们便在这里等候,待我觐见圣人之后,再行处置也不迟,现在圣人身在何处。”萧钧说道。
“圣人正在两仪殿。”金吾卫将士道。
萧钧拂袖而去,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他相信金吾卫
卫将士会听他的话,在这里等着。
萧钧来到两仪殿外,向殿外侯着的宦官道:“有劳内侍通禀,谏议大夫萧钧有事面见圣人。”
“萧大夫在此等候,我这就去通报。”右手边的宦官道,转身进入两仪殿。
“启禀大家!谏议大夫萧钧在殿外求见!”宦官行礼道。
“他怎么来了”李承乾疑惑道:“宣他进来。”
“诺!”宦官领命退下,来到殿外。
“圣人宣大夫觐见!”
萧钧急忙整理好衣冠,这才跟着宦官踏步走进两仪殿。
“臣谏议大夫萧钧,参见圣人!”萧钧行礼道。
“不知萧卿前来见朕,有什么事”李承乾问道。
“臣是为了左武候别驾卢文操盗窃一事而来,向圣人谏言!”萧钧说道。
“卢文操偷盗左藏暑库物,人赃俱获,朕已经下令将其处死,你还来干什么为他求情”李承乾眉头一皱,有些不满道。
自己身为皇帝,处决一个犯人,怎么谁都敢跳出说三道四,他的威严何在。
“圣人,卢文操身为左武候别驾,本有监督纠察的职责,而他却监守自盗,翻墙偷盗左藏暑库物,被判刑也无可厚非。”
“但是,他卢文操虽然有罪,却罪不至死,圣人不经审讯,便直接下诏判处他死刑,未免太过严重。”萧钧说道。
“荒谬!卢文操监守自盗,翻墙进行盗窃,难道朕还不能处罚他吗这样的人难道还放过不成。”李承乾大怒。
“卢文操的犯罪情况,确实难以原谅,恐怕天下人听说之后,肯定会觉得圣人,轻法律,而轻视人命,凡事任由自己的息怒来决定。”
第339章:招人恨的李恪
每天和宰相们讨论一个时辰左右的军国大事,成了李承乾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某一天,李承乾正和宰相讨论军国大事的时候,突然间想起了一件事情来。
于是,便对在座的宰相们说道:“朕最近听人说,你们所在的官署,官吏办事的时候还需要互相察言观色,大多事情办起来不能完全公正,可有这样的事。”
“有!”李承乾话音刚落,李恪便站了出来说道:“皇兄,臣弟这段时间在尚书省内,以及在其他部门走动的时候,见到都是这样的景象,官吏之间,相互看对方脸色行事。”
“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是在徇私舞弊,以谋取私利,长此以往下去,我大唐危矣!这是臣弟草拟的名单,里面详细记载了他们之间肮脏不堪的勾当。”
“三省尚且如此,那六部又当会是怎么样的景象,下面的地方官吏就更加不用说了。”
“臣弟请求皇兄,彻查此事,一查到底,肃清纲纪。”
众人对李恪恨的牙根痒痒,恨不得现在就活剥了李恪的皮,就连长孙无忌,眼眸里都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气。
自古朝堂之上便关系复杂,大臣之中谁又没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大家有困难相互帮一把,也是无可厚非。
毕竟,人际交往关系,不就是互相帮衬,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难免有时候会开些方便之门,大家都是同朝为官,互相通融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些根本没有什么,大家心照不宣,可李恪这个魂淡,却将这个捅到明面上来。
这不是在跟所有的利益团体为敌嘛!不恨他恨谁去。
感受到来自背后其他宰相的不怀好意,甚至是杀气的目光,李恪依旧毫无畏惧,他心里清楚明白自己一旦说出这样的话,会给他招来什么后果。
他李恪为了大唐一点也不怕,他不畏惧这些,只是担心皇帝会不会支持他。
要是皇帝不支持他,他的满腔热血和干劲就都白搭了!
“朕以为朕的朝堂一片清明,谁知居然也是藏污纳垢之所,诸卿身为宰辅,如此作为,怎么对得起朕的信任”李承乾说道。
“圣人,这些情况怎么能说没有,只是这徇私枉法的事情,倒是没有人敢这么做。”
“甚至说讲些个人因素,讲点人情的事情,想来,即便是圣人也不能够免俗吧!”长孙无忌道。
他还真的害怕李承乾会头脑一热,答应了李恪的建议,并让李恪来办理这件,这才是真正的危害到大唐。
李承乾心里也没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但是,李恪是他推出来制衡长孙无忌等人的,他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支持李恪的话。
以后,还怎么去制衡这帮老臣,平衡朝中大臣之间的势力。
更重要的是,最近有许多大臣,居然敢打着律法擦边球,钻律法的空子,利用手中的权利,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这无疑是在动摇大唐的根基,长此以往下去,大唐非毁在这帮蛀虫的手里。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能力出众的人来办这件事情,李恪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李恪跟这帮老臣之间没有任何利益纠葛,也没有什么情分在,实在是最好的不二人选。
“如果只是因为人情,稍微通融一下,倒也不是不行,在这一点上,即便是朕也不能免俗。”
“但是有些事情能够通融,有些事情却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即便是朕也不能例外。”
“究竟是通融,还是徇私舞弊,这件事情还是要严格区分开来,通融并不可怕,怕就怕在以通融的方式,却干着徇私舞弊的勾当,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李承乾道。
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看来最近有些不太安分,已经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
&nb
第339章:招人恨的李恪
每天和宰相们讨论一个时辰左右的军国大事,成了李承乾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某一天,李承乾正和宰相讨论军国大事的时候,突然间想起了一件事情来。
于是,便对在座的宰相们说道:“朕最近听人说,你们所在的官署,官吏办事的时候还需要互相察言观色,大多事情办起来不能完全公正,可有这样的事。”
“有!”李承乾话音刚落,李恪便站了出来说道:“皇兄,臣弟这段时间在尚书省内,以及在其他部门走动的时候,见到都是这样的景象,官吏之间,相互看对方脸色行事。”
“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是在徇私舞弊,以谋取私利,长此以往下去,我大唐危矣!这是臣弟草拟的名单,里面详细记载了他们之间肮脏不堪的勾当。”
“三省尚且如此,那六部又当会是怎么样的景象,下面的地方官吏就更加不用说了。”
“臣弟请求皇兄,彻查此事,一查到底,肃清纲纪。”
众人对李恪恨的牙根痒痒,恨不得现在就活剥了李恪的皮,就连长孙无忌,眼眸里都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气。
自古朝堂之上便关系复杂,大臣之中谁又没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大家有困难相互帮一把,也是无可厚非。
毕竟,人际交往关系,不就是互相帮衬,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难免有时候会开些方便之门,大家都是同朝为官,互相通融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些根本没有什么,大家心照不宣,可李恪这个魂淡,却将这个捅到明面上来。
这不是在跟所有的利益团体为敌嘛!不恨他恨谁去。
感受到来自背后其他宰相的不怀好意,甚至是杀气的目光,李恪依旧毫无畏惧,他心里清楚明白自己一旦说出这样的话,会给他招来什么后果。
他李恪为了大唐一点也不怕,他不畏惧这些,只是担心皇帝会不会支持他。
要是皇帝不支持他,他的满腔热血和干劲就都白搭了!
“朕以为朕的朝堂一片清明,谁知居然也是藏污纳垢之所,诸卿身为宰辅,如此作为,怎么对得起朕的信任”李承乾说道。
“圣人,这些情况怎么能说没有,只是这徇私枉法的事情,倒是没有人敢这么做。”
“甚至说讲些个人因素,讲点人情的事情,想来,即便是圣人也不能够免俗吧!”长孙无忌道。
他还真的害怕李承乾会头脑一热,答应了李恪的建议,并让李恪来办理这件,这才是真正的危害到大唐。
李承乾心里也没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但是,李恪是他推出来制衡长孙无忌等人的,他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支持李恪的话。
以后,还怎么去制衡这帮老臣,平衡朝中大臣之间的势力。
更重要的是,最近有许多大臣,居然敢打着律法擦边球,钻律法的空子,利用手中的权利,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这无疑是在动摇大唐的根基,长此以往下去,大唐非毁在这帮蛀虫的手里。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能力出众的人来办这件事情,李恪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李恪跟这帮老臣之间没有任何利益纠葛,也没有什么情分在,实在是最好的不二人选。
“如果只是因为人情,稍微通融一下,倒也不是不行,在这一点上,即便是朕也不能免俗。”
“但是有些事情能够通融,有些事情却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即便是朕也不能例外。”
“究竟是通融,还是徇私舞弊,这件事情还是要严格区分开来,通融并不可怕,怕就怕在以通融的方式,却干着徇私舞弊的勾当,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李承乾道。
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看来最近有些不太安分,已经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
&nb
第340章
自那之后,李恪便将所有的激情投入到查处贪污,徇私枉法上面去,基本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这之后,没过多久,长孙无忌上表请求李承乾按照惯例,要举行祭天仪式。
按照周礼祭祀礼仪,行三年一郊祭之礼,这第一年便是去郊外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方上帝,每三年轮上一边。
祭祀的时间就定在冬季,地点都定在京师南边的郊外,因此也叫郊祭。
古代人认为,国之大事,在于祭祀和军事,而祭祀便成了一个王朝的头等大事,每年都要举行,并且由皇帝亲自主持。
祭天是大祀之首,必须由皇帝亲自主持,这也是皇帝向上天和臣民表示自己勤政的一种表现。
感谢上苍怜悯造福百姓,又要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一个王朝一般到了后期,皇帝多怠政,便会让官员代替祭祀,一套复杂的礼仪就会被简化许多。
毕竟,有很多仪式都需要皇帝自己亲自来做,官员无法代替,往往这个时候,也就预示着这个王朝即将覆灭。
虽然这是一种荒诞的说法,但是古代人就信这一套。
毕竟,敬奉上天,祭祀祖先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对上天和祖先不敬,是要遭天谴的。
皇帝是什么
官方解释就是受命于天,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遵从天意,统治人间。
古代统治阶级巩固自身地位,宣扬“君权神授”的重要理论之一,说他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
当皇帝不再敬奉上天的时候,这个王朝也基本走到了头,老天爷不会惯着不敬奉上天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