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这才不得不归顺大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有谁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要想如同统治中原,一样去统治这些蛮夷,就必须彻底消灭他们,将他们的领地,彻底变成我大唐的领土才行。”薛仁贵放下酒杯道。

    一旁的侍女上前,给薛仁贵的酒杯添满后,退了回去。

    “自八月以来,虽有地震与兵祸,却也并非没有好事降临,特浪羌族首领董悉奉求、辟惠羌族首领卜檐莫各自率领本部落一万多户至茂州归请求归附大唐。”

    “如此一来,北方不就多了几分安宁,大唐可以不用屯兵防御,又可以让这些羌族为我们守卫边防。”狄仁杰道。

    特浪羌和辟惠羌的内附,对于大唐来说,甚至对于皇帝和臣民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第342章:车中话语
    永徽三年,李承乾在祭献太庙之后,又去祭献神农祠,然后亲自前往藉田,举行亲耕的藉田礼后,在禁军的护卫下返回长安。

    接下来的耕种的问题,就交给其他的人去做,他已经完成了他应该做的那一部分。

    皇帝亲耕,后妃亲蚕是邦国之重务。天子亲耕的目的更在于其“劝农”的示范意义,表示天子重农。

    天子亲执耒耜在藉田上三推一拨,称为“藉礼”。是以农为邦本政策的表现形式。

    藉田仍由民力耕种,天子所谓“亲耕”不过是一种形式。

    在回去的路上,李承乾邀请李恪同坐一辆车驾回长安,长孙无忌等人反对,全都被李承乾给挡了回去。

    他还有些话要跟李恪说,同坐一辆车驾回去,还能聊聊天。

    “吴王恪,你最近彻查徇私舞弊、贪污**,效果不错!只是你不怕得罪满朝文武吗”李承乾问道。

    “臣弟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唐的千秋大业,身为圣人的兄弟,能为圣人和大唐做些事,我李恪别说是得罪满朝文武,即便是得罪整个天下,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能够肃清弊政,还大唐乃至整个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让我大唐国泰民安,臣弟哪怕是粉身碎骨都不怕。”李恪由衷说道。

    “要是我大唐能够多几个像你这样的能臣,朕也就能够安心的当个甩手掌柜。”

    “不过,朕听说你经常为政事而忘记家里,不要光顾着处理公务,偶尔抽出时间来,回去看看你的王妃和孩子们。”

    “军政大事虽然重要,家庭也十分重要,不要只顾事业,而不顾及家庭。”李承乾意味深长道。

    以李恪的性子,早晚会把长孙无忌等人彻底得罪光,要是他们联合起来给李恪使绊子,李恪未必能够招架的住。

    “为了大唐,区区小家何足挂齿!”

    “臣弟有个不情之请,还希望皇兄能够答应。”李恪说道。

    在家庭和事业之中,李恪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事业,男人有了事业,还怕没有家。

    更何况,李恪这样的身份,就更加不用顾虑这些。

    “什么事你尽管说,朕能够答应你的事情,绝对不会拒绝。”李承乾道。

    李恪为了大唐鞠躬尽瘁,他身为皇帝自然不能够小气,除了一些不能答应的,其他的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臣弟在此先行谢过皇兄。”李恪笑道,他就知道李承乾是不会反对的。

    “先别急着谢朕,先说说你到底想要些什么。”李承乾道。

    “是这样的……”李恪将自己想要的跟李承乾说。

    “行,回去之后,朕就命人给你去办。”李承乾道。

    “谢皇兄!”李恪道:“前些日子李道裕一事,皇兄打算怎么处置”

    “你是说关于李道裕上疏高德逸自取的那些马,脚力非常好,请求充实皇厩一事。”李承乾道。

    “是!”李恪道。

    “朕记得那时候,好像是御史弹劾梁建方平定阿史那贺鲁时,不乘胜追击的事情。”李承乾说道。

    他记得当时的情形,早朝刚刚开始,便有御史跳出来弹劾,狠狠的参了梁建方一本。

    “是,御史弹劾梁建方兵精粮足,却按兵不动,明明有实力继续追击,却逗留没有行进;放任阿史那贺鲁及其党羽逃窜。”

    “梁建方副将高德逸下令买马,却只给自己选取好马,御史请求重重治他二人的罪。”李恪说道。

    &



第343章:安福门
    “臣弟最近听闻安福门外,时常有百姓在进行杂技表演,臣弟正好想要带妻妾子女去观看,圣人可要与我同行一观。”李恪不谈军国大事,朝中大臣的问题,聊起了民间艺术。

    “民间不少手艺人便是依靠这样的艺术来养家糊口,一家的生计可都指望每天卖艺的来的钱过活。”李承乾笑道。

    “不曾想皇兄居然了解的这么清楚,臣弟自愧不如。”李恪说道。

    “朕身为皇帝,久居深宫,也并非什么都不知道,时常会让人将宫外的情况传进宫里,体察民情也是朕的责任。”

    “不过听你说起这事,朕倒也听了说一些有关胡人的事情,这些胡人来到长安,还带来了一些异域风情的节目,他们也在长安进行表演。”李承乾道。

    “听说西域女子与我汉人女子有所不同,相对于来说,西域女子更加狂野。”李恪说道。

    “怎么你对西域女子感兴趣,那朕让回鹘、突厥、仆骨等部落挑选一些能歌善舞的西域美女送来,都赏赐给你。”李承乾道。

    “皇兄说笑了,臣弟也只是有些好奇,臣弟还是喜欢我大唐的美女,更何况,臣弟一心为大唐千秋大业,实在无心他想。”李恪笑道。

    李承乾听后笑而不语。

    皇帝的仪仗浩浩荡荡的进入长安,回到太极宫内,李承乾和李恪走下车驾。

    “臣弟先行告退!”李恪行叉手礼道。

    “也好!去吧!”李承乾道。

    望着李恪离去的身影,李承乾觉得登上安福门看看,于是转身朝安福门而去,他要看看现在大唐百姓生活水平怎么样。

    长安城街道上热闹非凡,车水马龙,李承乾登上安福门城楼,眺望远方。

    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除了行走贩夫走卒外,便是行走在大街小巷里卖艺杂耍的艺人和卖货郎。

    卖货郎背着货物正在走街串巷贩卖自己的货物。

    街头卖艺的艺人向行人表演找鼎、寻幢、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以此来博取他人眼球,迎来行人的惊呼和尖叫声。

    也有装扮成人物的乐舞,装扮成动物的“鱼龙曼延”及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

    总之,这些杂耍是五花八门,看的人眼花缭乱,围观的人群除了给予掌声和尖叫外,还会掏出些铜钱来打赏这些街头卖艺的。

    这些街头卖艺的艺人通过表演杂技来获得他们的生活费用,这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现在大唐安定繁荣,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许多,大家手里都有了闲钱。

    手里有了闲钱,看这些街头杂耍,自然也就更容易出手打赏,这些街头卖艺的手艺人,比起以前来更加容易赚到钱。

    不在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用再担心明天的吃饭问题,虽然不能荣华富贵,三餐温饱却是没有任何问题。

    李承乾看完杂耍之后,对长安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大概的了解。

    李承乾继续眺望,目光停留在远处,正有一群胡人正在击鞠,甚至还有人开盘口赌输赢。

    看了一会儿,觉得索然无趣之后,李承乾离开安福门城楼回宫去。

    次日,李承乾和大臣商议政事的时候聊起了有关他登上安福门城楼看到的情况。

    对大臣说道:“昨日朕登上城楼,想要观察我大唐民间的风俗民情,到底是奢侈还是节俭,并非是为了声乐娱乐。”

    “朕听人说胡人擅长击鞠的游戏,曾经想要亲自去见识一下,胡人是否真的擅长击鞠,想要比较一下,是我大唐勇士厉害,还是胡人厉害。”李承乾说道。

    唐朝人喜欢击鞠,只要有空闲时间都会来上一场,尤其是贵族之间,就连皇宫内也不例外。

    击鞠的游戏,其实就是打马球,是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

    击鞠是古代最奢华的体育娱乐活动



第344章
    “启禀圣人,刚刚接到彭王府送来公函,彭王李元则薨了!”宗正卿向李承乾汇报道。

    宗正寺负责管理皇族事务,皇族成员一旦有人离世,便会向宗正寺递交公函报丧,再由宗正寺官员上报给皇帝。

    “你说什么朕的十二皇叔薨了”刚刚从外面回来的李承乾,听到这个噩耗,十分惊讶!

    彭王李元则是高祖李渊的第十二个儿子,年龄比他李承乾还要小,没有想到他居然死在自己的前面。

    “彭王因何薨世”李承乾问道。

    诸侯王因为什么原因离世,这些都要记录在案,诸侯王府递交公文上报之时,都要写清楚死因,是病死还是意外死亡等等。

    “彭王是因病薨世。”宗正卿道。

    “朕知道了!”不用宗正卿多说,李承乾也知道李元则死于什么病。

    “彭王李元则没有子嗣,是否除去彭国。”宗正卿问道。

    一般按照惯例来讲,诸侯王没有儿子,就等于这个诸侯国亡了,朝廷就会收回封地,出去这个诸侯国的封号。

    当然,凡是都有例外,有些皇帝会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这个封国去,成为这个封地的新主人。

    有些皇帝不忍心这个诸侯王死后没有人供奉和祭祀,便会在宗室里挑选合适的人,过继到他的名下,继承这个诸侯王的一切,并供奉和祭祀这个诸侯王。

    “朕的十四皇叔李元轨第五子李绚不是过继给十二皇叔为嗣子了吗便有李绚继任彭王之爵位。”李承乾道。

    “诺!”宗正卿道:“还请圣人给彭王李元则赐下谥号。”

    “便赐彭王谥号为思。”李承乾道。

    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和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思属于第二种怜惜性的平谥,有点同情的意味,这是李承乾有点同情李元则没有儿子,后继无人。

    “追封彭思王李元则为司徒、荆州大都督。”李承乾道。

    “诺!”宗正卿行礼退下。

    李承乾回到甘露殿,便有一名内侍匆匆忙忙小跑而来。

    “参见圣人!”内侍行礼道。

    “何事这么慌张”李承乾问道,心里猜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郎州道行军总管赵孝祖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急报!还请圣人过目。”内侍说完,便将装有密报的竹筒递给李承乾。

    “赵孝祖!”

    李承乾没有直接伸手去拿竹筒,他记得在去年的时候,赵孝祖击败白水蛮,平定白水蛮叛乱后,曾给他上过一道奏疏。

    赵孝祖在奏疏上说:他已经平定了白水蛮的叛乱,并杀死了白水蛮首领秃磨蒲及俭弥于。

    还说在贞观年间讨伐昆州乌蛮人,开始开辟青蛉、弄栋为州县。弄栋之西有小勃弄、大勃弄二川,一直煽动引诱弄栋,想要让弄栋反叛朝廷。

    勃弄以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交界,百姓富足,超过蜀川地区,因为没有大的首领,因而容易结下仇怨。

    赵孝祖请求如今正好借着攻破白水的兵力,士气高涨的时候,顺便向西讨伐,将它们安抚。

    李承乾觉得这是大好的机会,可以趁机拿下大、小勃弄,平这些蛮夷之地。

    现在看来,赵孝祖应该不负他的期望,应该已经平定大小勃弄了,也按照他的意思讲那个地区变成自治区。

    李承乾没有开口,内侍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不敢有任何一丝动弹。

    李承乾伸手拿过竹筒,道:“你退下吧!”

    “诺!”内侍急忙行礼退下。

    李承乾将竹筒封泥打开,倒出里面的密报打开翻看。

    正如李承乾所料的一样,这份密报正是赵孝祖向皇帝告捷的捷报。

    赵孝祖不负圣望,领兵大败西南蛮族人,杀死小勃弄首领殁盛,生擒俘虏了大勃



第345章:议立太子
    想了许久,李承乾也没有想出好的解决方案来,便不再去想这件事情。

    “传诏,晋升左领军将军赵孝祖为左领军大将军、上柱国,赐爵汶川男。”

    “罢郎州都督府,在戎州置戎州都督府,由赵孝祖担任戎州都督一职,让他时刻监视云彩之南的情况。”李承乾道。

    “诺!”王泉领命退下,前往中书省传诏。

    ……

    “圣人,臣有本启奏!”早朝刚刚开始,李承乾刚坐在御座上,重新回到长安的褚遂良便站了出来说道。

    “褚卿所奏何事”李承乾问道。

    “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千秋永固,为长远之计,臣请圣人早立太子,以安民心,延续江山万载。”褚遂良行礼道。

    李承乾眉头一皱,他没有想到褚遂良回到长安之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居然是要他立太子。

    太子是帝国的储君,是皇帝指定和重点栽培的继承人,是未来的皇帝。

    同样,也会成为现任皇帝的头号潜在威胁。

    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机制的东宫。
1...9899100101102...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