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

    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拥有正式的封号。

    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而且相当的敏感。

    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由于皇太子有极大权力,所以往往会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

    太子的确立从某种程度来讲,又能够起到稳定朝臣和百姓的心,又能够防止同室操戈。

    一旦皇帝出现了意外而导致暴毙,太子便能够顺利的继承皇位,帝国也不会出现什么混乱。

    要是没有太子的话,皇帝出了意外,各皇子之间就会为了皇位争的头破血流,江山就不会稳固,人心就会思变,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江山毁灭。

    立太子还可以让他监国,这样一来,皇帝就有了出去浪的机会。

    所以,

    ,立太子有他的好处和坏处。

    “诸位爱卿对于立太子一事,有何看法”李承乾道。

    “臣以为太子当立,自我大唐开国以来,高祖立隐太子建成,先帝立圣人为太子。”

    “先帝登基便在同年册立太子,圣人以八岁之龄被立为太子,如今皇子已经年长,圣人继位也有三年,是时候确立储君之位。”长孙冲接收到长孙无忌的暗示,出列行礼道。

    “圣人,太子乃大唐国本,是大唐的根基、基础,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太子不得不立,为长远计,圣人当早做决断。”礼部尚书出列。

    “臣等叩请圣人立太子以正人心。”又有大臣出列行礼请求册立太子。

    “臣等附议!”又有一帮大臣出列请立太子。

    李承乾看着跪在大殿上的大臣,没有立即做出答复,而是陷入沉思。

    对于立太子来说,李承乾也曾经想过,只是他想要再观察一下诸子当中谁更合适当太子。

    太子一旦册立,为了防止兄弟相残,其他皇子就会在被封王之后,被打发去封地。

    皇帝就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培养太子的身上。

    可这样一来,一旦太子势力过大,就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和皇权,免不了父子刀兵相向。

    以先帝在玄武门之变中,开了个不好头来看,太子势力一旦强大,就容易向太宗皇帝学习,也搞个政变上台。

    如果留几个皇子在身边,培养他们的势力,与太子势力抗衡,以达到一种平衡,以期能够更好的掌控江山,防止大权旁落,维持自己的皇权。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一旦失控,结果更加严重,这也是李承乾不愿接受的。

    如果,过分限制太子的势力发展




第345章:议立太子
    想了许久,李承乾也没有想出好的解决方案来,便不再去想这件事情。

    “传诏,晋升左领军将军赵孝祖为左领军大将军、上柱国,赐爵汶川男。”

    “罢郎州都督府,在戎州置戎州都督府,由赵孝祖担任戎州都督一职,让他时刻监视云彩之南的情况。”李承乾道。

    “诺!”王泉领命退下,前往中书省传诏。

    ……

    “圣人,臣有本启奏!”早朝刚刚开始,李承乾刚坐在御座上,重新回到长安的褚遂良便站了出来说道。

    “褚卿所奏何事”李承乾问道。

    “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千秋永固,为长远之计,臣请圣人早立太子,以安民心,延续江山万载。”褚遂良行礼道。

    李承乾眉头一皱,他没有想到褚遂良回到长安之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居然是要他立太子。

    太子是帝国的储君,是皇帝指定和重点栽培的继承人,是未来的皇帝。

    同样,也会成为现任皇帝的头号潜在威胁。

    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机制的东宫。

    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

    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拥有正式的封号。

    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而且相当的敏感。

    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由于皇太子有极大权力,所以往往会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

    太子的确立从某种程度来讲,又能够起到稳定朝臣和百姓的心,又能够防止同室操戈。

    一旦皇帝出现了意外而导致暴毙,太子便能够顺利的继承皇位,帝国也不会出现什么混乱。

    要是没有太子的话,皇帝出了意外,各皇子之间就会为了皇位争的头破血流,江山就不会稳固,人心就会思变,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江山毁灭。

    立太子还可以让他监国,这样一来,皇帝就有了出去浪的机会。

    所以,

    ,立太子有他的好处和坏处。

    “诸位爱卿对于立太子一事,有何看法”李承乾道。

    “臣以为太子当立,自我大唐开国以来,高祖立隐太子建成,先帝立圣人为太子。”

    “先帝登基便在同年册立太子,圣人以八岁之龄被立为太子,如今皇子已经年长,圣人继位也有三年,是时候确立储君之位。”长孙冲接收到长孙无忌的暗示,出列行礼道。

    “圣人,太子乃大唐国本,是大唐的根基、基础,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太子不得不立,为长远计,圣人当早做决断。”礼部尚书出列。

    “臣等叩请圣人立太子以正人心。”又有大臣出列行礼请求册立太子。

    “臣等附议!”又有一帮大臣出列请立太子。

    李承乾看着跪在大殿上的大臣,没有立即做出答复,而是陷入沉思。

    对于立太子来说,李承乾也曾经想过,只是他想要再观察一下诸子当中谁更合适当太子。

    太子一旦册立,为了防止兄弟相残,其他皇子就会在被封王之后,被打发去封地。

    皇帝就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培养太子的身上。

    可这样一来,一旦太子势力过大,就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和皇权,免不了父子刀兵相向。

    以先帝在玄武门之变中,开了个不好头来看,太子势力一旦强大,就容易向太宗皇帝学习,也搞个政变上台。

    如果留几个皇子在身边,培养他们的势力,与太子势力抗衡,以达到一种平衡,以期能够更好的掌控江山,防止大权旁落,维持自己的皇权。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一旦失控,结果更加严重,这也是李承乾不愿接受的。

    如果,过分限制太子的势力发展



第346章:不得干政
    李承乾退朝后,返回到甘露殿,因为今天大臣请求立太子一事,让他有些心烦意乱。

    “大家!皇后和宁王殿下求见!”一名宦官小跑进来行礼禀报道。

    李承乾闻言心中更是不满,皇后这个时候来找他,还带着李厥过来,不用想也知道是为了什么事。

    他前脚刚回来,皇后后脚就来了,说跟立太子没有关系,他说什么都不信。

    李承乾没有想到皇后这样温柔婉约的女人,居然也会为了太子之位,来向他逼宫,这自然让他更加的恼怒。

    群臣要逼他立太子,难道就连他的皇后都要做出逼迫他立太子的事情来。

    不过转念一想,李承乾多少有些释怀,毕竟皇后不仅是个女人,更是一个母亲,为自己的儿子谋取太子之位也无可厚非。

    作为一个母亲为自己的儿子未来谋取利益,他自然能够释怀,可苏氏不仅是一个母亲,更是大唐的皇后,她不仅仅要考虑自己的儿子,更应该顾及到他这个皇帝。

    “让她们进来!”李承乾道。

    “诺!”宦官领命退了出去,来到殿外向皇后和李厥行礼道:“皇后娘娘,宁王殿下!大家有请。”

    “厥儿不用担心,有母后在,再说了父皇又不是吃人的怪物,不必害怕。”看着身旁双手微微颤抖,有些害怕的李厥安慰道。

    “我知道了!”李厥说道。

    “走吧!别人父皇久等了!”皇后说道,回头对宦官说:“有劳了!”

    宦官顿时受宠若惊!皇后的侍女悄悄的替给这个宦官打赏了一些钱,宦官顿时眉开眼笑,连连谢恩。

    “臣妾参见圣人!”皇后行礼道。

    “儿臣参见父皇!”宁王李厥向李承乾行礼道。

    “免礼!都坐吧!”李承乾道。

    “谢圣人(父皇)!”皇后和李厥谢恩,在一旁坐下。

    “皇后和宁王这次来,是为了立太子的事情”李承乾道,直接指明了她们来的目的。

    李厥听后神情有些慌乱,皇后伸手拍了拍李厥,示意他一切有她在不用担心。

    这一切都被李承乾看在眼里,对于李厥这样有些懦弱感到不满,心里就更加不愿意立他为太子,反而更愿意立李象为太子。

    “是的,臣妾正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来……”

    “行了!你什么都不用说,朕暂时还没有要立太子的打算,你也不用多想,什么时候该立太子,朕心里有数,朕乏了,你们都回去吧!”

    苏皇后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李承乾给打断了,并下了逐客令,他现在不想和任何人讨论有关立太子的问题。

    他不愿意提,不代表别人不愿意提,苏皇后来这里不就是为立太子一事要给说法,最起码即便现在不立太子,也要确定将来她的儿子会是太子。

    “陛下!请恕臣妾直言,太子乃国本,国本立则人心安稳,江山社稷永固,自我大唐建国以来,从未有过太子之位久悬而不决。”

    “还请陛下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祖宗基业,天下人心安稳,依法制立太子!”苏皇后说罢,给李承乾跪下。

    李承乾怒火中烧,勃然大怒怒吼道:“后宫不得干政,立太子一事岂是你一个女流之辈可以随便多嘴的,朕立不立太子,什么时候立太子还轮不到你来教朕。”

    “给朕滚出去,滚回你得立政殿去,没有朕的允许,不准离开半步,任何人不得靠近立政殿半步。”

    “陛下!臣妾纵使今日身死也要……”

    “你再敢多嘴,还不快回立政殿去,朕立刻下诏让宁王去封地,永远不准他回长安。”李承乾怒吼着打断苏皇后的话。

    &n



第348章:弘化公主
    “根据朕所知道的,隋代北周之前,北周已有户数四百二十二万户,北周也不过才半壁江山,领土更是不能和如今的大唐相提并论,为何至今我大唐的户数都不如北周户数多,更不用说跟隋朝比较。”李承乾问道。

    “北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灭北齐而统一北方,人口户数便已经达到了三百多万户,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北周人口户数达到了四百二十二万户,由于北周从此不再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后来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一统天下!”

    “直到大业年间,隋朝的人口户数增长到了九百多万户,这全是因为隋朝政通人和,又不用向我大唐一样四面征战。”

    “隋末各路反王起义,我大唐建国时不过才得中原之地,其他各地被窦建德、王世充等人占据,北边东西突厥强大,又对我中原虎视眈眈。”

    “我大唐经过多年统一战争,人口户数从原来的九百多万户变成了二百万户。”

    “大唐又连年和北方的突厥人打仗,又有天灾**,不知死了多少人,人口能够恢复到如今的户数,也实属不易。”高履行说道。

    高履行说的不错!主要是隋末动乱,导致人口锐减,又加上连年征战,人口能够增长到三百多万户,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李承乾没有在人口上多做纠结,询问了一些其他事情后,又问了李象最近的表现怎么样后,才让高履行离开。

    ……

    “见过王监!”鸿胪寺典客令向王泉拱手道。

    “典客令是有事要见陛下!”王泉拱手道:“不知是为了那个番邦的事情”

    典客令是典客署的长官,隶属于鸿胪寺,主要职责是管理外族事务和负责招待外宾。

    “远嫁吐谷浑的弘化长公主来京师朝见陛下!我正是为了此事向陛下禀报,王监,陛下可在里面”典客令问道。

    “在呢!陛下正在出恭!”王泉说道。

    “哦!既然这样我在此等等。”典客令说道,现在进去容易闻道味。

    还不如留在外面等候,等李承乾完事之后再进去,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虽然向皇帝禀报弘化长公主入朝拜见皇帝的事是大事,可又怎么能够比得上皇帝排泄重要。

    在等待的过程中,典客令和王泉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直到里面出来人说皇帝已经完事了他们这才走了进去。

    “臣鸿胪寺典客署典客令赵翔拜见陛下!”典客令见到李承乾后,行礼道。

    “免礼平身!典客令来找朕是为外族之事”李承乾问道。

    “启禀陛下!吐谷浑王后,我大唐弘化长公主欲入朝朝见陛下!臣特来询问,是否依照旧礼安置。”典客令问道。

    弘化长公主原本是宗室女,后来被唐太宗选为和亲的人选,便被封为弘化公主,远嫁吐谷浑。

    论辈分来说,当今皇帝李承乾还要尊称人家弘化长公主一声姑姑。
1...99100101102103...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