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上天将会在人间重新选择代言人,反正整个人间这么多人,总会挑选出合适的代言人。

    新的王朝就会取代旧的王朝,代表上天继续统治人间。

    所以,祭祀才是一个王朝的重中之重。

    祭天是一个复杂而且时间很长的一种活动,好在这些都有礼部官员去办理。

    “祭天仪式准备的怎么样了”李承乾询问道。

    “一切都准备妥当,只等几天之后,大家亲自前往南郊,亲自

    自主持祭天就可以了!”王泉说道。

    除了各种准备以外,还需要在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

    祭祀当天,由皇帝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

    大驾卤薄是皇帝出行时专用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车驾仪仗队。

    凡是圜丘、祈谷、常雩郊祀三大祭,大阅兵都会用到这样的车驾仪仗队。

    唐朝皇帝的大驾卤薄由导驾、引驾、车驾、后部鼓吹、后卫部队等前后几部分组成。

    走在最前面的是导驾仪仗,主要职责就是为了负责开路和清道,以保障后面的皇帝出行顺利。

    导驾仪仗后面是引驾仪仗,仪仗不同于导驾仪仗,主要以乐、仗为主,陪同皇帝出行的文武官员也在其中。

    引驾仪仗的前导是由12排分别手执横刀、弓箭,相隔排列的骑兵组成的卫队。

    在它后面的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乐队前有两名鼓吹令负责指挥演奏。乐队的乐器品种繁多,整支乐队由750余人组成。

    乐队之后则是由各种幡、幢、旌旗等组成的旗阵。一些随行的官员及皇帝的24匹御马也夹杂在旗阵当中。

    旗阵之后,又有分列于左右的青龙旗和白虎旗。两面旗帜的后面则为随行的朝廷官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中间,还穿插和夹杂着手持兵器的骑兵和步甲兵。

    接下便是车驾,也是皇帝乘坐的专车玉辂。

    皇帝车驾是整支仪仗队的核心,因此警卫也是极其森严。

    玉辂由太仆卿亲自驾驭,前后有41位驾士簇拥,两侧则由左、右卫大将军随行护驾。

    跟在玉辂后面的是大唐禁军的高级将领和宦官。

    在这些护驾官员的外围则布列着多队顶盔掼甲,手持利刃的禁军骑兵和步卒,主要是为了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n




第340章
    自那之后,李恪便将所有的激情投入到查处贪污,徇私枉法上面去,基本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这之后,没过多久,长孙无忌上表请求李承乾按照惯例,要举行祭天仪式。

    按照周礼祭祀礼仪,行三年一郊祭之礼,这第一年便是去郊外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方上帝,每三年轮上一边。

    祭祀的时间就定在冬季,地点都定在京师南边的郊外,因此也叫郊祭。

    古代人认为,国之大事,在于祭祀和军事,而祭祀便成了一个王朝的头等大事,每年都要举行,并且由皇帝亲自主持。

    祭天是大祀之首,必须由皇帝亲自主持,这也是皇帝向上天和臣民表示自己勤政的一种表现。

    感谢上苍怜悯造福百姓,又要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一个王朝一般到了后期,皇帝多怠政,便会让官员代替祭祀,一套复杂的礼仪就会被简化许多。

    毕竟,有很多仪式都需要皇帝自己亲自来做,官员无法代替,往往这个时候,也就预示着这个王朝即将覆灭。

    虽然这是一种荒诞的说法,但是古代人就信这一套。

    毕竟,敬奉上天,祭祀祖先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对上天和祖先不敬,是要遭天谴的。

    皇帝是什么

    官方解释就是受命于天,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遵从天意,统治人间。

    古代统治阶级巩固自身地位,宣扬“君权神授”的重要理论之一,说他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

    当皇帝不再敬奉上天的时候,这个王朝也基本走到了头,老天爷不会惯着不敬奉上天的人。

    上天将会在人间重新选择代言人,反正整个人间这么多人,总会挑选出合适的代言人。

    新的王朝就会取代旧的王朝,代表上天继续统治人间。

    所以,祭祀才是一个王朝的重中之重。

    祭天是一个复杂而且时间很长的一种活动,好在这些都有礼部官员去办理。

    “祭天仪式准备的怎么样了”李承乾询问道。

    “一切都准备妥当,只等几天之后,大家亲自前往南郊,亲自

    自主持祭天就可以了!”王泉说道。

    除了各种准备以外,还需要在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

    祭祀当天,由皇帝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

    大驾卤薄是皇帝出行时专用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车驾仪仗队。

    凡是圜丘、祈谷、常雩郊祀三大祭,大阅兵都会用到这样的车驾仪仗队。

    唐朝皇帝的大驾卤薄由导驾、引驾、车驾、后部鼓吹、后卫部队等前后几部分组成。

    走在最前面的是导驾仪仗,主要职责就是为了负责开路和清道,以保障后面的皇帝出行顺利。

    导驾仪仗后面是引驾仪仗,仪仗不同于导驾仪仗,主要以乐、仗为主,陪同皇帝出行的文武官员也在其中。

    引驾仪仗的前导是由12排分别手执横刀、弓箭,相隔排列的骑兵组成的卫队。

    在它后面的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乐队前有两名鼓吹令负责指挥演奏。乐队的乐器品种繁多,整支乐队由750余人组成。

    乐队之后则是由各种幡、幢、旌旗等组成的旗阵。一些随行的官员及皇帝的24匹御马也夹杂在旗阵当中。

    旗阵之后,又有分列于左右的青龙旗和白虎旗。两面旗帜的后面则为随行的朝廷官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中间,还穿插和夹杂着手持兵器的骑兵和步甲兵。

    接下便是车驾,也是皇帝乘坐的专车玉辂。

    皇帝车驾是整支仪仗队的核心,因此警卫也是极其森严。

    玉辂由太仆卿亲自驾驭,前后有41位驾士簇拥,两侧则由左、右卫大将军随行护驾。

    跟在玉辂后面的是大唐禁军的高级将领和宦官。

    在这些护驾官员的外围则布列着多队顶盔掼甲,手持利刃的禁军骑兵和步卒,主要是为了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n



第341章:宴饮闲聊
    两仪殿内,李承乾设宴宴请薛仁贵、狄仁杰、许敬宗、龙治、杜荷,以及新加入的小伙伴李义府。

    宴会之上,除了吃喝和欣赏歌舞外,大家难免会聊一些过去的事情。

    聊到不愉快的时候,难免会发些牢骚。

    “朕自登基以来,也算是勤勤恳恳,恪尽职守,对朝廷大事也是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这一年以来,整个永徽二年,有多少糟心的事情发生,先是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意图反叛。”

    “朕先发制人,命梁建方、契力何必等领兵讨伐,就来卢国公这样的老将,朕也派他一同出兵讨伐,多路进军围剿阿史那贺鲁。”

    “可这一年以来,依旧未能将阿史那贺鲁歼灭,这场平定之战,还不知道要维持多久。”李承乾道。

    每年征战需要耗费多少钱粮,每每想起这些消耗来,李承乾就觉得心疼。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轮到他当家做主的时候,才知道到底有多难。

    “阿史那贺鲁经营西域多年,自然盘根错节,再加上他成为我大唐的都督,依靠大唐在西域的威望,趁机积蓄力量,其实力之大,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想要彻底消灭阿史那贺鲁在漠北的势力,没有个三年五载,怕是难以办到。”

    “好在圣人料敌先机,先一步做了打算,抢在阿史那贺鲁反叛之前出兵,相信不出两年,便能够平定阿史那贺鲁。”杜荷说道。

    杜荷分析倒也到位,毕竟,漠北是突厥人的老巢,突厥人在西域生活了上百年,比起汉人来,实在是太过熟悉了。

    “不说阿史那贺鲁的事情,这一年以来,就没有多少事情是能够让朕称心如意的。”

    “自八月开始,先有白水蛮在郎州反叛,进犯麻州,朕这才让赵孝祖领兵平叛。”

    “接下来的几个月,晋州、定襄接连地震,窦州、义州的蛮族首领李宝诚反叛朝廷,朕这才派遣桂州都督刘伯英出兵讨伐。”

    “这些都让朕寝食难安,有多少百姓死于天灾人

    ,又有多少人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承乾道。

    这小半年来可谓是苦不堪言,接二连三的天灾不断,这让整个朝廷陷入疲于应对的局面。

    “圣人不必为此忧虑!此乃上天对圣人的考验,只要圣人能够挺过这个难关,上天必定会垂青圣人,并降下祥瑞,从此我大唐将一帆风顺。”中书舍人李义府笑道。

    “李舍人还真会开玩笑,这世上哪里有这样的考验,你如此胡说八道,是何居心。”杜荷道。

    李义府本来想要借机溜须拍马一番,不料这马屁没有拍好,反而引来了杜荷的一番冷嘲热讽。

    被杜荷这么一闹,李义府心里自然很不高兴,他不敢在这里撒野,又拿杜荷无可奈何。

    “蛮夷虽然归顺大唐,大唐也在蛮夷的部落所在地,设立羁縻州府,进行管理,蛮夷归顺不过是看在大唐国力强盛,自己实力弱小。”

    “这才不得不归顺大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有谁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要想如同统治中原,一样去统治这些蛮夷,就必须彻底消灭他们,将他们的领地,彻底变成我大唐的领土才行。”薛仁贵放下酒杯道。

    一旁的侍女上前,给薛仁贵的酒杯添满后,退了回去。

    “自八月以来,虽有地震与兵祸,却也并非没有好事降临,特浪羌族首领董悉奉求、辟惠羌族首领卜檐莫各自率领本部落一万多户至茂州归请求归附大唐。”

    “如此一来,北方不就多了几分安宁,大唐可以不用屯兵防御,又可以让这些羌族为我们守卫边防。”狄仁杰道。

    特浪羌和辟惠羌的内附,对于大唐来说,甚至对于皇帝和臣民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第341章:宴饮闲聊
    两仪殿内,李承乾设宴宴请薛仁贵、狄仁杰、许敬宗、龙治、杜荷,以及新加入的小伙伴李义府。

    宴会之上,除了吃喝和欣赏歌舞外,大家难免会聊一些过去的事情。

    聊到不愉快的时候,难免会发些牢骚。

    “朕自登基以来,也算是勤勤恳恳,恪尽职守,对朝廷大事也是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这一年以来,整个永徽二年,有多少糟心的事情发生,先是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意图反叛。”

    “朕先发制人,命梁建方、契力何必等领兵讨伐,就来卢国公这样的老将,朕也派他一同出兵讨伐,多路进军围剿阿史那贺鲁。”

    “可这一年以来,依旧未能将阿史那贺鲁歼灭,这场平定之战,还不知道要维持多久。”李承乾道。

    每年征战需要耗费多少钱粮,每每想起这些消耗来,李承乾就觉得心疼。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轮到他当家做主的时候,才知道到底有多难。

    “阿史那贺鲁经营西域多年,自然盘根错节,再加上他成为我大唐的都督,依靠大唐在西域的威望,趁机积蓄力量,其实力之大,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想要彻底消灭阿史那贺鲁在漠北的势力,没有个三年五载,怕是难以办到。”

    “好在圣人料敌先机,先一步做了打算,抢在阿史那贺鲁反叛之前出兵,相信不出两年,便能够平定阿史那贺鲁。”杜荷说道。

    杜荷分析倒也到位,毕竟,漠北是突厥人的老巢,突厥人在西域生活了上百年,比起汉人来,实在是太过熟悉了。

    “不说阿史那贺鲁的事情,这一年以来,就没有多少事情是能够让朕称心如意的。”

    “自八月开始,先有白水蛮在郎州反叛,进犯麻州,朕这才让赵孝祖领兵平叛。”

    “接下来的几个月,晋州、定襄接连地震,窦州、义州的蛮族首领李宝诚反叛朝廷,朕这才派遣桂州都督刘伯英出兵讨伐。”

    “这些都让朕寝食难安,有多少百姓死于天灾人

    ,又有多少人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承乾道。

    这小半年来可谓是苦不堪言,接二连三的天灾不断,这让整个朝廷陷入疲于应对的局面。

    “圣人不必为此忧虑!此乃上天对圣人的考验,只要圣人能够挺过这个难关,上天必定会垂青圣人,并降下祥瑞,从此我大唐将一帆风顺。”中书舍人李义府笑道。

    “李舍人还真会开玩笑,这世上哪里有这样的考验,你如此胡说八道,是何居心。”杜荷道。

    李义府本来想要借机溜须拍马一番,不料这马屁没有拍好,反而引来了杜荷的一番冷嘲热讽。

    被杜荷这么一闹,李义府心里自然很不高兴,他不敢在这里撒野,又拿杜荷无可奈何。

    “蛮夷虽然归顺大唐,大唐也在蛮夷的部落所在地,设立羁縻州府,进行管理,蛮夷归顺不过是看在大唐国力强盛,自己实力弱小。”
1...979899100101...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