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哈利波特之晨光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吾不禁夜

    适当地鞭策有助于前进,可惜体罚已经不允许有了,尤其是寄宿学校这种对外完全封闭的环境。

    罗马法古典学说成为世界各国未成年保护法的立法的基本理论,在英国普通法里,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家长对孩子有绝对权力,甚至可以虐待和遗弃。

    但随着人权事业的发展,这种现象正不断被人无法容忍,于是就出现了“国家是未成年人最高监护人”的衡平法,这一则衡平法的目的不仅是处理危害未成年人的家长,也是在突出“监护思想”。父母都不能随意处置孩子了何况是老师,然而乌姆里奇在学校任职期间,设法让魔法部同意了可以鞭打学生,这个最高监护人都同意可以打孩子了,那么家长自然也可以打了。

    这时候又有人说孩子不能打,东方有句哲言,慈母多败儿,小巴迪克劳奇的母亲就是典型,她可以代替儿子去死,去阿兹卡班被摄魂怪亲吻,可是小巴迪克劳奇最后还是没有悔改,闪闪将自己的母爱加注在他的身上,他最终还是假扮穆迪,和食死徒搅合在一起,最终被抓去阿兹卡班执行死刑了。

    一家人全死光了,这下子有人是真的满意了,封闭的寄宿学校和监狱差不多,都是与世隔绝,监狱里经常发生暴动,学校里面也容易发生事故,人的负面情绪会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释放,魁地奇是个很适合发泄的运动。然而和真正的暴力比起来这都不算什么,在哈利入学前格兰芬多一直被斯莱特林压着打,魁地奇杯的冠军一直是斯莱特林,他一出现这种情况就颠倒过来了,要说偏心阿不思还不是一样偏心。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斯拉格霍恩的办法是用花言巧语骗学生,自己有多么赏识他,“可怕”的斯内普没有这种狡猾。

    没有惩罚,只有说教,这帮小巨怪就更无法无天了,教授们能做的只是关禁闭,西弗勒斯终于逮着机会让人可以替他干活了。以前他还能找波莫娜借家养小精灵,他在斯莱特林站住脚“独立”之后就要自己解决,因此他抓违纪的学生比谁都起劲,因为那些学生在他的眼里就是“劳动力”啊!

    麻瓜的心理学对巫师同样适用,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在两种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监狱里的罪犯怎么能和学校里天真无邪的孩子相提并论呢他们都是罪犯呐!

    学校里有校规,学校外有法律,监狱里有狱规,人无时无刻都活在规则和束缚里,被人管束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的感觉当然痛苦了,未成年保护法成立的前提是人性本善,只有人性本善才会“不存在犯罪意图”,可是将阿里安娜按在水里的三个麻瓜孩子却不见得“没有犯罪意图”,波莫娜是人性本恶论者,校园暴力是另一种形式的证明,在缺乏监管、没有正确指引并且不用担心被惩罚的情况下玛蒂娜人性实验又一次发生了,欺负人也需要想象力,由此产生了许多成年人看来很缺乏理性,简直荒诞的欺凌事件。

    这种情况被害人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打回去,告诉老师只能救自己一时,老师和警察不是随叫随到的。

    人的负面情绪需要发泄,洛哈特从某个程度而言替哈利承担了这个被人“消遣”的角色,公开处刑能带来娱乐效果,不只是当年欺负西弗勒斯的那帮人,所有的欺凌事件施加伤害的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这是波莫娜长期观察得到的结果。

    这些施加伤害的孩子需要被人注意,被人注意了能产生愉悦的感觉,即便父母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暴跳如雷他们也不会悔改,反而觉得很高兴,以至于变本加厉。

    无视他们也不行,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于是会干别的事,这个时候需要父母这个直接监护人来教导,霍格沃滋上千个学生,教职工一共只有二十多个,一个人平均要管50个人,实在没有精力去关注到每一个人。

    多么轻松啊,把孩子丢给老师,老师就全权负责,必须给家长教出能成为“伟人”的人才,做不到就是老师有问题。

    老师的薪水不高,肯来“奉献”的男老师现在很少了,费力维是什么事都不管,拉文克劳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但他绝对不会主动教,这样学生轻松他也轻松,米勒娃则会布置很多作业,她会认真批改。

    西弗勒斯改作业先看字迹,自己潦草或者故意把字写得很大充数的论文他直接打d或者t,赫敏的论文他会认真看,其他人的作业看他的心情。

    波莫娜不布置作业,再说谁不喜欢不布置作业的老师啊,赫夫帕夫绝大多数人都是要沉淀下去的,只有少数人会脱颖而出,她只能带那么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又带领其他人,起“领袖”的带头作用,让整个群体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样监狱里也有看守,他们对待囚犯的态度决定了囚犯的品行是否真的在蹲监狱后发生变化,在人际沟通中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说决定了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一笔投资,客户就跟听天书一样完全不知道产品经理说的是什么,这个时候说“不听话就会失去机遇”和“不听话你会后悔”就是两种感觉。

    不同的参照点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

    失去机遇很让人后悔,但直接说“你会后悔”,人会产生逆反心理,他就是不听,以后就算后悔他也认了。但失去机遇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尤其是对喜欢投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做投机买卖的几个不是赌徒赌徒的心态和绝大多数正常人不一样,有稳定收益的情况他也要赌,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韦斯莱双生子就是赌徒,他们很早就开始创业了,起步就是赌球,可惜亏损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五年级就开始卖速效逃课糖了。

    他们做的事绝对是校规禁止的,然而谁叫有个更讨厌的乌姆里奇在呢她倒是履行了国家最高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只是她这么做是为了权力和政治,并不是为了以“正义、良心和公正”。

    &




第二十三章 天资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借用了达尔文的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人们的素质不同,强者富有竞争力,善于适应环境,因为能够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和有产者。弱者由于无能及懒惰而丧失竞争力,不能适应环境,只能变成贫穷的劳动者。强者荣华富贵、弱者贫贱枯槁都是社会进化中的必然现象,这是自然“严厉的惩罚”。因此斯宾塞强烈反对社会福利政策,他认为穷人要么上进、要么自我消亡。决不能人为地把那些最不会生活的人保留下来。

    斯宾塞的观点摒弃了道德原则,包括人类的怜悯、善良这些美好的天性,而只留下了人类残酷、暴虐的一面。照自然选择来讲,斯宾塞的道德观,无非是一事成而万事成。

    这样的做法非常不人性,却非常符合自然规律,在老鼠乌托邦实验中处于社会奋斗期和快速增长期的老鼠非常好斗,年轻老鼠的数量占据了大部分,虽然水和食物完全能够满足每一只老鼠的生存,但是这些老鼠还是会相对集中在资源较多的区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公鼠获得了更多的交配权,因此后代数量也是最多的,而那些处于次要地位的公鼠基本没有交配权,也就几乎没有后代了。

    这与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差不多,顶层男性妻妾成群,底层穷人饿死在街边,杜甫有诗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穷人要么上进,要么自我消亡,当时承担社会福利的主要是寺庙和部分民间组织,而穷人上进的路非常有限,一个是考科举,另一个就是做宦官。汉、唐、明朝的宦官集团势力之大甚至将正常男性组成的官僚阶级给打压了,这些宦官就是上进的穷人,不穷到没活路了谁会做那种手术。

    这些宦官想取代阶级固化的官僚阶级,官僚阶级肯定不愿意,在“士人”大骂“阉狗”的时候,也不知他们有没有注意到社会底层的福利做没有。

    食色性也,有了这两项绝大多数男性就会稳定下来,也就是所谓的成家了。

    成了家的人会有很多顾及,不会和单身汉一样敢于激进冒险。法国大革命是经过多年积弊,一直到拉基火山爆发,造成粮食减产,平民饥荒爆发而引爆的,宦官乱政只是少部分有“上进心”的人,通常在宦官乱政后不久就会爆发农民起义,汉朝的时候有黄巾起义,唐朝有黄巢起义,明朝有李自成农民起义,清朝的时候虽然没有宦官乱政,但是“寒门”出身的北洋军阀、孙中山、蒋介石都是如此,欧洲相对于满清社会福利要很多,很多华人就背井离乡到国外闯荡了,华人在完成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后“上进心”又出现了,要实现这种上进心必须要打破阶级固化,这对已有的顶层阶级造成了威胁,求着别人给权力是没用的,必须“斗”,想尽一切办法打败敌人。这就是尼采哲学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共同之处,唯一真实的存在是人的**和权力意志。

    儒家提倡的“禅让”也是假的,韩非子在《说疑》一文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如果统治阶级无力保护自己的利益,那么就会被人取代,即便不是内部也会从外部打破,满清就差点被各国瓜分了,当时作为统治阶级的八旗子弟在干什么呢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大圈帮的“新鸦片战争”是有罪的,可是要消灭敌人的精英阶级也是一种“弱化”手段,留学生自己不动脑子要“合群”,染上毒瘾是父母的问题,伊顿公学也是寄宿学校,那里都发现大麻了,父母在身边的情况下,孩子就算自律自控能力较差也不会惹上这种事。

    霍格沃滋也有奖学金,这是学的麻瓜学校,奖学金的名额有限,大家竞争激烈。

    一般来说名校会招那么几个特别优异的“寒门”来作为“陪读”,这些孩子很清楚读书是他唯一摆脱已有阶级的办法因此特别努力,他们往往要贷款,奖学金不仅可以拿来支付贷款,还能改善生活。

    富人家的孩子是不需要那笔钱的,可是能获得奖学金可以证明自己优秀,可以作为父母炫耀的资本。拿到那笔奖学金后他们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相机之类的东西,寒门失去了奖学金只能啃面包,他看到了富人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相机一点都不会羡慕,他反而会记仇,而且可能会记一辈子,等着有天报复回来,这就是滥用金钱会造成的问题,同学不再是同学,而是仇家,以后富人家里出了事绝不能求穷人法官。马尔福少爷得势的时候在学校里很嚣张,毕业后他爸



第二十四章 面纱
    哈利在学校的时候总有个拿着相机给他拍照的小跟班,有的时候波莫娜会记不住他的名字,只记得他曾经也被蛇怪石化过,那个孩子比哈利还小一岁,如果用“自然淘汰”这个词来形容真的太残酷了。

    莱姆斯在当黑魔法防御课教授之前也很潦倒,因为他是狼人,所以他的一切品德和成绩都被别人否定了。然而在不知道这一点的前提下他无疑是最优秀的黑魔法防御课老师。

    哈利的教学方法很多都是从莱姆斯的身上学来的,波莫娜几乎可以确定,哈利代课的第一节课就是博格特。

    和高曝光率、经常上报纸头版头条的哈利不同,伏地魔几乎很少有照片登上报纸,他一直保持着一种神秘感,人们只能通过报纸知道他所做的事迹。

    他的母亲梅洛普或许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牺牲品了,她确实不知道如何在这个社会生存,人们的冷酷现实孕育了一个拥有俊美外貌的“黑魔王”。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他的“仆人”的,尤其是食死徒高层,他确实有“格调”,不论是贝拉还是卢修斯都长得很美,西弗勒斯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他有不一样的内在品质。

    洪门的香长文先生不喜欢用那种会背叛自己的人,他首先喜欢忠诚的然后再看能力。

    白巫师和黑魔王则先看重能力再看忠诚,忠诚的贝拉能力不如西弗勒斯,她在阿兹卡班呆了那么多年有什么用呢她不能提供有用的关于白巫师的情报,“棋手”的心往往都是冷的,为了让西弗勒斯被黑魔王看重,阿不思将凤凰社的人出卖给西弗勒斯,让他去向食死徒那边邀功。

    他们都需要头脑清醒并且“可靠”的人。

    就像女人总是在找一个“可靠”的男人结婚。

    能让女人觉得一个男人可靠的条件是什么

    有人觉得是“上进心”;有人觉得是为了家庭可以改变自己;有人觉得是不论多忙都不会冷落了妻子,每天能按时回家;有人觉得是包容心,能够容忍她的小缺点;有人觉得是财富,最不可靠的其实就是外貌了。

    视觉影响人80%接收到的信息,一张俊美的脸足以让伏地魔赢了一大半。

    假如一个女人的外貌不佳,就不能指望别人费劲透过外貌来研究你的内在美,这种男人很少,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个,问题是世上有几个卧龙先生

    男人就算长得不好看一样有女人欣赏,通常来说女人比男人更能宽容男人,而男人宽容男人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个世界对女人从不宽容,大众舆论对男人要比女人宽容得多,一开始波莫娜也很看不惯拉文德布朗,她和罗恩到哪里都要接吻,亲密得宛如一个人,然而罗恩却并不爱她,只是他接受了这种投怀送抱的“便宜”,就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男人一样。一个男人可以不接受一个女人的爱,可是绝大多数男人不会拒绝这个女人的身体,如果他连一个女人的身体也能拒绝,通常情况是因为她长得太丑了。

    伏地魔坚持相信是梅洛普告诉了老汤姆里德尔她是女巫才把他吓走的,他不相信自己是迷情剂的产物。

    他希望自己是因爱而生的,就像世上绝大多数人一样。

    哈利想要的则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跟世上绝大多数人一样,偏偏他们成了绝大多数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名望、财富、力量。

    人们往往将羡慕的目光投给那些“成功的人”,忘了尊重那些身处贫困或生活逆境中的人们。

    在波莫娜的课堂上没有什么思想品德课,每个人只需要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你会像1776年的东印度公司一样,将粮食当成期货,运往欧洲卖掉,然后让印度人饿死上千万人吗

    霍格沃滋的每一餐都很丰盛,但是吃不完的剩菜都没有浪费,还有很多神奇动物要吃,不用担心下一餐在哪里的感觉是幸福的。

    我们能在世上快乐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有人辛苦劳作和自然的恩赐,对自然来说黄金只是一种物质,它不会把粮食直接变出来的,当犹太人在荒野中流浪的时候,神曾经降下一种如白霜一样的食物,它被称为“吗哪”,那是真正的神的力量,巫师也不具备,再强大的人也不具备,那些将顾客就是上帝当成信仰的人,准备好在最严峻的时刻依旧能坚持



第二十五章 MBSMB/s
    在南海泡沫之中,发行债券的人是英国政府,目的是减轻利率来减少国债造成的财政负担。

    玩对冲基金的是高智商的华尔街精英,还不起房贷的是受教育程度低,找不到好工作,又想过有钱人生活的底层,比如水管工,这两个群体的人本来不会有什么交集,除非华尔街精英家的水管破裂了,需要人来维修,可是金融危机让他们的人生有了交集。

    2000年,互联网发展太快、太神奇、也太刺激,超出了人类理解的范畴,由此产生了泡沫,联邦政府诉微软垄断案,微软败诉。以这为导火索,美国股市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开始走弱,美联储为了降低失业率,提振经济。

    南海泡沫是因为南海公司和购买股票的股民不知道英国在南美没有实际控制权,是信息差造成的,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交换让同样的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很多年前,投资者们坐在钱堆上,寻找好的投资机会来赚更多钱。习惯上他们会去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购买短期国债,这被认为是最保险的投资。但是由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事件,美国联储主席将利率降低到1个百分点来维持经济增长。投资者说,1个百分点的回报率太低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意味着银行能够以1%的利率从美联储借款,再加上贸易顺差从日本、中国和中东不断涌入。所以有大量的低息贷款使银行借贷轻而易举。

    于是他们疯狂地使用“杠杆”。

    杠杆能让投资收益巨大化,也能让投资亏损巨大化,和保险公司及金融机构相比,玩对冲基金的人赌性要大得多。他们将资金给投行,投行业务包括很多块,一谈到发行承销都会想到摩根斯坦利,一说到兼并收购,就很容易想到高盛,一说到零售经纪的时候,那肯定是美林,还有通用等,这些鼎鼎大名的公司不可能倒闭吧。
1...172173174175176...3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