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之晨光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吾不禁夜
女孩的心很难懂也容易懂,她们俩本来是最漂亮的,结果来了个芙蓉压住了她们的风头。哈利是所有女孩都想邀约的,不过维克多来了之后,女孩子们都围着他转了,只是谁都没有去争他们俩。女生相对男生比较被动,更愿意被人约而不是主动约人,在其他人陆续被人约走后,大多数人就不再继续坚持要被哈利和维克多约的事了,只有佩蒂尔双胞胎还在坚持。她们心里憋着一口气,无论如何也要把芙蓉的风头压过去。至于其他人的注意力则被塞德里克和张秋给吸引走了。
塞德里克也是学校王子,至少他比约自己的“普通人”要好很多,于是张秋的礼袍被人藏了起来。
这种策略也不是严格优势策略,但嫉妒心让人干出非理性的选择。
人群有一种跟风的现象,就是好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大家的态度都会趋向于好的情况,坏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大家的态度都会趋向于坏的情况。
20世纪30年代银行挤兑的事经常发生,但是不是每家银行都倒闭了,因为有明智的银行经理站出来指挥大家,只取出生活必须的一小部分钱;最后银行挤兑时间过去之后,大家发现银行没有倒闭,于是又把钱存了进去。
别的人都被约走了,自己不想被剩下,于是就答应了,这时忽然发现除了哈利和维克多,还有塞德里克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这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除非女孩拒绝已经约了他的男孩,再去追逐塞德里克。
然而她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挤掉张秋,又不想自己被剩下,于是背着自己的舞伴,找下一个更优秀的舞伴,所谓“骑驴找马”的“出轨”事件就发生了。
这种情况波莫娜禁止在赫夫帕夫学院发生,如果被她逮住,或者有人来告状,查实后圣诞晚会也不要去了,不管那个女孩准备了多好看的裙子和舞鞋,自己一个人在寝室里关禁闭吧。
幸好没有哪个赫夫帕夫这么做,至于女孩们追着维克多跑的事她懒得去管,那头“野兽”还没有优秀到让波莫娜升起追逐的兴趣,她那时忙着“处理”西弗勒斯还有魔法部的人布置舞会会场,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管束那些学生。
纳什均衡是可以通过说服来改变参与者的选择的。
而囚徒困境是不能通过说服改变参与者的选择的。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傻到选择劣势策略。
警察逮捕了a、b两名嫌疑犯,警察向两人提供了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举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立即获释,不主动认罪的另一方将判监2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则二人都判监1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对方,则二人都判监5年。
从双方共同利益角度来看,两人均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但两人提前不能互相交流,并不能保证对方不会检举自己,这就陷入了囚徒困境。从单方面自身利益出发,在对方保持沉默的情形下,选择检举对方能使自己的刑期从1年减为0年;在对方检举自己的情形下,选择检举对方也能使自己的刑期从20年减为5年。所以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检举对方都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优势策略。这就导致了“囚徒困境”唯一可能达到的均衡,就是双方都选择检举对方,结果是二人都被判监5年。
很多人其实陷入囚徒困境而不自知,一般说来当人对自己缺乏信心时,当形势不很明朗时,当不确定性占上风时,人最有可能接受并参照别人的行为。
比如街上有一个人看天空,路过的人有人会觉得有毛病,也有人会好奇他在干什么,于是也停下来一起抬头看,等街上有五六个人这么抬头看的时候,抬头看天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最终甚至整条街的人都在抬头看天了。
这种效应叫多元无知效应,在陌生人之间表现的最为显著,多出现于城市。
霍格沃滋的学生不算多,1000人左右,不过很多人还是互相不认识,尤其是男孩和女孩,他知道她的名字、身材、长相,却不知道她的性格和想法,再加上从外校来的男孩女孩,就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
但是大家都面对一个问题,圣诞节参加舞会需要舞伴。胆大的人会选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比如维克多就选择了赫敏,也有保守的,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比如德拉科选择了潘西,像男生们为芙蓉疯狂的情况也许一部分是因为她种族天赋,混血媚娃对人类男性有极强的吸引力,再有一个就是稀缺效应,美女本来就不多,顶级美女更少了,稀缺原理是营销中经常出现的,换成中文来说就是“物以稀为贵”,“稀缺
第三十三章 罐头的笑声
对学者来说,影响力或者说麻瓜科学家所说的影响因子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随便在预言家日报上写一篇关于健康咨询的专栏也有机会被人称作“教授”,不过真正的教授都要写论文。
阿不思邓布利多龙血的用法被引用得很多,他的影响力也比西弗勒斯大得多。阿不思是学者的同时也是威森加摩的首席法师,后来因为“谋逆”被福吉除名了。
关于名利场上的事她不关心,她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学校,西弗勒斯在学校外面有多大成就她并不知道。
要保持赫夫帕夫整体优良的风气并不容易,尤其赫夫帕夫家庭普遍都很有钱,要让孩子们有钱不滥用,养成良好的习惯真的很难。
小孩子的叛逆是针对大人的,当小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趋同,像卢娜那种在同龄人中特立独行的很少。
比如大家都不信圣诞老人,如果有人说相信圣诞老人就会被同龄人嘲笑。
又或者大家都会骑飞天扫帚玩魁地奇,不会的那个就会很丢人。
大家都会游泳,一个人不会游泳就会想办法自己也学会游泳,父母根本不需要再苦口婆心地劝,他自己就会克服对水的恐惧了。
这种“社会认同”在70年代的表现就是大家都在玩摇滚,如果有人热衷爵士乐会被人嘲笑是“老土、落伍”。
亲社会性在儿童期就出现了,玩伴有时比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作用更管用。
同时儿童也会被自己的原生家庭影响,纯血家庭歧视麻瓜种的思想就会传给下一代,韦斯莱家那种亲麻瓜思想一样会传给罗恩,同时父母从事的职业也会对孩子有影响,如果赫敏不是个女巫,她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医生,雅各布想要开一家面包店是受到他祖母的影响,他认识纽特斯卡曼德就是因为到银行贷款,他想要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烘培店。
年轻人唯一摆脱自己阶级的办法不是花钱,而是攒钱,等有了足够的启动资金后做自己看中的事业。
雅各布参加了一战,在法国驻扎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没办法找到高收入的工作,只好在一家罐头厂的流水线上工作。
以工人微薄的薪水攒钱开店几乎是不可能的,申请贷款是他唯一的出路。
雅各布出生于波兰,大多数波兰农民都没有自己的土地,也缺少基本的生活物资,他除了自己没什么可以抵押的。
就是这样的人也能有未婚妻,只是她听说雅各布没有申请到贷款后立刻离开了他。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希望”、“未来”,波莫娜可以理解这种心情,一个退伍老兵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生活给磨得精疲力尽。最早一批爱尔兰难民也和美国人不一样,他们酗酒、暴力,和“体面”没有任何关系。
文明人总是会下意识地在人前表现得优雅得体,避开那些粗俗不堪的人,毕竟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和饥荒的折磨,不知道人为了活下去会变得多么野蛮。
在人人都想法差不多的地方没人会想太多,人类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一旦有人对某种“公共知识”发起挑战,他们会维护这种认知,非要把另外一个人辩倒为止。
他会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即便这些证据是伪造的、虚幻的,这也是多元无知的反应之一。当自己不确定或不自信的时候,用别人的反应来进行判断,比如一个人心脏病发作了,并不是人多他得救的机会就越大,相反,围观的人会观察其他人的反应。
城市里喧嚣、嘈杂,变化很多,在这里发生什么事很难判断性质。
跟小镇里相比大家都不认识,在陌生人面前人都会表现出优雅又成熟的样子,突发事件发生时也会表现得镇定自如,如果大声尖叫,结果没什么事发生会引来嘲笑。每个人都表现得镇定自如,在其他寻找参照的人眼里就是大家都很镇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样就会发生一个很残忍的社会现象,当有人需要急救的时候所有目击者都袖手旁观,眼睁睁得看着那个人慢慢死去,甚至连通知救护车的人也没有。
这是“大城市病”的一种,在电视里经常播放一些喜剧,可是有时候那些“笑点”观众根本没有领悟到,于是电视里就会播放“罐头笑声”,就算观众觉得并不好笑,听到有人笑了,也会跟着一起笑。
一如有些观念孩子并不认可,可是父母、电视或者老师还是“灌”进脑子里去了,大家都是一样的,追求同样的“美国梦”,读书、学习、找工作,挣钱、买房子、成家,创业成功的人有几个风险太大了。
雅各布就算申请贷款成功了,他的面包店也要面对大萧条的危机。
但是他后来跑到法国去了,一个麻瓜居然参加了纯血在莱斯特兰奇家的墓地的聚会。
他的祖父喜欢养鸽子,那些城市里高度一致的公寓看起来就像是鸽笼,“别人都在做的事肯定错不了”这种心理不只是电视,很多地方都在用,
1978年,美国众议员利奥瑞安得知琼斯镇存在种种不正常的现象,随即组织考察团前往调查。吉姆琼斯竭力掩盖真相,却与考察团爆发了激烈冲击。
考察团在机场遭到吉姆琼斯的私人武装袭击,利奥瑞安及其他数人遇难。幸存者得到圭亚那政府军的救助,后返回美国。自知罪责难逃的吉姆琼斯决定胁迫信众集体自杀。
200个人,一个接着一个,喝下了有剧毒的草莓汁,部分人看到别人死了选择了反抗,但他们立即被私人武装强行灌下氰化物,或枪杀、勒死,母亲给怀里的婴儿喂草莓汁,只有两名佯装服毒的青年拼死逃走,成为琼斯镇惨案的直接见证者。
再有就是自杀报道,如果媒体报道了自杀消息,在当月就会有人以同样的方式自杀,歌德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叫《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被很多国家列为**,这是社会认同的一个病态例证,这些自杀者根据别人陷入困境中的举动来决定自己怎么做。
当霍格沃滋出现袭击事件时,很多人都在买护身符,纳威其实可以不用买,但是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被袭击
第三十四章 理性的边界
在塔罗牌中,隐士手上的那盏明灯,照亮了他的方向,也指引了世人通往智慧之路的方向。他和欣克庞克不同,那种独腿怪物手里也提着灯,却会蹦蹦跳跳地带着人走向危险。
莱姆斯真的是个很好的老师,别的老师考的是试卷,他的黑魔法防御课则是考的实际操作,他布置了一个场景,让孩子们去闯,就像阿不思对新生哈利所做的一样,其中有一关就是欣克庞克,罗恩在遇到它之前表现得都很优异,却被它引进了沼泽里。
歧路上往往充满了迷人的风光,看起来很美好。美国梦一直鼓励人们创业,好像努力就能收获成功。
对普通人来说,应聘皇家铸币厂厂长的事根本想都不敢想,对牛顿来说只是一封信的事,这个人脉是他在剑桥大学的时候就建起来的,而且他本人根本就不想当这个铸币厂厂长,谁叫他是全英国最聪明的人,“名气”也起了关键作用。
洛哈特也创业过,他推销自己发明的用鸟蛇蛋做的护发产品效果很不错,就是太贵了,不论是名气还是人脉他都有,他依旧创业失败。那些创业成功的案例虽然很“励志”却毫无用处。
找到别人失败的原因才能吸取经验,从而避免遇到跟前面的人一样的问题。
康德说,纯粹理性是经验的总结,但如果只有理性而没有精神,人类思想就会“偏科”。
关于精神的理解有个人是这么批注的:精神由理性、情感和意志构成,精神大于理性,没有意志、没有热情、没有健全之体魄,就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张涛对阴阳的理解中提及公私利益和健康的问题,一心为公,不顾自己身体健康的人很快就会和燃烧殆尽的太阳一样陨落,而一心为自己,并且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人会很长寿。
如果以活得长来比胜负,那么私心重的人会赢面大,美国穷人吃太多垃圾食品,有很多肥胖问题,他们不少有心血管疾病。
富有的人吃蔬菜水果,讲究饮食平衡,他们的身材苗条,还保持运动。
关心自己的健康,享受个人生活没有错,德拉科少爷能去圣芒戈当医生很大程度与他的父亲捐款有直接关系。
波莫娜读过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但是子贡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子贡很吃惊,孔子说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
子贡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但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也就是说,子贡该和子路救了溺水的人一样,救了人要索要报酬,所以波莫娜告诉赫夫帕夫的孩子们,不要因为善良就把家里的钱拿出来捐赠,而是要换点东西,卢修斯马尔福就换到了魁地奇世界杯决赛的顶级包厢门票。
同样亚瑟帮了奥托的忙,通过关系也获得了魁地奇世界杯的门票,只是位置在最顶层。
第三十五章 百万英镑
卢修斯马尔福的父亲阿布拉克萨斯是因为龙痘疮去世的,那是一种魔法烈性传染病,詹姆的父母也是因为这个病去世的。
老年人终究没有年轻人一样的抵抗力,不过之所以那次魔法界的瘟疫会传播开还是和贫富差距有关。
圣芒戈的运营主要依赖捐款,还有一部分医疗费用还是要患者自己提供,得了龙痘疮又看不起病的病人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放弃治疗。
在病魔面前,人是不分阶级的。
中世纪时黑死病夺走了不只是穷人的生命,公主、王子、贵族、富商、神职人员一样难逃厄运。
卢修斯捐的那笔巨款就是主要用来给那些得了烈性传染病,又没钱医治的穷人用的。
阿布拉克萨斯过世期间魔法部忙着和伏地魔争权夺利,根本没人注意疾病管控,该隔离的没有隔离,该拨款的没有拨款。圣芒戈有了这笔钱至少能保证那些过于贫穷的病人不会回家,把病传染给其他人,卢修斯其实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做了善事,他只是不想自己也染病而死罢了。
关注自己的健康无可厚非,钱捐给圣芒戈了,要如何运营这笔钱却不是专注于医学的医生能做到的了。
麻瓜股市里有一种概念股,相较于绩优股必须有良好的营运业绩所支撑,概念股只是依靠相同话题,具有非常强大的广告效应。
巫师界不允许有股票市场存在,但是卢修斯可以利用这个概念融资,就算亏钱了,广告效应也达到了,前食死徒们正在做善事,他们在保障民生。
德拉科不打算继承家业了,其他家族的人还要继承,家里有小孩的可以送到那里去练手,反正都是“捐款”,亏光了一点都不心疼。
原本这个人是布雷斯扎比尼,可是艾瑞斯希望他能调到世界尽头去,找谁来接替他就成问题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