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当王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渤海郡公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刘伯温一直将朱振当做传人,不然也不会赠与朱振兵书。
但是这种话题也需要适可而止,时间久了,双方就会觉得没意思,而且缺乏诚意。
毕竟朱振很忙,刘伯温很忙,真的要是拜访,朱振也不会选这个关口来。
终于在喝了三杯清茶之后,刘伯温将茶盏轻轻的放在茶桌上,看着朱振说道“其实今天叫你小子来,其实老夫有个不情之请。”刘伯温不愿意率先结束这种长辈与晚辈互相关怀的情景直奔主题的,毕竟这样会显得自己弱势一些,但是朱振却屡屡不愿意开口,这让刘伯温不得不违背者良心,直奔主
题。因为说到底,要解决问题的人是自己。
朱振听了刘伯温的话,放下手中的茶盏,面容一肃,“老先生,您是应天一脉,您掺合这些做什么?”刘伯温表情看不出风月,内心却颇为愁苦,“老夫这有什么办法,你考虑的是淮安一地,而老夫却要着眼大局,你真的害了这些世家,那应天一脉的其他世家怎么看?这江山还没拿下,世家便没了,你这会让国公凭白失去多少助力?又会让应天多了多少阻力?况且,老夫也算是江南读书人一脉,各个家族有不少同窗和旧友,有些事情也避
不开,也没法避。”
这就算是明言了,刘伯温他就是江南读书人的代言人,朱元璋这些年在江南一带势力爆发性增长的根本原因。
得到了具有大量农田和田庄的地主阶级,也就是世家们的支持。当然了,在这一点上,朱振没想过丝毫的退让,他不想跟朱元璋一样,将国家统一了,再逐步着手国家的事情,这会牵扯太多的精力。让一个生机勃勃的帝国浪费太多时
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不过身为晚辈,刘先生的话又不得不丝毫不给面子。所以朱振沉吟了一番,这才开口,“非是晚辈不听先生劝告,凡事讲究个因果,正如那世家偷盗淮安的粮草一样,既然他们偷盗粮草,想要贩卖到北元,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若是晚辈不施展手段,让他们认识到错误,他们不会感激晚辈的仁慈,只会嘲讽晚辈的愚蠢。对于他们来说,几十万两银子确实会让他们感觉痛苦,但是也会让他们下一次做坏事的时候,考虑考虑后果,不再那么猖獗。世家,连绵几百年,不会因为我的政策而猝然断绝。但绝对会因为他们的贪婪,而走向灭亡。所以再一定程度上来
说,我其实是在救他们。
若是这些世家真的那么好,大宋也不至于灭亡于蒙元之手,先生您说我说的可有道理?”
朱振跟刘伯温实话实说,完没有玩弄什么心思,这是一个晚辈应该有的样子,但是该有的态度坚决不能没有。刘伯温点点头,轻叹一声说道“肉食者鄙,这一点老夫早些年就已经见过了,这些家伙安居淮安一隅之地,坐井观天,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其实放眼天下,在大势面前什么都不是。可世家虽有错误,但却也有存在的道理。哪怕是你消灭了他们,势必会有新的世家出现,而且你也难保新的世家比现在的好。无非就是权力和利用的重新分配而已。此番来淮安,诸多局面,确实让你为难,老夫从情分亦或是从大局,都不能做事旁观,这才有了淮安一行,在淮安,甚至整个江南,只要是有读书人的家庭,就要
给老夫三分薄面,若是有能帮衬到你的地方,你尽管开口便是。”
看着面前英气勃发的朱振,刘伯温亦不愿意勉强,甚至隐隐约约升起了自卑的情绪。
眼前这小家伙年纪轻轻,但是却意气飞扬,虽然嘴里说要安居淮安一地,但是做的确实高天换地的大事。
而自己呢?
自以为辅佐明主,意图统一天下,却无非是走历史的老路一样,就像是明知道眼前有坑,却靠自己所为的智慧,从一个坑里跳进另外一个坑里而已。
而人家,从一开始,便在找一条坦荡之路,尽管一开始这条路非常难走。
刘伯温是当世的智者,如何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又如何不知道自己如何落入了下乘。
所以刘伯温干脆便将话明说开来,成不成看朱振心意。
这话说的,倒是让朱振默然了。
诚然朱振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讲太多人情,但是当自己在霍山被围困,生死未卜的时候,第一个选择站出来,从应天千里迢迢赶过来救自己的,是刘伯温。
这份恩情,无以为报。
朱振看着刘伯温意兴阑珊的神色,却不知道自己哪里惹恼了老人家,让人家伤心,当下有些羞愧难当的说道“老先生此言,可是学生哪里说错了,做错了。”刘先生笑着摆摆手,和蔼的看着朱振,说道“不用这般作态,老夫为了你这千里迢迢的路都走了,岂会在这件事情上亏待你,有什么想法你提便是,老夫都替他们答应了
。若是在七拐八拐,小心老夫与吴王说你黑话。”
能够以一介文人的身份,在朱元璋阵营里混的游刃有余,读书人福气,武将当神仙看,这样的人物,刘伯温的智慧肯定是不用怀疑的。
想着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弥补世族、读书人与应天一脉的裂痕,可朱振却认为这是他新政的阻碍,眼光看在了更遥远的未来,这让刘伯温多少有些心理难过。
可当心理的执念逐渐退去,那份属于呵护自己弟子的心里涌上来,朱振的强势在老人家看来,反而丝毫不重要了。
老夫就是为了你,你想怎么滴便怎么滴吧。
朱振有些懵。莫非真的要杀几个世家,显示下自己的本事?说实话,这事情简直轻而易举,但是后果也很直接,那就是自己会成为江南世家的敌人,即便是淮安的世家表面上屈服自己
,但是暗地里肯定会对抗自己更加疯狂。
而且自己也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因为笔杆子说到底还是在世家手里。
自己能在淮安只手遮天,能在天下只手遮天吗?
杀人是将世家推向敌人的蠢办法。
自己真正的优势是,手里的拳头随时可以教训不服的人,但是真的当这一拳打出来的时候,那么他的意义瞬间会变得鸡肋。
想了想,朱振便干脆提出自己的条件,“小子建设军港、码头所需要的工人、材料都需要从当地筹备招募,各家不得以各种原因暗中掣肘、抵制。筹建市舶司,是小子未来新制的重要一环,这一点任谁也更改不得。各家可以撇开市舶司,甚至可以继续走私,但是不得以各种手段胁迫、威逼各地商贾加入市舶司。就这两点,若能做到,则晚辈既往不咎,若是阳奉阴违,那就等同于阻碍晚辈的前途。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阻人前程,亦可说是不共戴天了,届时有什么后果
,勿怪言之不预。”
刘伯温为诧异,疑问道“就这两点?”
“就这两点。若是答应,大家相安无事。若是不答应,那就一拍两散,生死各安天命!”
刘伯温苦笑道“好歹亦是朝廷的封疆大吏,怎地这般口出市井之言?若是各家不加入市舶司,依旧自行与海外贸易,难道你会视如不见?”朱振呵呵一笑,神色爽朗,“我确实不会管,但是水师是否会管,小子便不知道了。”
。
()是,,,,!
第三百九十八章 朐县
【】(),
这种不要脸的话,令刘伯温先是一愣神,觉得朱振就像是住在狐狸窝的小狐狸,表面上跟你和和气气,背地里却都是刀子。
不过朱振说的没错。
淮安是他的地盘,他开市舶司那是大宋的旧制,有法理可以遵循的,他现在是大宋的官员,又是封疆大吏,他想开市舶司,小皇帝肯定会允许,首先他有大义在身。
而淮安世族背地里搞点儿小手段,玩玩擦边球,这都无所谓。看在刘伯温的面子上,朱振可以全都当看不见。
若是敢公然抵抗对抗他,那就是违反国策,动刀子可怨不得朱振了。
对于事事了然的刘伯温几乎可以预测,淮安的世族的日子将来会很难过。
因为早已将海贸视为自己囊中之物的淮安世族,是肯定不愿意将碗里的饭菜分享给朱振的。轻轻的叹息了一声,刘伯温点头说道:“既是如此,老夫肯定会将你小子的话带过去,如何取舍,自然有他们自己来决断,不过他们怎么做,老夫都是应天一脉,都是你小
子的老师,你也不必忌惮老夫看法。”
应天一脉,越发强盛,淮安世家对付一个朱振都很难受,更不要说强大的应天,所以刘伯温可以帮他们一次,但是却不会有第二次。
读书人,最懂得的事情,便是顺应时势,这一点刘伯温比谁看的都明白――
楼船出了海州,水师队伍浩浩荡荡顺水而下,直至出海口。
这里便是后世的连云港。不过眼下的连云港,还没有后世吞吐量非凡的气相,零零散散的聚集着几个渔村,分不清是海鸥还是什么鸟在天空中盘旋,渔夫们趁着海水退去,拿着铲子和木桶三三两
两的领着垂髫小子捡一些海物回家补贴饭食。朱振立在穿透,看着波涛荡漾的水面,江河绵延而下,冲刷着沙滩往里的海水的颜色,显得清澈了几分,沙滩上更多的是盐碱地上一汪汪水洼,以及遍布的高高的蒿草,
充满了沧海桑田时空错乱的茫然。目光极致之处,仿佛千年之后,一艘艘数万吨的巨轮已经载着货物停靠在港口,万斤级别的龙门吊正在调运集装箱,一艘艘航母打击群正在自己的近海游弋,好一副盛世
的景象。一刻钟之后,便见到一座水寨立于西岸,只是远远望去规模不小却甚是残破,星星寥寥几条水师战船横七竖八的靠在码头处。倒是无数的巨大木料被堆放在水寨不远处的
岸边,甚是显眼,仿若一座巨大的木山。朱振看着四周茫茫的盐碱地、芦苇荡、贫穷的小渔村,心里就感觉很别扭,他不是反感世家,可是世家太过于零散,且他们肆意的专注于本身的利益,根本不想着去建设
,那么好的条件,怎么就让他们搞得贫穷成这样?
船队浩浩荡荡直抵水寨,寨中驻军这才发现了这支庞大的船队,呼呼啦啦不少兵卒围到栈桥上,对着江中的船队指指点点,啧啧称奇。
驻守此处时日不断,可尚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船队。
尤其是那艘楼船,额滴个乖乖!这也太大了吧?
楼船缓缓靠岸,朱振在兵卒簇拥下跳下战船踏足栈桥,便有一名武将急急忙忙跑来,单膝跪地施礼道:“末将朐县千户常德,见过伯爷。”
朱振睥睨了此人一眼,虽然礼仪完备,但是提不起意思喜欢的意思。身为军人,一身铠甲被他穿的松松垮垮,一身的酒气扑鼻而来,比起虎二的臭袜子丝毫不差,胡子也邋里邋遢,像极了在海上不修边幅的渔民,就这模样应该去打渔,而
不是来参军。
甚至朱振觉得这样的废物,打渔都能饿死自己。
“起身吧。前些时日,本伯下令与你,不知道兵舍营帐准备的如何了?”
在离开山阳尚未到达霍山的时候,朱振便派人前来接洽,命朐县驻军准备好水师兵卒的房舍以及所需军需辎重。听到朱振上来也不寒暄,就直接询问这件事,那常德就有些苦着脸,讷讷说道:“这个……末将接到伯爷的书信,便全力筹措军资,开建房舍营帐,只是……困于银钱有限
,未能达到伯爷定下的目标,且人力缺口实在太大,即便已经全力以赴日夜搭建房舍,但毕竟时日太短,所以……所以……”
说到这里,已然是吞吞吐吐,满脸冒汗。朱振的威名自霍山一战便威震大江南北,一支军山铁卫杀的淮安的世家闻风丧当,前些时日听说将自己的表兄直接挂在船上抽。可见朱振与常家关系虽然不错,但是却不
会在意人情,不会对常家子弟过分关照,而且事后也没听说常茂与常升就此事,与朱振有丝毫的不快。
朱振早已交待自己的事情自己却未完成,正是将把柄送到人家手里,借自己来立威,常德怎能不怕?谁知出乎他预料的是,朱振并未生气借机发作,反而笑呵呵将其拉起来,温言安慰道:“常千户何必惊慌?本伯又不是不讲理之人。本伯为淮安百姓谋福祉,是以心中急切,这才做事急躁了一些。常千户镇守朐县有功,诸事繁忙,急切之间未能完成本伯的交待亦是常理之中。虽说你我均是大宋军人,军令如山半分不敢慢待,可毕竟人力有
时而穷,只要用心做事,本伯自然不会苛责与你。但若是在本伯面前阳奉阴违,甚至暗中耍弄手段,那可就休要怪军法无情了!”
常德早已大汗淋漓,脸色苍白。
这番话就这么细声细语的说出来,比之疾声厉色反而更加令人胆战心惊!
常德自然知道朱振这是在敲打自己,一咬牙,表态道:“多谢伯爷体谅,自今日起,末将定然以伯爷马首是瞻,但有军令,赴汤蹈火亦慨然而行!”
朱振笑了笑,拍了拍常德的肩膀,并未给予他一个定心丸,转开话题说道:“此地本伯有重用,常千户还不速速带本伯巡视一番?”
“尊令!”
常德站起身,脸上的汗都不敢擦,恭恭敬敬的躬身站在朱振面前,引着朱振四处查看。
一旁的原朐县驻兵看着一贯嚣张跋扈的千户大人卑躬屈膝战战兢兢的模样,心里一阵解气……
真当这朐县是你家的天下啊?欺负我们这等卫所兵士也就罢了,在这位伯爷面前还不是乖得跟兔子似的?
前几日还信誓旦旦的说什么这位新任的伯爷敢欺负他堂兄,回头他一定把伯爷扔进海里喂鱼。
哼哼,这回等着挨收拾吧!不过看来这位伯爷满和蔼的样子,跟传闻的凶神恶煞模样差距很大,不知能不能镇得住常千户呢?毕竟人家是常家的子弟,背景硬的很。
()是,,,,!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千户胆气
【】(),
海州本身便算不上富裕,到了朐县更是方圆百里穷困至极,因为缺乏耕地,百姓只能靠打渔为生,所以朐县本身看不到什么产业。
甚至随行的茹太素等读书人都感觉伯爷是不是疯了?
想在这么个一穷二白的地方,大干一场?连人都没有,怎么干?茹太素翻阅当地的黄册,还有检校搜集的当地的情报,总共人口不超过五千人,几乎全都散落在朐县岸边儿,煮盐或者打渔为生。然而盐碱地不生树木,作为煮盐燃料的
芦苇荡,却纷纷被各大世族圈占,不许百姓砍伐,各家俱以煮盐牟取暴利。
所以百姓其实也没有什么活路,其实就是勉强维持生活。骑着战马在码头周围转了转,听着常德不厌其烦的讲解介绍,虽然这家伙满身酒气不靠谱,但是身为常遇春一脉,似乎政治立场还是不错的,将淮安世家在此地的各种腌
臜事情,事无巨细的跟朱振说了一遍。
朱振有种感觉,这人若是没有能力,但若是忠心的话,做一只守门犬还是可以的。待来到码头不远处的一处平摊,站在滩涂上四处眺望,却见紧靠海边儿有一处水湾,乃是引江水流入而成的淡水湾,四周四周岸坡皆有青石护坡,形成一个大水塘,又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