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初当王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渤海郡公

    当初元廷宰相脱脱想要修黄河搞事情,不知道多少人跟着投了钱,认为脱脱天纵之才,定然能带领元廷走出困境,大家跟在屁股后面肯定能赚一笔大钱。

    连张家大部分也认为,此时元廷元气未伤,应该跟着脱脱做这件事情,从中谋取利益。而张公子在劝谏二三,见无人愿意听自己的意见之后,也未曾多言,只是卖光全身所有家当,将自己家的宅子全都典当给了色目人换了银子不说,甚至连醉红楼相好的体

    己钱也给骗了一干二净,一股脑全都买了粮食屯了起来。所有人都说张公子是傻了痴了,劝告张父送他去寻名医看看脑袋,张家族老心疼家中晚辈,甚至还亲自登门造访,却被张公子一通奚落嘲讽,张家族老甚至要将张公子除

    &nb




第一百五十四章 水文大佬茹太素
    军山。

    不管外界如何看待它,但是它主动敞开胸怀接纳外界的意图却明显到不能再明显了。

    朱振一手香烟将全大元的商人都吸引过来,就仿佛成了甩手掌柜的,每日里不是研究机器,就是跟夫人们游山玩水。

    这让负责军山经济的沈醉可着急不轻,只靠香烟挣银子,实在是太单一了,万一出点儿什么风险,不能让军山的百姓都喝西北风吧

    沈醉毕竟年轻,在经济建设上缺乏经验,没办法只能有时间就去找叶兑和张大舍商量,希望能够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意见。

    军山这一下子卖了那么多香烟,赚了那么多银子,得让银子生钱啊,这生意人有货没钱的时候着急,有钱了,没新项目也是头疼的要命。

    偏偏叶兑老先生是古板的读书人,别的事情他都能跟你聊聊,唯独这商贾之事,老先生一听就皱眉。

    硬着头皮跟沈醉聊了几回,听沈醉叨叨什么买卖能挣多少银子,头疼的很,暗示了沈醉几次别来烦自己见没有效果。

    后来干脆听说沈醉来了,就避而不见。时间久了,哪怕沈醉再不懂事儿,也不好意思再登门造访。

    至于张大舍更不靠谱,每日里忙完手头的活,就往军营跑,倒是跟常茂等人打的火热。

    一杆大枪,愣是能跟常茂的禹王槊比划个二十来个回合,真问他财政上的问题,他还真说不出四五六来。

    就在沈醉头疼的紧的时候,有位叫茹太素的书生投奔张大舍而来。

    听张大舍自己提起,当年他发下宏愿,想要游历山河,将来做一番功业。所以就背着书箱,游历大元的大江南北。

    当年家里穷,媳妇宰了两头肥猪,给他凑的路费。

    这一路上,就没敢吃一两肉,平日里也住在破庙里,谁曾想就这样艰苦,走到泽州的时候,自己依然穷困潦倒到连饭都吃不上了。

    也是老天爷开眼,让张大舍遇到了一个靠为别人写信为生的书生。

    这书生相貌不凡,一看就是人中龙凤。不过让张大舍不喜欢的一点是,这书生给别人写信是靠字数收费的。

    人家一封信,几个字就能解决的问题,他非得洋洋洒洒写成成百上千字。

    比如,母病,速归。

    他非得写什么,儿离家日久,门前嫩柳已成荫,老母一人操持家业,甚是辛苦,幸得乡邻帮衬,农桑未误……洋洋洒洒写满篇幅,最后来个积劳成疾,思念吾儿,盼速归。

    不过这张大舍也不得不承认,幸亏这茹太素生意不错,又时常接济他,不然自己早就饿死了。

    张大舍随朱振入驻军山,坐了文官第二把交椅,心里寻思治理百姓的文官太少,行政效率着实低下,还天天跟朱振念叨自己的好朋友呢。

    谁曾想,这茹太素在泗州游学,不知道怎么就听说了军山。

    直接来投奔了。

    也是让沈醉念叨烦了,直接将茹太素推荐给了沈醉。

    沈醉跟茹太素聊了聊,愣是听不懂他说什么,但是感觉他张嘴都是四书五经,很高大上的样子。

    肯定是自己学识不够,听不懂儒家大义,赶忙找来朱振跟叶兑老先生帮忙鉴定一下。张大舍的朋友,朱振自然不敢怠慢,亲自接见了一番,谁曾想,这朋友真如张大舍说的一般,跟自己坐而论道,扯了半天学问,朱振和叶兑老先生看的直摇头,这人说话

    没重点,算是个书呆子。

    连叶兑老先生都感觉他说的多是些穷词滥调,臭不可闻。更不要说朱振这般学渣,如何能听懂其中的意味。

    叶兑老先生算是提不起兴趣,回家教孩子读书去了。

    朱振也嫌弃他,又碍于张大舍的面子,让他给沈醉当个文书。

    谁曾想,这书生好面子,回去之后发愤图强,痛骂了张大舍不念旧情,又写了个万言书,让张大舍献给朱振。张大舍看了一个时辰,愣是没看明白,忽然感觉自己是不是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本想劝茹太素安心在沈醉身旁做个文书得了,见老友气的面庞发紫,话到了嘴边愣是没

    说出来,最后没办法厚着脸皮,求他又见了朱振,求朱振看完。

    朱振气的想踹张大舍两脚,你自己都不愿意看又臭又长的文书,我就愿意看了

    低着头看了整整两个时辰,看的朱振头昏眼花,几次想要放弃,最后愣是硬着头皮看完,终于在文章的末尾看到了有用的内容。

    茹太素在文尾

    建议朱振合理开发军山的山体资源,莫要竭泽而渔。并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文章最后五百余字,说的有理有据,颇有见解,朱振拿给叶兑老先生看,叶兑老先生也颇为惊奇。

    说此人之才,不下于一流名士。

    朱振看着厚厚的文牒,郁闷的唉声叹气,心想自己一时疏忽差点儿把一位大贤赶跑了。

    可是又觉着,这茹太素也太不靠谱了,明明几百字能够讲清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整的那么复杂

    这要是给朱元璋做事,还不得挨板子。

    朱振也不是小气的人,知晓了茹太素的才华,立刻拍板让他管理军山除



第一百五十五章 学以致用何其难
    朱振虽然是军山的掌权者,但除了领导军民初上军山那些日子,他定下了不少规矩,比如土地公有,大家集体劳作,建造香烟作坊,领导大家一起修建房屋之外,他现在

    已经很少干涉军山的具体的事项。

    倒不是说,朱振不想多做点儿事情。实在是朱振上辈子是个大头兵,对经济的事情根本不了解。

    别看平日里与叶兑老先生讲大道理,侃侃而谈。

    实际上自己有几把刷子,他太清楚了,不管还好,真的管理起来,搞不好就跟脱脱修黄河一样,惹得民怨沸腾。

    他这一不管,倒是起了个好的作用,这倒是连叶兑先生都没有预料到的。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政府的财政和税收应当遵循小而简单的原则。

    汉高祖刘邦在汉帝国建国初期,也曾经搞过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为汉帝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军山初期,朱振管理的少,采取必要的建设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军山爆发了极其高的生命力。

    在极其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让外界很多吃不上饱饭的百姓极其羡慕。不过这一套办法有个缺点,那就是财政的弹性特别低。在这战争不断的乱世,如果朱振一直这般,真的遇到用钱的时候,很容易跟应天的朱元璋一样,出现钱不够用的现

    象。

    毕竟自己有心把江南行省搞活了,要是一点儿事情不做,自己跟叶兑老先生谈得那些理想就都白瞎了。

    无奈之下,朱振只能整日埋头苦读古籍,或者跟叶兑老先生谈论各朝各代管理经济的方式。

    叶兑老先生也真厉害。

    从商税到土地,从金银到纸币,说的头头是道,让朱振听得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别看叶兑跟沈醉尿不到一壶里去,那是叶兑老先生总是感觉沈醉是个孩子,嘴里谈论的都是小利,离治国还太遥远,担不得大任,根本不愿意搭理他。

    朱振自然不同。那是军山之主,一举一动,关乎军山十数万百姓的死活,老先生自然担心他长歪了。

    而朱振也颇为懂事儿,每次来见叶兑先生,总是先聊一聊诗文,虽然朱振并不是特别懂这些东西。

    但是家里毕竟有端木雨荷这样的女诸葛,临场教导一番也够朱振吹牛的。上一次,二人喝酒的时候,老先生喝的开心了,畅言起来,笑着对朱振说道:“国家治财,无外乎三种方式,朝廷专营,以盐铁为例,百姓生活必须之物,若是朝廷专营,自然利润丰厚。这些日子你也读了不少书,应当知道这盐铁自顾便是朝廷的命脉。其次,土地公有,以唐朝土地制度为例,土地国有,那么国家就是最大的地主,百姓都是给你交租的,自然税源充足,其三则是钱币之策,自汉武帝开始,便有白金和鹿皮这种敛财之计。汝若想生财,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三个路子。据我所知,你小子虽然不

    怎么干军山的具体财政,但是前两条已经在做了吧。”朱振一听,先是一愣,没想到老人家平日里在军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算是自己说了军山的官员,要下沉去体察民情,他老人家依然大多数时间就是教山里的孩子们

    读书,但是谁曾想到他对于眼下军山的财政政策依然那么了解。

    可见古人言,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有他的道理的。

    虽然军山目前不经营盐铁,但是香烟这东西不就是朝廷专营么

    此外,土地公有,目前军山实施的是集体制度,比唐朝的土地公有更恐怖,是集体给军山做工。

    唯独自己没有实施的,就是货币政策,因为军山用不到钱。见朱振若有所思,老先生打了个酒嗝,脸上带有几分长辈的期许说道:“目前你做的还不错,既保证了民生,又赚了银子。人家都是为没钱而发愁,你是为怎么花钱而发愁

    。

    按理说,我这老家伙应该偷着乐了。可是你与老夫吹了那么大的牛,老夫又信了,就不得不提醒你几句,凡事有利有弊。专营之事甚好,但是一家独大,容易滋生**,不顾民生,手下官吏不会管百姓死活

    。你那香烟是个好东西不假,不似盐铁那般贵了坑害百姓,但是你要明白,有朝一日要是出了岔子,百姓抽不起了,你的收益又何处来

    此外,香烟利厚,却为人所不齿,一地之经营尚可,将来你坐拥江南行省,也只靠香烟之利乎其他专营之法,可有安排另外,这土地公有,最盛莫过盛唐,可是均田制不也崩坏了吗这经济之道,不是小事儿,你作为掌权之

    人,能够想到让手底下人多往下跑跑是正确的,但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你才是最该去了解民生的人。这自古至今为朝廷谋利的法子不知道凡几,什么山泽税,什么均输平准,老夫知道一大堆,但是好处很多,缺点更多。今日之后,你

    多跟百姓打打交道,心里有底儿了,再来寻老夫吧。”

    朱振一脑子新鲜玩意,没想到被叶兑老先生那么一上课,顿时感觉自己太肤浅,很多自己想到的东西,古人都已经想到了。

    从此朱振便过上了去百姓家里蹭吃蹭喝的日子。朱振是军山之主,江南行省枢密副使,盱眙县男,爵位和职务都那么高,可是真的见过他的百姓却并不多,人家见他一个小年轻,吃个饭还总是问东问西,跟外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来自青皮的嚣张
    朱振的转身离去,被杨德白身边的帮闲们理所当然的视为了怯弱。一些当初跟着跟着杨德白祸害乡里,为非作歹的青皮帮闲,如今虽然戴了官帽,有了官身,看见朱振这般坐镇一方,曾经搅动风云,闻名江南的的藩镇内心还是有些惧怕

    的。

    但是当他们看到,他们这一路前行,并没有人敢阻止他们,就连所谓的军山之主,见到他们都退避三舍,转身离去的时候,这让他们多少产生了些幻觉。

    军山之主都怕老子

    老子是钦差啊。

    老子刚才听说对面那人是朱振的时候,还有点儿怂

    一时间这群人内心竟然有点儿鄙视自己。

    真的是贱命改,贱命难改。

    咱们做了检校,就该骑在这群官员什么作威作福,怕什么

    此时他们恨不得将朱振绑起来,拷问一番罪证,并好好的搜刮一番。你朱振似乎也太过于清高了一些呀,我们去别的藩镇巡视的时候,谁不是好吃好喝好招待,便是李文忠看见我们都平声细语的奉承着,怎么到了你朱振这里,连个伺候的

    人都没有

    不找你麻烦,我们去找谁麻烦其实军山非对所有外人不开放,这些应天的巡视官员可以轻易上山,便是那些落魄无家可归的百姓,只要报上姓名,拿出户帖,甚至当地社长的提供的文书,在加上军山

    的调查,只要身份清白,就可以轻易上山。

    军山的百姓如今虽然都住上了砖石房间,但是还有一处保留着朱振等军山军民刚上山时候的风貌。居半山腰而建,在一处本来有不少碎石,如今却被平整的土地之上,有一排木屋,木屋并不单薄,皆是采山中巨木而建,木屋前有院落,院子里铺有碎石路,碎石路两旁

    还有开垦的菜园。新上山的居民,因为处于考察期,并未分配多少资源,所以很多时候要想办法打零工,亦或是自给自足种点儿粮食为生。

    当然,如今已过了秋收,种东西不现实,所以救济粮是按时发放的。孩子们牵着猎犬在丛林边缘玩耍,肆意的挥霍着精力,尽管与军山的其他百姓比起来,他们的日子依然非常贫苦,但是在孩子们看来,他们已经过得无比幸福,没有恶霸的欺压,没有杀人放火的乱军,也不用担心饿肚子,有个不摆架子的张大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家里的父母派粮,让他们没有饿肚子的烦忧,而其他上山早的村落,也总

    是拿些旧衣过来,让大家没有寒冷之困。

    在这些孩子看来,这或许是天上人间般的存在。一名身材略微有些佝偻的老农,身穿打满了补丁的旧袍子,腰系红布带,手里拿着一柄锄头平整着菜园,老人家虽然年迈,但是手脚很利索,每一次挥动锄头,大块的碎

    石立刻被挑出,脚后跟轻轻的一踩,一块土地便平整了不少。

    旁边儿的小孙子手里抱着个馒头,就这一小块咸菜,吃的津津有味,时而眯缝着眼睛一脸开心的看着正在劳作的爷爷。

    外界的喧嚣似乎这处宅院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外面的喧嚣,明显是惊动了其他刚刚登上军山的流民,还处于惊魂未定状态下的他们,正一脸惊悚的站在流民安质处,心里想着这个世界果然没有那么多太平可以给
1...5657585960...1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