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大明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哀罕
老朱同志随便招两个老乡进公司,其中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对此,黄观只能心中感慨,徽地真是出人才啊!
老朱同志招纳的小弟,每一个都是当世杰出人物,无论和哪个时代的人才相比,都不见得逊色。
进城要经过城门前的主战场,地上还残留着一滩一滩的血迹,看着触目惊心。
黄观怕见血,急忙把大墨镜掏出来,潇洒地戴上。
这副墨镜,还是在横涧山的时候,高首专门跑了一趟定远,从银匠铺里取回来的。
按照后世的墨镜样式定制,纯手工打造,银质镜框,外面包金,看着跟纯金的一模一样。
朱元璋看了黄观一眼,金晃晃的差点被亮瞎了双眼,很是无语:“……”
每次这败家玩意儿戴上墨镜,老朱同志都会觉得,自己在气势上无端矮了一大截,而且……还会收获无数善良老百姓的同情目光。
好像自己身边,带着一个瞎了狗眼的残障孩子似的。
这叫……什么个事啊
黄观露一口小白牙,对老朱同志龇牙一笑,一本正经解释道:“义父,我晕血。”
哦,忘了这败家玩意儿一身都是毛病,除了患有小儿癔症,还有晕血病,并且喜欢强抢民女!
朱元璋无可奈何,简直拿他没办法,没好气挥手道:“走吧。”
走了几步,朱元璋又站住了,抬头呆呆地望着滁州城墙,也不知想到了什么。
良久,朱元璋突然问道:“观儿,现在我们已经拿下了滁州,你说下一步该如何走”
&n
第77章 滁州新主人朱元璋
滁州之战刚结束,城内到处是捉拿元军余孽的叫喊声,老百姓都吓坏了,躲在房里不敢出门。
老百姓手捧鲜花列队欢迎场景,并没有像朱元璋期待的如愿出现。
只有十几个干巴巴的老头不怕死,主动到城门口迎接这位滁州新主人。
朱元璋自己没念多少书,对读书人很尊重,深知现在定远军的武备发展还行,文略却一直是短板。
最重要的是,他写文章确实太水,现在身边最缺的,就是像李善长这样的秘书。
朱元璋急忙扶起李善长,亲切地拉着他衣袖:“我朱元璋何德何能,明公二字可担当不起。先生这一趟劳苦功高,辛苦了!”
李善长谦虚客气了一番,把身旁那十几个长者,逐一介绍给朱元璋认识。
这些人都是滁州的前辈人物,好多人还是当地的土豪乡绅,德高望重,一呼百应,每个人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朱元璋知道自己是个外来户,要想在滁州这地方站稳脚跟,就必须和这十几个老头搞好关系,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老朱同志摆出了亲民的态度,暂时放下了对地主老财的成见,和他们一一见过。
黄观戴着大墨镜,在旁一言不发,盯着这十几个老头,一个一个仔细瞧。
那模样,简直就像是在看十几只披金戴银的肥猪,这些人,绝对不会像缪大亨那穷地主那样一无所有。
可惜了啊,老朱同志要养着过年,不让宰。
黄观失望地叹了口气,本来还想在滁州找几个土财主抄抄家,再试试手气。
这下……没搞头了!
十几个老头拉着老朱同志,一把鼻泣一把泣,诉说着这些年受到元军的种种欺压。
苛政猛于虎,老百姓逃得七七八八,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滁州已经苟延残喘,处于崩溃边缘……我们都没法活了!
朱元璋耐心听他们哭穷,和黄观对视了一眼,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
老朱同志处心积虑,带着两万多人马,奔波一百五十多里路,辛辛苦苦打下了滁州。
结果却发现……自己接了一手烂活,得到了一家破产的二手公司!
这个意外的结果,朱元璋想不到,黄观也想不到。
接手一家破产公司很容易,要救活并把它经营好,却并非易事。
就像《千王之王》里,星爷在狱中通过石头剪子布,轻松赢了诚哥一家破产电视台,结果……亏死你!
黄观学的是管理专业,知道前途艰难,干笑着安慰老朱同志道:“义父,别忘了我们还带来了四五万老百姓,这些人都是滁州崛起的基础。只要有人,就能重建家园,一切……都会好起的。”
老朱同志的无奈人生又开始了,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很无奈地接受眼前的现实。
那十几个老头,一起抬头看着朱元璋,眼巴巴地看着他。
明公,新人新气象,你应该不会像元军一样,再收常例钱、过节钱、公事钱、撒花钱……等等一系列苛捐杂税了吧
朱元璋猜中了故事的开始,却没有猜中故事的结局,干了赔本买卖,心里闷郁得不行,当场就拍板表了态。
大家可以放心,我朱元璋也是布衣出身,知道老百姓的难处,咱家不收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收寨粮!
于是皆大欢喜,十几个老头又看见了人生希望,主动在前面带路,领着朱元璋进得城来。
滁州是元军占领的城池,城内看不到那些蜷缩在墙角的难民,也听不到卖儿卖女的声音。
冷冷清清,街上连小商小贩都见不着一个。
黄观悄悄拉了拉李善长的衣袖,笑嘻嘻道:“李世伯,滁州……城市治理得很好嘛。”
李善长神情怪异,苦笑道:“滁州原先还是有很多难民的,元军一来,逃了一些,剩下的都被抓去砍了脑袋,拿去冒功领赏了。”
黄观面无表情:“……”
对于元军这种做法,他已经完全麻木了。
朱元璋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似是自言自语叹了一句:“这兵荒马乱的,天天都在打仗,都不给老百姓活路,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是所谓:“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李善长在旁捻须微笑,从容说说:“秦末战乱之时,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为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治军严明,爱护百姓,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就平定了天下。如今元君暴虐,不得人心,而且朝政紊乱,上下不和,天下群雄并起,元朝已经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
这个大明第一开国功臣,当了大半辈
第78章 吃地主家的余粮
朱元璋不是民主人士,却不得不让李善长出面,把滁州的土豪乡绅请过来,在衙门里召开一次民主会议。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吃地主家的余粮!
朱元璋中规中矩,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客套话,当众发布了一条法令。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维持滁州稳定,我朱元璋鼓励开荒种地:
从即日起,凡是开荒种地的,免除三年赋税,而且还有种子补贴。
只要有两亩地,你就可以申请加入滁州本地户口。
下面坐得满满当当,什么地主老财,什么茶楼掌柜,只要是滁州有点产业的人,全都被请来喝茶。
特别是那些地主,听到朱元璋的这条法令,顿时精神大振,感觉地主家的好日子来了,大干一场的机会也到了。
朱元璋祖上三辈都是正宗贫农出身,老朱同志了解人心,也了解百姓,受过民间疾苦,更明白老百姓心里在想什么。
老朱同志十分关注三农问题,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农民兄弟身上,相信这条法令的颁布,可以大大促进滁州的粮食生产。
滁州在元军统治下苟延残喘,田地大量荒芜,百废待兴,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恢复生产,尽快完成广积粮的宏伟目标。
不过在这之前,必须要给难民找碗饭吃,解决肚皮问题,让他们不至于粮食还没有种出来,人就先饿死了。
朱元璋霸气外露,又说了几句大家不要怕,放手去干,就算荒地原先的主人回来,你种出来的地,还是你的,我朱元璋会给你们撑腰!
然后,就把会议主动权交到了黄观手上。
这也没办法,下岗人员再就业安置问题,李善长不懂,老朱同志更是一窍不通。
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办比较妥当!
黄观像个小大人似的,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滁州,现在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老百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的老百姓,最为忠厚老实,也是最为好哄,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他们便会将你供若父母。但是,我们的老百姓也最为现实,如果他们连饭都吃不上,他们就会起义造反……”
那帮滁州有头有脸的大佬,一个个都听得暗自点头,相互看了看,脸上有些疑惑。
这哪家的熊孩子,人小口气却不小,说话一套一套的,听着……还蛮有道理!
会场上响起了窃窃私语,四处打听:“这小子……是谁啊”
说完了难民问题的严重性,黄观马上切入到主题:“今天叫大家过来,主要就是讨论一下难民的分流安置再就业问题。”
分流安置再就业,是我们后世国企改革的专有产物,主要针对的是下岗职工,大家没有听过这个专业术语,都作侧耳聆听状。
黄观抱了抱拳,微笑道:“诸位都是滁州大户人家,家财万贯,田地无数。咱们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都帮忙招一些难民回去,薪水先不用谈,给一口饭吃就行。让他们耕田也可以,种地也可以,打杂更可以……”
什么!招收难民
会场上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下面一帮地主老财,一个个面面相觑。
我们好像……被坑了
对,就是被坑了!
请我们来开友谊茶话会,说是商议滁州发展大计,原来是蓄谋已久的鸿门宴。
这是……要斗地主、抢土豪啊!
会场上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有人在底下大义凛然道:“身为滁州人,我也想为滁州出一份力。可是,我也很为难嘛,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
对啊,招难民回家,他们什么活都没有干,就要先吃我们家大米。
我们不支持先交货后付款!
一听伤及自身利益,其余一干人等都慌了,纷纷点头道:“是啊,是啊,我们也很穷,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请体谅我们的难处。”
这帮人叫叫嚷嚷,推三阻四,油盐不进,根本不吃黄观这一套。
摆明是要组团抗拒,阻碍新政策的实施。
朱元璋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结果,冷冷地看着他们,脸色有些不好看。
黄观心里很郁闷,痛苦地捂着脑门。
突然发现自己这个六百多年后的穿越人士,和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没办法正常交流。
你好好说话吧,他们就是偏偏不听,非得让少爷我发彪。
靠,少爷我本来不想血流成河的,你们又何必逼我动手呢
不怕告诉你们,少爷我发起疯来,连我自己都害怕!
老朱同志在现场,黄观心有顾忌,回头小心翼翼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无动于衷,面无表情!
义父没有表态,就表示默许了。
唉,你说我这么纯洁善
第79章 强强联手,承包到户
不得不说,人家黄观少爷是滁州新主人朱元璋的养子,身份斐然,子凭父贵,还真有嚣张跋扈的本钱。
别忘了,朱元璋是有队伍的人,手下两万多人马!
人家黄观少爷不在大街上横着走,就算是给滁州父老乡亲面子了。
滁州的土豪乡绅,能混到他们这个身家,眼力绝对不差,都是一些识相的人,一个个低头假装喝茶,没有人敢再吭声。
气氛很沉闷,一下子变得尴尬,陷入了冷场!
按照和黄世侄议定的章程,李善长知道这时候该自己出场了,急忙碰了碰自己的表亲:“嘿,表弟,该你了……”
陈老弟哀怨地看了秀才表哥一眼,硬着头皮,冒着被同行打死的危险,颤颤巍巍站起来:“既……既然黄观少爷小小年纪,都有这等魄力,一口气招收了两百人。老夫家中也确实有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就认领招工佃户……一百五十人。”
靠,一百五十人!
黄观目瞪口呆,刹那间懵了,见鬼一般看着台下的李善长。
李世伯,你怎么不按剧本来,改台词了
我们不是早就商量好了,多退少补,到时候给你退货的吗
你找来的这个托,一点专业精神都没有,不称职啊!
李善长满头大汗,急忙站起身来,打着哈哈解释道:“诸位,诸位,我这表弟不识数,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一紧张就会说错话。他说的是二百五十人,哈哈,真的是二百五……”
黄观捂着脑门,觉得自己要笑疯了:“……”
靠,真的是二百五,这个……
底下有个肥头大耳的家伙,也像见鬼一般,满面吃惊:“陈老弟,就你家那百来亩地,你也敢招两百多人过去你要掘地百丈……修皇陵啊”
陈老弟抹着额头冷汗,急急摆手,结结巴巴道:“不……不……我没有说自己要认二百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