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当然了,以清军的谋划,大概也没打算要长期使用这些临时打造的载具,眼下凑合着用一两个月,等战争结束这些载具也就没什么用处了。所以对于其质量和耐久度,也没什么人在乎,只要丢水里不沉不漏就行。这个时候也没人能够想到,大军离开安州南下没过多久,便会灰头土脸地被敌人给赶回来了。而且更糟糕的是,海汉人的舰队竟然比自家大军先抵达了清川江。
当两艘体型硕大的威严级战舰突然出现在清川江上,对此毫无防备的清军在第一时间就舍弃所有的船只和木筏,主动将防线收缩到安州城。虽然清军留在安州的驻军多达两千余人,但没人敢用弓箭长矛去挑战这装备了数十门舰炮的怪物。
王汤姆担心有诈,还是下令对着码头象征性地放了两轮炮,以确认此处已经没有清军埋伏。不过清军的主动后撤倒是让海军清理江岸这些小船木筏的工作轻松了许多,因为要用舰炮来打这些小目标,不免有牛刀杀鸡之嫌,不但会耗费大量弹药而且清理的效率也会很低,远不如人工拆毁来得快。
在确认清军放弃了江岸防御之后,王汤姆便命令舰上的陆战队立刻登陆,尽快将岸边的船只凿沉,木筏拆解,连岸边堆放的木料也浇上火油全部烧掉。海军当下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消灭驻留在安州城的清军,而是尽力破坏掉能被其用于渡江的载具,以便能够对北归的清军主力实施拦截。清军占领安州之后,在当地留下了大约两千朝鲜民夫和七十多名造船工匠,让其日夜无休地赶造船只和木筏。此外还调了几十艘船出鸭绿江经黄海南下抵达安州,以解决清川江和大宁江上的载具不足,难以满足后勤运输需求的状况。
不过这些举动终究都属于临时抱佛脚,所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仓促之间又能造得出几艘船。朝鲜守军早早就听从海汉的指挥清空了两江流域的船只,甚至连江边那些来不及运走的造船木料都统统沉了江,清军要造船还得现制备木料,而造船的木料都得经过一到三年的阴干处理,这些从山林中现砍伐的木料,即便勉强拿来造船也只能短时间内凑合着用用。倒是造木筏更为省事,只要将木料削去树干枝杈,加工成差不多的长度固定到一起就能下水了。
当然了,以清军的谋划,大概也没打算要长期使用这些临时打造的载具,眼下凑合着用一两个月,等战争结束这些载具也就没什么用处了。所以对于其质量和耐久度,也没什么人在乎,只要丢水里不沉不漏就行。这个时候也没人能够想到,大军离开安州南下没过多久,便会灰头土脸地被敌人给赶回来了。而且更糟糕的是,海汉人的舰队竟然比自家大军先抵达了清川江。
&n
第1836章 截杀清军
海汉军能够如此迅速地赶到清军主力的目的地附近埋伏,一方面是军情信息传递及时,部队行军组织得力,另一方面也是拜朝鲜境内这一片地区的地形所赐。
大同江在平壤以北的上游江段全在山区,这一片区域并无道路,基本只具备水上通航能力,陆军大部队要从陆上通过这片区域极为困难,所以当初清军也主动放弃了从上游渡江的打算。但清军无法通过的这片地区,对拥有大量舰船的联军而言却是来去自如。而清军对于地理方面的信息掌握远不如海汉周全,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大同江上游某处江段离他们在大宁江江畔选择的渡江点就只有几十里,否则他们肯定不会在劫掠完价川镇之后就匆匆撤离,至少要在这地方驻扎一支小队提防着可能会从附近山林突然现身的海汉人。
高桥南抵达价川镇之后并未立刻下令向清军发动进攻,而是先在镇子外围地区修筑基本的防御工事,将好不容易运到此地的四门野战炮先架设起来。高桥南虽然对自己所率的独立团一营很有信心,但也不敢太托大,要是清军以搏命之势用重兵围攻这处小镇,缺乏重型武器和防御工事的一营和临时抽调过来的几百名联军士兵,以及一千名朝鲜兵,他们也未必就能稳稳守住这个四面透风的小镇。
在高桥南看来当下的环境并不适合与清军主力展开对攻,就算要打,那也最好等后续的部队赶来形成合力再说。他现在已经拥有了一线部队的完全指挥权,类似这种打与不打、如何去打的决策,无需再事事向钱天敦请示,自己就可以作出决定。
掌握这样的权力之后,独立团的作战效率无疑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像当下这样的环境,联军指挥部与前线部队相距两三百里,即便是有电台这样黑科技也还是不免有贻误战机的可能。
当然了,这对高桥南个人而言,更多的感受是上司给予了自己充分的信任,而这样的信任意味着他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不容有失,打败仗还是其次,要是辜负了钱天敦的信任就不可原谅了。所以他宁可在指挥过程中稍微谨慎一些,也不愿因为贪功冒进而给了敌军翻盘的机会。
不过清军也不是傻到决定撤军就会连基本的作战原则都不顾及,这些带兵将领大多都南征北伐打过不少仗,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主力抵达价川附近之后立刻就重新构筑外层警戒圈。于是很快便有清军游骑发现了价川镇的异状,这个刚刚才被劫掠一空的镇子似乎还有人迹活动,立刻便集结了一队人马试图进入镇子查看。
实际上这队骑兵还离村子约莫有半里地的时候,便已经有人在马背上瞧出了不对劲的地方,进出镇子的主要通道似乎被树干乱石堵了起来,而这显然不会是先前抢完就撤的清军部队所为。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海汉军能够如此迅速地赶到清军主力的目的地附近埋伏,一方面是军情信息传递及时,部队行军组织得力,另一方面也是拜朝鲜境内这一片地区的地形所赐。
大同江在平壤以北的上游江段全在山区,这一片区域并无道路,基本只具备水上通航能力,陆军大部队要从陆上通过这片区域极为困难,所以当初清军也主动放弃了从上游渡江的打算。但清军无法通过的这片地区,对拥有大量舰船的联军而言却是来去自如。而清军对于地理方面的信息掌握远不如海汉周全,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大同江上游某处江段离他们在大宁江江畔选择的渡江点就只有几十里,否则他们肯定不会在劫掠完价川镇之后就匆匆撤离,至少要在这地方驻扎一支小队提防着可能会从附近山林突然现身的海汉人。
高桥南抵达价川镇之后并未立刻下令向清军发动进攻,而是先在镇子外围地区修筑基本的防御工事,将好不容易运到此地的四门野战炮先架设起来。高桥南虽然对自己所率的独立团一营很有信心,但也不敢太托大,要是清军以搏命之势用重兵围攻这处小镇,缺乏重型武器和防御工事的一营和临时抽调过来的几百名联军士兵,以及一千名朝鲜兵,他们也未必就能稳稳守住这个四面透风的小镇。
在高桥南看来当下的环境并不适合与清军主力展开对攻,就算要打,那也最好等后续的部队赶来形成合力再说。他现在已经拥有了一线部队的完全指挥权,类似这种打与不打、如何去打的决策,无需再事事向钱天敦请示,自己就可以作出决定。
掌握这样的权力之后,独立团的作战效率无疑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像当下这样的环境,联军指挥部与前线部队相距两三百里,即便是有电台这样黑科技也还是不免有贻误战机的可能。
当然了,这对高桥南个人而言,更多的感受是上司给予了自己充分的信任,而这样的信任意味着他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不容有失,打败仗还是其次,要是辜负了钱天敦的信任就不可原谅了。所以他宁可在指挥过程中稍微谨慎一些,也不愿因为贪功冒进而给了敌军翻盘的机会。
不过清军也不是傻到决定撤军就会连基本的作战原则都不顾及,这些带兵将领大多都南征北伐打过不少仗,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主力抵达价川附近之后立刻就重新构筑外层警戒圈。于是很快便有清军游骑发现了价川镇的异状,这个刚刚才被劫掠一空的镇子似乎还有人迹活动,立刻便集结了一队人马试图进入镇子查看。
实际上这队骑兵还离村子约莫有半里地的时候,便已经有人在马背上瞧出了不对劲的地方,进出镇子的主要通道似乎被树干乱石堵了起来,而这显然不会是先前抢完就撤的清军部队所为。海汉军能够如此迅速地赶到清军主力的目的地附近埋伏,一方面是军情信息传递及时,部队行军组织得力,另一方面也是拜朝鲜境内这一片地区的地形所赐。
大同江在平壤以北的上游江段全在山区,这一片区域并无道路,基本只具备水上通航能力,陆军大部队要从陆上通过这片区域极为困难,所以当初清军也主动放弃了从上游渡江的打算
1837.第1837章 难以脱身
第1837章 难以脱身
独立团虽然善于山地作战,但要以两千多分散在山林中的多国联军去对付山间河谷这数万清军,高桥南不会膨胀地认为在这种局面下还可以轻松解决对手,所以他当下的战术还是打算以骚扰为主,尽可能地拖延清军的行动进程。
安南派来这支部队中的军官都曾在海汉军中接受培训,所以沟通、指挥体系和战术风格都不存在相容问题,可以直接由高桥南进行指挥。而葡萄牙人稍微麻烦一点,无法像安南部队这样与海汉军无缝衔接,高桥南便给予了带队的西芒自主行动的权力,不过还是提醒了西芒在与清军接战时保持距离,避免被清军所包围。
至于战力羸弱的朝鲜军队,考虑到交战环境几乎都在崎岖山地,高桥南甚至都没把朝鲜部队用来当炮灰的打算,不准备将其成建制地投入战场使用,以免被惊慌失措的朝鲜人打乱了自己阵脚。除了分配到基层部队的向导人员以外,剩下的朝鲜部队都被调派到后方去负责后勤任务。
由于清军投入了大量人力,在河谷中修建渡河木桥的进展非常快,高桥南不愿再拖下去,于是战斗在联军抵达香山两小时之后便打响了。不过高桥南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在河谷中扎营的清军主力,而是被分配到砍树任务的这部分人。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香山河谷内多处地点响起了火枪射击的声音,数支伐木队遭到了来自密林中的袭击。虽然有一些悍不畏死的清兵试图使用手里的伐木工具实施反击,但他们甚至都没能看到敌人的身影,便被林子里射出的子弹打倒在地。
为了确保工作效率,清军并没有使用俘虏的朝鲜人来充当伐木工,这样也不用再分派更多的人手去充当看守。但这种布置倒是便宜了联军部队,只要见着在砍伐树木的,直接开火便是,也不用担心出现误伤让军中的朝鲜官兵感到不满。
短短片刻的交手,猝不及防的清军就损失了近百人手,幸存者不得不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当下这种状况还是先逃出树林保住小命要紧。而林外的清军部队反应倒还算比较快,在很短的时间呢就集结起了几个千人队布下临时防线,甚至还抬出了几门小炮对准出事的山林,准备迎击可能出现的敌军。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独立团虽然善于山地作战,但要以两千多分散在山林中的多国联军去对付山间河谷这数万清军,高桥南不会膨胀地认为在这种局面下还可以轻松解决对手,所以他当下的战术还是打算以骚扰为主,尽可能地拖延清军的行动进程。
安南派来这支部队中的军官都曾在海汉军中接受培训,所以沟通、指挥体系和战术风格都不存在相容问题,可以直接由高桥南进行指挥。而葡萄牙人稍微麻烦一点,无法像安南部队这样与海汉军无缝衔接,高桥南便给予了带队的西芒自主行动的权力,不过还是提醒了西芒在与清军接战时保持距离,避免被清军所包围。
至于战力羸弱的朝鲜军队,考虑到交战环境几乎都在崎岖山地,高桥南甚至都没把朝鲜部队用来当炮灰的打算,不准备将其成建制地投入战场使用,以免被惊慌失措的朝鲜人打乱了自己阵脚。除了分配到基层部队的向导人员以外,剩下的朝鲜部队都被调派到后方去负责后勤任务。
由于清军投入了大量人力,在河谷中修建渡河木桥的进展非常快,高桥南不愿再拖下去,于是战斗在联军抵达香山两小时之后便打响了。不过高桥南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在河谷中扎营的清军主力,而是被分配到砍树任务的这部分人。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香山河谷内多处地点响起了火枪射击的声音,数支伐木队遭到了来自密林中的袭击。虽然有一些悍不畏死的清兵试图使用手里的伐木工具实施反击,但他们甚至都没能看到敌人的身影,便被林子里射出的子弹打倒在地。
为了确保工作效率,清军并没有使用俘虏的朝鲜人来充当伐木工,这样也不用再分派更多的人手去充当看守。但这种布置倒是便宜了联军部队,只要见着在砍伐树木的,直接开火便是,也不用担心出现误伤让军中的朝鲜官兵感到不满。
短短片刻的交手,猝不及防的清军就损失了近百人手,幸存者不得不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当下这种状况还是先逃出树林保住小命要紧。而林外的清军部队反应倒还算比较快,在很短的时间呢就集结起了几个千人队布下临时防线,甚至还抬出了几门小炮对准出事的山林,准备迎击可能出现的敌军。独立团虽然善于山地作战,但要以两千多分散在山林中的多国联军去对付山间河谷这数万清军,高桥南不会膨胀地认为在这种局面下还可以轻松解决对手,所以他当下的战术还是打算以骚扰为主,尽可能地拖延清军的行动进程。
安南派来这支部队中的军官都曾在海汉军中接受培训,所以沟通、指挥体系和战术风格都不存在相容问题,可以直接由高桥南进行指挥。而葡萄牙人稍微麻烦一点,无法像安南部队这样与海汉军无缝衔接,高桥南便给予了带队的西芒自主行动的权力,不过还是提醒了西芒在与清军接战时保持距离,避免被清军所包围。
至于战力羸弱的朝鲜军队,考虑到交战环境几乎都在崎岖山地,高桥南甚至都没把朝鲜部队用来当炮灰的打算,不准备将其成建制地投入战场使用,以免被惊慌失措的朝鲜人打乱了自己阵脚。除了分配到基层部队的向导人员以外,剩下的朝鲜部队都被调派到后方去负责后勤任务。
由于清军投入了大量人力,在河谷中修建渡河木桥的进展非常快,高桥南不愿再拖下去,于是战斗在联军抵达香山两小时之后便打响了。不过高桥南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在河谷中扎营的清军主力,而是被分配到砍树任务的这部分人。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香山河谷内多处地点响起了火枪射击的声音,数支伐木队遭到了来自密林中的袭击。虽然有一些悍不畏死的清兵试图使用手里的伐木
1838.第1838章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第1838章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高桥南近两年其实已经极少会再身先士卒地参与到一线的作战行动当中了,因为他也明白自己目前最重要的职能是指挥作战,而不是亲临一线杀敌。不过当下这种特殊的作战环境,让他又重新燃起了参与战斗的激情。在清川江中泅渡的时候,他脑海中甚至冒出了当年在安南打仗时的情景,武装泅渡在那时可是他的强项之一,首长们甚至开玩笑说把他丢在安南的海里可以一路游回三亚。
这么些年过去,高桥南的体能状况肯定不如当年了,不过要游过这条百余米宽的清川江倒不在话下,更何况他身边还有几名水性出众的部下,在渡江过程中充当他的保镖。
高桥南顺利在对岸的石滩江岸登陆,立刻下令尽快集结部队发放武器。不过渡过清川江之后的数百海汉兵因为泅渡能力的差异,散布在了长达里许的江岸上,在夜间重新集结花费了相当一段时间才完成。最终经过清点,还是有三人在清川江中消失了,但这个情况已经比高桥南预计的更好一些。当下也没有时间去寻找这些失踪人员了,完成集结之后在江滩上休整了约莫半个小时,便沿着江岸又朝上游摸去。
在夜间泅渡并完成集结虽然不易,但要寻找目标倒是没那么困难,清军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架桥,夜间也在点起火堆继续作业,隔着很远便能看到香山河谷中的亮光。而天黑之前乘木筏抵达清川江北岸的伐木队,也同样靠着火堆照明在连夜进行伐木作业。这对于海汉军来说,就是再显眼不过的目标了。
在河谷中的架桥工地外围有数万清军营地保护,也无需担心清川江南岸山林中的海汉军能对其发动袭击。但北岸这边因为运力有限,除了伐木队之外,就只有数量不算太多的清军担任护卫。
高桥南所率的部队在夜色中慢慢向伐木区接近,为了预防清军在暗处设伏,他特地安排部队在推进放慢速度,并且将精于摸排的侦察兵放在最前方开路。而这样的安排也的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侦察兵果然在沿途识破了几处清军的暗哨,并使用弩箭和贴身刺杀的手段悄无声息地端掉了这几个暗哨。
直到海汉军推进到伐木区的边缘,才终于有清军发现了他们的存在。但此时清军在明,而在暗的海汉军已经在外围行成弧形之势,甫一接战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场面,几百名对此毫无防备的清兵很快就倒在了交叉火力的覆盖当中,而剩下的人虽然有心抵抗,但藏在暗处的敌人却让他们有力使不出,仍然不断地倒在此起彼伏的冷枪射击之下。
高桥南也亲自持枪参与了战斗,他虽然并非神枪手,但从军期间摸枪的时间胜过了军中的绝大部分人,战斗经验也是一等一的丰富,即便是久疏战阵,但回到这种环境下却依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高桥南近两年其实已经极少会再身先士卒地参与到一线的作战行动当中了,因为他也明白自己目前最重要的职能是指挥作战,而不是亲临一线杀敌。不过当下这种特殊的作战环境,让他又重新燃起了参与战斗的激情。在清川江中泅渡的时候,他脑海中甚至冒出了当年在安南打仗时的情景,武装泅渡在那时可是他的强项之一,首长们甚至开玩笑说把他丢在安南的海里可以一路游回三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