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这么些年过去,高桥南的体能状况肯定不如当年了,不过要游过这条百余米宽的清川江倒不在话下,更何况他身边还有几名水性出众的部下,在渡江过程中充当他的保镖。

    高桥南顺利在对岸的石滩江岸登陆,立刻下令尽快集结部队发放武器。不过渡过清川江之后的数百海汉兵因为泅渡能力的差异,散布在了长达里许的江岸上,在夜间重新集结花费了相当一段时间才完成。最终经过清点,还是有三人在清川江中消失了,但这个情况已经比高桥南预计的更好一些。当下也没有时间去寻找这些失踪人员了,完成集结之后在江滩上休整了约莫半个小时,便沿着江岸又朝上游摸去。

    在夜间泅渡并完成集结虽然不易,但要寻找目标倒是没那么困难,清军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架桥,夜间也在点起火堆继续作业,隔着很远便能看到香山河谷中的亮光。而天黑之前乘木筏抵达清川江北岸的伐木队,也同样靠着火堆照明在连夜进行伐木作业。这对于海汉军来说,就是再显眼不过的目标了。

    在河谷中的架桥工地外围有数万清军营地保护,也无需担心清川江南岸山林中的海汉军能对其发动袭击。但北岸这边因为运力有限,除了伐木队之外,就只有数量不算太多的清军担任护卫。

    高桥南所率的部队在夜色中慢慢向伐木区接近,为了预防清军在暗处设伏,他特地安排部队在推进放慢速度,并且将精于摸排的侦察兵放在最前方开路。而这样的安排也的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侦察兵果然在沿途识破了几处清军的暗哨,并使用弩箭和贴身刺杀的手段悄无声息地端掉了这几个暗哨。

    直到海汉军推进到伐木区的边缘,才终于有清军发现了他们的存在。但此时清军在明,而在暗的海汉军已经在外围行成弧形之势,甫一接战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场面,几百名对此毫无防备的清兵很快就倒在了交叉火力的覆盖当中,而剩下的人虽然有心抵抗,但藏在暗处的敌人却让他们有力使不出,仍然不断地倒在此起彼伏的冷枪射击之下。

    高桥南也亲自持枪参与了战斗,他虽然并非神枪手,但从军期间摸枪的时间胜过了军中的绝大部分人,战斗经验也是一等一的丰富,即便是久疏战阵,但回到这种环境下却依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高桥南近两年其实已经极少会再身先士卒地参与到一线的作战行动当中了,因为他也明白自己目前最重要的职能是指挥作战,而不是亲临一线杀敌。不过当下这种特殊的作战环境,让他又重新燃起了参与战斗的激情。在清川江中泅渡的时候,他脑海中甚至冒出了当年在安南打仗时的情景,武装泅渡在那时可是他的强项




1839.第1839章 战义州
    第1839章 战义州

    清军当初在鸭绿江寻找渡江进入朝鲜的地点时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前前后后考察了不少地方,也做了多套行动方案,最后选择九连城还是因为当地进可攻退可守,江对面的义州境内地势相对还算平坦,适合骑兵部队快速推进。

    而当下要从朝鲜境内撤回国,又得再渡一次鸭绿江。清军将领们其实并不太想再回到九连城附近渡江,因为海汉舰队极有可能会先他们一步抵达那里,再次上演武装封锁江面的场面,那就意味着清军还得再绕回上游另寻地方渡江。但当下清军的确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急需去下游的义州获取补给,否则就算能在上游顺利渡江,到了对岸也没有足够的军粮支撑他们回到粮食储备充足的大城。

    至于会不会在当地的江面上看到他们最不愿遇见的海汉舰队,那也只有去了才知道了,而当下可没有时间给清军慢慢考虑,要知道背后还有一股穷凶极恶的追兵,从安州一路追了数百里,一旦停下脚步,只怕半日之内就会被其咬住。

    清军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义州境内,但由于这一路都是山地密林,这数万人马的行军速度差异颇大,因此各部之间也是拉开了距离,队伍前后绵延达数十里。看起来似乎声势颇大,但清军将领们自己很清楚,麾下的部队已经十分疲劳,而且军中粮草已经快要告罄,一部分部队从昨晚开始已经没有再向士兵们分配口粮了。

    进入义州境内之后,沿途所见有人烟的地方,不管是零散农户还是村镇,均未能逃过清军的劫掠。虽说抢到的粮食数量有限,但总算聊胜于无,可以暂时缓解一下缺乏军粮的压力。真正能够解决他们粮食问题的,还是前方的义州城。

    在清军进入朝鲜的时候,渡过鸭绿江之后并未分兵去攻打不在起行军路线上的义州城,而是直接向东南方向推进去打了龙川城。于是原本距离清军渡江点最大的城池义州,反而是安然无恙地躲过了清军的攻击。只是过了快三个月之后,这清军兜兜转转又回来了,而且以义州城内数量有限的驻军,想要扛住清军的攻城战可谓极其困难。

    清军刚进入朝鲜境内的时候就连下数城,自然不会将这义州城放在眼里,前锋部队抵达义州城外之后只作了片刻休整,制作了一些攻城梯,便开始起兵攻城。

    不过或许是长途行军之后导致作战状态确实有所下降,清军的第一波攻势并不顺利,步兵在接近城墙的过程中就被城头的弓箭射倒了两三百人。虽然清军也组织了弓箭手在远处抛射城头,但终究是居高临下的一方在这种弓箭对射中更具优势。

    义州城内的守军对于这场战斗显然是有所准备,当清军将攻城梯搭到城墙下的时候,城头上檑木滚石金汤不断抛出,让仅仅千余人的攻城部队立刻便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清军当初在鸭绿江寻找渡江进入朝鲜的地点时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前前后后考察了不少地方,也做了多套行动方案,最后选择九连城还是因为当地进可攻退可守,江对面的义州境内地势相对还算平坦,适合骑兵部队快速推进。

    而当下要从朝鲜境内撤回国,又得再渡一次鸭绿江。清军将领们其实并不太想再回到九连城附近渡江,因为海汉舰队极有可能会先他们一步抵达那里,再次上演武装封锁江面的场面,那就意味着清军还得再绕回上游另寻地方渡江。但当下清军的确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急需去下游的义州获取补给,否则就算能在上游顺利渡江,到了对岸也没有足够的军粮支撑他们回到粮食储备充足的大城。

    至于会不会在当地的江面上看到他们最不愿遇见的海汉舰队,那也只有去了才知道了,而当下可没有时间给清军慢慢考虑,要知道背后还有一股穷凶极恶的追兵,从安州一路追了数百里,一旦停下脚步,只怕半日之内就会被其咬住。

    清军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义州境内,但由于这一路都是山地密林,这数万人马的行军速度差异颇大,因此各部之间也是拉开了距离,队伍前后绵延达数十里。看起来似乎声势颇大,但清军将领们自己很清楚,麾下的部队已经十分疲劳,而且军中粮草已经快要告罄,一部分部队从昨晚开始已经没有再向士兵们分配口粮了。

    进入义州境内之后,沿途所见有人烟的地方,不管是零散农户还是村镇,均未能逃过清军的劫掠。虽说抢到的粮食数量有限,但总算聊胜于无,可以暂时缓解一下缺乏军粮的压力。真正能够解决他们粮食问题的,还是前方的义州城。

    在清军进入朝鲜的时候,渡过鸭绿江之后并未分兵去攻打不在起行军路线上的义州城,而是直接向东南方向推进去打了龙川城。于是原本距离清军渡江点最大的城池义州,反而是安然无恙地躲过了清军的攻击。只是过了快三个月之后,这清军兜兜转转又回来了,而且以义州城内数量有限的驻军,想要扛住清军的攻城战可谓极其困难。

    清军刚进入朝鲜境内的时候就连下数城,自然不会将这义州城放在眼里,前锋部队抵达义州城外之后只作了片刻休整,制作了一些攻城梯,便开始起兵攻城。

    不过或许是长途行军之后导致作战状态确实有所下降,清军的第一波攻势并不顺利,步兵在接近城墙的过程中就被城头的弓箭射倒了两三百人。虽然清军也组织了弓箭手在远处抛射城头,但终究是居高临下的一方在这种弓箭对射中更具优势。

    义州城内的守军对于这场战斗显然是有所准备,当清军将攻城梯搭到城墙下的时候,城头上檑木滚石金汤不断抛出,让仅仅千余人的攻城部队立刻便出现了不小的伤亡。清军当初在鸭绿江寻找渡江进入朝鲜的地点时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前前后后考察了不少地方,也做了多套行动方案,最后选择九连城还是因为当地进可攻退可守,江对面的义州境内地势相对还算平坦,适合骑兵部队快速推进。

    而当下要从朝鲜境内撤回国,又得再渡一次鸭绿江。清军将领们其实并不太想再回到九连城附近渡



1840.第1840章 战后清算
    第1840章 战后清算

    “金大人,有好消息!我刚接到从前线发回的战报,清军主力已经于昨日离开贵国,逃回鸭绿江北岸的山区了!”

    尽管这个结果其实在几天之前的战报中就已经有很明确的预兆了,但能够最终从钱天敦口中得到确认,还是让金尚宪激动不已。这意味着从去年察觉到清国的不善意图开始,朝鲜这将近一年的被动处境终于宣告结束,一直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君臣国民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金尚宪连忙拱手作揖谢道:“此番胜利得来不易,多亏贵国出兵助战,才能将敌军赶出国门,保得我国平安。我金某人先在这里替国王陛下和本国国民谢过这份恩情!”

    钱天敦笑眯眯地应道:“去年与贵国缔结盟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承诺过,会在必要的时候为贵国提供军事保护,这次出兵驱逐清军,也是履行我国作为盟友的责任而已,金大人太客气了!”

    金尚宪听了这话简直想要翻个大白眼给对方,当初朝鲜向海汉申请军事援助的时候,海汉高官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推三阻四最后还开口索要了一大笔钱才答应出兵。而联军到了朝鲜之后,这索要的条件就更多了,不但要钱要粮,而且还要朝鲜提供大量劳动力和一片永久划归给海汉驻军使用的土地,甚至连朝鲜军队的指挥权都想一并接管。

    要不是金尚宪为首的主战派坚持要以战斗解决问题,国王李倧可能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因为海汉提出的苛刻条件而打了退堂鼓。而后来海汉军故意在鸭绿江放清军入境,导致北方边境城镇接连陷落,上万朝鲜民众沦为阶下囚,死伤的朝鲜军也多达数千,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算。虽说海汉也解释了这样的安排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为的是诱敌深入之后利用朝鲜国土的纵深来更有效地打击清军,但金尚宪知道朝野上下的耐心也几乎耗到了尽头,若不是战局走向从大宁江开始有了转变,他大概也得为接连战败背锅,被国王治罪下狱了。

    联军在大同江畔以近乎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清军,毙伤敌人数以千计,并迫使其知难而退,不得不放弃南下选择调头撤军,仅凭这一战的战果就足以让金尚宪保住自己在国内官场的地位和话语权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金大人,有好消息!我刚接到从前线发回的战报,清军主力已经于昨日离开贵国,逃回鸭绿江北岸的山区了!”

    尽管这个结果其实在几天之前的战报中就已经有很明确的预兆了,但能够最终从钱天敦口中得到确认,还是让金尚宪激动不已。这意味着从去年察觉到清国的不善意图开始,朝鲜这将近一年的被动处境终于宣告结束,一直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君臣国民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金尚宪连忙拱手作揖谢道:“此番胜利得来不易,多亏贵国出兵助战,才能将敌军赶出国门,保得我国平安。我金某人先在这里替国王陛下和本国国民谢过这份恩情!”

    钱天敦笑眯眯地应道:“去年与贵国缔结盟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承诺过,会在必要的时候为贵国提供军事保护,这次出兵驱逐清军,也是履行我国作为盟友的责任而已,金大人太客气了!”

    金尚宪听了这话简直想要翻个大白眼给对方,当初朝鲜向海汉申请军事援助的时候,海汉高官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推三阻四最后还开口索要了一大笔钱才答应出兵。而联军到了朝鲜之后,这索要的条件就更多了,不但要钱要粮,而且还要朝鲜提供大量劳动力和一片永久划归给海汉驻军使用的土地,甚至连朝鲜军队的指挥权都想一并接管。

    要不是金尚宪为首的主战派坚持要以战斗解决问题,国王李倧可能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因为海汉提出的苛刻条件而打了退堂鼓。而后来海汉军故意在鸭绿江放清军入境,导致北方边境城镇接连陷落,上万朝鲜民众沦为阶下囚,死伤的朝鲜军也多达数千,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算。虽说海汉也解释了这样的安排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为的是诱敌深入之后利用朝鲜国土的纵深来更有效地打击清军,但金尚宪知道朝野上下的耐心也几乎耗到了尽头,若不是战局走向从大宁江开始有了转变,他大概也得为接连战败背锅,被国王治罪下狱了。

    联军在大同江畔以近乎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清军,毙伤敌人数以千计,并迫使其知难而退,不得不放弃南下选择调头撤军,仅凭这一战的战果就足以让金尚宪保住自己在国内官场的地位和话语权了。“金大人,有好消息!我刚接到从前线发回的战报,清军主力已经于昨日离开贵国,逃回鸭绿江北岸的山区了!”

    尽管这个结果其实在几天之前的战报中就已经有很明确的预兆了,但能够最终从钱天敦口中得到确认,还是让金尚宪激动不已。这意味着从去年察觉到清国的不善意图开始,朝鲜这将近一年的被动处境终于宣告结束,一直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君臣国民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金尚宪连忙拱手作揖谢道:“此番胜利得来不易,多亏贵国出兵助战,才能将敌军赶出国门,保得我国平安。我金某人先在这里替国王陛下和本国国民谢过这份恩情!”

    钱天敦笑眯眯地应道:“去年与贵国缔结盟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承诺过,会在必要的时候为贵国提供军事保护,这次出兵驱逐清军,也是履行我国作为盟友的责任而已,金大人太客气了!”

    金尚宪听了这话简直想要翻个大白眼给对方,当初朝鲜向海汉申请军事援助的时候,海汉高官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推三阻四最后还开口索要了一大笔钱才答应出兵。而联军到了朝鲜之后,这索要的条件就更多了,不但要钱要粮,而且还要朝鲜提供大量劳动力和一片永久划归给海汉驻军使用的土地,甚至连朝鲜军队的指挥权都想一并接管。

    要不是金尚宪为首的主战派坚持要以战斗解决问题,国王李倧



1841.第1841章 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1841章 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朝鲜西北部的交战区中,大概只有大同江基地内一直保持着比较安定的秩序。援朝的联军便是由四个国家组成,再算上战俘和东道主,这一个基地里竟然有六个国家的人,虽然这里的人员构成十分混杂,但由于海汉在这里实行了非常严格的战时军管措施,对粮食也采取了配给制,因此也没什么人敢于挑战海汉的威信。

    不管是来自辽东的汉人,还是被官府派遣到这里的朝鲜人,相比外面流离失所的难民,在战时能进入这个得到海汉军庇护的避风港,就已经算是受到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了。

    位于大同江上游的平壤城,江北部分的城区在战前就被直接放弃了,有数以万计的民众暂时被疏散到大同江以南,上游地区,以及位于下游的海汉控制区内暂时安置。清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平壤城,虽然没有抢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但他们走的时候却是放火将城内外大部分的房舍烧了个干净,这种破坏行动直接导致战后出现了大量无家可归的朝鲜平民。

    朝鲜官府虽然也在组织战后重建和赈济,但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而这附近唯一能保证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就只有位于大同江下游的海汉军事基地了。因为海汉基地内仍有许多未完的基建工程需要大量劳动力,在这里工作的民夫至少食物和住处还能得到保障。于是原本在战后应该选择返乡的朝鲜民工并没有主动离开的迹象,反倒是有更多的朝鲜民众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基地外,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份糊口的生计。

    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民众在了解到海汉的移民政策之后,萌生出了改换门庭的想法。毕竟海汉的军事实力有目共睹,如果不是其及时出手,朝鲜恐怕根本就无力抵抗北方强邻的南侵,而处于强大武装保护之下的海汉国民显然不会有这样顾虑。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在朝鲜西北部的交战区中,大概只有大同江基地内一直保持着比较安定的秩序。援朝的联军便是由四个国家组成,再算上战俘和东道主,这一个基地里竟然有六个国家的人,虽然这里的人员构成十分混杂,但由于海汉在这里实行了非常严格的战时军管措施,对粮食也采取了配给制,因此也没什么人敢于挑战海汉的威信。

    不管是来自辽东的汉人,还是被官府派遣到这里的朝鲜人,相比外面流离失所的难民,在战时能进入这个得到海汉军庇护的避风港,就已经算是受到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了。

    位于大同江上游的平壤城,江北部分的城区在战前就被直接放弃了,有数以万计的民众暂时被疏散到大同江以南,上游地区,以及位于下游的海汉控制区内暂时安置。清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平壤城,虽然没有抢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但他们走的时候却是放火将城内外大部分的房舍烧了个干净,这种破坏行动直接导致战后出现了大量无家可归的朝鲜平民。
1...696697698699700...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