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沈安去换了衣裳回来,曹佾已经寻曾二梅弄了几斤卤肉,准备带回武学去吃。
“话说……安北,今日官家破天荒夸赞了华原郡王,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如今宗室虽然少闹腾了,可也没几个支持官家和新政的,这样的局面不能长久下去了,所以官家就想寻个典型。于是某就让赵仲矿提前从书院出来,顺带给他介绍了一家教书的学堂……”
“这竟然是官家的安排?”曹佾拍了一下脑门,觉着自己有些笨拙。
“当然是官家的安排,不过官家还得寻个借口去……人啊!”
沈安觉得赵曙的举动有些掩耳盗铃的味道,多此一举。但帝王往往需要这么多此一举,然后才是程序正义。
能蔑视程序的帝王也就是那几个而已,赵曙不在其中。
“那赵允良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曹佾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曹家当年也是被先帝猜忌,让他不不得窝在家里玩修道。
而赵允良也是如此,他不但修道,还玩辟谷,没玩死自己真的算是运气。
“你说……赵允良若是辟谷死了会如何?”曹佾有些阴谋论的意思。
沈安淡淡的道:“郡王府定然会报喜丧,说赵允良修炼有成,被道尊接引上天了。谁敢不这么说,谁就要做好去西北或是西南一辈子的准备,还得是全家一起。”
这就是帝王。
这种感觉很古怪,以至于在武学见到程颢后,沈安还在有些恍惚。
“要教授经史子集某不反对。”面对程颢的警惕,沈安坦然道:“但某不会允许把武学变成一个探究儒学的地方,更不会允许武学里处处都是子曰的读书声。
若是如此,某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让你知道什么是武学!”





北宋大丈夫 第1676章 忠心之道
程颢微笑道:“为何不能?”
“因为武学首要是武,其次才是文。教授儒学何意?忠义之道罢了,忠义之道不在于儒学里,而在于其它地方。”
沈安微微后仰身体,这是一种俯瞰的姿态,“某知晓你学问了得,但学问只是一家之言。而让你在武学任职,某以为你应当知晓自己该做些什么。武学,终究是要教授武人如何去打胜仗的地方,而不是教授他们去琢磨什么子曰子曰。”
“你先前说到了忠义之道,某以为忠义之道就在先贤的学问里。”
程颢并不因为对方是沈断腿而却步,这份勇气得到了沈安的夸赞。
“你至少胆气比那些君子强多了。”
沈安想起了后世关于这位大佬的一段逸闻,说是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去赴宴,席间有歌姬歌舞,好不安逸。
程颐不悦,觉得太过分了,于是拂袖避开。
而程颢却大快朵颐,吃的酣畅淋漓。
第二天程颐就就对程颢发难,程颢解释道:“昨日虽然席间有歌姬,可我的心中没有歌姬啊!”
这话后世人一定觉得耳熟,好像佛家也有同样的说法。比如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连小说里都有,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推理开来还有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等事儿在沈安看来就是闲的蛋疼。
所以他哪里会让程颢在武学里推行自己的那一套学问。
真要是把这些武人弄的一副道学家的模样,赵曙能宰了他。
王阳明文武全能的让后人自惭形秽,可程颢如今却以反对新政而著称。
程颢默然,随后说道:“忠义之道必然要教授,学生们必须要学,还得多学。”
“学了用这些去杀敌?”沈安在耍无赖。
“沈龙图……”程颢有些不满,“先贤的学问里有大道。”
“大道这是少数人去钻研的东西,武学只学两样,怎么打胜仗,以及怎么让他们更忠心。”
要想改变大宋对武人的压制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忠诚于大宋。
“如此怎么让他们忠心?”程颢依旧在微笑,“在某看来,唯有苦读!”
“某自然有法子。”沈安在琢磨事。
“如此……某洗耳恭听。”
老程也不是善茬,否则也不会和王安石闹翻了。
“某需要回家准备一下。”
这是遁术!
程颢笑了笑,很是宽容的那种。
你去吧。
我就不追究了。
沈安回到家,在书房里琢磨了许久。
“安北!”
苏轼每次来都是这么急匆匆的。
一进书房,他就四处寻摸,“冰水哪有?”
沈安叫人去弄,苏轼坐下又起来,“那个……外面有话,说是你说的,武学的学生无需学经史子集,就能变得忠心耿耿。”
“特么的!这谁在造谣?老子要弄死他!”
沈安怒了,“可是程颢?”
好你个程圣人,竟然给哥下绊子?
苏轼摇头,“程颢某知道一些,这等事他干不出来。”
程圣人的人品值得信赖?
沈安想想觉得也是,而支持他这个观点的最有利证据就是沈断腿的名号。
若是程颢敢对外散播沈安的谣言,沈安就敢下手打断他的腿。
“某只是说别把武学变成儒学的学堂,别把学生们变成了书呆子!”
沈安冷笑道:“某和程颢说话时就两个教授在,定然是他们三人中的谁对外人说了,随后有心无心的谣言就被传了出去。”
这时陈洛送来了冰水,苏轼一口气喝了一大碗,爽的直抽抽。
“安北,此事不可小觑,外面如今都在说你在亵渎学问,还说什么若是不用儒学,教授出来的就是一群赳赳武夫,前唐时的那种。”
这话有些恶毒啊!
前唐中后期的武人被评为最无耻和最没有忠义的一个群体,把武学的学生和他们作比较,这就是要毁那些学生的前程,进而毁掉武学的前程……
“你好毒你好毒你好毒……”
沈安哼着歌,看着很是轻松。
苏轼觉得肚子里一阵凉爽,安逸的道:“此事还是解释一下吧,要不某去,某好歹和程颢共事过一阵子。”
沈安摇头,“解释什么?为何要解释?”
他的眉微微挑起,一股子不屑的气息就散发出来。
“安北,那些人都说……说你和程颢较劲,不用儒学也能让学生们知道忠义之道。”
“没错。”沈安漫不经心的整理着桌子上的纸张。
“那些人只是土鸡瓦狗罢了,子瞻你别管,那个……晚上家里弄牛腩火锅,你可要吃?”
“吃,定然要吃。”苏轼最好美食,听到这个马上一溜烟跑回了御史台,再回来时手中提着一坛子酒,“这是别人送的,说是益州的美酒,今晚咱们尝尝。”
一顿牛腩火锅下肚,苏轼心满意足的打着嗝回家了,临走前得意的道:“明月楼的那个新来的女伎邀某去喝酒,安北,若是家里有人来问,你就说某和好友去赴宴,今夜就不回来了。拜托。”
沈安叹道:“你这个……罢了,你去吧。”
苏轼得意的拱手,“某当折桂去也!”
这货,真是让人无语。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你要说男人就该守着一个女子过活,那天下男人都会说你有病,天下女人也会说你有病,但一边说一边羡慕……为啥没这种好男人娶俺呢?
这个时代,男尊女卑依旧是主流。
沈安觉得苏轼这样的日子不咋滴,就随口道:“别喝多了出丑啊!”
“放心!”
结果晚些就传来消息。
“说是苏郎君蹲马桶上下不来了,他急令小人来报信,说担心明月楼里有人下毒。”
卧槽!
牛腩有问题?
沈安感受了一下,肠胃里没啥反应。
他吩咐道:“告诉娘子,子瞻有事,某出去一趟。”
他急匆匆的去了明月楼,见到苏轼时,这货已经躺在榻上,只有喘息的份,边上一个郎中在摇头叹息。
“这是……子瞻兄!”
沈安念及苏轼的耿直,不禁热泪盈眶。
我把苏仙蝴蝶没了吗?
苏轼勉强抬头,“安北,某死不了,哈哈哈哈!”
这货笑的依旧是没心没肺的!
沈安心中一松,抹了一把眼泪问道:“是什么病?”
郎中见是邙山神医的学生来了,急忙起身行礼,然后说道:“小人诊脉之后,加上问了苏御史,觉着应当是吃了寒凉之物,又接着吃了火锅,这一下肠胃就生出了变化,拉稀……”
有道理!
郎中见沈安点头,不禁暗喜,“还请沈龙图指点。”
能得到邙山神医的传人指点,回头他在杏林中的名气就会飙升。
想到顾客,不,想到病人盈门的盛景,郎中不禁喜上眉梢。
“某记得你,好似在哪见过,想来不会错。”沈安就一个江湖骗子,哪里会什么医术,他一番忽悠,让郎中觉着自己的前程远大,后来竟然不肯收苏轼的诊金。
“沈龙图当面,小人若是收了钱,那不是打他老人家的脸吗?万万不可!”
最后郎中被逼的不行,竟然冲到窗户边,一跃而下。
“别!”苏轼和沈安齐齐呼喊,可郎中却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中途还回头微笑了一下。
沈安急忙冲到了窗户边,心中懊悔不已。
楼下灯火阑珊处,郎中傲然而立。
我去!
竟然是位好汉兄?
汴梁藏龙卧虎啊!
沈安回家后给妻子说了此事,杨卓雪听了没什么反应。
“不奇怪?”
沈安一边脱衣服一边问道。
这个女人不给面子啊!
杨卓雪在边上收拾他的衣裳,说道:“不奇怪,当年妾身还小,曾跟随爹爹去过道观里,见到一个道人在攀爬高楼,当真如履平地,后来更是一跃而下,和鸟儿般的轻盈。”
哎!
原来这个婆娘竟然开过眼界啊!
沈安觉得自己就是个土老帽。
土老帽晚上很是和妻子愉悦了几次,第二天早上精神抖擞的准备去武学。
“哥哥要击败他!”
沈安不用教授武学就能让武人们学到忠义之道,这个话题这两天最火热,家里也知道了。
果果带着爱宠来送行,因为是去武学,所以李宝玖佩戴长刀和弓箭,看着就像是要去杀人。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哈哈哈!
沈安大笑出门,一路往武学去了。
“见过官家!”
赵曙带着宰辅们竟然出现在了武学里,可见君臣对武学的关切。
而关切的重点就是如何让武人忠心耿耿。
曹佾说道:“安北,官家说了,既然要说忠义之道,那就多些人,可武学没那么大的地方,要不……”
“就在外面吧。”
于是七百学生在校场上列阵,而沈安就站在前面准备开讲,身后是大宋君臣。
这个观摩阵容很强大啊!
沈安深吸一口气,说道:“何为忠心?某以为忠心对的是陛下,是这个大宋,另外就是无数大宋人,加起来就是家国。”
“从汉唐始,武人从忠心耿耿到野性难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某以为是少了教导,少了约束。”
“大宋开国之前,中原板荡,民不聊生,是谁结束了战乱?是谁保护了大宋?是你们的前辈,无数武人前赴后继的在冲杀,为了什么?他们笨,说不出来,某今日就为他们说出来,为的是这个家国,为的是自己的父母亲人……”
“武人之变,在前唐时最为明显。不听号令,把疆土变成了自己的地盘,野心勃勃,想着自己也能成为帝王,可最后都成了尘土!”
学生们面色通红,眼中有悲痛之色。
“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武人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该不该打?该!”
沈安一句该让学生们多了些委屈。
“为了一己之私,让天下板荡,血流成河,这等人,该死!”
……
还有一更。




北宋大丈夫 第1677章 忠心耿耿(为‘烟灰黯然跌落’加更5)
沈安的话让学生们越发的情绪低沉了。
“士气下去了。”韩琦做过枢密使,也统过军,对此很敏感。但赵曙却不置可否。
“大宋结束了战乱,至今已有百年。如今交趾覆灭,西贼束手,辽人退守……这是谁的功劳?”
沈安看着学生们,有人举手,“是官家的功劳!”
那学生喊的声嘶力竭,沈安心中大喜,说道:“对,正是官家的功劳。”
好小子,有前途!
他在心中给这个学生点了几个赞,然后说道:“大宋如今将领调防频繁,精锐大多在京城周边,这维系了大宋百年来的太平。可以后呢?当某位大将统兵数十万,征伐一方,到了那时,如何能确保他不生出异心来?”
这货……这话题犯忌讳啊!
回头老夫要收拾他!
包拯偷瞥了赵曙一眼,发现这位官家竟然面带微笑,显然很赞同沈安在此刻提出这个问题来。
包拯转念一想,就明白了根源。
这个问题永远存在,赵曙不好说出来,但他希望臣子能提出来,沈安这下算是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小子,又立功了啊!
包拯笑的老脸和菊花似的,倍感欣慰。
“咱们说个例子,沈某当时统军南下,去征伐交趾,随行的骑兵不少,步卒也不少,若是沈某生出了异心怎么办?”
沈安带着的精兵强将一旦造反,西南瞬间就会被割据。
赵曙微微点头,很欣慰沈安能直面这个问题,而不是回避。
君子坦荡荡,沈安虽然不时弄些麻烦,但还是个真君子。
真君子沈安也在想自己当时征伐交趾的事儿,不过这个念头一闪而逝。
“所以这就需要麾下的将士们能够坚守本心,若是沈某要造反,他们不听令,某自然就是自寻死路!”
“要坚守什么本心?沈某以为就是做人的本心。要想想自己的家人,想想他们以前的日子是怎么样的。”
沈安认真的道:“以前的武人被人骂做是贼配军,如今官家不断在提高武人的地位,若是武人还不知足,野心依旧炽热,那么沈某告诉你等,以后的武人就会成为大宋的禁忌。”
学生们面色苍白,有人甚至在发抖。
若真是那等局面,武人将会成为猎犬,只能用,用完就关着的猎犬。
谁愿意?
没人愿意!
可忠心呢?
忠心在哪里?
文武之争实则一直在延续,沈安觉得再过一万年,若是到那时地球依旧存在,人类依旧存在的话,怎么限制武人依旧是个永恒的话题。
当手中有了能主宰别人生命的武器时,某些野心家就会念叨着那些话……
——彼可取而代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个星球上盛产野心家,让人头痛。
沈安的话让这些学生感受到了那种绝望,有人甚至在喘息,眼神悲哀。
若真是如此,那刀枪为谁挥动?
来了啊!
沈安心中暗喜。
“你等大多出身普通人家,这一步步的靠着厮杀上来,可还记得自己以前的日子吗?”
沈安招手,“可有谁记得的,出来说说。”
一个学生举手,沈安点头。
“某家里是农户……”
“那时候穷啊!每年收了粮食,交了税之后剩的不多,每到年初的时候,全家人都要去寻摸吃的,野菜最多。那时候家里无事都不许打闹,为何?因为打闹了之后饿得快……”
“……出门时就是一条裤子,最后爹爹准备把某割了,幸而最后关头说能送某进宫的熟人病倒了,否则某今日……”
“……当年北方告警,娘背着某一路到了汴梁,后来含辛茹苦的操劳,把某养大,可最后她却早早的去了……”
“……”
“这就是战乱!”
韩琦叹道:“那些年的大宋,可怜了百姓。”
十余人出来诉苦,最惨的一个直接把这些学生弄哭了。
校场上全是哽咽声,沈安回头看了一眼,宰辅们都神色黯然。
这些都是心硬如铁的重臣,竟然也神色黯然。
以前的大宋真的一言难尽,汴梁的繁华映衬着地方的煎熬,特别是在北方和西北,这两个地方面临着辽人和西贼的侵袭,苦不堪言。
如今把这些记忆翻出来,就是要让这些学生们知道安定来之不易。
沈安觉得差不多了,就摆摆手,一个教授站到了前面,说道:“前唐中后时,那些武人是如何祸国殃民的,你等听好了……”
一个个真实的事例被娓娓道来,一个强大的国家就这么被野心家弄垮了,然后外敌趁机入侵,中原沦为了牧场。
“这样的结局你等可愿意看到?”
学生们喊道:“不愿!”
没有人愿意。
这些学生大多只是识字,对这些历史还是第一次得知。
原来武人在前唐是这样的祸害吗?
这一刻他们有些了理解了文官们的警惕从何而来。
此刻学生们的情绪已经落到了谷底,若是现在带着他们上沙场,沈安敢担保,他们将会一败涂地。
连韩琦也感受到了。
“官家,沈安这是过犹不及了。”
赵曙只是不管。
程颢和另一个教授在低声说话,“某从未见到过这些学生这般沮丧过,不知道他要弄什么。”
那个教授说道:“某也不知,不过那毕竟是沈郡公,某信他!”
程颢看着他,有些迷惑。
教授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就笑道:“沈郡公教导学生的手段某见识过,那叫做一个干净利落。而且让人情不自禁的精神振奋。今日有些古怪,太低沉了些。”
“开学时某给你等上过一堂课,如今某再想问问,你等所学为何?”
学生们喊道:“为了大宋,为了陛下!”
喊声渐渐激昂。
“这是空洞的叫喊,并无灵魂。”
沈安此刻已经开始进入了状态。
灵魂鸡汤导师上线了。
“你们的家就是大宋,大宋就是你们的家,你们保护大宋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妻儿老小,保护你们的街坊和朋友兄弟……”
“官家始终在看着你等,看看那个牌子,那是官家御笔所书,那一笔一画都寄托着官家对你等的殷切希望,官家希望你等能成为大宋栋梁,为大宋戍边。”
“武学的重建,官家在内藏库入不敷出之下,依旧咬牙拿出了这笔钱钞,你等可知道官家那阵子吃的是什么吗?汤饼!每日两餐,都是汤饼!”
学生们震动了。
古往今外的帝王,发愤图强的有,但太遥远了。
比如说著名的勾践,卧薪尝胆,每天有人吆喝一声,“哎!勾践,还记得三年前尝的粪便吗?”
再比如说……
无数例子,但都没有这个鲜活。
韩琦忍不住看了赵曙一眼,那眼神中竟然带着怀疑。
果然是跋扈啊!
赵曙决定回头就给韩琦穿小鞋。
武学的重建需要不少钱,而账期大多在这段时日到。三司的日子也不好过,赵曙也艰难。
为了付账,赵曙只能再度缩减宫中的开支,其中削减的最多的就是他自己。
“为了武学,官家每日操劳之余还得要寻机查看给你等准备的功课,逐字逐字的琢磨。”
“没有官家,哪有你等今日的地位?哪有武人今日的扬眉吐气?”
沈安喝问道:“你等为何来到武学?”
“为了官家!”
学生们的眼中渐渐多了狂热。
“你等想想那些百姓,他们整日在田间劳作,一年到头也只是勉强度日罢了,可却要从口中节省粮食来奉养你等。无数百姓心甘情愿的筹措了粮草给你等享用是为何?是相信你们能保护他们,能保护大宋!”
“想想那些百姓,他们衣衫褴褛,他们食不果腹,可他们却毫无怨言的在为你等默默付出。”
沈安说到这里时,外面有人来禀告。
“官家,有商家和百姓来劳军。”
韩琦皱眉道:“这个……未曾有过吧?”
以前当然没有,以前的武人就是贼配军,还劳军,没把他们弄牢里去就算是不错了。
赵曙点头。
于是大门打开,有人赶着大车,有人挑着担子就来了。
为首的正是王天德。
“见过官家。”
众人行礼,赵曙问道:“你等何而来?”
王天德说道:“官家,如今大宋恰逢盛世,我等的日子也蒸蒸日上,可饮水思源,小人想着是谁带给了大家这些,是官家的英明,只是官家那里小人不敢去……”
若是谁想进宫去犒劳赵曙,那场面只需想想就能让人爆笑。
众人不禁哄笑了起来。
1...896897898899900...1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