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沈安是去为了大宋打探消息,在你的口中却变成了猎奇之事,蠢货!若是让你这等蠢货继续为官,老夫死不瞑目!”
完蛋了!
众人看了那人一眼,却没有丝毫的同情。
沈卞就是个棒槌,你说他就罢了,可沈安文武双全,是你能揶揄的?
“滚!都滚!”
郑秋雨赶走了这些人,外面有军士带着他们去后院软禁。
那个调侃沈安的官员知道自己要倒霉了,失魂落魄的跟着众人一起进去。
走到了水池边上,不知道是谁推了他一把。
“有人落水了!”
后院的事儿报了过来,郑秋雨只是不管,“淹死最好!”
他走到了正堂的后面。
后面是个夹道,边上有一个小房间。
“打开。”
小吏打开房间,说道:“这里原先就是沈知州弄的,他经常下衙了之后在这里静坐。后来他失踪了,继任者认为晦气,就把这里锁住了。”
里面就一个小凳子,没有窗户,狭**仄昏暗。
郑秋雨走了进去,回身坐在凳子上。
他闭上眼睛。
小吏在外面说道:“当年小人就跟着沈知州。”
郑秋雨问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沈知州很急,整日急躁,就只有在这间小屋子里方能安静下来。”小吏在努力的回忆着,“他经常看地图,杭州那里被他戳烂了……”
“他如何管制手下的官吏?”郑秋雨闭着眼睛,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官员。
“他最不喜欢见到谁嘚瑟,若是见到了就要喝骂。骂什么……能不能不装比?不能就剥了官服,滚回家去!”
“小人不知道装比是什么意思,但想来不是好话。”
郑秋雨看着左右的墙壁,伸手摸了摸。
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运使!”
郑秋雨听到了欢喜之意,起身道:“何事?”
外面来了个军士,一脸狂喜,“运使,斥候接到了沈龙图!”
郑秋雨瞬间身体软了一瞬,然后捂额道:“老子想杀人!”
往日威严的转运使竟然骂粗口,却无人诧异,因为此刻大家都想一起骂。
“走,去看看。”
他急匆匆的出去,才走没几步,就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沈安。
“你!你!”
郑秋雨指着沈安骂道:“你要气煞老夫了!”
沈安拱手,边上的曹佾却说道:“咱们进了幽州城,一把火点燃了皇城,还让那些人自相残杀!”
说着他看了郑秋雨一眼。
郑秋雨抖索了一下,“可是真的?”
曹佾怒道:“某是曹家子,更是武学祭酒!某在汴梁是有名的君子!”
扯尼玛淡~!
君子!
郑秋雨盯着沈安,“老夫从不信有什么君子,沈安,可是真的?”
沈安点头,郑秋雨一拍脑门,仰头喊道:“老天有眼呐!”
幽州城就是大宋的伤心地,仅次于高粱河。
当年北伐就是因为猛攻幽州城不下,敌军援兵不断在外围牵制,最终师老无功,兵败如山倒。
可现在沈安竟然在幽州城里纵火,这让郑秋雨不禁狂喜不已。
“辽人的士气要大跌了!”
他敏锐的发现了这里面最大的好处。
“烧掉皇城最大的好处就是辽军的士气大跌,而城中的汉儿会起异心,好!”
众人进了州衙,消息传了出去,顿时雄州城就沸腾了起来。
“北伐!”
有人在高喊。
“说说。”
郑秋雨急不可耐的催促着沈安。
沈安把此行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
“……那文官被李宝玖射杀,随后两边狗咬狗,几个将领被栽赃,死于箭雨之下……最后那些人看到了某留下的字,真相大白,那些文官面如死灰……”
沈安有些疲惫,郑秋雨激动的道:“此事大好啊!那个……”
他招手叫来了那个小吏,说道:“你带沈安去那个小房间看看。”
他觉得沈安有必要去看看沈卞留下的那些东西。
“什么小房间?”沈安不解。
郑秋雨笑道:“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沈安走后,郑秋雨把官员们解禁放了出来,欢喜的道:“沈安一把火烧掉了幽州皇城,更是用计谋让辽人的文武官员自相残杀,城中如今乱作一团,士气大跌,可惜此处没有大军,否则趁势掩杀,定然能一举成功。”
一个官员大概是被关久了,胆子大了不少,他辩驳道:“运使,此刻去攻打,敌军反而会士气大振。只有等事情慢慢的平息了,却又忘不掉,那时候才好。”
郑秋雨看了他一眼,暗自记住了此人的名字,觉得可以重用。
“此事打击了辽人的士气,更是让幽燕汉儿的心偏向了大宋。”提及这个,郑秋雨很是惆怅,“那些汉儿原先都不认祖宗,顺从了辽人,朝中当初还担心北伐时这些汉儿会站在辽人的那一边……”
“如今可好。”他笑道:“沈安留字在幽州城中,更是在城中来去自如,那些汉儿自然会偏向大宋。将来等北伐时,定然是助力。”
有官员见曹佾在边上,就拱手问道:“冒昧请教国舅,敢问国舅,沈龙图是如何让辽人自相残杀的?”
曹佾与有荣焉的道:“出了皇城之后,他带着人并未及时撤离,而是走在了阴暗处,等辽人的文武官员为了推卸罪责而互相指责时,就令人放箭射杀了一个文官,随即文官就说是武将杀人,两边厮杀,数名武将被乱箭射死。”
“这是乱中取胜,妙啊!”
“沈龙图果然是名将,这一手就让人佩服不已。”
“某若是在,定然出城就跑,哪里还敢在原地等着机会。”
“此事……”郑秋雨红光满面的道:“耶律洪基上次被沈龙图一把火差点烧死,如今皇城被烧,幽州城被他弄的乱作一团,耶律洪基得知怕是要气疯了。”
有人笑道:“运使,这才是开始呢!等以后大宋北伐时,当会气死他!”
众人都兴奋不已,有人说道:“北伐……下官当请命前去,好歹参加我汉儿的复兴之战!”
“某也想去。”
郑秋雨微微眯眼,喃喃的道:“老夫是必定要去的。不去……后悔终生呐!”
……
后面的小房间里,沈安坐在那张凳子上,听着小吏在说着当年之事。
“……不装比就不会为官吗?”
装比啊!
沈安不禁笑了笑。
“知州有时候嘀咕着什么崖山,什么暖风熏得游人醉,说文官苟且,武人不要脸……都不是好东西。”
大宋的灭亡很难说是具体某个人的责任,文官有没有责任?有,很大。可武人有没有责任?
沈安不做评判,但觉得沈卞怕是有些愤青的意思。
他侧脸看着墙壁,屋里昏暗,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些。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是在发牢骚,冲着汴梁城的君臣发牢骚,顺便吐了一口痰。
“这个大宋看不到一点希望……”
沈卞对大宋的现状不满到了这等地步,可见他当时有多绝望。
是啊!
知道了历史的走向,然后去奋力争取,想扭转大宋的国运,可最终却如同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我想去刺杀耶律洪基……”
沈安看到这里时心中不禁一跳。
难道沈卞是去刺杀耶律洪基了吗?
“但想到安儿还小,果果可怜……他们失去了母亲,若是再失去了父亲该如何?”
沈安叹息一声。
“这个大宋该怎么办?我看到的都是一片歌舞升平,从帝王到地方,都是在歌舞升平……崖山会埋葬这一切,而今日的苟且就是起因。”
沈安起身,走到了后面。
那里有一排字。
——我命由我不由天!
外面的小吏还在继续说着,“……知州有一次喝醉了,拍着案几说……大宋君臣都是一群蠢货,迟早会为此付出代价。小人……这话小人不敢对旁人说,不过衙内……不,您却无妨。”
我也曾经是衙内啊!
沈安走出房间,回身冲着凳子鞠躬。
小吏也肃然躬身。
“北伐!”
外面传来了欢呼声。
声音越来越大。
“北伐!”
“北伐!”
“北伐!”
沈安看着那张凳子,说道:“您放心。”
这个大宋必将会如您所愿。
北宋大丈夫 第1703章 大宋十大武器之三,沈安的钢板。
秋风萧瑟。
杭州商船云集。
“咱们怕是来晚了吧?”
杜林还不大适应船上的生活,站在船头有些不稳当。
从离开三司之后,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过的太刺激了些。
借贷,买海船,招募船工,收购货物,随后带着小伙伴们一路到了杭州。
码头上船只不少,小船不用看,没法出海。
边上有人在数,“……八十……九十……”
“……一百……一百还多!”
这是大海船,一百余艘大海船出航,将会带回来无数钱财和珍贵的货物。
“这就是金山银山呐!”
杜林看着这些盛况,激动的热血沸腾。
“咱们先寻地方停船,随后某去市舶司交涉。”
海船渐渐靠岸,岸边有小吏带着军士等候。
船一靠岸,小吏就问道:“你等从何处来?”
“汴梁。”
杜林上岸时没站稳,一屁墩坐在地上,引来了周围一阵哄笑。
“这是第一次出海吧?”小吏摇头,“出海要市舶司点头,你这等愣头青,不管不顾就带着海船下来了,也不怕亏的倾家荡产。某好心告诉你,船队已经差不多满了,你这次怕是要白跑一趟了。
赶紧去寻了那些商人,问问他们可缺货物,若是缺就全数卖掉,低价也卖,好歹捞些本钱回来。”
这人不错!
杜林含笑道:“多谢指点。只是我等有了去处。”
“哦!谁?”小吏随口问道,身后的军士们目光炯炯的盯着船上的人。
这里是码头,周围全是装满了货物的商船,若是有心人在这里点一把火,怕是市舶司一年到头的努力都白费了,顺带不少商人会变成赤贫。
杜林说道:“某在市舶司有熟人。”
他看到了前方站着十余个大食人,正在窃窃私语,见到他后,那些大食人目光冷漠。
杜林收了笑意,冷冰冰的看着他们。
沈安说过,大宋和大食迟早会因为贸易问题大打出手,那么就是对手。
对于对手,以前的大宋是忍耐,可如今却不同了。
小吏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冷笑道:“别管这些人。”
“他们看着并不友善。”杜林觉得有些奇怪,“都是来大宋挣钱的,为何这般?”
小吏不屑的道:“他们想一手掌控海贸,后来被打消了念头。如今大宋的海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他们跟不上了,于是就生出了怨言。”
“那不打紧。”
杜林拱手笑道:“多谢指点,还请问市舶司在何处?”
小吏给他说了地方,杜林让同伴检查船只货物,等自己归来。
他一路去了市舶司,请见苏晏。
“求见市舶使?”
“是,某有书信。”
“在里面。”
听闻他是找苏晏的,有军士带着他进去。
还没进值房,就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声音平稳。
“此次的海船会很多,至于担心海贼或是被别国的水军趁火打劫,这种担心毫无意义,因为水军的主力已经南下了。”
“真的?那排骨……不,常军侯可来了吗?”
“来了。”
里面马上就传来了欢呼声,接着就是感谢,“多谢市舶使,我等这就回去整理货物,等消息出航。”
“去吧。”
几个商人出来,看了杜林一眼,然后颔首离去。
军士进去禀告道:“市舶使,有人说带着沈龙图的书信。”
苏晏抬头,他的下巴已经有了短须,眉间全是沉稳,“让他进来。”
杜林进来,行礼,然后递上了书信,“这是我等出京时,沈龙图给的书信,说是务必要送到您的手中。”
苏晏接过书信,颔首起身,走到了窗户边才打开。
他仔细看完书信,回身道:“你等从三司出来,对于出海怎么看?”
杜林苦笑道:“若是可以,某还是愿意留在京城。不过既然如此,那就拼一把吧。人一辈子总不一直蝇营狗苟的过,该拼就拼一把,死在海上也算是天收,不亏!”
这人的胆气不错。
“海外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上次十余艘海船倾覆,主要是违规。”苏晏坐下说道:“当时进入了风暴的边缘,随后他们冒险穿越。若是能避开些,想来损失不会那么惨重。”
这话是纯属骗人。
据那些回来的船工说了,当时的风暴大的惊人,就靠着海船的速度,绝对逃不脱冲击。
但你总不能说遇到风暴就完蛋吧?
在许多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必须的。
杜林心中一喜,来之前的那点忐忑和担忧都消散了。
想想也是啊!
苏晏是沈安的学生,在杭州市舶司干了好几年,堪称是海贸的行家里手,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说出海的利弊。至于京城的那帮子蠢货,只会瞎比比,别听。
他觉得自己寻到了真理,喜滋滋的道;“回头归来,某请客。”
“好说。”苏晏淡淡的道:“货物都齐备了吧?只是有一条,一切按照规矩走,违禁的东西一律不准备出去,让你们先自查,自查之后再寻到违禁的货物,重罚,不许出海!”
若说先前是下马酒,那么现在就是下马威。
就算是沈安见到目前的苏晏,也会觉得陌生。
在这边干了几年后,那个少年终于蜕变了。
“是。”
送走了杜林后,苏晏给自己弄了杯茶水,仔细想着老师在书信里说的东西。
——在击败辽国之后,海洋将会是大宋下一步最重要的方向。不管是大食还是哪里,一旦出海,大宋将会面临无数对手。所以要未雨绸缪。
——别等待,果断些!
老师在汴梁鼓动官家让水军主力南下,护送船队出海,这个规格太高,显然不是为了保护船队出海贸易。
那么此举就是针对大食人。
想到这里,苏晏沉声道:“来人!”
外面进来一个小吏,苏晏吩咐道:“市舶司有皇城司的人,告诉他,某需要他们盯住那些大食人,盯死了!”
市舶司平时的事务并不多,只有在海船大规模出海,以及归来时,才是最忙碌的时候。
现在就是。
市舶司的人开始检查货物,每艘船都要查。
“所有的书籍一律拿出来查验,但凡敢隐藏的,查到就送皇城司。”
一个小吏站在码头上朗声说道:“别以为这是玩笑,前年这里就被抓了五人,全是想把违禁的书籍带出去,还美名其曰教化海外。
在这里某告诉你等,沈龙图说过,谁脑子发热想把大宋的机密传到海外去,那就把他弄到荒岛上去教化那些野人!”
“书籍都不能带?”杜林有些诧异,“路上总得看看书吧。”
许多人都是这般想的。
小吏说道:“经史子集随便带,带多少没人管,涉及杂学的,不管是什么,一律扣下。”
“所谓杂学,比如说怎么培育稻种,怎么饲养猪羊,怎么制造纸张……这些东西一律都是杂学的范畴,谁敢带出去,杀了都是白杀。”
“好严!”
杜林等人是第一次出海,所以觉得气氛太过紧张了些。
但周围的人显然都习以为常了,有人还笑道:“那些都是能让外藩人强盛的好东西,教会了那些外藩人,过数十年他们就会翻脸不认人,回过头来打咱们。这等教训上千年来屡见不鲜,怎么还有人不懂呢?”
杜林脸上一红,回身一看,伙伴们都有些难为情。
在许多时候,他们认为展示自己的长处很牛笔,很有面子。
小吏说完了,笑吟吟的站在那里,压根看不出先前的声色俱厉。
那些大食人嘀咕了一阵子,然后缓缓走了过来。
杜林眯眼看着,说道:“大食人这是不甘心?”
他们是三司的官员出身,在许多方面都比较敏锐。
小吏也看到了,笑容就收了回去。
“为何不许我们采买货物回去?”
一个大食商人问道。
小吏微微昂首,“此间的货物必须优先让大宋商人采买,你等只能排在后面,这是汴梁的话,无人敢违背。”
那个大食人不忿的道;“可剩下的那些货物都不好,是故意弄了不好的货物……这是想让我们无法同大宋商人竞争。”
“你的话要有证据。”小吏森然道:“否则某就能扣住你等!”
那些大食人都怒了,齐齐往前涌了一步。
杜林骂道:“特么的!这是要欺负人还是怎地?走,去帮忙!”
他带着人上了码头,那边的小吏却纹丝不动,“这是规矩!”
“这是哪家的规矩?”大食商人们怒了。
小吏淡淡的道:“这是大宋的规矩。你等到了大宋来,就得守着大宋的规矩!”
一国贸易自然是要优先本国商人,否则那还玩个屁啊!
小吏见他们悲愤,就补充了一句,“当年西贼猖獗,大宋就断掉了和他们之间的榷场。之后辽人跋扈,大宋同样断掉了两国之间的榷场。如今你等这般跋扈,让人愤怒,如此……你等采买的日子再度延期十日!”
“十日?”
大食商人们傻眼了。
“是哪个十日?”
他们还带着些侥幸心理。
小吏淡淡的道:“自然是大宋船队出海后的十日!”
杜林闻言止步,觉得大食商人要完。
大宋船队出海后的十日,这是一个无法追赶上的差距。
从大宋开始打造海船开始,不过是数年的时间,大宋的海船就成功的占领了大海,比大食海船更大,更坚固,更快!
十日的差距一旦被拉开,等大食商人赶到各处贸易地点时,那里早就被大宋的货物堆满了,谁还要他们的货?
这是绝户计!
一个小吏不可能有资格动用这一招,那么就是苏晏。
杜林想到苏晏的年轻,不禁咂舌道:“不愧是沈龙图的弟子,心狠手辣。”
有人说道:“这些大食商人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了,要么放弃海贸,要么就只能亏的一文不剩。”
“若是某,定然会寻机弄死市舶使……”
说这话的船工见众人看过来,急忙解释道:“某只是设身处地的想了想,觉着市舶使最好小心些。”
杜林点头,“这话某会去提醒一番。”
他随即上岸去寻到了苏晏。
“那些大食商人看着绝望了,最近您要小心些。”
苏晏微笑道:“多谢。”
等杜林走后,他冷冷的道:“某等的就是这个,让皇城司的人盯着大食商人,某要让他们无路可走!”
边上有人提醒道:“可总得小心他们动手吧?”
苏晏点点头,自信的道:“某早有准备。”
他打开一个箱子,找出了一个东西。
提醒他的官员不禁讶然,“竟然是钢板?”
大宋十大武器之三,沈安的钢板。
……
中午有人问爵士写了什么老书,就一本:带着仓库到大明。六百万字的完本书。
北宋大丈夫 第1704章 终结
杜林觉得自己的运气真的不错。
而这些运气都是沈安带给他的。
从在三司成为了冗官开始,他就觉得自己的前程一片灰黑。
他们去闹腾过,可是没用。
去西北为官是一个选择,但他更想看看有没有第二条路。
于是沈安就提供了这一条出海贸易之路。
出海贸易,听着很美,但当时汴梁城中处处都是海难的消息。十余艘船倾覆,船上的人尸骨无存,这个消息让不少人止步不前。
但他必须要来,否则就对不起沈安为自己等人的帮助。
这里是杭州,在码头上就能感受到繁华。
海船云集就是商机,那些商家纷纷而来。
美食最受欢迎。
在这一路枯燥的航行之后,再没有一顿美食更能安慰人心的了。
江南的菜和汴梁的相比略微清淡了些,但胜在鲜美。
一条大黄鱼被清蒸了送上来,细嫩的鱼肉让杜林吃的赞不绝口。
随后有白灼虾,虾肉甜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