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段西平缓缓跪在地上,泣不成声的道:“胜了!胜了!”
杜氏缓缓回身,看着两个儿子,不禁就哭了起来。
“娘。”
段峰上前安慰母亲,段涛却说道:“爹爹,咱们可是汉儿呢!”
段西平点头,哽咽道:“对,咱们是汉儿。”
段涛走透过门缝看了院子里一眼,回头,那眼中全是凶狠,“爹爹,大军随后就会攻城,到时候……孩儿想去联络些人。”
杜氏一把拽住他,“大郎,若是那些人告密怎么办?”
总是有人会站在错误的一方,若是被告密,段家会被守军当做是典型,当众斩杀。
段涛说道:“娘,那些人……孩儿这几日早就去过了。”
杜氏揪着他,恼怒的道:“我说你这几日晚间怎么看不到人,原来你是翻墙出去了,你要气死我吗?”
“娘子!”段西平摇摇头,低声道:“此事为夫知晓。”
杜氏看着父子三人,就坐了回去生闷气。
段涛目视父亲,段西平点头,他就消失在了后面。
稍后他出现了隔壁家。
“陈二郎!”
一个年轻人出来,见到他也不奇怪,而是带着他进了家。
这边的一家子有七口人,竟然有斧头。
“辽军的援军败了,这次不会再有高粱河了,随后就是攻城,咱们要……”
幽州城很大,不知道多少人家在发生着这等事。
……
河间府。
这里是大宋对辽的第一道防线总指挥所在。
守将聂久一直在关注着北方的攻伐。
“下了范阳,下面就是攻打幽州了,只是幽州乃是雄城,不好攻打,若是某在,当计谋百出,攻破幽州城……”
不想当枢密使的武人不是好武人,聂久也是如此。
他在憧憬着立功的机会。
“军主,有人进城了。”
一队骑兵夹着几个官员在城中疾驰。
“都闪开!”街上的行人纷纷避开。
那几个文官到了府衙,马上就亮出了身份。
“政事堂了不起吗?”
牢骚之后,府衙的官吏赶紧恭迎。
可这些官员却板着脸道:“把地方腾出来。”
“为何?”知府觉得自己太好欺负了,以至于连政事堂的几个小官也敢在这里拿大。
大宋的规矩,官衙前面办公,后面就是主官一家子的住所。
这是规矩,也是尊严所在。
凭什么让出去?
当前的文官看看左右,那眼神凌厉,然后说道:“官家马上到。”
“什么?”
知府的脚软了一下,“官……官家,这里是河间府。”
官家应当在大名府坐镇,怎么到了这里?
城中随即就多了许多军士。
当一队骑兵出现在城外时,有人喊道:“是亲事官!”
骑兵飞速进城,随即接管了城门和城门上方城头的防御。
这是担心有人突袭行刺。
随后大队人马就来了。
无数骑兵簇拥着赵曙缓缓而来。
“万岁!”
官家亲临河间府,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代表着官家的信心和决心。
赵曙进了河间府,韩琦当即令人接管了河间府的一切事务。
“马上去打探消息!”
赵曙来不及歇息,就令人去北方。
“陛下放心。”韩琦说道:“按照军中的规矩,就算是平安无事,每日的信使也得来一趟。”
“说说吧!”
赵曙靠在椅背上,渐渐平静了下来。
韩琦拿出文书说道:“沈安率军过了雄州,在新城击溃一万余辽军,随后简单就破了新城,接着就是范阳城。沈安领军攻打,很是轻松,此时辽人南枢密使耶律休领军三万来援,沈安以步卒列阵进逼,耶律休竟然不敢战,败退……”
“好!”
闭目养神的赵曙睁开眼睛,说道:“以步卒逼退敌军,不过……沈安做事喜欢坑人。”
陈忠珩在边上不禁说道:“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这是韩琦说的。
见韩琦和陈忠珩同时认可了自己的话,赵曙不禁苦笑道:“看来他喜欢坑人的名声广为人知啊!”
“可不是。”韩琦笑道:“不过沙场征战,越能坑人就越好。”
赵曙点头,“随后就是兵临幽州城下,朕只担心一个,辽军的援兵!”
于是君臣就此安顿下来。
第二天,赵曙正想去视察一番城防,就有信使来了。
“官家,有河东路的消息到了。”
赵曙刚吃完早饭,闻言笑道:“曾公亮那边有了消息,多半是好消息。”
信使进来,禀告道:“官家,我军破了武州,大军正在逼向朔州。”
赵曙点头,韩琦说道:“说清楚些。”
“是。”
信使说道:“武州敌军悍勇,我军多番攻打,最后折知城亲率折家子冲击城头,攻破了武州城。折知城重创,如今依旧在诊治中。”
赵曙点头,然后负手走了出去。
“你说说,朕难道是个小心眼的帝王?”
身后的陈忠珩说道:“官家,谁敢这般说,臣定然要与他拼命。”
“可折继祖就是这般做的。”
赵曙的目光幽幽,“他这是想战死吗?然后让朕怜惜他折氏一族。”
陈忠珩不敢接话了。
韩琦过来说道:“官家,折继祖怕是想让折家从麟府路退出来,这也算是皆大欢喜。”
“从未有一家一姓长久戍守一地,折家是悍勇,为大宋戍守麟府路立下了大功,可汉唐的教训犹在,武人若是长久戍守一地,必然会为祸。朕不想君臣之间最后兵戎相见,如此……”
赵曙微微眯眼,“令人去河东路安抚折继祖,告诉他,朕会派人去麟府路。”
“官家仁慈!”
赵曙说道:“速去吧。”
折家算是得了善终,以后融入大宋军中,该得意就得意,该失意就失意,全凭本事。
陈忠珩低下头,觉得这个结果算是不错。
“走,去看看。”
赵曙带头,一行人出了府衙,准备去城头视察。
到了城头,将士们行礼,赵曙微笑道:“你等在此戍守辛苦,朕……”
“有人来了!”
瞭望的军士发现了目标,却打断了赵曙的讲话。
韩琦看了那军士一眼,说道:“官家,此人算是尽忠职守。”
赵曙点头,“看看是谁来了。”
众人站在城头看去,就见一队骑兵在疾驰而来。
“大捷!”
骑兵们齐齐高喊一嗓子,然后就从城门中冲了进来。
报捷的不能挡,这是规矩。
可他们没验证身份啊!
聂久怒了,准备下去收拾人。可当他仔细看去时,却停住了。
最先的那名骑兵竟然扛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挂着一块布,那布上有字迹。
“陛下,这是露布报捷!”
他回身狂喜的喊道。
赵曙也按捺不住的道:“让他们上来。”
可那队骑兵却忘记了露布报捷的规矩,冲进来后就撒欢疾驰。
——报捷,见到人你就得吆喝几声,见到城池你就得穿城而过,把好消息广而告之。
但露布报捷不同,就是把捷报写在布料上,让百姓自己看。
骑兵们得意洋洋的冲了过去,城头有人喊:“快止步!”
可骑兵们的耳朵早就被这一路的风给灌满了,没听到。
卧槽!
报捷的竟然跑了?
赵曙一头黑线。
韩琦一脸懵逼。
“快去追回来!”
老韩怒了,聂久亲自出马,带着人追了上去。
随后城头的众人都在嘀咕。
“刚才谁看清楚了?”
“那些信使跑的太快了些,只看到几个字。”
“什么字?”
说话的这人眼力超好。
连赵曙的竖起了耳朵。
这人洋洋得意的道:“某看到的是捷报……”
草泥马!
瞬间无数人想捶死他!
连赵曙都在想要不要事后把这厮赶到西北最偏僻的地方去戍守。
“还有……好像是高粱河三个字。”
瞬间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
感谢书友“乖张、升级”的盟主打赏。加更只能放下本书了。
北宋大丈夫 第1760章 悍将姚兕
“陛下!”
赵曙听到了喊声,那喊声近乎于尖叫。
他哆嗦了一下,“去,去看看。”
不用去了,那些骑兵已经回来了,看着有些震惊于赵曙在这里。
“聂久在流泪。”
韩琦觉得自己的眼力能去军中竞争斥候人选。
那些骑兵来了。
他们昂首挺胸,当先的那个高高举着露布。
竹竿后面的露布被春风吹的飞扬起来,就像是赵曙此刻的心。
街边的百姓在喊。
“……臣弼引军两万……”
这说的是富弼。
“……安引军十万出击……”
赵曙身体微微前俯,恨不能一眼看完露布的内容。
可在这里他没法看清楚。
“萧衍雄激战。”
“两度……厮杀。”
“击溃敌军,围杀……”
“伏兵出击。”
韩琦已经在脑海里把此战弄出了个大概来,他激动的道:“这是……富弼引军两万在幽州城下,沈安领军十万出击,迎战萧衍雄……”
赵曙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一战的场景,但他需要确认。
骑兵们到了城下,簇拥着手持露布的使者上来,聂久都被挤在了后面。
那信使近前,把露布拱手送上。
韩琦接过,然后大声的念了出来。
“……臣弼引军两万故作疑兵,敌军未敢出城……”
“妙计啊!”赵曙不禁微微摇头,赞赏着。
“……沈安领军十万出击,于高粱河一带遭遇北枢密使萧衍雄八万铁骑……”
这是先给辽军的脸上贴金。
这手段啊!
赵曙不禁微笑了起来。
“敌军两度冲阵,将士们山呼陛下万岁,奋战不退。”
这个马屁拍的不错。
赵曙的脸上浮现了红色,就像是喝醉了一般。
“敌军士气消磨,沈安亲率万余骑反击,双方厮杀,敌军退却。”
赵曙只觉得脊背发热,那种欲喷薄而出的欢喜在积蓄着。
“敌军且战且退,我军两侧伏兵尽起,包围敌军……”
“敌军慌乱遁逃,遗失无数兵器战马粮草……”
赵曙觉得心跳一下就蹦了起来。
“此战斩杀敌军两万七千,俘获三万六千……”
“沈安筑京观于高粱河畔,铸京观石,曰: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
“十世之仇,尤可报也!”
瞬间整个城头都沸腾了。
“万胜!”
欢呼声轰然而起。
“陛下!”
韩琦激动的浑身颤抖,在极力忍着泪水的模样分外的让人动容。
“高粱河……陛下,高粱河大捷!”
赵曙重重的点头。
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这一战的意义了。
“高粱河,轮回。”
这就像是一个轮回,八十余年前,大宋在高粱河把国运交了出去,从此辽人成为霸主。
而在八十余年后,大宋再度崛起,在高粱河把国运夺了回来。
“万岁!”
那些军民在欢呼。
赵曙走上前去,只觉得胸中全是畅快之意。
“万岁!”
欢呼依旧在继续。
韩琦在他的身后说道:“陛下,这是您以一意坚持新政的结果,这是……盛世。”
这一刻,他终于把盛世说了出来。
“还差些。”赵曙说道:“等幽州城被攻下,等燕云之地全数拿下,那时……朕也敢说一句,这便是盛世来了。”
“看看这些军民!”赵曙指着那些欢呼雀跃的军民说道:“辽人的威胁他们最清楚,大宋北伐他们最关切,如今一战告捷,他们的欢喜发自内心,朕在想,若是幽州城下了,他们会是何等的狂喜。”
幽州城就是北伐的标志性据点,一旦攻下,北伐就算是成功了大半。
韩琦在眨眼。
若是有熟悉这位大佬的人在,定然会说他在琢磨着什么手段。
“万岁!”
赵曙下了城头,随行的亲事官们赶紧把他护在中间。
“别担心!”赵曙上马,沿街缓缓而行。
那些百姓站在两旁,甚至有爬到屋顶和树上的,都在拼命的呼喊着。
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中,赵曙说道:“朕……想去北边看看。”
韩琦正色道:“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啊!”
说着他拉住了赵曙的衣袖。
赵曙不禁感动,“韩卿的忠心朕知晓了。”
韩琦刚想说话,赵曙说道:“总得去看看啊!朕在想着那块地方,失去了那块地方,大宋就失去了屏障,百年来处处被动挨打。听闻燕地的百姓对大宋颇为不满,朕不去安抚,那民心何时能回来?”
等到了府衙后,赵曙当即令人去传信,“马上就出发。”
陈忠珩跪下道:“陛下……”
若是赵曙出了啥事,高滔滔能活剥了他。
所以他如丧考妣的模样比韩琦还真诚。
韩琦也跪下了,“陛下,此事臣去即可,您……”
“韩卿!”赵曙去扶,却扶不动痴肥的韩琦,就说道:“如此你与朕同去也好。”
说着他只是轻轻的搭了一下韩琦的手臂。
嗖的一下,旁边的人只看到人影闪动,韩琦竟然就站起来了。
呃!
官家自然没有这等神力,结论就是韩琦一直在等着这句话。
老韩早就想去北方浪一圈了,只是富弼在那,他去了会喧宾夺主,到时候在御前打官司他也赢不了。
所以他一直在憋着,就算是赵曙刚才不提去幽州的事儿,他也会想办法溜过去。
“陛下!”
一群随行的官员们跪下了,准备用最传统的法子来阻拦帝王的冒险。
赵曙见不得这种,觉得头皮发麻,病情有些要发作的先兆。就不耐烦的道:“朕的大军正在围困幽州,有何可惧怕的?朕去了军中,会比在此地更安全!”
韩琦干咳一声走了过去,庞大的身躯笼罩住了那些人。
“有老夫在,陛下安全无虞。”
这个老不要脸的家伙!
陈忠珩在边上看的分明,若非是顾忌韩琦的不要脸和跋扈,以及传闻中的力大无穷,有几个官员就准备上来收拾他这个佞臣。
“出发出发!”
韩琦比赵曙更急切。
“陛下,那沈安下手快,臣就担心去晚了,幽州城陷落了。”
韩琦心急如焚,赵曙一听觉得也是,“朕一路疾行。”
陈忠珩在后面恨得咬牙切齿的。
从这里到幽州三百多里的距离,连续赶路的话,官家很难熬过来。
……
蔚州,一群黑影在城门前鼓捣了一会儿,然后飞快撤离。
城门那里有火星在闪烁。
“轰!”
城门被轰然炸开,城中的辽军慌乱不已,衣着不整的冲了出来。
夜色深沉,看不到人影。
“是宋军!”
……
营州。
这里前方是大海,背后是中京道,所以从来都无需担心安全问题。
守军很懒散。
一个下午,数百辽骑来了。
“看看哪里来的。”
城门处的辽军懒洋洋的互相推诿着,直至那些骑兵近前。
“你等……”
“放箭!”
那些辽军一阵弩箭射杀了城门处的军士,然后冲杀了进去。
“万胜!”
大宋话在营州城中回荡着。
守军混乱不堪,这股子骑兵竟然一路杀到了军营外,然后用火油点燃了军营。
“杀啊!”
城中处处混乱,这伙辽军还冲进了州衙里,乱刀砍死了里面的十余名官吏。
等城中的辽军总算是集结起来时,那数百来历不明的辽军早就不见了。
处处烽烟!
这便是此刻的大辽!
……
朔州。
“火炮打!”
曾公亮在挥拳怒吼。
一排火炮发出轰鸣,整座城池仿佛在颤抖。
弩箭覆盖了过去,接着又是火炮。
这样的攻击连续打了十几轮,火炮必须要冷却。
“攻城!攻城!”曾公亮吩咐道:“要猛烈,要让西京道的辽人胆寒!”
为了牵制西京道的辽军,宋军攻下武州后,出发的速度不快,足以让朔州守军派出人马去大同府求救。
而现在,曾公亮要的是雷霆一击,让西京道的辽军无暇他顾。
“领命!”
一个浑身披甲的将领走了出来,回身喊道:“弟兄们!”
“在!”
数万步卒齐声呐喊,声势惊人。
“跟着某!”
“杀啊!”
这是总攻!
冲在最前方的就是姚兕。
曾公亮喊道:“一次就破城!谁率先登城,老夫为他牵马!”
边上的文官和武将们都不禁为之侧目。
宰辅牵马,这份荣耀足以书入史册。
姚兕当先登梯。
城头上出现了敌军。
“杀!”
姚兕的杀伐很是大开大合。
他力大无穷,长刀都比别人的宽厚,挥斩下去,当真是无人能挡。
以他为突破口,宋军快速在密布尸骸的城头站稳了脚跟。
那个身影一直在城头厮杀,随着弩手冲上了城头,大局已定。
“万胜!”
欢呼声传来,曾公亮意气风发的道:“老夫在此!幽州……无忧!”
这闪电般的攻伐,西京道的辽人可还敢去救援幽州吗?
“相公,是姚军主率先登城。”
最新的消息来了,曾公亮笑道:“老夫说话算话,晚些为他牵马!”
城中一阵厮杀,当城门大开时,姚兕同样第一个走了出来。
他浑身浴血,侧身看着大同府方向,目光俾睨,就像是一尊魔神。
这就是大宋的悍将。
这样的悍将越来越多,越来越自信。
:。:
北宋大丈夫 第1761章 燃烧的幽州城
| |
-> ->
中京城。
耶律洪基放弃了开春的游猎,而是在等候消息,处置应对宋军的北伐。
他整日就在宫殿里和一群文武官员议事,时日久了,看着憔悴了不少。
“……宋人此次北伐,声势浩大,可大辽只要坚守住幽州城,随后萧相公的援军就能在周围伺机而动,陛下,重演当年的高粱河之战并非不可能。”
“若是能击溃沈安,陛下,臣请领军南下。”南院大王出班说道:“宋人从行新政以来,越发的强盛了,大辽要乘胜追击,只要攻入河北路,宋人内部定然会起纷争,那些反对新政之人就会出来咆哮,他们人多势众,到时候……臣觉着再来一次澶渊之盟也只是等闲。”
众人不禁都笑了起来。
耶律洪基摇头道:“朕不要什么澶渊之盟,此战要一直打下去,目标是宋人的河北路,拿下河北路,汴梁就在眼前,宋人是迁都还是降了?若是迁都,只能把北方弃了,如此便沦为野狗,朕随时都能敲打的野狗!”
“陛下英明。”
气氛渐渐活跃。
稍后议事结束,耶律洪基去了后面。
琴声悠悠的后宫很惬意。
地上有嫩草,偶尔见到的矮小花树上,嫩叶在春风中微微颤动。
这是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耶律洪基蹲下来,仔细看着一株嫩草。
他轻轻的抚摸着嫩草,就如同是抚摸着心爱的女人。
“陛下!”
后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以及那刻意压低的声音。
坏消息!
耶律洪基瞬间就判断出了这个消息的好坏,他伸手按住嫩草,起身道:“宫中有杂草,清理干净。”
“是,陛下。”
跟着的内侍急匆匆的去寻人,稍后一群内侍宫女就开始了清理嫩草。
琴声停住了,萧观音出来见到众人在抠嫩草,不禁叹息一声。
她倚在门边,喃喃的道:“这是来了坏消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