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
感谢书城的书友“顺其自然”打赏盟主,道个歉,熬不住了,只能等下本书加更。
四更,求票。
北宋大丈夫 第1763章 幽州陷落
当城门被突入后,整个幽州城实际上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相公,咱们进城,还有机会!”
麾下在劝说着耶律休。
是啊!
只要在城中聚集了麾下,那么他还能坚持下去。
“准备!”
他收拢了些麾下,在十字街头布下了埋伏。
“看看宋军可来了?”
有人探头往外看去。
“宋军没来!”
这不对啊!
一般破城后,进攻一方就会往城里猛冲猛打,争取一鼓作气打乱守军的布局。
可宋军……
宋军一冲进来,就配合着城头的同袍们围杀辽军。
这是沈安的吩咐。
——尽量避免辽军逃往城中!
“他们竟然不是突入城中?”
已经在长街上准备了伏击的耶律休一口血就喷了出来。
他的圈套顿时就成了摆设。
若是早些时候他带着这批人反扑一下,说不得还有些机会。
“这里有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另一股宋军从侧面迂回过来了。
这一股人马是奉命来抢占皇宫和府衙,以及看守仓储的。
攻城一座大城市,首要就是占领仓储,随后是各种官方机构。
这个沈安牢记在心。
只是没想到自己派出来的精锐竟然误打误撞的发现了耶律休在路口埋伏。
“杀啊!”
依旧是老一套,弩箭招呼一波,随后骑兵就冲杀了过来。
宋军士气如虹,而辽军被发现了之后,那种挖坑反而被坑的羞耻感一直挥之不去。
顷刻间这批辽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跪地请降。
耶律休被几个心腹护着节节后退。
“这里有个大官!”
城门那边的宋军越来愈多,围杀辽军用不了那么多人,于是多余的开始冲向城中。
然后正沉浸在那种伤感中的耶律休就被包围了。
“弃刀跪地!”
“这是辽人的枢密使!”
耶律休举刀搁在脖颈上,喃喃的道:“陛下,臣辜负了您的厚望,臣……有死而已。”
他想拉动长刀,然后长刀会割断一些咽喉,鲜血咻咻咻的飙射出来。
然后他觉得手腕一紧,接着长刀就被抢走了。
两个辽军一前一后扑倒了耶律休,然后大呼小叫,一脸狂喜。
他们立功了!
这是大功!
宋皇,不,中原的帝王最喜欢活捉异族的高官和帝王,然后让他们在酒宴上跳舞取乐,以彰显中央之国的威严。
“玛德!”
一群宋军将士悻悻的准备继续进攻。
有人低声道:“要不……弄死那二人?”
弄死那两个辽军,俘获耶律休的功劳就是大家的了。
这手段够狠。
可却来不及了。
大军已经突进了城中,不断有人在大声呼喊。
“不许抢掠!放下兵器的不许砍杀!”
这是军令。
在进攻前就已经多次提醒了,若是此刻再犯,那就是罪加一等。
城外,赵曙没想到自己一到就破城了,他觉得这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幽州一破,幽燕之地就大局已定,朕在想,何时能去中京道走一走。”
这次连韩琦都变色了。
“陛下,此事不妥啊!”
“朕知晓。”赵曙很不满的道;“你等总是说帝王不可擅离京城,可京城有皇子监国,有老臣辅佐,怕什么?”
沈安觉得赵曙就像是一个宅了数十年的宅男,一朝被放出来,发现世界真美好,进而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所谓听闻远方有你,我将日夜兼程。
可在这个时代,远方有的只是凶险。
“拿到耶律休了!”
一声欢呼后,耶律休被带了出来。
“这就是辽人的枢密使?”
赵曙笑了笑,“看着很是倔强的模样。”
压着耶律休的两个军士闻言就拉起了他的脑袋。
那张被拉扯的变形的脸上全是愤怒。
“宋人攻打析津府,这是背信弃义!”
“拉走!”
赵曙摆摆手,到了他这个境界,除非是皇族被擒,否则他没多大兴趣。
但对于宰辅们来说,耶律休就是个大玩具,他们能玩出许多花样来。
比如说献俘的时候让耶律休诉说着大宋的威严,和耶律洪基的昏庸。
这是对辽人的打击。
也可以让耶律休变成苦力,不时让他写封信给耶律洪基。
若论手段,其实谁都比不过大宋。
城中在迅速的肃清残敌,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陛下,大局已定,到大营里去歇息吧?”
今天赵曙是不能入城的,至少得等到城中彻底的安全了再说。
赵曙点头,在不犯病的时候,他让人联想到了仁慈的仁宗皇帝。
而沈安的事情很多。
“沈龙图,城中的汉儿起事,如今不知如何安置他们。”
“带出来。”
耶律休就在边上接受讯问,闻言他冷冷的道:“那些汉儿都是有钱就是爹的贪婪之辈,今日他们起事,明日他们依旧会起事,你们见永远无法征服这里。”
这是恶毒的诅咒,也是另辟蹊径的猜疑。
这话要是传到了赵曙的耳中,幽燕之地怕是要多折腾几次。
稍后那些人来了。
数百人,段西平父子是头目,走在了最前方。
“辛苦了。”
沈安拱手。
众人还礼,“不敢。”
“有人说你等是见钱眼开。”
沈安指指边上的耶律休,众人心中一冷,段涛低声道:“爹爹,这是要卸磨杀驴吗?”
“可某却知道这是无稽之谈。”
沈安指着幽州城说道:“一百余年前,石敬瑭一心卖国求荣,冲着辽人喊爹爹,恬不知耻,导致幽燕之地拱手相送,你等的祖辈就是从那时起,变成了辽人。”
沈安一直不理解石敬瑭的行径。
从晚唐开始,不管是哪家藩镇手握幽燕之地,都在警惕着辽人。
一句话,咱们打生打死是咱们内部的事儿,和辽人没关系。
哪怕是那些藩镇和辽人称兄道弟,但那只是妥协,幽燕之地是不可能送人的。
而石敬瑭却一个劲的突破下限,不但双手送上幽燕之地,还冲着耶律德光喊爸爸。
别人当时劝了还劝不住,拉也拉不住。
你都把燕云之地给了耶律德光,就不用喊爸爸了吧?
不!
石敬瑭执拗的非得给自己认个爹,一心冲着北方喊爸爸。
“那时候你等的祖辈不甘被异族统御,他们不断的起事,不断被镇压,那时的幽燕之地全是血腥味。”
时光走过了一百多年,多多少少还有些记忆。
“辽人最后没办法,只能让幽燕之地行汉政,你等可知道自己的祖宗吗?”
“你等的祖先乃是汉唐,自始皇帝统一**以来,我们从未屈服过任何外敌,哪怕今日被打趴下了,可终究有一日会重新站起来。”
“今日,大宋光复幽州,你等估摸着还有些浑浑噩噩吧。”
沈安笑了笑。
段西平说道:“沈龙图,祖辈只说我等是汉儿,但……许多东西都没教。”
“某知道。”
沈安的微笑让大家都放心了,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这些来对大宋的印象。
“早些时候大宋那边赋税重,好些人都逃了过来,说这边好。”
这是个耻辱!
不知何时,换了一身便服的赵曙被众人簇拥着出来了。
“是,那时候大宋艰难,国中有难处,外部每年要给辽人钱财,还得在西北和北方维持庞大的驻军,以防止辽人和西贼入寇,那时的大宋缺钱。”
沈安并未避讳那些错误。
赵曙微微点头,那种含糊以对的方法他看不起,也不喜欢。
“可我们终究能再度站起来,于是陛下继位,新政处处开花结果,国内百姓的日子越发的好了。这些你等都应当感知到了。”
沈安看着笑眯眯的,格外的亲切。
“是啊!这几年再也没人跑过来了。”段西平很是感慨。
而段涛却很是欢喜的盯着那些将士看,觉得他们很是威武。
“你等都是有功之臣,回头官家那边定然会有赏赐,在此之前,你等要配合大军整肃城中的秩序。”
众人轰然应诺。
沈安含笑道:“你等远离中原多年,不知汉儿的风姿,明日大军入城,你等可观之。”
众人被带着进城,配合大军维持秩序。
沈安回身就看到了赵曙,急忙行礼。
“说的很好。”
赵曙赞许道:“让他们知晓大宋的情况,如此他们才会倍加珍惜如今的日子。”
韩琦和富弼这两个老冤家在后面看着有些别扭,沈安在想会不会打起来。
老韩应当是后悔了吧。
若是当初知晓今日的辉煌,他估摸着会选择来北方,而不是西北。
但此刻后悔也晚了,他只能听着富弼一会儿刺自己一句,一会儿讥讽一句。
“明日进城你准备了什么?”
赵曙很是好奇。
“陛下拭目以待就是了。”
沈安自信满满的模样让赵曙不禁笑了起来,他也不想追问,就等着沈安给自己的惊喜。这时贺宝来了。
一身臭味的贺宝让众人不禁皱眉。
沈安郑重介绍道:“陛下,诸位相公,这位就是皇城司在幽州城的密谍贺宝,他为了潜藏下来,就去做了拉粪车的活计,每日干着腌臜的活,一直在收集火油,收集消息,上次臣就是靠着他才能从容进出幽州城。
先前他用粪车纵火,点燃了府衙,更是烧死了几个官员,连耶律休都差点被殃及。”
众人不禁讶然,看向贺宝的目光中都多了尊重。
“有功之臣。”
赵曙只是说了四个字,却是价值千金。
回头贺宝就算是翻身了。
官家亲口说的有功之臣,皇城司谁敢怠慢他?回头张八年得仔细琢磨该怎么赏赐贺宝,该给他怎么升官。
这就是升官发财只是等闲啊!
君臣往大营去了。
贺宝站在那里发呆,有人问道:“贺兄弟这是想什么呢?欢喜傻了?”
“是啊!欢喜傻了!”
贺宝看着硝烟中的幽州城,只觉得自己逃脱了一个囚笼,从此进入了一个宽阔的世界之中。
他不禁咧嘴笑了起来。
大功啊!
某要升官发财了!
北宋大丈夫 第1764章 这里就是大宋
第二天一大早,赵曙起来后,就出了帐篷,看着天边的残星出神。陈忠珩晚上睡得和猪一样,此刻肿着眼睛来伺候。
这一路真是太辛苦了,以至于他昨晚一倒下就睡的人事不省。
现在他觉得浑身懒洋洋的,脑子里也是空荡荡的。
这样的感觉比较厌世。
但陈忠珩不怕。
没多久他就笑容可掬。
某的晏月啊!
你等着某回去。
洗漱完毕,然后是早饭。
“陛下,只能有这些了。”
两名亲事官送来了早饭。
但只是一碗而已。
这是帝王出行的标准配置。
一人端着碗,一人在边上盯着,防止端碗的那人下毒。
碗里是汤饼,热气腾腾的。
“竟然有鱼?”
赵曙看到了一条小鱼,外加一块羊肉,不禁胃口大开。
这几日他就顾着赶路,饮食都是干粮加饮水,就是在范阳那里补给了一次,他还记得当时戍守范阳的将士们看到自己的表情。
震惊,加狂喜。
武人们……不乏忠心。
他微微点头,但却知道需要手段来维系这种忠心。
可怎么着手此事,这个他还得慢慢的琢磨。
吃了一口汤饼,他不禁讶然道:“谁做的?”
鲜美啊!
他发誓自己从未吃过如此鲜美的汤饼。
“是沈龙图。”
赵曙笑道:“朕就知道是他。”
亲事官说道:“沈龙图说人多手杂,旁人做的就怕不尽心。”
赵曙微微点头,慢慢吃着。
什么不尽心?
给他这个帝王做饭的厨子谁敢不尽心?
沈安是担心这里人多手杂,不安全罢了。
这才是忠心。
赵曙吃了汤饼,随后更衣。
今日他将入城,一路安抚幽州民心。
他走出了帐篷,一路到了前方。
巨大的阵列已经成型了。
将士们擦亮了甲衣和兵器,换上了干净的衣裳。
晨曦中,阵列在沉默着。
沈安等人上前行礼,赵曙微笑道:“朕今日就是看看,你等只管放手施为就是了。”
韩琦问道:“还要等什么?”
沈安指着天边说道:“还得等朝阳。”
“好兆头!”
富弼不禁夸赞道:“如今的大宋正如同朝阳,而辽人却是日薄西山了。”
赵曙含笑道:“正是如此。”
当第一抹朝阳出现在东方时,沈安点头,前方的一队军士出发了。
他们带着各种祭祀的东西缓缓走了过去。
紫色一抹照在城头上,城中的百姓都出来了,站在街道的两边。
耶律休也被带了出来,站在昨日起事的那群百姓的中间。
“他们来了。”
朝阳下,那队军士缓缓走来。
一张案几摆在了街道的中间。
当先走来的军士们端着祭品,缓缓放在案几上。
随后有人点燃香烛,烟雾开始渺渺。
一人把一个牌位放在了案几的上面,瞬间周围就沸腾了。
“是幽州死难者的牌位。”
有人在激动的说着。
消息蔓延开来,耶律休发现不少人都是热泪盈眶。
一个老人哽咽道:“那些人啊!他们不停的反抗,然后被杀光了。”
他看着周围的人,“你等的祖辈都有人死于幽州,那时候辽人在幽燕之地残暴,动辄杀人,那些不甘屈服的汉儿就频频起事,每次都被杀光了,可用不了多久,又有人带头……就这样,杀之不尽……”
气氛越发的肃穆了。
老人喘息了几下,“老夫本以为世间再无人记得他们,谁曾想大宋竟然这般有心,记得来祭奠他们。”
他走了出去,有军士想阻拦,被对面的密谍摇头阻止了。
老人走了出来,颤颤巍巍的跪下,然后叩首,再抬头时,仰头喊道:“爹爹,大哥,魂兮归来!”
老人看着得有七十岁到八十岁的模样,他一再叩首,有军士过去搀扶他起来。
“大宋记得你们!”
老人哭的不能自已。
那些幽州的百姓都在想着家里传下来的那些话。
当年的幽燕之地,汉儿从未屈服过辽人。
他们渐渐的习惯了辽人的统治,而老人的一番诉说,一下就掀开了那些记忆。
“行礼!”
前方的军士们在行礼。
牌位在烟雾中模糊着。
有人喃喃的道:“咱们是汉儿!”
“咱们本来就是汉儿。”
“某还会写大宋的字。”
“某会背许多诗词。”
“……”
一种说不清的认同感在渐渐浮现。
耶律休站在那里,突然嗤笑道:“骗人的东西!”
段西平回头看着他,认真的道:“我等的祖先乃是汉唐而来,当年你等的祖先只能俯首称臣,高呼天可汗。”
耶律休涨红着脸道:“可那些有辽人血脉的呢?”
段西平微笑道:“你没听说吗?何为汉儿,认同这个大宋,你就是汉儿。”
耶律休兀自喋喋不休,说道:“什么神灵,一看就是哄人的。”
段西平呵呵一笑,“我等的神灵就是祖先,就是列祖列宗。而此刻,许多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祖宗。”
是啊!
在这场祭祀之中,他们寻到了自己的祖宗。
那些老人根据回忆,或是亲身经历,在给周围的人说着当年的事。
那些军士在挪动案几。
他们把案几抬到了边上。
接下来就是入城。
嘭!
嘭!
嘭!
脚步声震动着大地,所有人不禁都把身体往外探,看向了城门方向。
一面大旗突然出现在眼中。
宋字旗在飘扬!
那个走在前方的巨汉须发斑白,此刻心中无比骄傲。
全军第一个走进幽州城,还是执旗者,这份荣耀足以归去向儿孙夸耀。
随后就是阵列整齐的步卒。
这些步卒经过了多次厮杀,眼神漠然,仿佛世间再无事务能让他们挂心。
他们的脚微微抬起,然后踩踏下去。
嘭!
无数脚步声汇聚在一起,震耳欲聋。
那锃亮的甲衣闪闪发光,那刚打磨过的刀枪闪烁着寒芒。
整个阵列排山倒海而来。
所有人不禁都哦了一声,然后身体被这股子威势所震慑,想退回去,但心中却极度不舍,于是就摇摇晃晃的。
大旗猛地挥动了一下。
这等大旗非巨汉不能掌握,但要想挥动自如,还得力大无穷。
王却就是最佳的人选。
他张开嘴,奋力唱了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巨大的声音就像是雷霆在轰鸣,低沉,却格外的振奋人心。
“这是……无衣!”
一个孩子欢呼了起来,“我记得,我会背……”
他昂首认真的跟着唱了出来。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是兴于一千多年前的诗歌,纵使在千年后,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唱了起来。
段西平骄傲的道:“大郎,二郎,千年前周室内讧,以至于外夷入侵,危在旦夕。当时的秦国,是秦襄公吧。对,秦襄公的封地就在附近,于是起兵共抗外夷!”
段涛读书不行,但段峰却不错,他仰头问道:“爹爹,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也有些这个意思。”
段西平点头,“对,不管有多少纷争,但当有外敌时,我等汉儿就该携手抗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段西平父子三人大声的跟着高唱起来。
耶律休茫然看着这一幕。
千年前吗?
千年前的中原是什么样的?
他恍惚记得有人说过什么……
千年前的中原很可怕,大军频繁出塞,打的塞外的诸部族纷纷往千万里外迁徙。
那时的汉儿……
他看着那些高唱的人。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辽国在文化上早就被同化了,特别是在贵族和官员中间。
而且他们也有科举,一样要考试,一样要借此为官。
所以他听的懂这首诗的意思。
谁说我们没衣裳穿,与你一起穿那件衣裳。修整我的矛戟,我们一起出发。
幽州城中的百姓都兴奋的跟着大声高唱。
这首诗出现的时机太好了。
在这个时刻,让幽州百姓知道大家是手足兄弟,并肩杀敌的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让我们并肩去厮杀!
城中爆发出了一阵巨大的欢呼声。
城外,在等待的赵曙和宰辅们都被这震耳欲聋的歌声给震住了。
城门那里,陈忠珩踮脚往里看,然后回身跑过来。
“陛下!幽州城里的百姓都在跟着唱呢!看着好热闹!”
赵曙微笑道:“朕听着都觉着热血沸腾,选的极好。”
韩琦叹息一声,“沈安说要唱什么歌,臣当时听了就觉着不错。”
可昨夜他听到了营中的将士们在低声唱歌,就说吵得很,听了聒噪。
富弼冷笑了一声,觉得此人果真是无耻。
连赵曙都觉得这位首相真的是让人无言以对。
“陛下!”
城口处的亲事官们突然分开,站成了两排。
这是欢迎大宋皇帝陛下进城。
赵曙轻轻策马,战马缓缓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