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你比比个啥,老夫做官的时候,你家才将传出你砸缸的消息,和老夫比资格,老夫直接碾压了你。
这就是包拯的威慑力。
沈安突然转向了文彦博,说道:“文相以为火炮如何?”
文彦博想了想,“国之重器!”
沈安笑了笑,“那文相可知铸炮之术?”
“不知。”文彦博说的理所当然。他是宰辅,自然不需要懂这个。
“那么文相可知火炮打多少发就要停歇冷却,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文彦博摇头,“老夫不知。”
他觉得这些问题有些无趣。
难道宰辅还得知道怎么去种地吗?
沈安一脸的笑意,“那么譬如说下次征伐辽国时,枢密院调动火炮北上,文相可知道要调配多少才合适吗?”
呃!
文彦博卡壳了。
韩琦看着沈安,突然拍了一下肚子,顿时腰间的肥肉都鼓荡了起来。
他真的想大笑一场。
沈安前面的两个问题看似简单无趣,可后面第三个问题一出来,文彦博就坐蜡了。
你文彦博说火炮是国之重器,可你连国之重器怎么调配都不知道,你这是什么?
渎职!
包拯阴着脸,大概是要抛弃了和老文多年的交情,准备出手了。
文彦博却有苦说不出,他真的不懂火炮,只知道那玩意儿威力巨大,无坚不摧。
“此事……下面的官吏自然懂。”
他觉得这个答案很苍白。
果然,沈安讥诮的道:“那敢问文相,若是有人渎职呢?您可能看得出来?”
你连火炮的原理都不懂,你看得出来个屁!
到时候你就是庙里的泥塑神像。
摆设!
轰隆!
韩琦仿佛听到了一声雷霆在响。
赵曙缓缓地道:“朕知道。”
这是一巴掌。
“青铜火炮铸造不易,青铜柔韧,火药产生的膛压承受能力也强,但若是滚烫之后再继续发射,姑且不论炮膛里能否装进火药,就说炮身,就会因为高温而产生变形……甚至会炸膛。”
赵曙继续说道:“何为膛压?火药燃烧膨胀产生的压力,这个压力推动铁弹打出去,同时也给了火炮压力……正如同一只苍蝇,一巴掌下去就粉碎,这也是一种力。但火药的力更大,所以发射几轮之后,必须要停住冷却,或是隔久些再发射……”
他看着文彦博,觉得这位枢密使的学习能力有问题,“若是不知这些,下次北伐得知辽人有二十万大军,那么我军正面要放多少门火炮才行?得去考量火炮冷却要花费的时辰!不知这些,若是调动少了,到时敌军的骑兵突破进来,会如何?”
文彦博跪下,“臣……不知,臣随后就会仔细研读,不敢懈怠。”
赵曙微笑道:“如此就好,朕与诸卿相得多年,原先朕也觉着杂学就是胡闹,就是个不起眼的学问,可后来……诸卿可还记得神威弩吗?还有金肥丹,许许多多的东西,杂学就这么源源不断的推了出来。
诸卿,何为学问?朕身为帝王,要考量之事颇多,但首要是大宋的强盛,什么学问能让大宋强盛,朕就该去学什么,而非是抱残守缺。”
呯!
司马光只觉得这番话字字都是巴掌,打的自己生痛,“陛下!”
他喊了一声陛下,很是悲痛,沈安说道:“敢问司马谏院,读书为何?”
赵曙的眼中多了神彩,微微颔首。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
作为重臣,你们读书做学问是为了什么?
司马光发现自己没法回答。
回答为了大宋,那么杂学用一个个不容辩驳的实物证明了自己有益于大宋,能强盛大宋,那你司马光为何不去学?
要么就回答是为了自己。但这个回答一出来,天下都会唾弃他。
这年头为何流行商业互吹?就因为大伙儿喜欢标榜自己。连给沈家送羊肉的屠夫都给自己弄个杨无敌的匪号,可见这股风气的盛行。
人人都是君子,人人都是好汉。
你司马光敢说自己不是?
韩琦在忍笑,他觉得官家和沈安太缺德了,两人一唱一和的,把文彦博和司马光逼得很是难堪。
文彦博觉得浑身不自在,那种被人戳破了什么东西的感觉让他只想离开这里。
“臣请告退。”
这场论战没法进行下去了。
当帝王亲口说出杂学的学识对大宋的好处时,杂学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他们是宰辅,不是那些士大夫,所以狡辩是不可能的。
于是最好的选择就是避开。
沈安一脸不舍,“文相为何要走?某这里还有许多杂学的道理要说,这可是某准备了一夜的东西,文相……文相……”
文彦博抬头看了他一眼,觉得这厮当真是小人,他的城府这般深,可此刻眼皮子也跳了几下。
司马光也没办法,躬身告退。他也瞥了沈安一眼,见这货在微笑,就像是送别好友般的不舍。那神色真诚的让司马光都差点以为自己和他是好友。
这个家伙,堪称是落井下石啊!
赵曙见了,不知怎地心中一松,觉得很是舒畅。
韩琦大乐,跟着说道:“要不老夫下衙后寻个地方,让你等再辩驳一番?”
文彦博低头,缓缓退去。
此战他败了。
败在了对杂学的不了解。
什么火炮金肥丹,这些都是术,以后就会被称为奇技淫巧,士大夫们不屑一顾。
但他是宰辅啊!
这一刻他只想去寻了杂学的教材来看,来学。
但杂学的教材好像没有地方卖吧?





北宋大丈夫 第1828章 骨血不绝,华夏永存
司马光和文彦博铩羽而归。
有人去问了,回来很是黯然的道:“说了杂学的功绩。”
那些人开始清点杂学的功绩,一一数下来,竟然发现很吓人。
“从种地到征伐,处处都有杂学的影子,诸位,很可怕啊!”
这学问真的是吓死人了!
“若是压下了杂学,也就是丢弃了神威弩,丢弃了金肥丹,丢弃了火炮……”
这个假象镇住了许多人。
这些都是富国强兵的好东西,可这些好东西却都是从杂学里出来的,让人惆怅不已。
酒楼里,众人在骂骂咧咧的,却没办法。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虽然有些不要脸的雏形,但远远不及以后的同类。
一个男子急匆匆的跑进包间,“那沈安去了大盛书院!”
一个男子愤然起身,“他大获全胜,定然是去诽谤儒学!”
“走,去看看!”
众人纷纷攘攘的出去了,一路上卷带了不少人,到了城外时,堪称是声势浩大。
“这是要去打架?”
有人兴奋的说道:“咱们去围殴他一顿吧?”
人群中有人喊道:“打他!”
砰砰砰!
一顿暴打,提这个建议的男子被打翻在地,又是一阵脚踩,遍体鳞伤的哀嚎着。
“为何打某?”
有人呸了一口,“蠢货,若是动了沈安,不管是官家还是大王都会收拾你,那邙山军你以为是吃素的?回头把你弄死在床上,边上放个赤果果的男子,让你死后还得遗臭万年!不对,你也配遗臭万年?”
众人不禁大笑了起来。
然后就是沮丧。
“那沈安下手太狠了。”
“是啊!”
城外的那家大盛书院就建在一个村子里,看着很是简陋。
按照沈安的说法,大盛书院越简单越好,要让学生们忘却外物的诱惑,全力读书。
可等看到连院子都没有时,有人还是惊讶了。
“这般简陋?”
“这是助学!”
助学是士大夫们最热衷的事儿,所以大伙儿的气势就低了些。
“……国公,那儒学该取消吗?”
里面传来了一个学生的声音,外面的人都冷笑着。
“为何要取消?”
沈安的声音中没有得意,“儒学并非是一家之学问,在千年的发展中被注入了无数先贤的心血,某说过,儒学是道,秉承了这个道,咱们这个华夏才不会分崩离析。”
“可是国公,杂学才能强盛大宋呢!”
“杂学是能强盛大宋,可杂学是术,你再厉害的术,若是没说一个道来夯实基础,那就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这个世间不只是咱们中原,不只是华夏有过灿烂的文明,邙山一脉的前辈们当年的足迹遍布天下,发现了这个世间的模样。”
沈安的神色很严肃,“这个世间是个大圆球,这一点某教过你们。在这个圆球的各处,曾经有过许多强大的国家,比如说罗马帝国,比如说尼罗河文明,比如说天竺文明,比如说前些时候,大食人无比强大,如今那个塞尔柱后来居上,边上还有个拜占庭……可这些文明或是强盛的国家哪去了?”
外面的人从未知晓外面的世界竟然是这样的,不禁侧耳倾听着。
“那些文明都消散了,那些强大的国家也灰飞烟灭了。天竺如今一盘散沙,大食人被塞尔柱打的满地找牙……可塞尔柱敢和大宋呲牙吗?他们不敢,若是敢,大宋将会用铺满海面的战船作为回应。”
有人觉得热血沸腾,不禁拉了一下衣襟。
“国公,我们也失败了呀!汉唐都失败了。”
“那只是短暂的失败。”沈安说道:“汉唐是败了,可我们的文字,那些先贤的学问却保留了下来,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会牢记这些学问,牢记那些字。
在那些文字里,在那些学问里,蕴含着我们这个华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无数道理就在其中,并融入到了我们的骨血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尤可报也!”
沈安神色肃然的说道:“这些学问,这些文字早已镌刻在了我等的骨血里,骨血不绝,华夏永存。哪怕被打倒了,咱们也能再度站起来,重新唱着秦风无衣,携手去击败敌人,再度成为这个世间最强大的国家。”
外面的那些人有些骚动,因为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竟然在流泪。
“那些文明消散无踪,那些强大的国家消散无踪,为何?因为他们的文化没有咱们的坚韧,没有咱们的深入人心。
你去汴梁的街头问问,随便寻个老人家,你去问问他,若是别人有好处,可否去夺了来。他会回答你,这等事不可为。为何?因为先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些学生恍然大悟,“国公,前日我爹爹骂我,说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这个意思吗?”
“对。”沈安很欣慰,他觉得自己开启了学生们深层次思考的能力。
“国公,我娘说要自重自尊,家里穷就努力去挣钱,不可去走歪门邪道。这可是咱们的学问吗?”
“是。”沈安笑的很欣慰。
这些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东西,早已深刻写入了这个民族的基因之中。
“知道咱们为何能不断的站起来吗?”
学生们摇头。
沈安朗声道:“那是因为我们传承的是文明,是文化。汉唐倒下了,可我们的文明和文化还在,我们接续了这个文明和文化。这个文明和文化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能让我们很快就能重新站立起来。
这个文明和文化让我们勤劳刻苦,让我们谦逊有礼,让我们不惧任何对手!
每当遭遇了劫难时,这个文明和文化能支撑着我们携手走下去,团结一心,直至走出劫难,重见光明。”
外面的那些人都被震撼住了。
“原来还能这样解释吗?”
“当然能,某觉得往日冥思苦想也想不通的地方,此刻却豁然开朗。”
人群渐渐靠近了教室。
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阴影。
沈安恍若未觉,继续说道:“有人也想用刀枪来断掉我们的文明和文化,最终却消散无踪。他们去了何处?全被我们的文明和文化给同化了,早已融为一体。”
“大宋曾经衰落,在北方,那些百姓甚至携家带口的逃到了辽人那边去,可如今呢?”
沈安斩钉截铁的道:“某想告诉你们的是,在这个文明,在这个文化之中,儒学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杂学是学问,但儒学却不可轻忽。我们若是一味去追求实用之学,而抛弃了我们自己的文明和文化,那和那些曾经消散的文明和强大的国家有何区别?”
实用之学固然重要,但失去了支撑这个国家的文明和文化之后,沈安觉得这样的强盛并不能持久。
文明是道,实用是术,两者都不可忽视。
他最后说道:“某想告诉你等,这个大宋将会持续强盛下去,这个文明将会持续强盛下去,即便中间有起伏,只要咱们的骨血还在,那么我们将会再度崛起,无可阻挡,谁也挡不住!”
他觉得教室外面有动静,就像是一头巨兽在喘息,不禁就看了过去。
教室外面黑压压的全是人。
那些人都涨红着脸在看着他,让他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国公!”
那些学生勇敢的冲了上来,挡住了教室的门。
门外的那些人鼻息咻咻,看着就像是被激怒的公牛。
这是要准备动手还是咋地?
哥忘记叫人来了啊!
这一刻沈安深深的懊悔着,后悔没叫闻小种跟着一起来。
那厮杀人的手段太渗人,一出手就能吓尿这些蠢货。
当先一个男子突然拱手,正色道:“以前某一直以为沈国公乃是个尖刻小人,此刻听了这番话之后,某才知道,国公的胸襟之大,非我等所及。一句文明,一句文化,儒学和杂学都成了沧海一粟,某却觉着欢喜。”
另一人说道:“沈国公,某敢问,这番话可是出自真心吗?”
沈安颔首,还没说话,一个男子说道:“国公这般胸襟和格局,若是假话,某挖了自己的眼睛去。”
那人拱手,“不管过往如何,某今日却是佩服之极。”
佩服什么,就是沈安的这番话。
“沈国公的这番话越过了学问,文明一词用的极好,越过了学问,用文明来阐述我中原千年来的格局,果然是气势磅礴,不同凡响。”
一个男子拱手道:“某最喜国公所说的那番话,那些学问和文字早已镌刻进了我等的骨血里,骨血不灭,华夏永存。往日某得罪了,今日后,某愿寻了杂学的书来看看……沈国公,可有?”
这是黑转粉啊!
沈安心中欢喜,“杂学的书有,随后会印出来,有喜欢的可去自行购买。”
男子说道:“如此某告辞了。”
他转身而去,看着身形竟然多了洒脱之意。
那些男子沉默一瞬,有人说道:“某也会买!”
“某也会!”
“某却不会,不稀罕!”
“呸!”
有人黑转粉,有人依旧黑,但沈安的心中却欢喜之极。
只要开了头,以后就刹不住车了啊!
一个男子缓缓说道:“其实……不管我等以往如何反对新政和沈国公他们,可他们依旧在为了咱们而挥动长刀,不畏生死……”
——那些保护你们的人不会因为你们的反对而丢弃你们!
沈安看了那人一眼,微微颔首。
他缓缓往外走去,人群让开通道。
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沈国公,某也是传承了那份文明之人!”
沈安点头,“是,每个人都是。”
有人问道:“沈国公,那你想如何?”
沈安止步,很认真的想了想,然后说道:“某想传承这份文明,守护这份文明,若是有谁敢来打断它,某就弄死他!”




北宋大丈夫 第1829章 配享太庙,不稀罕
“官家,沈安去了城外的大盛书院。”
张八年急匆匆的来禀告消息。
“城中好些人怒气冲冲的跟了去。”
赵曙一听就怒了,“那些人怕是会动手,你可派人去了?”
张八年说道:“臣已经派了不少人手去,就怕……”
赵曙捂额,然后问道:“沈安的身边还有谁?”
张八年低头,“他只带了个陈洛。”
“那个陈洛的拳脚枪棍如何?”
陈忠珩心中也焦急,但听到这里依旧觉得官家的心开始偏了。
拳脚好说,枪棍……这是要杀人还是怎地?
官家这话就好似在说,若是沈安被这群人围攻,弄死几个也不是事。
张八年抬头,苦笑道:“普通。”
呃!
这个事儿危险了啊!
赵曙的眼中多了厉色,“去拿人!都拿了!那些人吃饱撑的没事干,却喜欢去寻做事的人的麻烦,全数拿下,丢进皇城司拷打,把所有的丑事都问出来,随后发配……发配到西北去,去顺州!”
这个太狠了啊!
顺州在哪?
顺州就是种谔戍守的那嘎达,堪称是边疆中的边疆,去了就等着受苦吧。
官家看来是怒了啊!
陈忠珩觉得好基友这次怕是危险了,难免有些胡思乱想。
“陈忠珩!”
咻!
呯!
茶杯落在了陈忠珩的脚边,那可是官家最喜欢的一只啊!
陈忠珩赶紧抬头,赵曙骂道:“让你去传令,发什么呆?可见你老迈不堪了,朕这便让你养老……”
嗖的一下,陈忠珩就消失了。
好快!
张八年不禁盘算了一下自己的速度,骇然发现竟然不敌。
陈忠珩速度并非是浪得虚名,嗖的一下又回来了。
“官家,臣万死,敢问何事。”
刚才他开小差,这不赵曙的交代都没听清楚。
赵曙被气得要死,顺手就想抓东西,可一抓就抓到了腰间的玉佩,他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上次他就是扔了玉佩,结果被沈安那厮给顺走了。
“去告诉政事堂,革了那些人考试的资格!”
卧槽!
这个更猛。
读书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你去问一百个人,九十五个会回答好好读书,考中进士,走上人生巅峰,随后迎娶……
断掉他们的考试资格,这就是断掉了他们人生的梦想。
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何区别?
陈忠珩的脑海里莫名其妙的浮起了这句话,记得好像是沈安说的。
嗖的一下,他就跑了。
赵曙气咻咻的,看着张八年也觉得碍眼。
“你且回去,有消息马上来报。”
张八年觉得自己就是受气筒,但作为家奴,这是莫大的荣幸。
赵曙等他走后,看着几个内侍在收拾茶杯的碎屑,不禁就想到了当年的事儿。
“那年宫中烧制了几套好瓷器,朕想着沈安那厮有些功劳,就赏赐了他一些,谁曾想那人竟然在库房里弄走了最好的瓷盆……朕……朕……”
赵曙突然骂道:“这莫名其妙的去什么大盛书院!也不知道可戴了铁板没有……”
人就是这样,当你日日见到他时,你会觉得无所谓,好似很平常。当这人离去后,他的好处就会浮现上来,让你怀念。
沈安的好处自然不少,赵曙想着就觉得有些伤心。
那些人若是一拥而上,沈安就两人,可怎么办?
今日早上他就听到了风声,外面有人说要取沈安的项上人头。
这是气急败坏了。
“早知如此,朕就该再缓缓。”
边上的内侍正在琢磨着趁着陈忠珩不在的机会,是否能冒个头,听到这话不禁为之震惊。
官家竟然后悔如此吗?
帝王无悔,说的是帝王的一言九鼎。可赵曙这话的意思,分明就是后悔自己太早把杂学弄进宫中来,为沈安带来了大麻烦。
沈国公,果然是有圣眷啊!
“官家!”
嗖的一下,陈忠珩就冲了进来。
赵曙皱眉道:“可是通知了?”
“是,官家,沈安无事。”
赵曙心中一松,问道:“他可是闻讯跑了?”
跑就跑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陈忠珩喘息了一下,“今日那些人去了大盛书院,正好沈安在给学生们讲课,说是什么文明学问的,那些人竟然被打动了,当即有人说是要买杂学的书来自学。”
竟然这样?
赵曙欢喜之余,也有些纳闷,“什么文明学问,怎地能让人如此?快去问来。”
稍后张八年来了,“陛下,沈安今日在大盛书院讲课,说了一番话……”
“……先人的学问组成了文明,有了这个文明,哪怕汉唐……”
1...974975976977978...1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