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随后那些突厥人说要来海边看看,想琢磨一番大宋水军的实力。”
常建仁心中一冷,知道这事儿还是发生了。
沈安以前给他说过,塞尔柱……也就是突厥人野心勃勃,但凡知道大宋的威胁,必然不肯消停。
这就来了啊!
“那些突厥人实力如何?”
“说是很强大。”将领看了大食官员一眼,“他们被突厥人击败了,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如此……”
常建仁起身,“准备快船,某要赶回汴梁!”
“军侯,这是为何?”
“这是一个大对头,必须要让朝中尽早知晓他们的敌意,至于如何解决,就要看朝中的意思了。”
常建仁上了快船,渐渐脱离了船队,一路远去。
当看到了海州时,岸上已经是银装素裹的模样。
快船靠岸,当地的巡检司迎了过来,迅速查验身份。
“见过军侯。”
常建仁搓搓手,“准备快马,某要马上进京。”
大宋如今不缺战马,常建仁一路疾驰,赶到汴梁时,距离大朝会还有十余日。
冬末的汴梁并未感受到什么暖意,常建仁下马,一路感受着繁华,感慨的道:“某在海上漂浮时,总是觉着孤寂,可在看到这里的繁华后,某才知道,那些孤寂换来的就是这些繁华,这不正是我辈武人的荣耀吗?”
到了皇城外,他禀报了身份。
朝中,赵曙正在和宰辅们说闲话。
“吕诲才将弹劾了韩卿,说韩卿匿名写了文章在北邙报上,抨击了司马光,用词恶毒,用心险恶……”
赵曙看着开始愤怒的韩琦,一股无力感涌了上来。
“这是污蔑!”韩琦怒道:“臣从未写过什么文章去北邙报,吕诲竟然敢污蔑臣,臣要弹劾他!”
赵曙很无奈的叹息一声,“那文章……说司马光装菩萨,装君子,还说什么司马光司马光,大宋送光光,这等话……有些过了。”
韩琦一脸憋屈的道:“陛下,那不是臣写的呀!”
“大宋名将的署名,不是你?”
“不是。”
赵曙突然想寻个尺子,好生量量这位首相的脸皮有多厚。
韩琦退后一步,身后的曾公亮暗骂一句,想掐他的肥腰一把吧,却担心自己的大腿会遭遇重击,就出班道:“陛下,据臣所知,文彦博和司马光等人也匿名在汇英报上写文章,文彦博的署名是汴梁老叟,司马光的署名是翩翩君子……”
韩琦用力拍了一下肚子,可实在是忍不住了,不禁就狂笑了起来。
赵曙也是嘴角抽搐,双手按在小腹上轻轻揉着。
文彦博的笔名叫做汴梁老叟还算是正常,无可挑剔。
可司马光竟然取了个很萌的笔名:翩翩君子。
翩翩君子啊!
谁会用这等笔名?
可见司马光的内心还是有些那个啥……赵曙想起了沈安以前说过的一句话:谁的心中还没住着个少年呢!
翩翩君子……
换做是后世,大概就是‘小鲜肉一枚’的意思。
司马光小鲜肉?
“哈哈哈哈!”
众人想到一脸木然的司马光竟然取了这么一个笔名,不禁狂笑起来。
只有赵曙渐渐的有些悲伤。
这些臣子都不省心啊!
看看韩琦,弄个笔名叫做大宋名将,还肆无忌惮的在北邙报上叫骂,堪称是粗俗之极。
而旧党那边也不省心,人人弄个笔名就开始叫骂了。
“上次那个翩翩君子说什么……新法祸害百姓,被韩相化名大宋名将骂他迂腐不堪,伪君子……”
曾公亮觉得这事儿真是太可乐了。
韩琦和司马光隔空叫骂,很明显司马光不是对手,被喷的毫无招架之功。
朕的首相果然是上得朝堂,下得骂仗啊!
赵曙不禁暗自欣慰。
“咳咳!”
君臣之间其乐融融,陈忠珩出去了一趟,回来时就在干咳。
“肺腑出问题了?”韩琦正在乐不可支,被陈忠珩打断了情绪,就果断跋扈了一把。
肺腑出问题会传染,老韩这话太恶毒,连赵曙都没法直视。
“何事?”
他压下了赐毒酒一杯的念头,板着脸问道。
曾公亮低声道:“肺痨会传染,你这是诅咒官家呢!”
韩琦一怔,然后赶紧请罪。
他这人有个毛病,那就是高兴过头了就容易信口胡言,这不就犯忌讳了。
赵曙满脸黑线,再次说道:“说吧。”
陈忠珩说道:“陛下,水军都虞侯常建仁求见。”
赵曙一愣,“他怎地那么快?让他来。”
常建仁被引了进来,看着脸色铁青。
赵曙的心一下就往下落。
这是坏消息!
绝对是!
连韩琦都是如此。
在他们看来,水军每次回来都会大张旗鼓的,带着他们的战利品,彰显水军能养活自己的牛逼劲头……
可这次竟然只有常建仁回来,船队呢?
难道全军覆没了?
赵曙恨不能冲下去喝问,但作为帝王,他只能等待常建仁行礼完毕,然后问道:“水军如何?”
“水军无碍!”
殿内传来了一阵轻松的叹息,让常建仁有些莫名其妙。
“臣是提前归来的。”常建仁说道:“臣此次率军护送商船队一路贸易,直至大食。”
“大食人开始还热情,但臣却发现了不对劲之处,就在他们款待咱们时,臣令全军戒备,果然,随后大食人夜袭船队,双方激战,我军击败了他们,撤离岸边,随后大食水军出动,围攻船队……”
赵曙双拳紧握,“果然是狼子野心!狼子野心!”
哪怕是得了船队无恙的结局,他依旧紧张的不行。
那可是大宋水军的精锐啊!若是全军覆没在大食,再想重建就得花费数年的时间,关键那些熟练的船工,以及适应了海上厮杀的将士们回不来了,要重新操练出来需要时间。
“臣令战船护住商船,和敌军厮杀。水军那艘火炮战船起了大作用,所向披靡,随后掩杀过去,用火油弹猛攻,敌军水军损失大半。等到了晚间时,臣率军登陆,突袭了城镇,大食国主狼狈而逃,水军缴获了无数辎重财物。”
赵曙觉得自己是听岔了。
大宋水军竟然能在万里之外击败大食人?
这是梦幻吧?
水军,那不是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的吗?
怎么能独立支撑一次国战了?
这不能吧?
他真的是被震撼了,兴奋不已,“常卿此战可曾厮杀?”
他想起了解衣画师的凶名,不禁就笑了起来。
“臣一直未曾厮杀,只是后来突袭时,臣就追击了一次。”
赵曙问道:“可真是追击吗?”
常建仁想轻描淡写的把这事儿糊弄过去,可想到后续自己的壮举会被传出来,只得说了实话,“当时敌军反扑,有数万大军,我军才数千,臣只能解衣厮杀,一路把他们追杀远遁。”
赵曙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画面:数万大食人在嘶吼着冲过来,常建仁撤掉衣裳,拍打着肋骨在怒吼,然后一人冲杀在前,杀的敌军人头滚滚,随后狼狈奔逃。
他感动了,走下去说道:“这便是朕的猛将!”
北宋大丈夫 第1844章 一路向西
司马光还在写文章。
自从上次被大宋名将那个蠢货骂了一通之后,他发誓要报复回来。
这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烈的人,但凡觉得自己受辱了,以后定然会寻机报复回来。
某要让韩琦再无脸面!
他一边发狠一边写,却没发现自己的心已经渐渐的转移到了辩论之上。
而这就是沈安的目的。
来啊!
欢迎来稿,咱们有理说理,让天下人来见证。
“水军大胜了!”
“水军击败大食!”
“万胜!”
外面突然传来了欢呼声,司马光抬头,揉揉眼睛,问道:“去问问何事。”
外面有人应了。
“谏院,水军都虞侯常建仁刚回京报捷,水军此次出海,击败了大食国的水军,后来更是上岸击溃了大食国主领军的大军,谏院……大捷啊!”
小吏哪怕跟着自己的老大也装作反对新政的模样,但此刻他再也忍不住了,忘却了伪装,那欢喜就洋溢了出来。
司马光感受到了那股子欢喜,更感受到了自豪和骄傲。
是啊!
水军又大胜了。
他低头看着自己写的文章,说道:“老夫知道了。”
他继续书写文章,可才写了十余个字,就忍不住把毛笔扔掉。
“水军胜大食,也就是说,以后大海就是大宋的了。想贸易就贸易,这是多大的好处?”
“那常建仁竟然凶悍如此,为何这边没有这等将才呢?”
司马光的自言自语让小吏听到了,他还在欢喜之中,就顺口说道:“这边打压武人,所以武将不能出头……”
呃!
这话说错了啊!
小吏苦着脸,跪下请罪。
司马光摆摆手,喟叹道:“那沈安举荐了唐仁,唐仁成材;他举荐了折克行,折克行号称折无敌;他举荐了常建仁,常建仁由文转武,杀出了赫赫威名……他的眼光为何这般好?”
小吏逃过一劫,赶紧出去。
到了外面时,那些官吏都在欢呼,小吏问了一人:“那沈国公的眼光为何这般好?随便举荐一人就是大才。”
那官员一怔,认真的道:“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想着强盛大宋,而不是去争夺田地,去放高利贷……”
说完后,官员心虚了,说道:“这是你引诱某说的,回头你若是去谏院那里告状,某就说你是同谋。”
小吏怅然道:“某不会。”
原来是这样吗?
一心想着强盛大宋,自然会出人才。
而一心打着自己小算盘的旧党,自然是蝇营狗苟,就和沈国公说的一样,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
欢呼声中,外面有人喊道:“说是弄了大食美娘子来了!”
“在哪里?”
一群官吏都冲了出去,结果外面啥都没有,顿时就怒了。
正在纠缠时,司马光走了出来,众人赶紧行礼请罪。
马丹!
上衙时间出来看女人,司马谏院古板,怕是要呵斥啊!
“好生做事。”
司马光急匆匆的就走了,众人一阵欢呼,然后又说着大食美人的事儿。
沈安也得了消息,还是王崇年送来的。
“……水军还击溃了大食国主率领的大军,沈国公,水军厉害大发了呀!”
谁都没想到常建仁带着水军竟然能打出这样的战果,唯有沈安。
“沈国公,那数千水军为何能击败了大食数万人马?”
这些问题沈安进宫之后,依旧被赵曙问了出来。
“水军不只是水军。”沈安看了常建仁一眼,满意的颔首,然后说道:“臣当初就对他们说过,水军要能水陆两栖。何为两栖?在水面上,水军要能击溃目及之处的所有对手。而在陆地上,水军依旧能击败任何挑衅!”
赵曙只觉得一股子锐气袭来,不禁赞道:“若是能如此,水军可为大宋栋梁。可水军要如何方能陆海皆能?”
什么水陆两栖,赵曙听不惯这个说法。
可沈安却觉得水陆两栖这个定义极好,“陛下,水陆两栖是水军将来的必然。如今水军的战船越造越大,那么相应能带的人马就越来越多,先前臣不是建言调派了数万人马在登州一带适应出海吗……”
“适应是适应了。”赵曙的面色有些古怪,“可辽人以为大宋是要从水路进击,于是一夕三惊。”
呵呵!
沈安没想到这个无心之举竟然收获不小,不禁暗爽,“水军原先靠的是跳帮战,所以每次出击都带着大批步卒。以后水军多了火炮战船,跳帮厮杀就免了,如此可以多建造运送人马的大船。”
韩琦觉得这事儿有些问题,“若是出动数万人征伐,粮草怎么解决?”
“第一,大宋的海船可以携带粮草。”
后世郑和出海的规模更大,船上甚至还养猪。
“其二,大宋以后可在各地建造补给的地方,比如说占城那里,咱们不是有块地盘?再过去能否寻个地方?臣以为定然可以,如此船队就能一路获得补给。”
韩琦赞道:“你思虑的甚是周全。”
呵呵!
沈安心想这都不是事啊!
水军怎么出海,怎么补给,怎么弄那些海外的势力,沈安早就想了无数次。
“那么……火炮战船常建仁说很是厉害,只是一艘就能让大食人无可奈何,如今有多少?”
“十艘。”
“那么少?”赵曙有些遗憾,“为何不多打造些。”
沈安看了韩绛一眼。
韩绛出班道:“陛下,那火炮战船太费钱粮了些。”
“为何?多了火炮的缘故?那不是问题。”陆军既然能装备那么多火炮,水军为何不行?
韩绛苦笑道:“沈安说火炮战船要更加的坚固,否则火炮发射的震动会把战船给弄散架了。”
“这般吗?”赵曙叹道:“朕却不知,差点就冤枉了你。可见朕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只是朕想知道,这般耗费不小的战船威力如何?”
按照大宋君臣的理解,钱花费的越多,武器就该越犀利。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大明中后期,文恬武嬉,那些兵器都成了棒槌。
“陛下,前面一艘战船装了数门火炮,只是玩闹罢了。”沈安从容的道:“如今打造出来的火炮战船,那就是海上的堡寨!”
“所谓堡寨,务必要如城池般的坚固,能抵御敌军的进攻,你这般比较,可有把握?”赵曙想到堡寨庞大,至少数千人戍守,就觉得沈安的说法夸大了些。
韩琦也皱眉道:“海上堡寨,那得多大?汴梁附近若是有了这等大战船,那些百姓早就哗然了。老夫为何不知。”
在他们的眼中,战船最大也就那样了。
至于火炮……那不就是开几个洞的事儿吗。
“陛下,那不是堡寨。”沈安想到了后世的战列舰,那等庞大的身躯上,载着巨大的火炮,每一次轰鸣就像是山崩地裂,他自信的道:“火炮战船从来都不是为了防御而生,它们的职责就是进攻。”
赵曙一听就来了兴趣,正好手头事情不多,就问道:“如今可能看到?”
“正好那些战船前阵子演练回来,就在汴梁边上修整,陛下若是愿意,可去一观。”
战船必须要试航,全面检查所有的构造,而且火炮也得测试,这些都需要时间。
赵曙点头,“如此朕就去看看,若是好,回头朕节衣缩食也要多打造些这等战船。”
这言下之意就是若是不好,那就要缩减开支了。
韩绛干咳一声。
赵曙起身准备回去换衣裳。
韩绛又干咳了一声。
赵曙皱眉道:“韩卿可是病了?”
在上朝的时候,不是嗓子眼痒的不行,你最好憋着。
韩绛却正色道:“陛下,水军……水军能挣钱呐!”
赵曙一怔,才想起水军如今都是靠着自己挣钱,自己那番话却有些不合适。
但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吧?
哪有军队自己养活自己的?
这样下去军队是谁的?
赵曙带着这个疑问进去了。
“见过国公,恭喜国公。”
常建仁此刻才能和沈安见礼,简单说了此行的情况,并祝贺了沈安晋升燕国公的牛叉。
没办法,三十岁不到的燕国公,还是军功封爵,就是这么牛笔。
“大食人……不足为据。”沈安记得大食人自此之后就扑街了,压根就没有再次庞大的可能。
“是,您虽然没去过,却宛如亲眼所见。”常建仁对沈安的眼光钦佩不已,“大食人的军队不够悍勇,在夜袭中竟然炸营了,随后我军追击中,大食人也不曾集结大股人马反击,可见指挥混乱。”
“某对大食人不怎么关注,就想知道塞尔柱怎么样?”
此刻的西方就是一团烂泥,沈安不认为能对大宋构成威胁,只需用倾销击溃他们的产业即可,然后挑动他们之间的内斗,大宋看戏就好了。
只要把主要的节点占据了,那些强盗只能被困在原地,然后相互厮杀。
这就是沈安给那些人安排的命运。
塞尔柱……记得结局不是很好吧。
沈安在想若是拜占庭也加入进来,两边大打出手如何?
只需给塞尔柱人一次教训,让他们知道大宋不可战胜,他们就只能转向拜占庭。
去吧,西方有花花世界。
沈安甚至想到了卖兵器给塞尔柱,让他们一路向西。
爽啊!
他不禁笑了起来。
“安北,笑的这般猥琐为何?”
众人此刻已经到了政事堂前,韩琦皱眉道:“看看你,就差流口水了,是想到了什么美事?”
“就是关于塞尔柱的一些想法。”
沈安觉得要是能实现的话,那真是太爽了。
……
大家晚安!求月票。
北宋大丈夫 第1845章 威力巨大的战船
“塞尔柱人的使者到了大食,大食国主向他们求援,说是共同抵御大宋。”
常建仁觉得这样的局面并非是好事,“那个被俘的大食人说,塞尔柱很是凶悍,大宋也不是对手。”
“担心这个做什么?”沈安问道:“见识过火炮的威力之后,你认为塞尔柱可能阻挡?”
常建仁摇头,“可若是一路出海……”
“战船难道不能运送火炮吗?”沈安觉得常建仁的脑子有些轴,“我们用普通的战船运送将士们和火炮,用火炮战船来保护他们,一旦登陆之后,火炮就是主宰。建仁,你想想,当大宋的军队突入陆地时,火炮被战马拉着跟在后面……那是什么场景?”
常建仁幻想了一下,“就和打辽人一样。”
“辽人是咱们的对手吗?”
“您是想……远征?”常建仁想了许久,才想到了远征这个词。
“为何不行呢?”沈安说道:“大宋的商品必须要找到更大的市场,而塞尔柱拦住了我们的商路,所以要给他们一个厉害,让他们去西边厮杀。”
赵曙来了,听到这话就问道:“这叫做什么?”
沈安说道:“臣以为,这叫做为王前驱。”
让塞尔柱为大宋开辟道路吧,等他们精疲力竭时,大宋再出头收拾残局。
“出发吧。”
众人上马出发,赵顼和沈安在一起,低声道:“最近某的日子很是舒坦。”
“你得感谢我。”若非是沈安把背后的隐患说出来,赵顼现在的日子依旧苦得一批,“话说你怎么看那个孩子?”
沈安也在担心这个问题,若是赵顼对这个孩子不满意,以后就麻烦了。
“我给他诵读了那么久的诗词文章,若是男孩,怎么说也得是个厉害的吧。”
赵顼有些憧憬的道:“到时候我教他怎么看地图,怎么收拾那些臣子……想想就觉得美滋滋的。”
操蛋!
沈安想到以后赵顼和儿子两人联手给臣子下药,就觉得这个大宋朝怕是要崩塌了。
药皇二代会不会成为加强版?
想到这里,沈安决定以后要提醒芋头和毛豆,让他们和赵顼的儿子要保持距离,特别是要注意饮食,提防这对父子下药。
一路出了汴梁城,顺着金明池一路过去,到了宽阔处,就见到了一长溜战船停靠在边上。
“见过官家。”
秦臻已经在等候了,行礼后说道:“战船已经准备好了,只等官家登船。”
赵曙点头,然后当先走过去。
秦臻故意放缓脚步,等常建仁上前行礼时,就扶住他,低声道:“建仁,恭喜了。”
常建仁还想问恭喜什么,秦臻已经急匆匆的过去了。
一路到了码头,赵曙看着战船,“也就比以前的战船大一些。”
沈安也不解释,说道:“且等到宽敞的地方去试试。”
众人上了船,随即十余艘战船离开了码头,渐渐远去。
半个多时辰后,前方宽阔了些,秦臻来请示。
赵曙说道:“朕不懂这些,只想看看火炮在海上的威力,只管试来。”
沈安说道:“如此,岸边准备些靶子,下面弄两艘船做靶子。”
秦臻问道:“这是水陆一起打?”
“当然!”沈安说道:“水军就不该是只在水面作战,此次常军侯领军登陆,一举击溃敌军,这便是经典的例子。水军此前在登州操练的那些将士,就是为了能跨海远征。”
“那不是为了辽国吗?”秦臻有些不解。
赵曙说道:“此事朝中商议过,有备无患罢了,原先是准备对付辽人,直接跨海打过去,可北伐成功之后……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