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沈安皱眉道:“和平,大宋能用什么去确保和平?”
塞尔柱人的使者;冷笑道:“大宋应当签订一份文书。”
“国与国之间的文书最大的作用就是擦屁股!”
沈安粗俗的蔑视着这个使者,“你不是一个合格的使者,去吧,回去,重新换一个人。”
这是羞辱!
使者涨红着脸,起身说道:“你的话将会让塞尔柱怒不可遏!”
“蠢货!”沈安摆摆手,压根不想和这等蠢货说话。
使者一路回去,寻到国主就说了自己的委屈。
“文书?”
国主皱眉道:“我有提过要文书吗?”
使者愕然,“可我们以前有。”
塞尔柱人一路征服着看到的一切,大食人也不是对手,然后他们纷纷签订了文书,臣服于东西方之王的威势之下。
国主捂额,“文书只是强大的一方用于约束弱者的一种行径,对于我们来说,大宋确保和平的文书根本无用,为何?因为他们强大,若是愿意,他们能随时撕毁文书。”
他叹息一声,觉得这个使者太蠢了些,于是重新挑选了一个人。
新使者很精明,一开口就问道:“大宋能否出售那些火器?若是可以,塞尔柱愿意出大价钱来购买。”
“不,那是神灵的恩赐。”沈安有些小激动,“某若是卖出了一件火器,回头陛下就会杀了某全家。”
“可怕,好吧,那么……卖些别的东西呢?比如说战船。”
国主的最新指示是要买东西。
既然文书没用,那么为何不利用宋人友善的姿态买些好东西呢?
是的,他们觉得宋人很友善,在惩戒完了大食人外加塞尔柱人之后,他们竟然放弃了追杀,而是选择了谈判。
真是棒槌一般的对手啊!
国主觉得这样的棒槌最后定然是自己的手下败将,那么此刻忍受一些耻辱也不是不能接受。
“战船?”沈安斜睨着使者,“想都不要想,战船是大宋最紧要的东西,别说是买卖,多看一眼都不成。”
使者当然知道不能,但这些只是铺垫罢了,他指着沈安身后的几个乡兵问道:“这种刀呢?”
在先前的厮杀中的,大宋的武器锋利的让人绝望。那些厮杀后侥幸逃脱的军士拿着自己被砍出豁口的长刀欲哭无泪。
遇到这样的对手怎么办?
当然,塞尔柱人也不是没有好刀,但那毕竟是少数。
谋士们都觉得宋人不可能答应这个要求,所以最终的目标是购买铁料。
是的,你没看错。
就如同在后世有很长的一段岁月里,各国的实力是用钢材的产量来衡量一样,在这个时代,铁料就是国力。
而塞尔柱人显然在铁料的生产上落后了,只能看着宋人的甲衣流口水。
若是向西攻击,兵器将会是最关键的因素。
想到这里,使者认真的道:“西边的敌人并不弱小,他们联手起来很强大,塞尔柱不畏惧任何对手,但若是能有更好的兵器,那我想这对于各方来说都是好事。”
塞尔柱击败了西方诸国,就在西方成为霸主。大宋在东方成为中央之国也不错,两个国家东西相对,也很是有趣。
可西方……
沈安不禁想笑。
西方若是联手起来,塞尔柱人怕也难讨好。
但还有拜占庭啊!
若是拜占庭也加入进来,那这个世界就太有趣了。
沈安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但却装作认真的模样说道:“兵器啊!这个某要仔细想想。”
愿意考虑就是有希望啊!
使者大喜,继续说道:“那边远在万里之外,并无海路能到达,大宋若是从这里登陆去征伐西方,那么粮草如何保证?所以塞尔柱不担心大宋会成为对手,我们应当是朋友。”
沈安在冥思苦想,随后起身,说是去寻人商议。
宋人的皇太子就在这里,这是要去请示吧。
使者心中欢喜,一溜烟回去禀告。
“要商议?”国主微笑道:“很好。”
大食国主嘟囔道:“他们的皇太子怕是不会同意,他们会争吵起来,会……”
……
“我眯一会儿。”
沈安回到了船上,第一件事就是躺躺。
脖子太难受了啊!
赵顼在甲板上钓鱼,悠闲的一塌糊涂。
一个多时辰后,沈安醒来了。
他懒洋洋的去洗个脸,然后喝了一杯茶,这才吩咐道:“让使者来说话。”
使者再度回来。
“兵器……”沈安看着很疲惫,使者心中有些沮丧。
他觉得这个疲惫是长时间争吵导致的,可其实是沈安大白天睡觉睡出来的。
“长刀不行……大刀也行。”
在见识过宋人的刀斧手之后,国主惊为天人,把他们当做是世间少见的勇士。若是弄些刀斧回去的话,塞尔柱也能组建自己的陌刀队。
沈安抬头,“为了此事,某和大王争执了许久,长刀可以卖。”
使者下意识的起身,“果真?”
“当然。”
沈安揉揉眉心。他觉得自己装的很像,至少那种身心俱疲的模样是装出来了,剩下的就要看塞尔柱棒槌上不上当了。
“那个疯子,他竟然敢卖兵器给塞尔柱人,回到大宋之后我要弹劾他!要让他付出代价!”
愤怒的声音隐隐传来,还有挣扎的声音,就像是一个人被人从身后抱住了,随后双脚乱踢。
通译低声道:“是宋人的皇太子,正在咒骂这位……说他是疯子。”
呵呵!
使者笑了笑,心中欢喜不已。
疯子好啊!疯子咱们才好忽悠。等看到沈安面色凝重时,他就更欢乐了。
宋人的皇太子年轻,年轻气盛,定然是不愿意卖兵器给地对手,可沈安却是名将,棒槌名将,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办法。
闹吧,使劲闹,最好宋人的皇太子一刀剁了沈安,那么国主定然会狂欢。
“这是目录,你们自己看,回去商议吧,需要多少报过来。”
塞尔柱使者几乎是飘着回去的,他扬着册子的模样让人想到了小人得志这个词。
“国主,宋人答应了。”
国主看了兵器目录,等看到竟然有刀斧时,不禁松了一口气,“他们这是真的不想和我们为敌,这是个最好的消息。”
“国主,我和沈安彼此之间唇枪舌战,争论了许久,期间宋人的皇太子为此咒骂,最后才促成了此事……”
“你的功劳我记住了。”国主点点头,起身道:“宋人以为这样就能展示自己的友谊,可这很蠢。那个所谓的名将不过是个蠢货而已。而他们的皇太子却值得我们警惕,是个很敏锐的人。”
大食国主欢喜的道:“名将不一定懂这些。”
国主点头,“是的,外事和名将没关系。”
他们不知道沈安就是大宋外事的第一人,所以不禁得意洋洋,额手相庆。
“宋人不想寻麻烦,那么我们向西边去。”国主微笑道:“当我们打下了大大的疆土时,我们会再度回来。”
……
求月票。





北宋大丈夫 第1864章 这就是盛世
“感谢您的友谊。”
使者再度回来,带来了塞尔柱人的需求清单。
“我们需要定金。”沈安的眼角有一团青紫,使者见了不禁暗笑。
这是被皇太子打的吧?
蠢货!
他觉得这位名将兴许在征伐上无敌,但在外事中却一窍不通。
“那么大宋用什么来保证塞尔柱的定金不会被吞没呢?”这是个严肃的问题。眼角疼痛的沈安绝不会知道,自己只是随便撞了一下船舱的门,竟然让使者对他越发的深信不疑了。
“当然,这只是个小问题。”沈安说道:“大王随行带有印章,他本人将会签字画押,作为大宋的皇子,他的许诺价值万金,这一点你们的人应当知道。”
那个饱学之士此次随行,闻言就低声对使者说道:“是的,他们的帝王说的话就是律法,说出口就不会后悔。他们的皇太子也是如此,所以有印章和签字画押就不必担心。”
这真是个好伙伴啊!
沈安觉得这位饱学之士果真是猪队友,真心想夸赞他几句。
使者点头,随后就去收集金银。
“哈哈哈哈!”
使者走了之后,沈安回到了船上,狂笑了起来。
“都是棒槌啊!”沈安实在是忍不住了,笑的前仰后合的。
所有人都在高兴。
“国公此次卖了兵器给塞尔柱人,价格……真的很黑!某看了都头疼,不知道塞尔柱人如何。”
“他们打造兵器不易,而且咱们的兵器无比锋利,自然值钱。”
“赚大发了呀!”
众人看着大笑的沈安,不禁欢喜不已。
此次水军出征纯属是亏本买卖,出发前韩绛愁眉苦脸的说今年的日子要难熬了。
这也打破了水军出海必挣钱的规律,所以水军上下都有些难过,觉着水军的优良传统断了。
可谁曾想沈安只是用一场谈判,就为此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回去韩绛会狂喜吧?
“某不只是为了此事高兴。”沈安说道:“西边的那些国家在萌动,他们的实力并非软弱,所以要想削弱他们,最好的手段就是借刀杀人。”
赵顼一愣,“那些国家很厉害吗?”
“当然。”沈安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随之而来的多次远征证明了那边并非全是烂泥。大宋也能发动远征,可代价太大了,就一个从本土源源不断运送兵器人员的耗费,就能把大宋给拖穷了。
“大宋需要修生养息,更需要清理周边的威胁。”沈安继续分析道:“辽人是我们最主要的对手,当辽人覆灭之后,塞尔柱会和大食人联手向西征伐,而大宋就端着小墩子坐在边上看热闹,顺带卖些兵器……”
他笑了笑,“若是塞尔柱人以为大宋就这样的话,那么他们会后悔的。”
赵顼见众人不解,就说道:“邙山书院在研究的东西不少,其中就有一种很厉害的东西,能让战船无需考虑洋流和风向快速前行,直达万里之外。”
那就是蒸汽机!
这些需要一步步的去测试,去研究。
这些年积累下来的成果很喜人,而更喜人的是一种利器。
“塞尔柱人送来了金银!”
码头上有人在叫喊,众人出了船舱,就见一溜马车缓缓而来。
“收获很大啊!”
赵顼欢喜的道:“塞尔柱人为何不讨价还价?”
“因为这是买路钱。”沈安淡淡的道:“某两次提及大宋十万大军渡海而来灭国,他知道这是威胁,要解除这个威胁,就必须给大宋好处。但他要脸面,某就没说什么盟约,所以就高价买卖兵器。”
说到这个,赵顼不禁想起了澶渊之盟,“当年大宋孱弱,被迫签下了澶渊之盟,堪称是屈辱,如今大宋竟然能在万里之外让一个强国低头赔钱,这不禁让人生出了恍若昨日的感慨。”
“这是盛世!”
一个船工对伙伴说道:“以前听人说汉唐盛世、汉唐盛世,问何为盛世,那些人说不受欺负,谁敢欺负咱们,那就弄死他,这就是盛世。”
“还得加上能吃饱。”
“对,如今粮食多,百姓也能吃饱了,衣裳……那个棉花真是好,织布也好,还能弄棉衣,真暖和呀!”
“能吃饱穿暖,外人也不敢欺负咱们,这便是盛世了!”
“是谁惹到了咱们就去揍他,这才是盛世。”
“看看那些金银,这就是赔罪!”
天空蔚蓝,几只白色的海鸟缓缓飞过,庞大的远征船队在集结。
“我们回家!”
……
今年的冬天很冷。
“啊嘁!”
秦观打了个喷嚏,然后进了小院。
“今日的观风出来了吗?”
“出来了。”
“给某看看。”
秦观拿着一摞稿子进了值房,然后慢慢看着。
“少游,吕知杂那边有人来了,说是让你中午去一趟。”
“好。”
秦观依旧在看着稿件。
中午,他在一家酒楼和吕诲吃饭。
“近日汇英报大有起色,你功不可没。”吕诲夸赞道:“君实都说你未来可期啊!”
这是来自于旧党大佬的夸赞,以后进入仕途之后,这就是助力。
秦观谦逊了几句,然后说道:“北邙报那边最近还去了大相国寺,弄了那些杂学的什么采访,那些百姓很是欢迎。”
吕诲淡淡的道:“学着弄就是了。”
“是。”秦观觉得有些羞耻。
汇英报本就是跟风的产物,后来还标榜自己的立场,所以不肯去弄市井八卦。后来见北邙报在汴梁大受欢迎,这才忍不住跟着抄袭。
现在又要抄袭一波,这让秦观很是难受。
可更难受的事儿还在后面。
“少游……”
吕诲有些迟疑的道:“雕版……雕版很艰难。”
秦观低头,“是。”
他们一直在用雕版出版汇英报,看似很牛笔,可私底下早就扛不住了。不是钱的问题,还是时效性。
“北邙报每日一份,我们三日才能出一份,这样下去不妥。”吕诲淡淡的道:“你要果断。”
秦观点头,晚些回到自己的地方后,才恍然大悟。
这是背锅啊!
吕诲等人自然是要面子的,所以用活字这口锅他们不愿意背,那么谁来背?
……
“汇英报竟然一日一份了?”
章惇现在的日子很滋润,关键是弄报纸这等工作太适合他了。
战斗是他的性格,怒火是他的灵魂,而报纸是他最好的战场。
但一直以来,汇英报的愚蠢让他有些独孤求败的感觉,很是无趣。
他拿到了最新的汇英报,等一看字体时,不禁捧腹带笑。
“他们竟然用了活字,哈哈哈哈!”
“国公走之前说过,旧党定然会不要脸的学了咱们用活字,果然,他看穿了那些伪君子!哈哈哈哈!”
……
今日的朝会人不少。
“……今年的结余会多一些,但……”韩绛看了一眼赵曙,担心这位官家又要玩大动作,把结余全部花掉,“但水军出海良久,耗费不小,归来还得修理战船,将士们若是立功还得封赏,方方面面都要花钱……”
赵曙又胖了一点,看着更多了些威严。
“朕知道了。”赵曙想了想,“这都冬季了,百姓在家歇息,也算是一年到头的犒劳。”
是啊!
韩绛听到这话,不禁暗喜。
只要赵曙不玩大动作,他决定回头就供奉一个大猪头。
“可大宋各处的水利却有些弊端。”赵曙话锋一转,“此刻是冬季,百姓在家无所事事,空耗钱粮。如此朕以为可拨了钱粮,让地方召集百姓,整修沟渠!”
韩绛心中暗自叫苦,觉得自己摊上这个老板真是太难了,“陛下,这钱不多啊!”
“不多就再借些。”赵曙显然是有备而来,“交趾的铜矿不断在发掘中,铜锭会源源而来,今年多花些,朕保证明年给你把窟窿堵上。”
韩绛无奈低头。
赵曙笑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今年风调雨顺,可明年会如何?谁知道?若是遇到了旱灾怎么办?所以沟渠要年年修整,那些经常发大水的河渠也得借着冬季枯水季节动手,坚持下去,遇到旱灾不怕,遇到水灾也不怕,那才是真正的风调雨顺。”
“官家英明。”
群臣心悦诚服。
韩琦出班道:“陛下,水利之事倒是好说,可北方却有些麻烦。”
“怎么了?”赵曙皱眉。
“燕山路的那些百姓,经常到辽国的中京道去种地,两边争抢,随后就厮杀一阵子……让人头疼。”
卧槽!大宋的百姓啥时候那么胆大了?
群臣都有些懵逼了。
“陛下。”司马光出班道:“这大宋百姓是不是太贪婪了些?也太胆大了些?此刻朝中并未决议北征,他们就擅自越境种地,若是激怒了辽人……”
“那就打!”赵曙一句话就堵死了旧党的牢骚。
这年头的局势真心让人看不懂。比如说百姓,以前的大宋百姓恨不能全部搬到南方去住,远离辽人和西贼。
那时候西贼爱袭扰,而辽人爱越境打草谷,给边境一带的大宋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可现在情况却变了,大宋的百姓大摇大摆的去了中京道种地,还和对方发生了冲突。
若是这事儿发生在十多年前,辽人会如获至宝,马上出兵来威胁大宋。
可现在辽人竟然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百姓被欺负。
随后就是打群架,就和乡间争夺放水的权利而爆发的群架一样。
最后就是出动小股军队来驱赶。
可大宋军队不尿他们,一听到辽人出兵,马上就冲了上去。
弄死你再说!
这就是大宋军民现在的心态。
至于你要说他们害怕辽人。
“陛下,如今那些北地的军民,提及辽人都说是什么……蛮夷,北人。”
蛮夷不消说,大家都知道含义。可北人,这话估摸着能让耶律洪基吐血。
当年辽人占据了幽燕之地,轻蔑的称呼大宋为南人,这是把大宋当做是一个地方势力。
可这才多久,大宋竟然就称呼他们为北人,再进一步是不是要变成塞外的部族了?
曾公亮说道:“陛下,臣觉着此事无需管,辽人若是敢来攻,那就打。”
赵曙点头,这也是他的看法。
司马光建议道:“陛下,该让人去约束百姓,莫要越境才好。”
赵曙淡淡的道:“那边也是我汉家的疆土,晚些朕自然会取回来。”
轰隆!
赵曙的话就像是惊雷,让旧党面色剧变,而新党人人欢喜。
……
唐仁的原型书友,今天结婚了,恭喜。祝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北宋大丈夫 第1865章 节操丢掉
帝王是什么性格的,那么这个国家多半也是那种性格。
这就是此刻的大环境。
先帝赵祯仁慈,于是大宋上下显得格外的宽容。
而到了当今官家时,这位的性子会经常变化,今日和气仁慈,明日说不得就会暴跳如雷。
所谓的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这样的帝王。
大伙儿都觉得这样的日子太难了。
司马光兀自说道:“陛下,好歹也得等水军归来了再做处置,好歹……胜了好说,若是此行败了呢?大宋还得要提防来自于海外的敌人……”
这话带着埋怨之意,埋怨沈安多事。
马上有人来接话,“陛下,大食本是做生意的地方,两国友好多年,可大宋上次却断掉了他们的生意,这才逼着他们铤而走险……”
这事儿也是沈安的锅。
赵曙淡淡的道:“大食人掌控了前往西边的商路,那为何不给大宋商人去?”
呃!
那人茫然不能答。然后又觉得赵曙太过斤斤计较了。
你是帝王,竟然连这些事儿都去计较,那和一个商人有何区别?
“做生意要的是互利互惠,大食人只管自己挣钱,可大宋凭什么要给他们挣钱?”赵曙觉得这样的官员脑子都有些问题,于是看了陈忠珩一眼。
陈忠珩点头,表示已经记住了。
他会记着这个官员的名字,晚些散朝后提醒赵曙。
随后这人就会上了赵曙的小册子,等下次有变动时,一脚就把他踢到某个清水衙门去。
“至于水军。”赵曙说道:“朕深信皇子和沈安会给大宋带来胜利。”
司马光有质疑的权利,帝王也有不搭理你的权利。
这样的应对方式太硬核了,也太过瘾了。
韩琦一直觉着新政的成功自己功劳很大,可此刻却发现官家的更大。
在沈安和赵顼出海后,朝政就发生了些变化。
少了沈安的锋锐,旧党在渐渐发起挑战,而赵曙却意外的成为了主角,一次次的封住他们的攻击,堪称是完美。
想到这里,韩琦就伸手去怀里摸了摸。
这是想干啥?
边上有人在干咳,提醒韩琦,你这个动作不雅观。
韩琦哪里会搭理这个,他摸出了一份皱皱巴巴的报纸,正儿八经的道:“陛下,今日臣买了两份小报,竟然发现汇英报用了活字……”
他回身看着文彦博,“宽夫,老夫记着当初你等说了什么……饿死不吃嗟来之食?发誓打死也不用活字,这是怎么了?”
文彦博老脸一红,然后木然。
操蛋的玩意儿,这事儿是谁干的?
他只是想了想,就知道多半是吕诲。
不过汇英报在章惇的连续打击之下,最近在汴梁小报界的市场越发的小了,作为负责人,吕诲为此伤透了心,这不就豁出去了,不要脸了……
1...992993994995996...1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