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司马光木然,没有任何反应。
这事儿吕诲找过他,他也只能点头答应,否则汇英报就可以关门大吉了。
哎!
做点事怎么就那么难呢?
吕诲脸红的吓人,出班道:“定然是下面的人弄的鬼。”
“呵呵!”韩琦呵呵一笑,不屑的道:“你吕诲敢说不知情?若是如此,老夫就告老回乡。”
这是韩琦当朝许下的诺言,有官家作证,若是吕诲敢说不知情,韩琦骑虎难下,只能告老。
新党的带头大哥要滚蛋了,可众人却看到吕诲在那里发呆。
“哈哈哈哈!”
见他不敢说,韩琦大笑一声,赵曙淡淡的道:“散了吧。”
众人出了大殿,就听韩琦在吹比。
“不是老夫吹嘘,老夫浑身正气,只需看那些邪祟一眼,他们压根就不敢反驳,这叫做什么?心有正气,万邪退避!”
这话把旧党比作是邪祟,当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个旧党官员回身说道:“韩相此言却是大谬,此事某敢说吕知杂定然不知情。”
说着他看了吕诲一眼,示意他大胆些,别怕。
这里那么多人,就算是韩琦追杀你也能跑路,怕什么?
可吕诲却低着头,加快了脚步。
老脸都丢光了啊!
他真的觉得没脸见人了。
“吕知杂!吕知杂……”
那个官员追来了,吕诲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很是凌厉。
叫个屁,滚!
那官员止步,呆立原地。
换做是旁人吕诲敢耍赖,可那是韩琦,他只要敢说自己不知情,韩琦就敢去把秦观弄了来问话,但凡撒谎,再请示出动皇城司的人去调查。
官家是新党的大老板,连带着皇城司也成了他们的利器。
这感觉太让人憋屈了。
吕诲急匆匆的回去,叫来了秦观,杀气腾腾的道:“活字之事老夫担下了,你要赶紧想办法,把北邙报压下去!”
秦观没想到吕诲竟然这般大气,不禁感动的道:“知杂放心,某定然尽力。”
回到地方,他召集了所有人,沉声道:“汇英报也弄了有一年了,可每日除去那些人购买之外,百姓大多不搭理。这是耻辱!”
那些编辑都在苦笑。
汇英报出来后,购买者大多是那些旧党人士,他们会把两份报纸拿来对比,若是发现汇英报占据上风,那欢喜的劲头就和过年似的。
但时至今日,汇英报从未赢过,一直被打压,从未翻身过,这也算是一朵奇葩了。作为汇英报的掌舵者,秦观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早上起床梳头发时,一缕缕的掉。
“少游,咱们……章惇那边的手段太多了,他们下得去脸,某听到一句话,说是沈安说的,说什么狗咬狗不是好稿件,人咬狗才能吸引百姓。这般不要脸……咱们没法学啊!”
“就是,咱们这边动辄就说什么要文章诗词,那些文章诗词大多空洞无物,百姓哪里会看。
北邙报那边的文章大多用的是大白话,而且还很是诙谐,百姓自然愿意看。外加他们还有什么……那个杂学的趣味板块,咱们哪里比得过?”
众人发完牢骚后就安静了下来,等秦观决断。
秦观深吸一口气,“以后……北邙报弄什么,咱们就弄什么。”
这话一说出来,他就觉得心中掉了东西,空空荡荡的。
这是抄袭啊!
那些编辑们都面色难看,可却为了饭碗只能应了。
等他们走了之后,秦观呆坐在那里,渐渐的,泪水滑落下来也不知。
“不能败!”他闭上眼睛,握紧双拳,“不能败,败了就再无前途!”
至于抄袭什么的,大家改头换面一下就是了。
可那份屈辱和羞耻却让秦观备受煎熬。
他去寻了好友,喝的半醉,然后哭道:“那沈安为何能想出那些好主意来?他让人去市井和那些贩夫走卒打交道,某不屑!可那些人却真的寻到了让百姓喜爱的事……
他还让读书人读报,某也想……可没人读咱们的汇英报,没人啊!”
好友为他感到难过,就问道:“你可知为何他们不肯读?”
说书人已经成了汴梁一景,连有钱人都爱在酒楼里听说书人读报,或是说书。
这是个大市场,旧党的人以前不屑,可在北邙报成了新政的宣传利器后,就让秦观想办法把汇英报弄进去。
想好想,做却难做。
他们先是花钱让读书人读报,可只是两期下来,酒楼和酒肆的掌柜就不乐意了。
为啥?
因为一读汇英报,那些食客就会不悦,有的甚至还叫骂不休,说什么狗屁文章,听了头痛,特别是什么之乎者也,更让人无语。
甚至有一次,一个食客喝多了些,竟然把一个碟子扔过来,差点把说书人给吓坏了。
所以提及此事,秦观就更加的伤感了,“他们不喜欢。”
好友捂额,无奈的道:“那就是……不好看呗!”
秦观点头哽咽,好友叹道:“其实某有一句话早就想说了……”
秦观喝多了,怒道:“你这是看不起某吗?有话竟然还遮遮掩掩的,某要与你割席断交!”
喝多的人就这尿性,好友苦笑道:“你们弄的那个什么汇英报,真的很难看啊!”
秦观:“……”
好友开始吐槽,“那些文章大多是驳斥新法的,驳斥就驳斥吧,咱们做事要有礼有节,怎地就是写什么祸国殃民,可新法哪祸国殃民了?你得说出来啊!你不说……看着很别扭的你知不道不知道?
还有,那些人写的什么狗屁文章,之乎者也一堆,我们能看懂,觉得有趣,可百姓谁看?
某告诉你,上次某见你们的人在街上卖报纸,一文钱一份都没人要,最后卖不出去了只能送,那些百姓抢光了,你可知道他们拿去做什么了吗?”
秦观的心已经凉了大半截,这事儿他还真不知道,但如今看来也是扑街了。
好友喝了一杯酒,说道:“那些百姓拿了你们的汇英报回家,最多的是给自家孩子练字,还说这个东西引火好,也能擦屁股……”
呕!
秦观涕泪横流,狂呕不已。
伤心了啊!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第二天秦观就打起了精神,带着编辑们开始整理稿件。
他发誓,就算是把节操全数丢掉,也一定要压住章惇。
以前他觉得自己才高八斗,连沈安都不在话下。
可现在被社会一顿毒打之后,他才知道沈安压根就看不上自己,所以没和他计较。
章惇却很嗨皮。
“什么?他们开始模仿咱们了?”章惇见编辑们怒不可遏,就说道:“不慌不慌。”
“太过分了,活字也用,不要脸,还学了咱们去大相国寺寻消息。”
编辑们在叫骂,章惇却带着人去寻到了宋士尧。
“你们是……”
在交趾覆灭之后,立功的宋士尧被调回了京城,如今在殿前司任职,算是荣养。
章惇拱手,“某章惇,沈国公交代,说是该来为当年的西南写一份回忆录。”
“回忆录?”
“是的。”
双方坐下,章惇开始问话,边上的编辑在记录。
“当年的西南如何?”
“苦难……”
“交趾在其中如何?”
“交趾狼子野心,屡次越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是因为他们的牵制,让大宋无法全力对付那些造反的土人……”
“若是方便,还请说说当年的事……”
“好。”
章惇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却觉得有趣。
随后他令人根据这次采访弄了几大篇实录,准备发出去。
——热点:交趾和西南的恩怨情仇!
一时间汴梁纸贵!
……
晚安。





北宋大丈夫 第1866章 努力白费,镇压
“最新的稿子可出来了?”
“出来了。”
“拿过来某看看。”
秦观很忙碌,审稿又费眼睛,没多久就仰头靠着,眯眼笑了起来:“今日这份小报,定然能碾压了章惇,发出去,马上!”
此刻已经是深夜了,可架不住旧党那一伙有钱人多啊!
所以工匠们依旧在等候着,毫无怨言。
“赶紧排版!”
“板子拿过来!”
而与此同时,在北邙报那边也是灯火通明。
“最新的第二版,拿过来!”
为啥要深夜印刷?
因为白天要赶稿子,然后审核,最终结束差不多都是子时以后了。
清晨,马车从作坊出来,沿街出发,开始派送报纸。
“羊肉馒头喽!”
叫卖声中,马车过来,小贩摸出铜钱递过去,马车上的伙计给了他二十份报纸。
小贩接过报纸,说道:“这几日卖的好,明日要不给某多拿两份?”
“好!”
马车继续前行,等再回来时,报纸就已经派发完毕了。
“今日定然要让章惇好看!”
秦观一夜未睡,可此刻却精神抖擞。
他在等着外面的消息反馈。
“咱们这一期里有案子,这个偷情案子外面可还不知道,那叫做一个有趣。城西有一女子偷人,每次自家官人来了,就让奸夫躲在床底下,就这么弄了十余年,后来还生了几个孩子。这不一个孩子看着不像她的官人,后来她的官人酒后说了此事,那女子心虚,竟然说这是长歪了。
他的官人心中疑惑,过几日就专门候着,果然发现了奸夫进家,可一进去却没看到,夫妻就厮打了起来,结果发现了床下面的奸夫,原来那女子为了奸夫方便,竟然一日日的挖,把床下面给挖出了个大坑,奸夫就蹲在里面逍遥呢!”
“哈哈哈哈!”
众人一阵大笑。
这一期的稿件全部是他精心组织的,都有针对性,务必要每个版面都能碾压了章惇。
他心中欢喜,想着想着的,竟然就想到了果果。
那个少女啊!
据闻沈安本来有意把果果许配给他,谁知道听闻了他喜欢在外面潇洒后,就搁置了此事。
哎!
他叹息一声,然后喃喃的道:“某终有一日会让你后悔!”
“少游!少游!”
外面有人在喊,沉思中的秦观起身走了出去。
外面是一群编辑,此刻他们拿着对头的北邙报在发呆。
“怎么了?”秦观走了过去。
一个编辑把报纸递给他,“你看。”
“热点?什么热点?”秦观往下看去。
“铮铮铁骨宋士尧!”秦观看到这里,就觉得有趣了,他都觉得有趣,那些百姓会如何?
他的心中冷了半截,但想着只是个标题,说不得是个标题党什么的,所以继续往下看。
这片文章从介绍宋士尧的身份开始,接着回溯西南和交趾的关系。
文章里,宋士尧作为主角,在西南奋勇厮杀,勇敢的冲进了交趾的境内去报复……
看到这里时,秦观觉得热血沸腾,他不禁抬头,想寻酒喝。
武人热血沸腾就要厮杀,文人热血沸腾怎么办?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去喝酒玩女人,用酒精和女人来释放这些热血。
接着文章写到了当年交趾给大宋西南带来的深重灾难,一桩桩,一件件,让人看了不禁怒不可遏。悲伤时不禁热泪盈眶。
接着就是大宋的反击,水军出击,让交趾无可奈何,最后大军突击,一举灭国。
爽快!
从前面的憋屈到后面的爽快,让秦观不禁想大声叫好。
但他的脑子里随即咯噔一下,懵了。
“这是他们的稿件?宋士尧……这是……这是小说!”
秦观有些茫然,“这是沈安的手笔,定然是他!”
一个编辑痛苦的道:“从石头记开始,小说就成了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那沈安凭借着一本石头记,让西贼的太后和辽人的皇后倾心。玩这个,咱们都不是他的对手!”
诗词文章旧党还能说不怕谁,但小说……沈安的一本石头记风靡世间,惹的两个西贼和辽国最尊贵的女人为之着迷。
“这篇文章就像是小说,从交趾的源头说起,一步步的,夹杂着细致的描述,让人跟着喜怒哀乐,这像是小说,却又不是小说。”
“这都是真人真事!”
一个编辑仰天叹息道:“这沈国公远在海外,竟然还留下了这等手段来对付咱们吗?”
秦观面色惨淡,他觉得自己才高八斗,除却苏轼之外,汴梁城中再无人能和自己比肩,可沈安人都出海一年了,章惇用他的手段依旧能碾压汇英报,这让他如何不羞愧难当?
“原先小报都是没人关注的东西,这沈国公一弄,竟然就弄成了汴梁人都喜欢的消遣之物。你说他是怎么想的?竟然知道大家都喜欢那些市井故事,看的津津有味。
你等可知道宰辅们如今也每日都要看小报吗?”
“知道,说是每日他们在上衙的路上会买一份,就在马背上摇摇晃晃的看,边上的家仆举着灯笼,到了皇城前还能看一会儿,最后在值房里看完了,几位宰辅议论一番昨日的市井故事,轻轻松松的开始做事。”
这等事儿在后世常见,所谓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曾经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可现在却已经浸透到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里。
“别说了。”
秦观在沉默,众人渐渐安静了下来。
“去问问。”秦观现在就希望自己输的不要太惨,“去问问今日咱们的小报卖的如何。”
有编辑去了,秦观回到值房,满脑子都是在诗会遇到那个少女的场景。
那微微皱眉的模样,很自然的微笑,虽然隔着一层面纱,却让他心动了。
可沈安却瞧不上他,说什么自己经常出去浪荡,不堪之极。
可士大夫们去青楼、去玩女人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不说旁的,就说文坛盟主欧阳修,那就是个风流的代表性人物。直至现在,他依旧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范,引得文坛为叫好。
那沈安枉自是杂学宗师,还是大宋名将,却迂腐不堪!
想到这里,秦观苦笑了起来。
人家是大宋首富,自然有资格挑三拣四,自己连进士都没中,奢谈什么啊!
他随即打开稿件,慢慢的看着。
审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不但要看是否合适,还得要找到毛病,随后修改。
“少游!”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了声音。
秦观笑道:“这般小心翼翼的,某又不是老虎,不吃人。”
房门被推开,进来的是去查探小报销售情况的编辑,他木着脸说道:“少游,不好。”
秦观只觉得心一直往下落,“为何?咱们这一期的小报做的这般精彩,就算是比不过北邙报,可也有可取之处吧!”
“是比昨日的买的多,可……”编辑摇头,“那些小贩说,百姓每日买一份小报就已经了不得了,自然要买最好看的。能买两份小报的多是有钱人,咱们今日卖的比昨日好,就是那些有钱人买的。”
呯!
秦观一拍桌子,浑身颤抖起来,“那些……那些有钱人买了有何用?这小报就是要百姓看,他们看了有屁用!”
他双手捂脸,挫败感让他忍不住落泪了。
有钱人自然有渠道获取消息,关键是有钱人大多都已经站队了,该支持新政的,该支持旧党的,大多已经站队完毕,除非是出现政策变动,否则这个站队几乎不会变化。
所以有钱人看报纸,那只是消遣,只是获取信息之用。
而百姓却不同,他们看你的报纸,就会被你的观点所影响,随后就会站队。
没见现在的汴梁百姓出门都能吹嘘些新政的事儿吗。
那些老汉蹲在家门口,说着新政的利弊,得意洋洋。
而他们了解新政的渠道就是小报,就是说书人。
汇英报上下准备了许久,准备来一次逆袭,可随即就被章惇一巴掌拍了下去,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这种憋屈的感觉让人想吐血。
……
“陛下,御史苏轼弹劾宰辅上衙时看小报,还有各处衙门也是如此……”
朝会进行的很不错,君臣很和谐,苏轼的弹劾就这么来了。
赵曙一怔,就板着脸道:“可有此事?”
他是帝王,臣子们上班时间看小报,这当然是不妥当。
“陛下,此事子虚乌有!”韩琦自然大叫冤枉。
赵曙干咳一声,“都谨慎些。”
“是!”
韩琦恼怒的道:“那苏轼最近和一群文人厮混,喝的烂醉,回头臣定然要收拾他。”
赵曙有些头痛。
这首相当着朕的面要打击报复举报人,堪称是佞臣加权臣的典范啊!
“散了吧。”赵曙没好气的挥挥手。
他自家摇摇晃晃的往后面去,陈忠珩跟在身边,“官家,北邙报已经买来了,要不看完奏疏再看?”
“今日有什么新闻?”赵曙心痒难耐。
“有大相国寺的女相扑黑妹的秘闻,说是有重臣爱慕她,想迎她进家做小妾,只是黑妹自尊自爱,不肯……”
“还有……”
一路到了自己的地盘,赵曙放松的坐下,“报纸拿来,朕看一眼再做事。”
……
政事堂里,宰辅们一进来,都默契的拿着报纸看。
“这黑妹果然是富贵不能淫,那个曾相……回头咱们去捧个场?”韩琦觉得这样的女子要多去捧捧场才好,至于你说什么果体女相扑,老夫不是那等人。
这话让人想起了后世的“某去批判一番”。
“好。”曾公亮显然心动了。
“咦!今日汇英报怎么看着和北邙报差不多?”宰辅们自然不差买报纸的钱,所以家人一买就是两份。包拯在看汇英报,越看越熟悉。
“这是抄袭!”富弼也看到了,不屑的道:“安北弄出了北邙报,他们就跟着出汇英报。安北让人去市井采风,他们也跟着去。连活字都跟着用,这些人脸都不要了!”
“这份汇英报就是抄袭北邙报的风格,不要脸!”
老包怒了,叫人进来问道:“这汇英报可卖的多吗?”
“包相,不多。”小吏笑道:“小人来的路上买小报,那些小贩都说了,今日的汇英报不错,但北邙报更厉害,出了一份西南和交趾的文章,写的好啊!”
“哦!老夫看看。”
包拯的脸有些红。
宰辅们都不自在的干咳几声。
都是宰辅,都是老汉了,可大伙儿看报纸依旧是先看八卦板块,这个有些丢人呐!
众人翻到第一版,越看越欢喜。
“写得好啊!”韩琦赞道:“这么一写,就让百姓知道大宋为何要对交趾动手,自然会同仇敌忾,好!”
“这是什么?纪实?希仁,这多半是沈安弄出来的新东西,回头你让章惇那边多写一些,老夫就喜欢看这个。”
……
求月票。




北宋大丈夫 第1867章 这一去,新政当大兴
宰辅们做事自然有分寸,看看报纸,那是一种放松消遣,该做正事的时候,他们绝不会含糊。
这就是张弛有道。
“诸位相公,章惇求见。”
“他来做什么?”韩琦皱眉。
章惇现在可是白板,从回京之后就没给他安排新职务。
“说不定是小报之事。”曾公亮说道:“今日事不多,让他来吧。”
韩琦点头,有小吏去接了章惇进来。
行礼之后,章惇说道:“诸位相公,北邙报如今也出一年了,不知诸位相公觉着如何?”
“不错。”韩琦抚须说道:“算是新政的好帮手。”
章惇笑道:“沈国公走之前留下话,说是一年之后,若是北邙报能站稳脚跟,能得到百姓的欢喜和朝中的信任,那么就该走下一步了。”
“下一步……什么意思?”韩琦不禁想起了出海的沈安,那厮哪怕是远离了大宋,留下的手段依旧让人头痛不已。
想到文彦博等人此刻失望不已,韩琦不禁暗爽。
“朝中有递铺,每日有文书旨意通过递铺通行天下,国公说……能否让北邙报通过递铺送到大宋各地去?”
韩琦本是很轻松的模样,听到这话不禁轻嘶一声,“他这是要用北邙报碾压旧党吗?”
曾公亮兴奋的道:“好办法,北邙报在汴梁弄了一年,百姓喜欢,许多人都是看了北邙报,这才知道了新政的详细,那些旧党在中间挑拨污蔑也无济于事,稚圭,若是北邙报能通行天下,那就是多了无数个御史啊!”
“是啊!百姓知晓了新政的底细,下面的官吏士绅就别想再哄骗他们,只要百姓都支持新政,新政就牢不可破!”韩琦赞许的道:“这个法子好,不过百姓大多不识字,小报送过去也是无用吧。”
1...993994995996997...1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