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草莽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海一岛
草莽年代
作者:北海一岛
【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第一章 洗尽铅华,归来仍是少年
    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李亚东用七个小时将它毁灭。

    一个清晨加上午的时间,终于让他确信,自己是真的重生了。原本熟悉的世界不复存在,时间倒回至记忆朦胧的一九八四年。

    这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阳光炙烤着大地,将这个位于鄂东南地区的偏远小山村,化为一尊火炉。

    李亚东杵在池塘边的岸埂上神思恍惚,身上的“两根筋”汗湿一片。

    “小东,可算找到你了,这么大热的天你没事瞎跑什么娘让我来喊你回家吃饭。”

    身后传来一阵气喘吁吁的声音,这是自己的四姐李冬梅,老李家正待字闺中的大姑娘,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个。

    李家总共兄弟姐妹五人,李亚东排行老幺,这还是因为李老汉过世的早,不然肯定更多。当年太祖的一句“人多力量大”被老百姓奉为圭臬,大家都是可劲儿的造,家里有五个孩子的只算小门小户,七八个的比比皆是,也甭管养不养得活,先生了再说。

    可惜李老汉在某个深秋的夜晚灌了几壶猫尿后失足掉进了猪粪池里,李家这一代也就彻底断了茬儿。

    眼前的四姐出落得水灵,圆圆的小脸被太阳烤得红扑扑的,两条粗壮的麻花辫对称的垂于胸前,这让李亚东很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那首大约十年后才会出现的《小芳》。

    “你……你老看着我干吗我脸上有脏东西”李冬梅见弟弟半晌不说话,眼珠子盯着自己一眨不眨,脸上的红润越发明显。

    她在这个年纪的形象与记忆中完全一样,总是那么容易害羞。

    “姐,你真美。”

    李亚东撂下一句话后,大笑着往家的方向走去,如果说之前他心里还有些五味杂陈,那么此刻无疑已经释然。

    “从头再来”很多时候并没有刘欢歌词里唱的那么“只不过”、那么轻易,就算你想,也要看老天爷给不给机会。事到如今也不必太在意旁枝末节,他既然回来了,就要好好把握住机会,尽上辈子未尽之事,做这辈子想做之事。

    “死小东,就知道欺负我!”李冬梅脸上红得都能抹喜蛋了,望着他的背影狠狠地跺了跺脚。

    她突然发现弟弟今天有些不太一样,虽然一向嘴甜,但这么羞人的话还是头一次说。

    “娘,我回来了!”

    回到家中,望着眼前的三间黄泥巴土屋,墙壁上纵横交错的裂缝显得十分触目惊心,这更让李亚东觉得有太多事情需要弥补。

    “知道回来啊,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跑出去玩”母亲胡秀英端着碗筷从厨房里走出,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李亚东面色一窘,不提这件事情还好,一提起他就忍不住的一阵揪心。

    好巧不巧的是,早上他翻过日历,今天是七月四号,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三天之后就是高考!

    “好了,先吃饭吧。”胡秀英见儿子半晌不说话,怕给他造成太大压力,适时地转移了话题。

    “哦。”

    饭菜其实并不可口,但李亚东却吃得格外的香,像个傻子一样手里捧着印有“囍”字的黄色搪瓷碗,不停地往嘴里扒饭,眼神在母亲和四姐脸上来回看。

    “这孩子,是不是中暑了咋吃个饭还一个劲儿的傻笑”胡秀英觉得儿子今天有点反常,伸过手去探了探,然后又抽回来放在自己的额头上比较了一下,发现体温还算正常后,不禁长出口气。

    “娘,我没事,好的很。”

    “好的很还敢吓我,还不赶快吃饭!”胡秀英直接赏了他一颗红烧板栗,顺手还把特意蒸的鸡蛋,舀了一勺送到他碗里。

    对于这个贫瘠的家庭来说,鸡蛋可是顶稀罕的吃食,眼下农村虽然已经包产到户,填饱肚子不成问题,但手里想攥几个活络钱,却也难上加难。家里除了几只家禽要养到腊月过年外,平时



第二章 高考在即,背水一战
    李亚东一点没有拿一个未来人的身份去轻视这个年代高中生的想法,实际上在这方面他是处于劣势的。

    即便这一年的高考他曾经经历过,但也无法做到时隔三十多年后还能记住考题的地步。而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再翻阅过任何课本教材。

    更要命的是,他还是一名理科生。

    八十年代参加高考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一九八四年的高考理科有多么惨绝人寰那张恍若天书的数学试卷,是多少人脑子里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靥

    这年高考施行的还是全国统考制,也就是说各省市的试卷完全一样,而在高考理科数学120分的考试中,京城的平均分数只有20分。

    魔都的平均分数只有29分。

    全国的总平均分数只有26分。

    怎一个惨字了得!

    日后的考生都得感谢八四级理科生的付出,若没有他们的集体阵亡,又怎能换来命卷老师的不杀之恩

    只要想起这件事情,李亚东就感觉肝儿颤。

    他唯一算得上优势的,大概就是曾经的那段教师生涯,在那八年时间里他带过物理和化学这两门课程。

    至于其他的几门科目,语文和政治倒谈不上畏惧,毕竟五十多年的人生阅历摆在那里。

    而英语和生物就比较麻烦,离开校园后,他的生活似乎不太能触及到这两个领域,也没有像某段时期心血来潮买了一本《诗的八堂课》来陶冶情操那样刻意迎合过。

    略微捋一捋,李亚东就发现高考的难度远超他的想象,也不是没想过放弃,拥有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的记忆,几乎是一副躺赢的局面。但如果放弃了,势必会浪费很多时间与机会,因为他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离开家,母亲不会答应,大哥也不会同意。

    战吧,既然退无可退,就唯有背水一战了!

    “娘,我吃好了。”放下碗筷后,李亚东赶紧回房开始充电。

    复习还得讲究方法,他决定先集火在让他有些心慌的数学上,于是在破旧条木桌上一堆乱糟糟的书本里找了老半天,找出了一摞数学试卷。

    这是他们校长从黄高买来的,然后再刻板油印卖给他们,也不强迫,一套试卷一块钱,等于他娘往学校里送了一斤鸡蛋。

    这大概就是《黄冈密卷》的前身,难度要高于同类试卷不少,所幸有答案,李亚东开始对照着答案一道题一道题的分析过去,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就查阅相关资料。没由来的他突然发现,这套前世熬死了他不少脑细胞的试卷,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难啃嘛。

    难道是自己的脑壳变聪明了可能性不大,或许只能归结于他当年没有努力吧。

    果然每个不成功的人年迈时回顾一生,总会怨恨自己当年的不努力。

    不过……李亚东至少还有机会弥补,你说气不气人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期间李亚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头扎在书堆里。

    中午的时候,村里的瘸子叔从县城办事回来,捎来了他大哥李亚民让带的两块钱,“亚东啊,这钱你大哥让你千万别省着,考试的时候买点好吃的,注意补充营养。他们单位里有事,要派他去南边出差,所以就没空回来。”

    “谢了,叔。”李亚东伸手接过钱,心里有些不太好受,深知这两块钱的来之不易。

    他大哥李亚民看似光鲜,说出去也是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其实工资并不高,自从部队转业后基本没涨,每月只有十几块,一家三口蜗居在单位不足二十平的小房间里,他大嫂也没个工作,侄女去年又上了初中。

    生活真是捉襟见肘,这两块钱明显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诶,这孩子,说这话就见外了。”

    等到瘸子叔走了后,李亚东将手里的两张“红色拖拉机”顺手递给



第三章 一九八四,你好
    凌晨四点的时候,李亚东被胡秀英从床上拖了起来。

    一碗鸡汤面下肚后,瞬间活力满满。

    不大会儿功夫,门外蒙蒙的夜色中有了动静,他的专职司机到了。

    “小东,都收拾好了没”伴随着声音,在煤油灯微弱的光亮下,勉强能看清是一个身材敦实的小伙子走了进来。

    这是李亚东的发小,村里会计家的二儿子,张春喜。

    俩人一般年纪,小时候一起树上掏鸟、河里摸鱼,长大后结伴上学,从小学到高中。很不幸的是,张春喜在一月前的预考中落榜了。

    寒窗十载,还未走进高考的考场就被刷了下来,也是够郁闷的。

    这个年代由于大学还没扩招的缘故,录取名额十分有限,在高考前的一个月还有一次预考,预考的难度丝毫不亚于高考,近乎三分之二的学生会在这场考试中败北,出师未捷身先死。

    也并非每一个学生都有复读的机会,在这个遍地文盲的时代,绝大多数的家长没有这个决心,他们大约了解到自家孩子不是那根葱后,就会选择放弃,不愿再供,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减轻家里的负担。

    毕竟供孩子读书实在太苦了,有些人家里养了好多年的猪,可一到开学就得让食品公司的人直接牵走,连猪肉是个什么味道都不知道。

    因此许多这个年代的高中生,其实根本没有机会体验高考的滋味。

    “春喜来了呀,赶紧就着吃几口吧。”胡秀英看清来人后,从灶台上端过来一碗面条,里面还有几块鸡肉。

    她虽然很会过日子,但不是小气的人,人家孩子放着觉不睡大老远的送她儿子去县里考试,她没有舍不得几块肉的道理。

    “婶儿,不……”

    张春喜其实已经吃过,刚想说句“不用了”,可看清碗口的东西后,嘴巴里就开始冒水了。他爹虽然是村里的会计,但这年头谁家也不比谁家好过多少,肉这种东西也就逢年过节打打牙祭,能不馋吗

    “熊样儿,赶快吃吧,吃完好上路。”这货屁股一翘李亚东就知道是什么味儿的,一巴掌将他拍在长条板凳上。

    “嘿嘿……”张春喜一阵狼吞虎咽,吃得满嘴流油,好半晌后才悠悠的回过神儿来,“你刚才咒我。”

    “哪有”李亚东略一回想,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不过嘴上却不承认。

    “明明有!”

    “……”

    “哎呀,我的两个小祖宗嘞,就别拌嘴了,再耽误下去天都亮了。”胡秀英将一捆用茅草绳系好的衣物和被单什么的,塞到李亚东手里后,就开始赶人了。

    张春喜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二八大杠,他爹的宝贝疙瘩,虽然不是“永久”牌的,但一样贼拉风,飞驰在乡间的小路上不比日后的奔驰宝马档次差。

    从村里到县城很有些距离,这也是俩人早起的原因,巴士倒也有,只是不太方便,要走老半天的路到乡里才能坐得到,而且还要钱,有那功夫张春喜颠着车已经把人送到了。

    他也挺愿意干这活的,主要这辆车他平时眼馋得紧。一辆自行车骑了快两年还跟新的一样,如此也能看出他爹张会计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张春喜一边悠哉悠哉的蹬着车,一边扯着嗓子狼嚎着这首春节晚会后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自我感觉良好。

    李亚东默默地注视着两旁不停倒退的景象,这条路他已经走过不下千万遍,如今再走一遭,竟有种走进了黑白电影里的感觉,令人唏嘘不已。

    也不知什么时候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浮云从最开始的灰白色变成雪白色,然后又被朝阳染成了一片火红,旭日开始东升,新的一天到来了。

    俩人赶到县里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六点多,这个属于中国六七线的小县城,也渐渐从微凉的晨曦中捕获到了一丝生气。

    这年头的高考远没有日后那么备受关注,什么张灯结彩、交通管制之类的一概没有,街道上的人们各自忙碌着,与以往的每一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马



第四章 青春祭
    李亚东就读的是县城第一高中,这次分配的考场是在第二高中,而且是固定的,这是比较幸运的事情,因为一些大城市里的考生通常要转场好几次,就像打游击战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才叫真累。三天时间一半在考场中,一半在去往考场的路上。

    主要他们县里总共就没有几所学校,而且考生也相对较少,倒是省去了不少麻烦,也就每天两点一线。

    原本他是可以直接前往第二高中参考的,准考证早就拿到手了,因为一些生活用品不方便带进考场,所以只好先回了一趟自己的学校。

    事情办完赶到第二高中时,距离考试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俩人站在并不雄伟的校门外面,望着来来往往的考生与送考的家长们,李亚东能明显感觉到张春喜眼中止不住的艳羡。

    “跟你爹说说,他好歹是个读书人,应该能说得通,复读一年就是了。”李亚东幽幽的叹了口气,不觉得自己这句话能改变什么,他很清楚张春喜最后没有复读,而是弃学做了木匠。

    “算了,我自己什么模子自己清楚,再读一年估计也通不过预考,更别提高考。”张春喜苦涩一笑,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加油考吧,争取做个国家干部,到时可别假装不认识我。”

    “那不能够。”

    “哈哈……量你小子也不敢。行了,你进吧,我也要回了。”

    “嗯。”

    李亚东一直目视着春喜落寞的背影消失在马路尽头,才重新整理了一下心情,大步迈进校园。

    现阶段他确实无力改变谁的命运,但不代表以后也不能,而在那之前,他首先得改变自己的命运。

    八十年代的考生是单纯的,几乎不会去考虑作弊取巧的事情,距离开考还有十分钟,大家正襟危坐在贴有准考证号码的课桌前,没有人交头接耳,脸上充斥着兴奋与担忧,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

    李亚东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右侧的多余课桌已经被清理,码放在楼下的操场上,再往右大约1.5米的距离,是一个胡须拉渣的大叔,这让他不禁多看了两眼。

    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年代现象,毕竟恢复高考也才七年时间,几年没有考上的大有人在。这类人大多年龄不小,有妻室,有孩子,平时放下锄头就是课本。也有与自己的老师同堂参考的学生,照面之后见怪不怪。
12345...3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