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草莽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海一岛

    她虽然没有给予李亚东太多的知识教育,却很大胆的支持他做了很多“社会实践”,北大骄子跑去做倒爷、跑去捣鼓个体经济,这在那个严打“投机倒把”的年代,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猖狂得肆无忌惮。

    毫不夸大的说,此事一旦被有心人搬上台面,不光李亚东吃不了兜着走,赵无衣也必定名誉扫地,甚至失去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李亚东依然如此敬重赵无衣的原因。

    作为导师,有时候“放开”,比“管理”,更难。

    “就数你嘴甜,行,待会儿给你加个鸡腿。”赵无衣呵呵笑道,然后又没好气地望向丈夫,“你,中午吃素。”

    “……”

    周国强一脸悻悻,心想我这是招谁惹谁了,还不是为了给你一个惊喜吗

    当然了,也就是夫妻日常拌嘴而已,赵无衣还没蛮横到如此地步,中午自然是大鱼大肉无疑,毕竟李亚东难得登门一次。

    李亚东和周国强还怼了点小酒。

    酒足饭饱,饭后李亚东又坐了老半天,待到下午三点钟的样子,准备告辞离开。

    与此同时,周国强回了趟卧室,拎出一只黑布袋子。

    &n




第八百五十二章 校长齐聚
    6月8号,星期二。

    东方红大酒店。

    东方红大酒店从建立之初,就确定了经营类型,属于商务酒店,所以自然不乏开会的地方。

    上次的银行股东大会,之所以没在酒店召开,主要是因为有家大型国企在这边和一帮老外谈判,拍桌子的那种,所以李亚东还是打算躲开点。

    鬼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去京城酒店拍桌子。

    如今他们已经走了,而且这次邀请的都是真正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李亚东也不敢马虎,此事毕竟由他主导,因此在与教育部的相关领导商议之后,将会议地点订在了这里。

    酒店的楼层并不高,受限于二环里的特殊地理位置,胜在占地规模尚可,三楼便是一层单独的商务活动中心。

    今天偌大的三楼被全部清空,没有接待任何生意,泰山厅内灯光璀璨、金碧辉煌,会议现场已经布置妥当,厅外的茶歇区还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正在张罗着各种精致糕点,以及各色各样的茶水,以满足不同来宾的胃口。

    李亚东特意提前早到了一个小时,过来检查了一遍,可以说一切尽善尽美,就等宾客临门。

    上午七点四十五分,酒店的负责人小豪过来汇报,说客人到了门口。

    李亚东赶紧下楼迎接。

    一辆黄色大巴车停在酒店门外,十数位精神抖擞的老者从车上走下,为首的正是北大校长吴树清和清华校长张孝闻,与他们并排走在前面的,还有教育部的三位领导。

    北大校长吴树清此人,李亚东至今还是第一次照面,他是丁时孙的继任者,89年下半年开始上任,其实李亚东当初对北大的投资建设,很多都是他主导的,而非丁时孙。

    但不管怎样……

    “校长好,各位领导和前辈们好。”

    李亚东的态度摆得极低,也注定高不起来,完全就是一副学生模样。

    “李亚东,嗯……不错,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但人还是第一次见到。”

    吴树清上下打量了李亚东一番后,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脸上亦有几分得意。

    特别是在这么多同僚面前。

    不管怎么说,这是他北大培养出来的学生。

    如今叱咤商界,也算替他这位校长挣足了脸面。

    还有一个原因,吴树清此人与丁时孙不同,丁时孙是搞数学的,著名数学家,而他则是搞经济的,著名经济学家。

    曾发表过《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互助合作关系和等价交换关系》、《加快城市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关于增强企业活力的几个问题》等诸多富有建设性的经济论文,影响力颇大。

    一个搞经济的老师,再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商场上翻云覆雨、所向披靡,还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不少贡献,自然免不了有几分得意与自豪。

    “后生可畏啊!”清华校长张孝闻同样打量了李亚东一番后,颇为感慨地说,

    众所周知,北大和清华一直相爱相杀,两所大学并列为全国最顶尖的学府,也各有各的优势,然而,经济学却是清华的强项,清华经管院是国内最强的商学院,没有之一。

    但张孝闻不得不承认的是,自他上任清华校长至今,清华经管院里还没出过能与眼前这个小伙子一较高下的学生。

    在己方的强项上被北大压过一头,不免有些惭愧,也有些不太得劲。

    连他二人都对李亚东赞不绝口,后面的十几位同样来自于首都重点大学的其他校长们,更不用提。

    不说别的,单是李亚东曾给北大捐款一个亿的事情,就让他们羡慕不已,只恨自己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这样的学生。

    这几年北大师生的各种福利待遇,首都其他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可谓看在眼里,羡慕在心头。

    不是这个年代的人,很难想象一亿人民币的巨大作用。

    至少北大搞了



第八百五十三章 底蕴
    李亚东自然留意到他们的表情,笑着解释道:“此次邀请各位前辈到访,大概的内容,你们应该已经知晓,是关于一项人才方面的合作事宜,而薪火计划,就是我为此次合作起草的一个计划。”

    众校长闻言,纷纷露出恍然表情。

    “在介绍这项计划之前,我先大致给各位前辈讲一下事情的背景,以及我们对于特定人才的需求。”

    李亚东顿了顿后,继续说道:“我们东方红集团旗下,已于去年在深证创立一家全新的子公司,名为‘薇创科技’,这家公司致力于电子科技的发展,有意推动中国电子科技的崛起,将在网络通讯、半导体芯片、计算机软件、数字储存技术、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等多各科技领域,同时开展研究……”

    “什么!”

    李亚东一句话还未说话,便引起底下众人一片惊呼。

    “同时搞这么多项目”

    “是啊,这……得投资多少人力物力啊”

    饶是见多识广的各位首都重点高校的校长们,都显得有些面面相觑。

    “嗯,的确需要不少人力物力。”李亚东接过话茬后,笑着说,“物力方面,我会集整个集团之力来解决,不过人力……单凭我们自己,就实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也是我今天邀请各位前辈过来的原因。”

    “小李同学,你们集团真有这种实力,一下开展如此多项目”有校长用狐疑的表情询问。

    即便在座每个人都知道李亚东很有钱,但他们对东方红集团的了解毕竟有限,甚至都不属于商界人士,所以心里约莫有些猜测,但与实际情况却相差甚远。

    “当然。”李亚东正色道:“我行事的首要原则,就是不打没把握的仗。”

    众人哗然,不得不重新审视起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你继续说。”吴树清示意道。

    “好的,校长。”李亚东笑着点头,“中国的电子科技太落后,我去过美国硅谷,还在那里投资了两家公司,所以深知我们与对方之间的差距,若不奋起直追,只会被人家越拉越远,这也是我决定同时开展这么多项目的原因。

    “资金上的问题我都有办法解决,目前唯一奇缺的,就是人才。而且这场科技追逐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我的公司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

    “所以我希望首都各大院校能支持我们,不光是计算机、通讯工程等领域的人才,类似于基础科学领域的数理化等相关专业人才,我们也需要。我们希望与首都各大院校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人才合作机制,以此来助力中国电子科技的发展。”

    李亚东一番话讲完后,底下众人自然已经对他的意图一清二楚,在场没有笨人。

    然而,大家都没有第一时间表态,有些人甚至还情不自禁地蹙起眉头。

    “小李同学,我是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想法,也就是说,你想让我们各大院校将理工科类的优秀学生,都送进你的公司”

    “简单点说的话,是的。”李亚东点头道。

    他这么一说后,刚才蹙眉地几位校长,眉头蹙得更紧了。

    为啥

    因为他们有点信不过李亚东,同时也信不过他的科技公司。

    作为学校和老师而言,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大有作为,站在这个角度讲,他们更希望将此类优秀学生送往国家科研机构,例如中科院下属的一些研究室等,学生们在那里必然能学到更多东西,成长为下一位院士也说不定。

    但送进一家私人公司……

    说实话,很可能会限制一些优秀学生的成长,以至于葬送他们的前途。

    而这则是他们最不愿看见的事情,就犹如将一颗茁壮成大的树苗,从温室里移出,放进冰窖中一般。

    也不知教育部怎会牵头这种合作项目

    有些人甚至都后悔过来了。

    “我站在客观角度讲一句。”这时,清华校长张孝闻看了眼李亚



第八百五十四章 消除担忧
    得知倪光蓝居然加盟薇创科技后,在座的诸位校长明显有些动容。

    因为这件事情能侧面反映出薇创科技的实力,绝非小打小闹、或是异想天开。

    像倪光蓝那样的科研工作者,如果不是有着更好的选择,断然不可能一声不吭的就跳了槽。

    再说了,半导体芯片是想研发就能研发的吗

    至少能说明一点,即便是新成立的一家公司,但薇创科技的研发能力,应该犹在联想之上。

    然而,这还没完呢。

    “倪光蓝教授大家都很熟悉,那我也就不过多介绍。至于第二位,则是原剑桥大学的宋则仁教授,著名数学家,曾发表过……”

    “什么宋则仁回国了!”李亚东一句话还未说话,底下已经传来一声惊呼。

    学者圈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如果同样是研究数学的人,类似于宋则仁这种已经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业内翘楚,没理由不知道。

    “哦胡校长莫非认识宋教授”李亚东笑了笑,明知故问。

    因为这样让别人讲出来,比他在这里滔滔不绝,更有说服力。

    “怎么可能不认识呢,他就是从我们北理走出去的,虽然那时候我还不是校长,但关于他的事情也听说过不少,是一个在数学领域天赋极高的学生,16岁保送北理,18岁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奥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后面留学剑桥大学,在国际数学届渐渐崭露头角,很自然而然的就留校做了教授,难得一见的数学天才。你们居然把他给弄回来了”胡校长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也有几分欣喜。

    以他的年龄与身份,喊宋则仁一声“学生”不算过分,很清楚对方在剑桥任教多年,且不提待遇,只怕已经建立起感情,是真没想到这位留外多年的北理骄子,还能归国。

    “宋则仁此人我也认识,他在微积分领域建树颇高,看过他的几篇论文,确实才华横溢。”这时,北师的卢校长也插话道。

    而他这么一说,就越发显得宋则仁不简单,为啥

    因为与胡校长不同,他可是位正儿八经的数学家,其专业造诣并不在北大原校长丁时孙之下。

    能被他用“颇有建树、才华横溢”八个字来形容,足见宋则仁的过人之处。

    在场一片哗然,一个倪光蓝,一个宋则仁,这个薇创科技看起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嘛!

    然而,这才哪到哪儿呀……

    “那宋教授我就不多介绍,胡校长已经说的很清楚。第三位,则是郑凯波博士,电子通讯领域的顶级专家,曾效力于斯坦福研究所……”

    李亚东慢悠悠地介绍着,底下诸位校长都快听迷了。

    怎么一个个的来头都这么大

    由于在场没有从事通讯研究的人,所以他们对于郑凯波这个名字,倒并不熟悉,但是,他们对此人之前所在的机构——斯坦福研究所,却知之甚详。

    从名字上就能知道这家机构与斯坦福大学关系密切,而斯坦福大学在学术界是怎样的存在,就不必赘述,更重要的一点,斯坦福研究所与斯坦福产业园,是硅谷的核心!

    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两家机构,才为硅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此就不难想象,斯坦福研究所是一个什么神仙机构,从那里面出来的人,有多牛逼自不用提。

    “第四位,凯瑟琳琼斯女士,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之前任职于微软公司加拿大研究中心,主导研发了基于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office办公软件……”

    “第五位,刘成博士,麻省理工物理学博士,之前效力于美国太空署下设的埃姆斯研究所……”

    …

    “第八位,李华芳博士,普林斯顿大学材料学博士……”

    …

    “第十六位,武红博士,耶鲁大学化学博士……”

    “第二十五位,廖长鸣博士,东京大学电气工程学博士,曾分别效力于日苯知名企业三菱重工和索尼电子……”

    李亚东放下手中最后一页履历表,抬头望向下方,却蓦然发现,诸位校长的表情一片呆滞,明显被震撼到的意思。

    一家小小的私人企业




第八百五十七章 名额争夺
    “第三个方案是‘自由竞争’。名额同样为每年200人,此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互补进行,能让一些相对还不错的学生,在错失奖学金考试与校方推荐之后,还能有第二次机会,尽量不遗漏任何一名好的人才……”
1...301302303304305...3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