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李安并不在乎炒茶的事情,他更关心的是李适之找自己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于是问道:“六阿翁,您刚才说有重要的事情,这茶也喝了,是不是……”

    李适之点了点头:“其实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就是带你去见一个人,一个很重要的人,而且,这件事情不能往后拖,否则,很有可能就见不到了。”

    “重要的人,晚了就见不到了,这到底是谁啊!”

    李安突然感到非常的好奇,看李适之的语气,这个要见的人,似乎快要死了似的,那这个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大郎啊!我要带你见的人,也不是什么外人,正是我大唐宗室名将,信安王李祎,说起来也算得上是你的阿翁,若是见了他,叫他大阿翁就是了,他一定非常高兴。”

    李适之说起李祎,脸上顿时浮现出崇敬的神色,显然,他对李祎非常的崇拜和敬重,将其作为自己的偶像了。

    李安对大唐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当然知道,这个信安王李祎,是太宗三子吴王李恪的孙子,此人颇有才干,是大唐中期的一员名将,为玄宗一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患病死后,唐玄宗为此伤心了很长时间。

    李祎不但军功卓著,而且,人品极好,为官清廉,在他做文官的时候,将辖区治理的井井有条,不论官员还是百姓都敬畏和信服他。

    此后,由于他能力出众,被一次次提拔,在担任朔方节度使的任上,多次统帅大军大破吐蕃大军,尤其是千里奔袭石堡城,以极小的代价,攻取了这一战略要地,让吐蕃丧胆,夹着尾巴请求和解。

    开元二十年,李祎奉命率军征讨奚和契丹,在唐军前锋战败的情况下,果断率领主力大军发起反击,并取得了抱白山大捷,大破奚和契丹,俘斩甚重,一举平定可突干叛乱。

    如此优秀的大唐宗族人物,是大唐帝国的骄傲,更是大唐皇族的骄傲,李安对前世对李祎就非常敬重,来到大唐,敬仰之心不减,若能拜会李祎,也算没有白来大唐走一遭。

    “六阿翁,我们什么时候去拜见大阿翁。”

    李安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此事宜早不宜迟,就明日上午吧!你先来我的府邸,我们一同前往。”

    李适之毫不迟疑的说道。

    “是,六阿翁,那就明日上午。”

    见李安如此爽快,李适之非常满意的笑了笑,并让李安吃点心,浓茶不好喝,这点心的味道还是非常不错的,吃在嘴里很有味道。

    李适之在邀请李安的时候,就已经表明要叙叙旧,在敲定第二日一早前去拜访李祎之后,当然要继续挽留李安,并热情的与李安聊了起来。

    话题最多的无非是夸赞李安的年少有为,并感叹自己小时候与李安阿翁之间的深厚感情,当年对二兄失踪的无比痛心,以及见到二兄后人心情的激动。

    李安也是非常配合,每当李适之谈到李静的时候,李安总是做出伤感的表情,以显示自己对阿翁的思念,这一点让李适之非常满意。

    要知道在古代孝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若是不孝,那么在整个社会基本都无法立足了,以至于很多当官之人,动不动就因为父母去世而守孝三年。

    而在这期间,朝廷给予的俸禄是一分都不少的,也就是不干活白拿三年薪水,名义上是丁忧,实际却是偷懒了三年,这也算是一种福利吧!

    作为当朝左相,关心朝廷大事是本职,在联络感情之后,李适之便高兴的谈起了朝廷中的各种大事。

    由于刚刚得到皇帝的看重,李适之在谈论朝廷各种政事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得意和兴奋,仿佛整个大唐朝政,全都控制在他手中一样。

    而李安也听出来了,李适之的确很有见识,提出的各种政策和建议,也全都是为了当前的朝政,只可惜,他似乎不太了解李隆基的内心,更不明白,如何在朝廷上更好的生存,只考虑对大唐有利,而不考虑这样会得罪多少人,这样肯定难以长期立足。

    对于大唐的一些危机,李适之看的也很透彻,但却找不出解决的办法,这又让他有些忧虑,尤其是土地兼并问题,非常严重。

    大唐在立国之初,让每一位百姓都可以分到足够多的土地,这样一来,老百姓为了保持自己的土地,必须踊跃参军,而当兵的一切支出,全都要依靠家中田产




第二百六十七章 奸臣的无奈
    李安在左相府大吃大喝,陪着李适之聊一些互相都感兴趣的话题,场面非常的热烈和温馨,李适之更是强烈要求李安留宿,这样,第二日一早,可以一同出发前往信安王府邸,不过,李安挂念家中的颜如玉,以此为借口,婉言谢绝了。

    “哈哈!是六阿翁糊涂了,你刚刚新婚,自然要多陪陪夫人,回去吧!回去吧!明日记得来我府上汇合。”

    李适之当然不会做棒打鸳鸯的事情,经李安这么一提醒,立马就放李安离开了,他是过来人,自然明白李安的心思。

    “六阿翁早些歇息,孙儿告退。”

    李安恭敬行礼,转身离开李适之的府邸,策马奔回大业坊。

    “这小子,比我年轻的时候猴急多了,这么害羞的话都敢当着长辈的面说出来,真不是一般的后辈啊!”

    在李安离开之后,李适之感叹的笑了起来,他更加觉得李安是个性情中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

    李安有令牌在身,自然无人敢拦,很快就顺利的返回大业坊,并直奔自己的府邸之中。

    毫无例外,赵六管家仍旧等在大门口,见李安回来了,面露喜色的上前牵马,伺候李安回府,而女仆李小尹也没有睡下,正端着一碗醒酒汤等着李安。

    这二人似乎已经形成习惯了,只要自己没有回府,他们就会一直等待,直到自己回来为止,作为一名仆人,能有这份心,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李安很想告诉这二人,以后自己回来晚的时候,他们不用每次都亲自等待,但他知道,这二人已经形成习惯了,尤其是赵六,说了也是白说,好在这些奴仆的任务就是伺候自己,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大事可做,睡多睡少都是一样。

    喝了一口醒酒汤之后,李安让这二人回房休息,并迈步直奔主宅,他知道此刻颜如玉肯定在屋内看书,以等候自己的归来。

    颜如玉有一个特点,每当空虚寂寞的时候,总会找来几本书,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观看,仿佛只要她的思维进入书中,就会忘却所有的烦恼一样。

    李安经常在想,颜如玉就是书中的精灵,她的灵魂就是书,只要在看书的时候,她才能找到自我,所以,她特别喜爱看书。

    果然,在主宅的窗纸上,映出了颜如玉那绝美的身姿,以及她手中握着的那本书。

    每一次回来晚了,李安总能看到这窗纸上的绝美一幕,而他也每次都尽可能的多看一会儿,这种独特的美,让李安非常的舒心,仿佛原本一颗浮躁的心,瞬间就安定了下来。

    在得知自己回来后,颜如玉总会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书本,那轻轻放下书本的柔美动作,一看就是有修养的大家女子,没有丝毫的慌乱和急迫,永远都是那样得体和娴静,让人为之迷恋。

    白天答应下来的宠爱当然是要兑现的,李安说的话从来都是算数的,在听了一番关怀的动人话语后,李安将颜如玉抱在怀中,美美的宠爱了一番,即便第二日一早有正事要办,也拦不住李安宠爱自己的夫人,谁让李安年轻呢

    这一夜,李安过得是美滋滋的,有温柔细嫩的颜如玉在自己怀中,那感觉还用细说,而有的人却是一夜都没有睡好。

    这个人就是右相李林甫,他一整夜都端坐在府邸的月堂之内,右手托着下巴,陷入深深的思虑之中。

    让他心里感到不安的是左相李适之,前几年,牛仙客当左相的时候,对他是服服帖帖,在朝廷的很多大事上都能与他步调一致,这让他非常的满意。

    可自从牛仙客病重之后,李隆基便提拔李适之为左相,这个李适之自持颇有一些才干,总是自作主张,在很多大事上与他作对,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也让人的威信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加深了他内心的危机感和恐惧感,他非常害怕失势。

    要知道,在古代的官场上,失去势力往往意味着丢掉性命,甚至连累整个家族,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有很多失势的官员都落了个家破身亡的下场。

    而李林甫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曾经做过很多不法的事情,更是得罪了很多人,仇家还是非常多的,他现在的地位还算如日中天,当然能保护自己和家人,可一旦他失势了,这些仇家可能就会一起扑过来,将他撕的粉碎,所以,李林甫是没有退路的。

    自从选择当宠臣,他就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了,退路是绝对没有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李林甫拼尽全力的维护自己的地位,当然也就得罪了越来越多的人,仇家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死局,李林甫注定只能拼尽全力的维护自己的位置,让自己不至于倒下。

    后世都把李林甫想象的很厉害,仿佛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将反对自己的大臣构陷致死,但却没有人明白,李林甫为了构陷这些反对者,在自己府邸的月堂之中,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烧死了多少脑细胞。

    这就犹如后世的歌星,随便唱几首歌,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百万元的收入,实在是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但却有谁想过,这些歌星为了唱歌,练了多少个寒暑,吃了多少苦头。

    李林甫的构陷的确一次次的成功了,但他所付出的精力也是很大的,在构陷一个对手之前,他必须将方方面面的情况全部考虑一遍,任何一个小的细节考虑不周全,就有可能导致构陷失败,甚至反噬自身。

    充分了解皇帝,充充分了解对手,充分了解自己,这三个充分是非常必要的,李林甫有了这三个充分了解,才能知己知彼,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自身,李林甫自然比任何人都了解,对于皇帝,他也了解的七七八八,并不断的根据皇帝的各种行为,揣测皇帝的心思。

    而为了对付李适之,他更是派人严密监视李适之的一言一行,与什么人接触过,以图了解李适之的全部情况,便于自己找到构陷的理由。

    不过,李适之一不贪腐,二不好色,平常与群臣接触也并不太多,人又很干练,想要构陷绝非易事。

    当然,李林甫之所以能做构陷那么多人,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相信,只要是个人,总会有弱点的,任何人都不会例外,在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之后,他终于发现,李适之嗜酒如命,喜欢与大臣对饮,而且,还是烂醉如泥的那种,这不算是什么大过错,但也足以利用了。

    另外,李适之在政治上倾向支持太子,这一点倒也可以利用,还有一点,在发表大政看法的时候,他总是先考虑国计民生,而不太考虑皇帝李隆基的感受,在一次进言中,当面让李隆基缩减后宫开支,减少宫女数量,惹得皇帝当场拂袖而去,这又是一个利用点。

    这三点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合在一起也足以让李隆基疏远李适之了,而只要李适之被疏远,他的危机感就可以暂时解除,而后,他又可以进一步寻找机会,构陷李适之,将其贬官为州刺史,最后,找个理由将其诬陷至死。

    这也算是一



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安王李祎
    李安与李适之赶到信安王府的时候,李安府邸仆人所推的运输车也恰好抵达,这倒省的李安等候了,这也是李安有先见之明,让走得慢的仆人先行一步。

    “大郎啊!你给信安王带了什么好礼物,不会也是摇椅吧!”

    运输车上是用麻布盖着的,所以,根本就看不到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李适之昨日收了李安两张摇椅,很自然的就会往这个方向去想。

    李安笑了笑,摆手道:“六阿翁猜错了,不是摇椅,但比摇椅更适合信安王。”

    “更适合信安王,究竟是什么东西”

    李适之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很想知道李安要送给李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儿。

    轮椅是个很巧妙的东西,李适之肯定没见过,不过李安还不想这么快让李适之知道,卖卖关子,吊人胃口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六阿翁,我们还是先去拜访信安王吧!到时候,当着信安王的面把这个东西献上,信安王一定会喜欢的。”

    李适之笑着指了指李安的脑袋:“你这小子,居然吊阿翁的胃口,好,阿翁不问,不问了,走吧!信安王应该在府邸等着我们了。”

    通传之后,李安与李适之顺利的进入信安王府邸,并直奔正堂而去。

    现在正是隆冬季节,天气比较很冷,而大唐的正堂,为了保证足够的采光,一般都建造的像亭子一样,这样没有围墙,很难阻挡冷风和寒气。

    不过,对于有钱的贵族来说,这都不是问题,没有围墙可以用透光的丝绸代替,不能保暖,则可以在正堂中央放一个大火盆,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寒冷的感觉。

    此刻,信安王府邸的正堂四周就裹满了透光的厚丝绸,在微风的吹拂下,这些厚丝绸来回飘荡,看上去充满了一股柔美的味道。

    “左相,李将军,阿郎在里面等候多时了。”

    李适之与李安对视一眼,迈步走进正堂。

    一名面色憔悴的老人,端坐在正堂的椅子上,虽然他的面色有些憔悴,但威严却是不减,充满了一股让人崇拜的气息。

    这名老者自然就是信安王李祎了,他已经八十余岁,比李隆基还要年长二十多岁,在大唐这个时代,算得上是老寿星了,但人的寿命总会有尽头的,如今,他的身体已经不太妙了,尤其是两条腿已经老的走不动了,前几年,还勉强可以拄拐行走,但最近却只能坐在椅子上,让仆人抬着了,气色也比以前差了很多。

    不过,李祎似乎并不畏惧死亡,也没有被老迈和疾病吓到,在见到李安和李适之的时候,还能主动微笑着打招呼。

    “大兄,您的身子还好吧!我带着大郎来看你了。”

    正堂并没有外人,自然不用太见外,李适之直接用亲密的称呼叫李祎。

    “大郎这好像不是你的孙儿吧!我眼睛还不花。”

    李祎虽然病重,但眼睛还很好使,一眼就发现李安并不是李适之的大孙子。

    李适之笑着解释:“大兄,这不是我的亲孙子,是我二兄的亲孙儿,也是我大唐的后起之秀李安。”

    李祎闻言,摸着脑袋想了半天,忙问道:“李安,是不是蔚州大破蕃军,平定东女国叛乱和威震爨地的李安。”

    “哈哈!正是,正是,大郎,还不拜见大阿翁。”

    李适之向李安使了个眼色。

    “孙儿拜见大阿翁,祝大阿翁早晚康复,长命百岁。”

    李安非常礼貌的跪地,向李祎行礼。

    虽然,此时的李安并不是真正的李安,但李祎的人品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为大唐立下了无数功勋,李安是打心底崇拜李祎,跪的也是心甘情愿。

    “哈哈!好孙儿,好孙儿,快起来,哈哈!”

    李祎最近几年身子总是不太好,所以,一直是闭门不出,没有机会见到李安,但李安的名气,他还是知道的,而且,在得知李安所立下的功勋后,他还特意将李安用兵的情况,画在纸张上进行研究,此刻,亲眼见到李安跪在自己面前,他的心里,顿时浮现出一丝怜爱,当然是长辈对晚辈的怜爱了。
1...119120121122123...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