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颜如玉见状,慌忙闭上嘴巴,并莞尔一笑,看着李安胯下的自行车,问道:“夫君,这是什么东西又是你新造出的稀罕玩意。”

    “夫人,这叫自行车,人可以坐在上面骑着走,非常方便,虽然比马慢一些,但比步行要快不少,你要不要试试。”

    李安笑着回道,他很想看看颜如玉骑自行车的样子,前世,李安在大学校园中,经常偷骑车,那种美人微笑骑车的画面,让李安一想到就浑身飘飘然,整个人非常的舒心。

    而穿着古装的颜如玉骑着原始版自行车,会是什么样子呢李安真是非常的期待。

    “夫君,我真的也可以吗会不会摔下来”

    颜如玉对自己有些缺乏信心




第二百七十一章 石炭
    李林甫在府邸的月堂之中,通宵了几个夜晚,在耗费大量脑细胞之后,终于想出了构陷李适之的第一步计划。

    这一计划的目的,虽然仅仅是为了让李隆基疏远李适之,但李林甫为了这个计划,也是绞尽脑汁,烧死了大量的脑细胞。

    计划分为几个环节,第一步是进谗言,通过自己的调查,向李隆基进言,诉说李适之的种种不端行为,让李隆基对李适之心怀不满。

    这一步骤主要抓住李适之性情简率,平日乐于宴饮,时常邀请宾客到自己的府邸饮酒作乐,为此,不惜花费万金,极为铺张浪费,这与李隆基下令提倡节俭的要求是违背的,必然会让李隆基不高兴。

    另外,李适之曾放出豪言,说‘钱算什么,朋友更重要。’喝起酒来豪气冲天,一斗都不会醉,酒量直逼诗仙李白。

    虽然,李适之的大量饮酒,并没有耽误上班期间的政务,而且,还能将各种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但这种做法,必然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毕竟,酒精这东西,能够影响大多数人的正常思维,会让人行为异常从而导致误事,很多官员都因为喝酒而误事,李适之开了这样的头,对下属官员是个很不好的榜样。

    也就是说,李适之的形象不够完美,一下班就去喝酒,而且,往往能喝一斗酒,甚至有夜不归宿的不良记录。

    这些不完美的个性,仅仅是个人习惯而已,并不能算犯错,但的确会让李隆基产生不满的情绪,而李林甫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准备以此为借口,在李隆基面前,数落李适之的不是。

    这一个步骤,自然不会对李适之造成太大的伤害,更不会影响李适之的仕途,不过,李林甫接下来还有第二个步骤,那就是以好心诱导李适之,让李适之去犯李隆基的忌讳,然后,他再趁机进谗言,进一步打击李适之。

    经过这两个步骤,李隆基必然会疏远李适之,甚至,有可能将李适之罢相,如此一来,李林甫的第一步目标也就达到了。

    “阿郎,我们的人回来了,华山的确有金矿,而且,储量还不少,若是将其开采出来,必然是一大笔收入。”

    李忠林走进月堂,满脸兴奋的向李林甫汇,华山有金矿的传言,是前几个月一个想要讨好李林甫的地方小官汇报的,李林甫不知道真假,于是让李忠林派人去实地查看,结果证明确有其事。

    “哦,华山果然有大量金矿”

    李林甫的眼睛也跟着亮了,这个金矿的存在,是他构陷李适之的关键一步,绝对要真实可靠,否则,他就犯了欺君之罪了。

    “阿郎,我们的人实地探查,这个绝对假不了,现在,知道这个金矿的人并不多,只要我们抢在前面,完全可以拿下这个金矿,日后的产出,一定非常的可观。”

    李忠林的心里,是真的乐开了花,李林甫私下有很多产业,庄园、店铺、铜矿等等,涉足的产业非常繁杂,而这些产业,有很多都是李忠林在打理,如今,猛然冒出一个收益很大的金矿,李忠林当然开心。

    李林甫嘴角笑了笑,看向李忠林,严肃道:“华山发现金矿的事情,绝对不能随意外泄,我们的人更不能轻举妄动,就当这个金矿不存在。”

    “阿郎,这是为何这个金矿储量很多,若是我们进献开采,收益一定非常可观,就算进献给朝廷,那也是大功一件,为何要不闻不问呢万一被别人抢了先,岂不损失惨重。”

    李忠林当然不了解李林甫心中的如意算盘,总觉得发现金矿,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就算自己不私吞,也应该献给朝廷,从而获得政治利益。

    “这个你不用管,我自有安排,你立即准备车马,我要进宫面圣。”

    李林甫急着要去宫里面圣,自然是要委婉的数落李适之的种种不端行为,先进谗言,然后配合第二个步骤,让李隆基彻底疏远李适之,实现他的构陷目标。

    车马很快就准备完毕,李林甫嘴角带着甜蜜的微笑,坐上马车,直奔大明宫而去。

    大明宫紫宸殿内,大唐皇帝李隆基正在翻看奏折,虽然,很多政务都交给李林甫了,高力士也能分担部分奏折,但最核心最重要的国事,他还是要亲自负责的,毕竟,这些重要的大事,关系到帝国的命运,他必须亲自把控,另外,他虽然想要轻松,但并不愿意丢掉手中的皇权,所以,有些东西,他必须牢牢的把控,不能假手于人,最信任的人也不行。

    由于天气非常寒冷,高力士非常贴心的端来一盆炭火,放在李隆基的身前,以让李隆基能够暖和一些。

    “天还是这么冷啊!朕身为一国之君,穿着锦衣,烤着炭炉都仍能感觉到寒意,普天之下的百姓该如何度过这个冬天呢”

    李隆基看着奏折,随口发出了一句感叹,他正在看的奏折是河北道发来的请求赈灾的奏折,与往年一样,这一年的冬季,河北道再次发生雪灾,不过,相比去年的大雪灾,倒是显得轻微了许多,但动辄几百人的死亡,还是让李隆基颇为不快。

    高力士明白这是李隆基随口而发的感慨,而鱼朝恩却听出了另外的意思,他觉得皇帝可能觉得火盆还不足以取暖,于是开口建议道:“大家,右龙武军中郎将李将军的家中,有一种叫壁炉的家具,烧起来之后,整个房间都是暖和的,而且,一点烟味都闻不到,好多大臣都跟着学,也在家中砌壁炉,这个壁炉若是建在大殿,一定能让整个大殿都暖和起来。”

    “壁炉,是什么东西,朕怎么没听说过”

    李隆基一头雾水,策马看向身侧的高力士,他觉得鱼朝恩知道,高力士肯定也会知道。

    “大家,这壁炉与御厨做饭的土灶差不多,也有一个烟囱,不过,这种东西实在不宜放在大殿,会有碍观瞻的。”

    高力士这些日子一直陪在李隆基身边,并没有亲自前往李安的府邸,更没有亲眼见过壁炉,他也只是从别人的嘴中了解了壁炉的功能,所以,他觉得壁炉就是厨房的土灶加烟囱,放在紫宸殿这种地方,显然是不合适的。

    “大家,还是大将军考虑的周全,奴婢考虑不周,罪该万死。”

    鱼朝恩知道自己多嘴了,连忙认错。

    “壁炉壁炉”

    李隆基蹙眉沉思片刻,突然对壁炉产生了兴趣,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壁炉是李安发明的,而李安在这之前,发明的稀罕玩意可真是不少,每一样都让人震惊。

    “过些日子,朕一定要去李安的府邸亲自看看。”

    李隆基笑着说了一句。

    “大家,右相殿外求见。”

    一名小太监进殿请示道。

    李隆基轻轻点了点头,示意李林甫可以进来。

    李林甫将前一日处理的各种政务,条理清晰的向李隆基做了一番汇报,并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让李隆基听了很满意。

    “右相,左相为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脸炭灰
    “阿郎说的是石炭吧!长安城附近就有。”

    赵六在长安城生活了几十年,对长安城附近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方圆五十里之内,基本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长安城附近就有在什么地方”

    听到这个好消息,李安自然大为振奋,煤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后世的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李安在大唐生活了这么多年,却从很少见到老百姓家中使用煤炭,尤其是贵族家中,用的都是柴火,最多是半燃烧的木炭。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意识到煤炭的巨大好处,他们只是被煤炭的副作用和外表吓住了,从而不敢轻易尝试,这也是人的固有思维,凡是新鲜的事物总是不容易被人认可,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实践和证明才能逐渐被人认可。

    大唐的大部分百姓不敢轻易尝试使用煤炭,但下一个朝代宋朝却开启了大规模使用煤炭的历史。

    李安清楚的记得,在后世的史书上,曾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老百姓大规模使用煤炭的记录,原文是‘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这说明通过少数老百姓的不断摸索,到北宋的时候,中华大地的老百姓已经完全意识到煤炭的妙处了,并开始大规模改用煤炭,从而大大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若不是因为金兵南下,打破了这一切,大宋朝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并早于欧洲几百年发明出蒸汽机,从而推动工业革命的提前到来。

    历史并不能假设,但李安莫名其妙的来到大唐,头脑中有大量后世的知识,这至少能让历史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至少在科技方面会取得极大的进步,而使用煤炭就是第一步。

    “阿郎,过了前面的小河,再往南十五里就是石炭矿了,那里的石炭有的露在外面,有的需要挖地数尺,方圆几十里都能挖到。”

    赵六认真的回答,不远处的石炭矿,他不但知道,而且亲自去过一次,应该说是路过。

    “过河向南十五里,这么近这个煤矿属于何人”

    清楚知道煤矿的位置后,李安心下大为惊讶,他没想到最近的煤矿,居然距长安城这么近,而且,距离他的别院更近,只有十五里,这非常方便开采和运输,另外,他非常关心这处煤矿的归属,因为这意味着他能否顺利的开采这些资源。

    “阿郎,这些石炭是有毒的,放在屋子里烤火,会将人毒死,而且石炭很脏,拿在手里会把手弄的很黑,风一吹,还会把人的脸给弄黑,所以,根本不会有太多的人使用,另外,有石炭的地方,庄稼和果树都不能生长,就是一块废地,自然更不会有什么归属,只有穷苦的百姓,会挖一些回去用。”

    赵六一脸的狐疑,他已经看出李安对石炭非常感兴趣,但这些石炭并不是什么好东西,远远不如柴火干净和安全。

    李安自然理解赵六的想法,这个时代的人,对煤炭还不够了解,接受不了也很正常,不过,煤矿没有归属,而且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废地,这可乐坏了李安,这足以说明这块地不值钱,只要花很小的价钱,就可以买下这块地。

    “赵六,正南方的石炭矿,我要全部买下,这件事情你去办吧!另外,在前方的小河上修一座桥,要五步宽。”

    李安当机立断,下达了购买石炭矿和修桥的命令,石炭矿买下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开采了,而修一座宽桥,则是为了方便将远处的石炭运输回来,从而为自己所用。

    “是,阿郎。”

    赵六知道李安决定的事情,是不可能改变的,他除了答应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而通过这些日子的了解,赵六对李安极为信任,既然李安需要石炭,那就一定有需要的理由。

    “赵六,我们还是先去石炭矿的位置看一看吧!走。”

    李安觉得还是亲自考察一下比较稳妥,于是,在赵六的带领下,策马从上游五里的小桥通过,直奔石炭矿而去。

    与李安预料的一样,这里的石炭矿质量非常好,有很多石炭直接露在空气中,看上去黑乎乎的,大部分位置被一层不太厚的土壤掩盖住,土壤上面则是生命力极强的野草,当然,也有星星点点的灌木,看上去比较荒凉。

    李安随手拿起一块石炭,用力一掰将其分成两段,在掰断的一刹那,一些煤屑溅在李安的脸上,让李安的脸色黑了不少,再一看手掌,更是黑乎乎的。

    “好煤,真是好煤,不错,不错。”

    李安顾不得手掌和脸上的污迹,高兴的将煤矿递给赵六。

    “阿郎,这些石炭块黑乎乎的,风一刮站在旁边的人,脸都黑了,您要这样的矿干什么,咱们府上可烧得起柴火。”

    赵六不太情愿的接过两截石炭矿,看着黑乎乎的手掌,好奇的问了一句。

    “石炭可是好东西啊!他烧起来比木柴要持久的多,比较节省空间,而且,它燃烧的时候没有声音,比木柴要安静,总之,好处多的是,至于你说的毒气,我自有办法应对。”

    李安轻松的解释了一句,煤炭的好处自然远远超过木柴,至于会让人中毒,则是因为使用不当的缘故造成的,只要知道煤炭让人中毒的科学原理,自然就可以应付了。

    策马在这一块荒地上奔驰,李安的心情越来越好,如此规模庞大的一块煤矿,若是以现有的科技手段,几百年都开采不完,如此,李安就再也不用为燃料发愁了。

    “赵六,这一块地要尽快拿下,还有桥要尽快造好,而且要结实的石拱桥。”

    李安兴奋的下达了命令。

    “是,阿郎,我一定尽快办好。”

    李安交代了一些细节之后,带着捡起的一大包石炭,策马奔回长安城,他要先用用看,看这些石炭的质量到底怎么样,燃烧效率比木柴到底高多少,从而判断其品质。

    策马奔回府邸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西沉,在将马匹交给仆人后,李安迫不及待的将一大包石炭拿到浴室,准备用在浴室的壁炉里。

    “啊!阿……阿郎,草儿见过阿郎。”

    看着一脸乌黑的李安,草儿惊吓的叫了一声,待看清楚李安的面容,草儿才放心的吁了口气。

    “草儿,你乱叫什么,阿郎有那么可怕吗”

    李安笑着打趣了一句,并将手中的一大包石炭放在地面上,掸了掸脏兮兮的手。

    草儿揪了揪粉嫩的小嘴,好奇的看向李安,关怀道:“阿郎,你的脸怎么了,怎么黑成这样了,刚才真是吓死草儿了,草儿还以为是哪个大胆的昆仑奴闯到主宅来了呢”

    “昆仑奴我的脸有这么黑吗你不要骗我”

    李安只是捡了一大包石炭而已,至于自己的脸被染成何种模样,他并不是很清楚,不过,应该不会有非洲人黑的那么夸张吧!

    “夫君,你……你的脸……”

    颜如玉在房间内看书,听到李安和草儿对话的声音,连忙放下书本,走到院子里,却猛然发现李安的一张俊美的脸蛋变成了黑炭色,顿时是又惊又疑。

    “夫人,我的脸真的很黑吗”

    李安猛然觉得,草儿可能真的没有撒谎,毕竟,颜如玉的反应摆在那里。

    颜如玉呆了片刻,看向草



1...121122123124125...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