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种地老伯摆了摆手,继续挥动手中的锄头。
‘一个小小的农夫,他怎么知道三相没空。’
李安心头略有所感,拱手道:“李安有眼不识泰山,还望三相恕罪。”
种地老伯猛的停止锄地,缓缓抬头看向李安,故作疑惑道:“李校尉,你是在叫我吗”
李安嘴角一笑:“卑职觉得,您就是三相。”
“哦,何以见得”
种地老伯说着,继续锄地。
李安竖起一根手指:“首先,能说出大唐官话的,一定不是普通的农夫,而是有身份的人,其次,若非您是三相本人,又怎么敢代替三相拒绝我呢”
“哈哈哈!李校尉果然是聪慧过人,难怪那些吐蕃刺客不能伤你分毫,奸险之辈也不能嫁祸唐军。”
种地老伯大笑着夸赞李安,当然,也默认自己就是三相赵敬农。
“三相屈居在这世外桃源,却也知晓天下之事,李安万分佩服。”
“诶,我只不过闲着无聊,听到外面的一些事情而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唐必胜
李安嘴角挂着笑意,看向赵敬农:“三相自信了解大相的为人,可三相是否了解大唐皇帝呢”
赵敬农嘴角一笑:“山野粗人,怎敢揣测大唐皇帝的圣意。”
“我可以告诉三相。”
赵敬农没有说话,不过却竖起耳朵,想听听李安的高见。
“龙有逆鳞,好大喜功。”
李安说完看向赵敬农,观察他的反应。
赵敬农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憨憨的笑道:“李校尉身为大唐臣子,却如此评价大唐皇帝,这可是大大的不忠,若是让大唐皇帝知道了,可不太好吧!”
李安轻轻摆手:“此处只有三相与我,还有这广阔的天地,别人又怎么会知道,再说三相是聪明人,卑职岂敢在三相面前,说那些皇帝英明神武的空言。”
“哈哈哈!看不出来,李校尉还是个洒脱之人,连皇帝的坏话都敢说,还有什么事情是李校尉不敢做的。”
赵敬农夸赞李安,并在心下暗叹李安的厉害,一句话就能指出他心里害怕的事情。
李安嘴角仍旧挂着笑意:“三相,卑职所说皆是真话,大唐皇帝极好颜面,他想做的事情没人能够阻止,也没人敢阻止,比如东女国,既然已经臣服大唐,就是大唐的属国,若大唐属国被吐蕃吞并,这就好比在大唐皇帝的脸上打了一巴掌,以大唐皇帝的脾气是绝不可能容忍的,就算征发全国之兵,让天下百姓流离失所,他也会出兵吐蕃,重新夺回东女国。”
赵敬农表情一震:“大唐皇帝真的会为了弹丸小国,与吐蕃血战到底”
李安轻轻点头:“东女国夹在大唐、吐蕃、南诏之间,吐蕃若得东女国,对大唐威胁极大,大唐皇帝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是大唐皇帝的底线,若非如此,卑职也不会到东女国来。”
赵敬农眉头微蹙:“想不到大唐皇帝竟如此坚决,若姚崇、宋璟健在,绝对不会这样。”
姚崇、宋璟是大唐开元年间,著名的贤相,他们辅佐大唐皇帝李隆基,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开元盛世,将大唐帝国推向最强盛的时代,而他二人的执政纲领便是轻徭薄赋,息兵养民,在他们做宰相的那段时间,大唐很少与外敌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由此,百姓的负担轻了,国家自然更加的强盛。
但最近这些年,大唐与外敌的战争明显增多,而在赵敬农看来,这是因为当今的宰相李林甫处处顺着皇帝,不肯直言劝阻造成的。
李安看出了赵敬农心中的担忧,嘴角一笑:“三相一心想要东女国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可前提就是不能惹怒大唐皇帝,否则,东女国只怕永无宁日。”
赵敬农沉思片刻,皱了皱眉:“大唐皇帝好大喜功,可吐蕃赞普也并非易与之辈,我东女国夹在大国之间,可真是苦不堪言。”
“苦不堪言”
李安不屑一笑:“若想脚踏两只船,自然是苦不堪言,若只忠于我大唐,又何苦之有,三相是看不准大唐与吐蕃,到底谁的实力更强一些吧!”
“李校尉真是心直口快,大唐与吐蕃争霸多年,互有胜负,如今,大唐名将盖嘉运被吐蕃击败,吐蕃赞普亲率精锐大军驻扎在边境,对我东女国似乎也是志在必得。”
赵敬农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岁,抬头呆呆的看向远处。
这也难怪,如今不论吐蕃赞普,还是大唐皇帝,都一心想要控制东女国,而他们的实力皆是非常强大,随便伸出一只手,就可以捏碎东女国。
“大唐必胜。”
李安也不说废话,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唐必胜李校尉倒是信心十足。”
赵敬农似乎有些不认可。
李安一脸自信道:“第一,大唐拥有万里锦绣河山,物产丰富,兵精粮足,而吐蕃居于穷山恶水之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其国力远弱于大唐,若长期拉锯作战,大唐消耗的起,而吐蕃就未必了,第二,大唐名将众多,盖嘉运只不过是很普通的一个,而吐蕃赞普亲自指挥,方才将其击败,算不得能耐。第三,吐蕃人的战力,卑职已经见识过了,近百人暗中偷袭,却不能伤我唐军分毫,还被我军一举全歼。由此三点,吐蕃不足为惧,大唐必胜。”
赵敬农仍旧毫无表情的看向远方,良久回头看向李安:“若我帮助大唐,李校尉能给我什么承诺。”
“卑职承诺,大唐必胜!!”
“好,有李校尉这句承诺,我就放心了,说吧!需要我怎么做”
李安大喜,上前一步,在赵敬农耳边低言几句。
赵敬农闻言,心头微微一惊,随即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李安这才拿出赵亚夫送给他的匕首,放在赵敬农面前:“二相担心三相不相信我,特意将这把匕首交给我,说三相认得这把匕首。”
赵敬农咧嘴一笑:“我看的是人,而不是匕首,二哥总是不了解我,哈哈!”
随后,李安跟随赵敬农前往军营,并与其谈论天下大事,话题一直比较投机,直到天近黄昏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成功说服赵敬农站在自己这一边,李安的心情极为舒爽,有了赵敬农的帮助,他粉碎吐蕃阴谋的胜算就更大了。
策马奔驰在来时的道路上,看着夕阳美景,李安放声大吼,以发泄这些日子的压抑。
“大兄,你是怎么说服三相的,他好像很高兴。”
“大唐必胜。”
“大唐必胜”
“对,就是大唐必胜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下一盘大棋
李安匆匆返回女王城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还好东女国的夜禁制度并不严格,而且,守门的东女国士兵认得李安,所以很顺利的就放行了。
“李校尉,您总算是回来了,今日下午,五相三次派人来请,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一名士兵说着,走过来牵马。
李安微微一怔:“来人说了什么没有”
“前两次什么都没说,最后一次,说让李校尉回来后,尽快去五相府邸。”
李安挥手让士兵退下,回头道:“昆雄,随我去五相府邸。”
“是,大兄。”
二人马不停歇,立即向赵武夫的府邸奔去。
五相府邸内,赵武夫正焦急的踱着步子,虽然他知道李安上午去南门外拜访三相了,但来回四十里的路程,也用不着整整一日的时间。
‘是半路遭遇了意外还是未能说服三相,被三相扣留了’
多年不接触,赵武夫对自己的三兄长已经拿捏不准了,大相赵戴文是那样的彬彬有礼,结果却投靠吐蕃人,三相又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人心隔肚皮,大相与四相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五相颠覆了对人性的看法,他最信任和敬仰的大相都有问题,接触不多的三相是怎样一个人,又怎么看得透。
此刻,赵武夫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李安虽不是他的亲人,但却是唯一能够帮助东女国摆脱困境的人,没有李安的帮助,他没有太大的信心独自对付大相、四相,以及这二人背后的吐蕃帝国。
李安是他的贵人,也是整个东女国的救星,若李安有失,东女国的处境将极其危险。
“五相,李安来了。”
赵武夫闻声大喜,连忙迎上去:“李校尉为何这么晚才回来,路上没出什么意外吧!”
李安轻轻一笑:“多谢五相关心,一路还算顺利,只是卑职与三相谈的颇为投机,将近日落才依依惜别,没曾想,倒是让五相为我担心了。”
“好,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赵武夫长长吁了口气,试图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三相怎么说,他能帮我们到什么程度”
“五相放心,三相已经被卑职说服,愿意全力协助我们,共同粉碎吐蕃人的阴谋。”
“好,这真是太好了,有了三相的帮助,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了。”
赵武夫大为兴奋,顿了顿,开口道:“对了,李校尉,我今日在城内有重大发现,正要找你商量。”
“什么重大发现”
“今日凌晨,有一名自称灭门案凶手的人找到我,说他们当晚参与行动的有二十多人,除了被我抓获的母大勇,剩下的人有一半被大相灭了口,还有一半预感不妙躲了起来,不过,他们觉得一直躲下去不是办法,所以想要投靠我,揭发大相的罪行,以将功赎罪。”
“哦,居然有这事,五相打算如何处置”
“本相一时犹豫不决,这不找你商量了吗”
“卑职想先听听五相的看法。”
赵武夫蹙眉想了一下,正色道:“本相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将这些人带到宾就的面前,让他们将大相的罪行揭露出来,宾就就能明白大相已经投靠了吐蕃,如此,我们便可以先下手为强,立即出兵包围大相府邸,将大相、四相一举抓获。”
“五相说的,倒也算是一种办法,不过,大相早已在归昌王身边安插眼线,而且,卑职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眼线,只怕五相带着这些人刚进入王宫,大相就得知消息了,想要一举抓捕大相他们,怕是不容易,另外,归昌王心地仁慈,以大相他们目前所犯罪行,你觉得她会如何处置。”
“这个……”
赵武夫担心的也是这些情况,尤其是赵曳夫心地仁慈,就算得知自己的亲舅舅作恶,只怕也就是削职为民而已,而这显然会给以后带来极大的隐患。
“李校尉觉得,大相他们目前所犯的罪行太轻,难道真的要等大相放吐蕃大军入境,才展开反击吗”
李安嘴角淡然一笑:“若不给吐蕃人一点血的教训,五相觉得吐蕃会放弃吞并东女国吗”
赵武夫闻言大惊,眼睛瞪得老大:“李校尉是打算歼灭吐蕃边军”
他突然明白,李安这是要下一盘大棋,而棋盘就是整个东女国,李安是打算诱吐蕃大军进入东女国,然后在东女国境内将其歼灭。
‘胆略过人,计谋深远,好可怕的年轻人,还好他不是敌人,否则……’
赵武夫突然觉得,李安比他想象的还要可怕,并在内心庆幸李安是战友而非敌人。
李安可不会在乎赵武夫心里怎么想,从怀中摸出地图,摆放在赵武夫的眼前:“五相,这些日子,卑职派出多路人马,已经将东女国重要的山川地形侦查了一遍,基本上与地图所标注的差不多,这里是吐蕃边境,吐蕃一万大军就驻守在此处,一旦大相放吐蕃大军入境,吐蕃大军不论走那一条路,都一定会经过这里。”
赵武夫眼睛一亮:“此处为子母道,的确是吐蕃通往女王城唯一的道路,这里道路狭窄,仅能容纳两骑并行,一侧是难以攀爬的子母山,另一侧则是滚滚流淌的子母河,若在此处埋伏一支兵马,必可重创吐蕃大军,只是东女国必有吐蕃奸细,大规模将士前去设伏,岂能不被发现。”
&nb
第一百三十四章 好箭法
陈玄礼与麾下几名得力部将皆是将军之职,官职皆大大超过李安,而李安却直接派人向他们下命令,这让众将领的心里非常的不舒服。
作为李安的最高上司,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心里也微微有些不爽,不过,他毕竟身份最高,所以,并没有表现出内心的不满。
荔非守瑜并没有因为众龙武军将领的愤怒而感到紧张,反而挺起胸脯,正色道:“李校尉虽然职位卑微,但肩负陛下重托,每日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眼下东女国处境极为凶险,诸位将军皆是大唐将领,应摒弃官位高低,与李校尉携手共度难关才是,卑职言语多有冒犯,还请各位将军恕罪。”
说完颔首请罪。
“荔非校尉,你这是在教训我们吗”
“李校尉是有一些本事,但也不能乱了尊卑。”
几名龙武军将领余怒未消。
陈玄礼倒是不生气,见荔非守瑜一表人才,点头道:“本将听说荔非校尉箭术超群,不如就让我们见识一下吧!”
“大将军有令,卑职岂敢不从。”
“好,拿弓来。”
几名亲兵闻令,立即递上几把强弓。
陈玄礼亲自拿起一把强弓,递给荔非守瑜:“荔非校尉,前方百步外有一木桩,试试吧!”
荔非守瑜接过强弓正准备试射,一名龙武军将领从士兵手中夺过一把强弓,挤到荔非守瑜的身前:“让我先来。”
“嗖……”
龙武军将领一箭射出正中木桩,因为力道够大,箭尾在不停的抖动。
“好,好箭法。”
在一片称赞声中,龙武军将领得意的看向荔非守瑜,而荔非守瑜则面无表情的看向前方抖动的箭矢,迟迟不肯射箭。
“怎么了,荔非校尉为何不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