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如此多的物资,没有五十辆以上的马车,那是万万不够的,最好能有一百辆马车,如此就绰绰有余了,要说机动车效率更高,可从益州前往东女国,道路情况颇为糟糕,人马行进就已经很费力了,马车行走颇为不易,而机动车就完全不行了,在有些地方根本就上不去。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从益州城前往东女国,不论是走水路,还是走山路,路况都颇为糟糕,路不是那么好走的,为此,大型的机动车是想都不要想了,马车走起来都够呛,遇到没法通过的路段,就只能人为的临时修路了,比如把深坑垫上,让车辆通过,在遇到塌方石土的时候,用工具将多余的石头和渣土全部清理掉,只有这样才能让车辆顺利的通过。
因为怕麻烦,所以,很多运输物资的商人,直接不用车辆,全部用马匹托运,这样通过性会高得多,遇到不好走的地方也能过去。
要说修一条好路,一切不都解决了么,但修路是要花钱的,而且,花的还不是一星半点,需要花费很多的钱财,而因为通往东女国的沿途,并没有太大的商业利益,花钱太多而受益不足,如此,蜀中当地官员,自然不太乐意花费很多钱财了,而朝廷也关注不到这里的交通状况。
但不论如何,大唐这边的道路修的还算可以的,虽然不是很好走,好多路段都是坑坑洼洼的,但走马车还算没有压力,而东女国境内的路段,那就特别难走的,经常会发生马车无法通行的情况,需要自己临时进行处理,而东女国由于国力太弱,根本就没钱修路,而且,他们那里的地理条件也更加的恶劣,想要把路修好,需要花费比大唐这边还要多的钱财才行,另外,之后的维护费用,那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指望一个穷国花费这么多的代价,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他们若是强行修路,会把经济彻底拖垮的。
本来就比较贫穷,又没钱修路,所以,东女国的发展必然是非常艰难的,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倒也怡然自得,别有一番慢生活的滋味,可一旦遇到旱灾这等天灾的念头,那日子就没法过了,就算想要从周边进口粮食,都会因为道路太过于险峻而大大削弱效果。
在蜀中同样经济困难的时候,倒也没啥问题,反正大家都是如此,大家都会因为吃不饱而饿死人,而随着蜀中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好,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蜀中遇到旱灾,有朝廷进行支援,而东女国却很难得到支援,有了支援也不容易顺利的进入。
如此,他们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归顺大唐,做大唐的州郡之后,他们的日子会变得好很多,只要平坦的道路一修通,东女国与蜀中就连更快捷的进行联络了,各种继续的物资,也能更加容易的被运输进去,东女国的特产,也能更快的被运输到蜀中贩卖。
益州城人口众多,利益自然也很大,在汶水分布的五个码头之中,每一个都能停泊至少五十条商船,最大的一个停泊三百条以上都是没啥问题的,汶水里的船只也不大,三百条其实也占不了多少地方。
最开始的时候,据说这些码头就是直接在河边竖起一些木桩,让船只能够停泊就行了,可随着商船越来越多,这种做法就不太适合了,就算往两侧扩展,可还是容纳有限,于是,就有人投资,在岸边挖个大水塘子,并在水塘里铺设路面,将这个大水塘变成一个很像样的港口,如此,就能够容纳更多的商船停泊了。
这五个码头,全部都是人为挖掘的大水塘子,因为所有商船都停在里面,所以,对外面的河道不会有丝毫的影响,不会堵住河道,造成船运的中断。
码头的附近有仓储区,一些商人暂时等不到船只,会把货物临时放在码头的仓储区,但这是要给钱的,码头都是人工挖的,肯定是有组织者的,谁挖的码头,这个码头自然就是睡的地盘,如此,在这个马头山停靠的商船,还有所有存放的物品,自然都是要收费的,少一个子都不行,这都是规定好的。
不过,李安的船队是个例外,尽管将士们将货物挪到了尽量远一点的位置,但其实仍旧处于码头的范围内,若是一般的商人这么做,马上就会有人过来收钱,可收钱的小子一看对方这么多人,还都是来自京城的龙武军,那吓得够呛,根本就不敢过去询问,自然也就没有去收钱,上头过来巡查的一看这样,也不敢触霉头,他们能在码头坐稳,一个是因为自己足够有实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足够的聪明,会审时度势,知道谁的钱能收,谁的钱不能收,这些常年在江湖上混的人,都是贼精的,不会犯低级的错误,觉悟不是一般的高。
李安与一群护卫,策马在益州城周边瞎转悠,看看城外的风光,益州城周边的风光还是很不错的,周围有山有水,环境不是一般的美妙。
前方有一座小山,一座树木不是很密集的小山,这样的小山是游览的好去处,现在正是踏青的时节,这个时间在山上踏青的人,应该很多才对,不过,此时已经快要黄昏了,都这个点了,就算想要踏青,也太晚了一点,踏青的人也应该早就回去了。
“金牛山,这个山看着是有点像金牛,够高大也够粗壮,站在山顶应该能看到益州城的全貌,在城外居然有这么个好地方。”
李安开口说道。
益州城的附近,居然有一个能够俯视全城的制高点,这个非常好,但若是遇到战事的话,对于守城一方来说,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了,因为攻城一方能够站在高处把城内的所有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城内有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城外大军的眼睛,如此,对于守城一方来说,那是相当危险的。
若是派兵把手城外的制高点,则就会分散兵力,而且,城池有完整的体系,面积足够大,是可以久持的,而制高点的防守必然条件艰苦,物资和人员的配给不会很多,一般情况下是很难真正坚守的住的,所以,城池修在高山的旁边,对于防守来说是大忌,只是这里并非都城,也并非面临强敌的城池,所以,这个防守的需求就无所谓了,附近还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攻打益州城,完全不用考虑防守的事情。
另外,益州城不是都城,里面也没啥特别的隐私不能给外人所看的,普通百姓站在山顶就算看到了城内的情况也没啥不可以的,没有什么好忌讳的。
而城池能够修建在这里,也是因为这里紧靠汶水,城池的取水非常方便,附近的陆路交通也非常方便,水路交通就更不用说了,有汶水在,想不方便都不可能,至于旁边有座可以窥视城内的高山,那就不用考虑的,这都是小事情。
在好多山区地带,城池附近有高山都是很常见的,甚至四周全都是高山也不少,城池在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因为附近有高山窥视就更换位置,而是一如既往的继续建设,在冷兵器时代,只要高山距离城池不是很远,除了窥视之外,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另外,就算城池附近没有可供窥视的高山,攻城一方也是能够自己建造一座高山的,只要堆土就可以了,还可以建造望楼,一种比城墙还要高的瞭望设备,站在望楼里,也完全能够将城内的情况看的清清楚楚的,所以,有没有高山,对城外窥视城内,都是没有太大影响的。
由于金牛山比较平缓,坡度并不大,所以,李安一行人很快就策马奔了上去,在山顶上勒马停了下来。
山顶并没有高大的树木,所以,站在山顶,可以比较方便的俯视周围的一切,这种感觉真的非常的不错。
远处的益州城,距离山顶也就三五里的距离,这么远的距离,弓弩这等兵器是毫无用处的,根本就攻击不到城池。
太阳已经慢慢下山了,黄昏已经来临,站在金牛山的山顶,可以清楚的看到益州城内的风景,各种道路和建筑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还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也都能看的很清楚,只是想要分辨某个人,那就不太可能了,毕竟,距离有些太远了。
眼前的益州城很大很大,可与京城相比,那就相差太多了,不但城内的面积比不上,而且,益州城的城外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建筑,显得有些空旷,而长安城的城外都已经住满了人,城外的居住百姓已经超过城内,而益州城是完全不存在的,城外虽然也有民居,但星星点点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一点。
“这里就是剑南道的首府了,接下来我们要在这里度过三五天的时间,你们也都别闲着,只要没有任务的,可以去益州城随处逛逛。”
李安开口说道。
虽然护卫要保护自己,但护卫人数比较多,也是可以换班的,没当班的情况下,自然就可以随意活动了。
护卫们听了都非常高兴。
“你们谁知道城内的那个高塔是什么塔?”
李安看向一众护卫,开口问道。
一名护卫走出来,开口说道:“李侍郎,小人便是蜀中本地人,虽然这些年家乡有些变化,但变化远没有京城这么大,眼前的高塔便是九层塔,因为一共有九层,所以,就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这是一个佛塔,据说是天竺僧人来到这里建造的,就已经好几百年了,算是益州城的最出名建筑了。”
李安的护卫与龙武军不同,并非大部分都是京城人,很多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是凭能力得到李安认可的,李安挑选护卫自然不会看出身,只会看这个人的能力如何,能力不行的肯定不会要的。
“九层塔,这个名字倒是挺有意思的,也太直白了。”
李安笑着说道。
这个九层塔不错,进城之后是必须要过去玩玩的,站在九层塔上看风景,肯定又是另外一种别致的感受。
“那边的一条街,似乎都是饭馆。”
李安看向一条街道,开口说道。
护卫点头道:“那一条街饭馆确实比较多,不过,价格也是比较贵的,每一家都贵的很,普通人是吃不起的,都是有钱人去的地方,还有一些是青楼和酒楼混在一起的,那就更贵了。”
李安指的这条街是一条非常繁华的街道,也是益州城最热闹的地方,待进城之后,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不去最热闹的地方瞧一瞧看一看,那岂不是白来一趟。
“益州的刺史府在什么地方,还有节帅府在哪里?”
李安开口问道。
在益州城,最大的官就是他们了,益州刺史是益州最大的官儿,而剑南节度使则是整个剑南道最大的军事主官,他们的地位在当地那都是非常高的,李安至少要弄清他们的官衙在什么地方。
护卫仔细的指出,而李安则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并最终确定了这两处位置,不过,李安可没打算去刺史府和节帅府,只要不被他们发现,李安就不打算与他们相见了,反正也不是没见过,没啥好见的。
在欣赏了一阵子之后,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李安与护卫们并没有返回码头,而是直接骑马进城了,因为没穿官袍,所以,也是不容易被人认出的。
码头附近,龙武军已经把需要的帐篷全部搭建起来了,部分士兵太疲累,已经进入帐篷睡下了,还有一些在做饭,忙着收拾的也有不少。
“敢问几位将军,你们是从京城来的吧!”
一名码头的管事人过来问道。
“没错,我是龙武军第一军六营二队对正,奉命南下,驻扎在这里没碍着你们经营吧!”
龙武军队正开口说道。
“没有,没有,不碍事儿。”
码头管事的是一个干瘦的中年人,笑着摇头,并恭敬的说道:“能遇到京城来的将军,那是我们的福气,敢问将军这里还缺点什么,小人叫人去准备。”
“缺什么?也不缺什么,李侍郎有令,不许骚扰百姓,不需要你们提供什么。”
龙武军队正说道。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李安在出发的时候,就已经跟随行的人说了,沿途一定不可以骚扰百姓的正常生活,更不允许占百姓的便宜,吃喝购物一定要给钱,不可轻易索要百姓的财物,否则是要被处置的。
这些龙武军的薪水并不低,外出还有一笔不菲的津贴,沿途所需也都是朝廷供养,并不需要他们自己花钱,所以,似乎也没有必要去欺辱普通老百姓,索要老百姓的财物。
军容军纪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了一支队伍的面貌,龙武军是京城兵马的代表,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侍郎来了,就是陛下身边的大红人李侍郎?”
码头管事的问道。
“是啊!”
队正应道。
管事的闻言,惊讶了一阵子,然后,便笑嘻嘻的退下了。
这么大的官儿突然出现在益州城,他自然要尽快把这个消息汇报上去,让自己的主人知道。
而主人得知消息之后,自然要斥责下面的人不懂事儿,怎么能把京城来的队伍晾在一边呢?赶紧好就好肉的送过去,别人不要就不送吗?要主动自愿把好东西送过去,同时,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更多的人。
这种消息的传递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很快,益州城的好多人都知道李安已经来到了益州,这其中就包括正在青楼快活的刺史府官员。
而这名官员又是刺史的幕僚,听说这个事情,自然马上就失去了寻欢作乐的心情,跑回刺史府去了。
进了刺史府却发现,李安根本就没来,这让他很是意外。
“刺史,李侍郎的队伍已经在城外住扎,怎么,您还不知道?”
幕僚开口说道。
益州刺史点头道:“有这样的事情?消息来源可靠吗?本官刚从节帅府喝酒回来,节帅也不知道呢?怎么会这样,这都几个时辰了,难道是打算明日进城。”
“要不下官再去查查清楚,看看此事到底是否属实。”
幕僚说道。
益州刺史点头道:“好,你速速去调查清楚,要快些,若情况属实,本官还要再去节帅府一趟。”
幕僚很快就亲自骑马去了城外,将情况给落实了,然后心急火燎的赶了回去。
“刺史,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李侍郎傍晚之前就已经到了,只是留在城外的都是随行的龙武军,李侍郎本人应该早就进城了,可为何没人过来通报呢?”
幕僚开口说道。
益州刺史闻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既然事情都已经确定了,那我这就去节帅府,快去备车。”
李安确实早就进城了,而且,去了最热闹的街道,甚至,还与刺史幕僚擦肩而过,只不过,李安又没穿官袍,所以,也没有人认得李安。
“这益州城还是不错的,还算比较热闹,都这个时间了,街道上还有这么多的人。”
李安走在益州最繁华的大街上,开口说道。
陪在身旁的陈龙,开口说道:“到底是小地方,与京城相比差太多了,也就凑合吧!”
“你啊!就是喜欢说风凉话,益州能发展到如此程度,已经殊为不易了,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
李安笑着说道。
蜀中自古以来都是自成一体,而益州城作为蜀中的首府,自然是集中了蜀中全部的优质资源,人口和资金都往益州城集聚,如此一来,益州城就具备了吸血效应,将全蜀中的财富和人才都吸引了过来,从而造就了这里的繁华,同时,也让附近的县城相对要弱小许多,附近州城的人口,最多不超过益州城的五分之一,县城那就更不能比了,城池规模也相差甚远。
当然,京城也是一样的,京城对全大唐的资源都进行了吸血,让京城越来越庞大,人口越来越多。
超过十万人口的城池,在古代都是属于巨型城池,一般只有很多强大帝国的都城才会具有如此多的人口数量,而大唐的一个剑南道首府就具备如此实力,也能体现整个大唐帝国的实力。
除了益州城之外,洛阳城,莱州城也早就超过了十万人的规模,还有鄂州,广州,扬州等州城,也快要突破十万人口大关了,这些城池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城池,对周围有辐射作用,自然比较容易吸引人才和资本,想要不扩容都不太可能。
而随着城池人口的快速增长,很多城池都面临着一个比较纠结的难题,那就是城池内的空间显得越来越不足,若继续增加人口,就只能在城墙外扩容了,如此一来,城墙是否需要重新修筑,这就摆在了眼前。
京城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曾有人提出要把城墙扩大,而李安提出了坚决反对的意见,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京城人口多兵马也多,是不会面临强敌入侵的,与其浪费财力去修筑城墙,不如把钱花在别的地方,不但没有扩大城墙,李安还要去在京城的城墙上,多开几道城门,以方便商人的进出,便于发展繁荣的经济。
还好,蜀中等城池,目前所面临的压力还不算大,当初修筑城池的时候,本身城内就有很多空余的土地,如今,只是将这些空余的土地开发出来罢了,只要把这些空余的土地开发出来,暂时就能满足人口的居住和生活,暂时还不需要在城外开辟居民区,而随着每个州城人口的增加,将来必然会出现很多城外的居民区,这个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历史趋势。
李安迈步走向一处酒楼,准备进去吃点美味,游玩了一圈,李安还没吃饭呢?肚子确实有点饿了,去品尝一下蜀中的美食也挺好的,这是李安的兴趣所在。
这家酒馆有三层楼,算是益州城比较高大的酒楼了,一般古代的房子都是两层的居多,三层的房子已经算是很高了,超过三层的房子几乎没有多少,除非是寺庙里的佛塔。
一般情况下,像是这种高楼,都是越高的层数,档次也越高,而李安自然要去档次最高的三层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欣赏到更多的美景。
一层大厅的人很多,显得非常热闹,而二层的人,可以轻松的看到一层的情况,三层也是一样,毕竟,二层和三层的中间是挑空的,这样也便于透气,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
“你们听说了没有,京城的李侍郎已经到了益州城了,听说傍晚就进城了。”
“我也听说了,可节帅府和刺史府都没有动静啊!这李侍郎去了哪里?”
“也许是进城体察民情来了,不想与太多人见面,这个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这么大的官来了,这可未必是好事儿。”
“咋就不是好事儿了,这与我们普通老百姓能有多大的关系,紧张的是那些当官的吧!”
“这可未必,李侍郎来了,当地的大官自然要迎接一下了,说不定要搞个欢迎什么的,到时候肯定要花不少钱,这钱会不会让我们分担呢?”
“还真有这个可能,不过,你也不必这么抠门,我们益州城有这么多商人,一人出一点就够了,没有多少的。”
“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就算出一分钱,我都是不乐意的。”
一群商人聚在一起吃饭,并谈论起了李安进城的事情,而这已经被路过的李安听见了。
不过,李安并不觉得有什么,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这些小商人眼里就只有利益,只要让他们出钱,他们就会不乐意,商人的一生追求就是赚取更多的金钱,追求金钱才是他们活着的最大动力,若要让他们把钱拿出来,他们自然是颇为不情愿了,这比杀了他们更让人他们痛苦。
而自古以来,商人是最容易被盘剥的一个群体,因为自古以来,商人都是最有钱的,同时,商人也是地位最低下的,一个有钱却身份低下的人,其可能要面临的下场就是被人欺负。
当官的没钱了,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商人,然后才是种地的农民,毕竟,商人手里有钱,而农民手里的钱财实在是太有限了,从商人身上随便捞一点,都比在农民身上捞取要容易的多。
把农民逼急了,有可能会发生农民大起义,动摇整个帝国的根基,而把商人逼急了,也就只能让他们跺脚而已,反正华夏古代的商人,是没有什么权益保障的,一直都是被欺负的对象,直到后世才总算翻身做了一回主人。
后世的情况与古代完全不同,古代的农民有能力掀起一场大起义推翻朝廷,而后世的农民只管自己吃饱喝足,根本不在意谁当领导,而商人却可以利用自己手里的金钱操控整个帝国,甚至左右别的帝国的走向,甚至,很多超级强国都是商人集团说了算的,商人想让谁做领导就能让谁做领导。
古代的帝国都是家天下,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也是贵族的天下,代表是贵族的利益,而后世的国家,都是商人资本集团的天下,代表的是商人资本家的利益,为了商人资本家的利益,很多小国可以合并,很多大国也会因为商人利益分配的不公平而选择解体,从而变成一个个很小的国家。
为了商人和百姓的利益而肢解,这个在古代都是不可想象的,在古代,最低贱的就是商人和百姓了,只有贵族才能决定一切,商人和百姓都是底层人,听话好好干活就行了。
走到三楼之后,仍旧能听到吃饭的客人在谈论自己,声音如此之大,想听不到都不太可能。
李安选了一间带有多个窗户的雅间,也是这座酒楼最大的房间,这样吃起来才足够舒坦,不会有局促感。
“李侍郎,这整个酒楼都是谈论您,这消息传的够快的啊!”
进入包间之后,陈龙开口说道。
李安点头道:“是啊!整个酒楼的人都在谈论我,这种感觉真的不是太好。”
虽然被人关注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李安却并不喜欢这种感觉,所有人都在谈论自己,这给人一种被监视的感觉,有点不太舒服。
其实,这也不能怪这些百姓关注李安,实在是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事情更能引起老百姓的兴趣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