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李安开口问道。
杨三郎开口回答道:“以末将之见,山贼之所以拒绝招安,主要是因为有恃无恐,大塔山山高林密,山贼隐匿其中很难围剿,我剑南道大军主力仅有三万,分布也极广,能调动过来的兵马只有数千而已,这么点兵马进入大塔山之中,且不说剿灭山贼,就是发现山贼都很困难,只要我官兵进山,山贼便会远遁,等我军撤离便重新回来,我军兵马不可能一直耗在山里,山贼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料定我官兵拿他们没办法,这才拒绝招安,官兵有纪律,哪里会有做贼逍遥快活,而若是成功招安山贼,就必须有更多的兵马,或者给山贼更多的好处,才能从根本上招安这些山贼。”
“困难还真是挺多的,如此说来,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山贼祸害百姓?”
李安开口问道。
杨三郎忙道:“我军官兵时常会在靠近大塔山的商道上来回巡逻,曾多次挫败山贼打劫的企图,也抓过一些山贼,并曾劝告山贼改邪归正,现如今,益州城的大牢里还关着几十名山贼,服刑结束之后,他们便会重新做人,不会再去祸害人了,而且,他们不但不会再做山贼,还可以劝说之前的山贼同伴一起脱离山贼,另外,这些山贼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因为找不到活下去的路子,这才上山做了山贼,有好多山贼的本质并不坏,也不会过多的打劫山贼,只要够自己花的就不会继续打劫了,对付这样可以挽救的山贼,还是应该以安抚为主。”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在山里剿灭山贼,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山贼也有不少确实是被生活所逼才干了这一行的,但不论有多少理由,只要益州城的官兵下定决心,还是能够将山贼全部剿灭的,人的决心有多大,所能产生的成就就会有多大,只要肯下定决心,没有什么事情是搞不定的。
同样的兵力,同样的武器,有的官兵一辈子都搞不定山贼,而有的人却可以将山贼全部剿灭的干干净净,这就是决心不同导致的。
按照正常情况下,兵力不足确实非常难以搞定藏在山里的山贼,但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既然兵力不足,既然山贼藏在深山之中,那为什么不想想办法,采取更多更好的办法呢?
若只是进山绕一圈,见不到山贼就撤离,那样的话,任何人都搞不定山贼,对付山贼是有很多种办法的,直接围剿不行,完全可以采取其它的办法,比如,安排内应混入山贼内部,从而将山贼的所有情况摸清楚,只要摸清楚山贼内部的情况,山贼所有的藏身之处,对付山贼就会容易的多了,另外,还可以采取计谋,对多股山贼进行分化瓦解,让多股山贼进行内斗,这样,就可坐收渔翁之利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可以从江湖上招募赏金猎人,每消灭一名山贼给予相应的奖励,如此,再厉害的山贼也能被剿灭。
比如大明朝发生的倭寇之乱,一大群官兵都对付不了人数很少的倭寇,一座座县城轻轻松松的就被倭寇给攻破了,从而让大批百姓遭受了很大的苦难,很多人被倭寇所屠戮,损失极其的惨重,倭寇问题很多年都解决不了,官兵也只能大批量的聚在一起保护重要的城池,整个大明都岌岌可危。
难道这群该死的倭寇问题就解决不了吗?难道要让倭寇问题一直存在下去,当然是能够解决的,只要朝廷下定决心,放心的让能力出众的将领去募兵,给予足够的财力支持,那么,这个问题就是能够解决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经过戚继光的募兵和训练,以及足够的奖惩措施,一支强大的军队很快就出现了,并很快将倭寇杀得哭爹喊娘的,没多久就解决了倭寇这个大顽疾。
总之,只要对山贼问题足够的重视,将其作为首要解决的优先问题,便还是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法总比困难多,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如果只是勉强应付,那么,再过无数年也解决不了问题。
对于地方官兵不尽力围剿山贼,总是强调困难,李安自然明白这其中的缘故,他们心里的那点小心思,岂能瞒得过李安,他们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养贼自重的想法,就算不与山贼勾结,在打击山贼这个问题上,也会显得比较的慎重,是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去做这个事情的,也不愿意调用更多的资源去解决这个问题。
自古以来,官兵与贼匪总是喜欢维持这种平衡,官兵控制城池和繁华的市镇,而山贼则控制山高林密的僻静之处,双方似乎谁也奈何不了谁,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与对方死磕,官兵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去剿灭山贼,而山贼同样也不愿意与官兵对抗,抢了商品就溜走,让官兵慢慢找吧!这种平衡很多时候,都能让双方都获利,但却也苦了普通百姓和小商人了。
李安能看出杨三郎的私心,不过,李安并不打算揭穿杨三郎,整个大唐到处都是这种现象,苛责也没有用,这就是时代的特色,不是李安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就算李安有再大的能耐,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既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倒不如顺其自然好了。
“加大巡逻确实能够很好的解决山贼打劫的问题,既然如此,不如分兵去四处巡逻吧!”
李安开口说道。
“是,末将明白。”
杨三郎闻言,将队伍分成三支队伍,分别向三个方向展开巡逻,如此,相当于在外围展开了一个保护伞,就算发生危险,也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从而及时解决危机。
走了没多远,又遇到了一个商队,这支商队的规模比较小,仅有十余辆驴车,上面的货物看的很清楚,居然是木炭,这种商品的安全性还是很高的,估计山贼看了都会直摇头,山贼住在山里,最不缺的就是木炭,需要的时候,自己随便就能搞定哪里需要专门抢劫木炭,那十几头毛驴倒是不错,可以用来做驴肉吃,也可以卖钱,可山贼也是有尊严的,只要不是饿极了,是不会把人营生的东西都给抢了的,这样就违反规矩了,会遭到同行唾弃的。
这些运输木炭的赶车人,看着都比较的朴实,一看就是穷苦人,脸上和手臂上全都是黑灰,远远看过去会以为遇到了非洲人,这些黑灰自然不是故意抹在脸上的,而是在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沾染上的,而这似乎也能说明,这些人就是烧炭的人,而不是专门负责跑运输的商队,这支商队并不是真的商队,就是烧炭人自己的运输队伍。
“这木炭是要运输到益州城吗?”
李安开口问道。
一名年纪较大的老头开口应道:“是运到益州城。”
“你们是哪里人,这些木炭是在哪里弄的?”
李安开口问道。
“我们就是益州人,就住在距此不远的村子里,这些木炭都是我们自己烧的,木料都是大塔山里砍的。”
老头开口回答道。
“哦,是大塔山里砍的,山里不是有山贼么,他们不会抢你们的木炭?”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笑着说道:“山贼又不缺木炭,不会抢我们的,老朽在这里都生活了几十年了,也没被山贼抢过。”
“那你知道这山贼都是什么人吗?他们来自哪里?”
李安开口继续问道。
老头说道:“山贼自然都是本地人,我们村就有几个做了山贼了,丢人呢?家里人都抬不起头来。”
“哦,那你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做山贼吗?就比如你们村的几个人,为什么跑去做山贼?”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想了一下,开口回答道:“有两个是好吃懒做,不愿意辛苦干活,做贼直接抢就行了,比干活方便多了,还有一个是家里人生病了,借了别人好多钱,因为还不起钱,天天被人催债,就跑去山里做了山贼了。”
“那老伯觉得,好吃懒做和被人催债,就该去做山贼吗?他们可以被原谅吗?”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摇头道:“当然不能做山贼了,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能去做贼,好吃懒做是父母从小没有管教好,是父母的过错,没钱还债可以慢慢还,去做贼也是不对的,老朽年轻的时候也欠过别人的钱,还不是老老实实的去山里砍柴,一点一点的还钱么,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将所有欠债全部还上。”
哪里都会有刁民,嫌干活辛苦就去做贼,遇到困难就去做贼,走投无路就去做贼,这些都是借口罢了,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来说,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而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随便遇到一点困难就会选择退缩,就会去做极端的事情,还美其名说是走投无路,天底下还有那么多走投无路,有很多所谓的走投无路,不过是自己不愿意去做困难的事情,而喜欢去做简单容易的事情罢了,是一种本能的现实逃避,并不是真的走投无路,既然走投无路干啥不去跳河,干啥要去做贼。
辛辛苦苦还债三年太难了,而跑去做贼不但逍遥快活,而且,还能直接赖掉所有的欠债,可以轻松简单的解决问题,天天干活养活自己也很难,而做贼直接去抢就行了,多简单快捷。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继续沿着山路行进,这一路走去,树林变得越来越茂密了,而树林越是茂密的区域,危险性也就越大,一般山贼都比较喜欢藏在山高林密的地方,以便于他们的隐藏和偷袭。
前方已经有一百多名骑兵开路,所以,遇到山贼的几率并不大,而李安也不是来抓山贼的,就是过来欣赏一下风景,顺便看看大塔山的地形,以及是否有什么值得开发的资源,若是这山里有金矿啥的,估计益州城的几个大佬就不会是现在这种态度了,他们肯定会调集一切力量进入山中开采金矿,山贼啥的都不会再是问题。
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了一支商队,走近了之后,才发现这不是一支商队,而是由很多支商队组合而成的,估计是单独的一支商队力量太弱小了,不敢走危险的山路,所以,便集中起来一起运货了。
这支队伍足有二百多辆货车,有的是驴骡拉车,也有的是牛车,每辆车都装的满满的,除了负责拉车的车夫,还有不少手持兵器的护卫,长矛,弓箭,大刀,盾牌都装备了,这是民间所能装备的最高水平了,再高就违法了,毕竟,军弩和铠甲都是不允许装备的,谁准备铠甲就相当于是要谋反,所以,民间的所有人都不能装备这种重装备,只能使用比较简易的武器。
像这种有武装护卫的商队,运输的必然都是比较值钱的货物,要不然商人也不会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去雇用护卫,这是要花费不少钱财的,像木炭,枣子这种不值钱的玩意儿,还不够雇用费呢?
“你们这是运的什么货物?”
李安的队伍拦下了这支商队。
因为之前已经遇到骑兵队伍,眼前的李安等人,一看就不是山贼,身后还有兵马护卫,所以,他们也能猜到李安应该是大官。
“都是江南的丝绸,准备运到益州城。”
一名中年男子回答道。
“这么多商队,都是贩运丝绸的吗?”
李安继续问道。
“是的,都是丝绸,没有别的货物。”
中年男子继续回答。
“准备这么多护卫,这一路上遇到山贼了吗?”
李安关心的问道。
中年男子摇头道:“没有遇到,这一次运气还不错,走了一路了,还没有遇到一股,眼看就要到益州城了,应该不会再遇到山贼了。”
李安开口继续问道:“看你的样子,应该经常贩运货物,这么多年遇到山贼多么,都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
中年男子开口回道:“常年在山路上走,这当然是经常遇到山贼了,这十几年来差不多遇到几百次山贼打劫,也损失不少,还死过十几名随从,这几年雇佣了护卫,情况就好了一些,遇到小股山贼完全不用怕,运气不好遇到大股山贼的话,那就只能破财免灾了,行商挣的都是辛苦钱,很不容易的。”
李安点了点头,指着附近的大塔山,开口问道:“这大塔山如何,在这里经常遇到山贼打劫吗?”
“这里的山贼算是比较多的,遇到过十几次,前些年被抢过不少,现在有护卫就好多了,山贼数量不多也不敢过分逼迫,破了点小财就能解决。”
中年商人开口说道。
李安算是听懂了,这些山贼也是看人下菜的,当商队没有护卫的时候,他们可以轻松的将所有货物都给抢了,而若是商队拥有数量不菲的护卫,与他们的实力相差不大,那他们就不敢过分逼迫了,对方稍微让步一点,他们就会选择见好就收,因为一旦真的打起来,他们也会受到不小的损失,很有可能会丢掉不少兄弟的性命,所以,他们不敢过分逼迫,而商人自然也不敢一毛不拔,给点小钱才有可能避免伤亡,若是一毛不拔,把山贼逼急了,很有可能导致很多人被杀,而每一条人命都是钱,若是死了很多人,商人也是要赔偿的。
商人也是会算账的,他们会精确的进行计算雇佣护卫的花费是多少,以及雇佣之后遇到山贼能避免多少损失,只要避免的损失大于雇佣护卫的花费,他们就会愿意雇佣,而若是雇佣的费用高于避免的损失,那雇佣护卫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从现实进行总结,商人们会发现,当一个小商队雇佣护卫的时候,总体来说是比较吃亏的,避免货物损失所得到的受益,根本无法抵消雇佣护卫的花费,是得不偿失的,不如冒险运货,而当商队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则雇佣护卫的花费就要小于避免损失的受益了,所以,大商队会雇佣护卫,而小商队不会雇佣,但小商队联合起来一起行动的时候,就组合成一个大商队了,这样就雇得起护卫了,而就算不是练武的赶车人和商人,也会每人都准备兵器,到时候,护卫会作为打架的先锋,而更多数量的赶车人和商人,则会拿着兵器撑场面,从而给山贼形成压迫,面对二三百手持兵器的男人,其中,还有四五十名是练过的,小规模的山贼是真的要好好掂量一下了,百人以下的山贼,最多也只能硬着头皮要点过路费了,三百以上人数的山贼才能有胆子将这货物全部一口吞下。
在大唐这个时代,虽说正规的镖局还没有形成,但商人雇佣护卫的情况还是很普及的,只要手里有钱,请个武力强大的人做自己的护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钱更多的话,还可以多请一些,邀请几百人做自己的护卫都没有什么问题,前提条件就是你拥有多少财力,钱多请多少护卫都没有问题,每请一个人就要有一份花费,请的越多花费也越多,对于很多小商人来说,这是万万负担不起的,只有大商人和组团的小商人才能请得起足够数量的护卫。
所以说,山贼的泛滥,也给大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职业,那就是商队护卫,有很多一身力气却没有合适谋生职业的人,就会给人做护卫,这样也是一条谋生的出路,至少可以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人。
也就是说,李安若是将全大唐的山贼都给剿灭了,不但山贼没有了活路,那些商队的护卫也要大规模的失业了,倒也算得上是剿灭山贼的副作用了。
从这似乎也能看出,任何一项措施都会造成很大的误伤,哪怕这个措施是为国为民的,但也是会误伤一些人,就比如城门失火,用护城河的水去救活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河里的鱼却会因此而丧命。
累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一个地区由于大河的阻挡,人们只能乘坐皮筏子过河,可朝廷为了方便老百姓的往来,在大河上修筑了大桥,如此,可谓是利国利民了,但靠皮筏子谋生的百姓就倒霉了,只要大桥修好,皮筏子就再也不会有人去坐了,依靠这个职业谋生的人就要面临失业的压力了。
后世的老百姓都明白吸烟是有害健康的,那既然如此,朝廷为何不将烟草完全禁掉呢?吸烟都有害健康了,吸那玩意儿也没啥营养,禁了不是挺好的么,为什么就没有任何一个民主的朝廷去禁烟呢?几乎所有国家都生产烟草,没有一个去强制禁烟的,最多也就是柔软的呼吁罢了,而这阻挡不了喜欢吸烟的人,这种情况造成了很多人疾病的产生,但就算生病的人再多,朝廷也不愿意去全面禁烟。
为什么会如此,这自然是因为全面禁止烟草会误伤很多人,同时,执行起来的难度也非常的巨大。
一颗烟草的产生,需要农民去种植,工坊去熏制,然后加工厂去加工,最后包装之后销售出去,这是一套关系无数人的生存产业,一旦全部取消,会有百万千万人失业。
同时,这个行业也是高税收的,每年可以为朝廷提供大量的财源,若是全面禁掉的话,朝廷的收入就会大大减少,就没有钱去做更多的生产活动了。
总之,任何一个措施有好处,也会有坏处,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措施,再好的措施总会有缺点。
就比如大唐的地方官兵,为何在剿匪方面积极性不高,那就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发现得失不平衡,失去的太多,而能够得到的太少,再加上一些确实存在的现实困难,这阻挡了大部分官兵剿贼的想法。
李安对于剿灭山贼是比较上心的,那还因为李安拥有不一样的资源,对于很多地方官兵来说,剿灭山贼难度确实比较大,而对于李安来说,难度就没有那么大了,李安拥有很多人所不具备的实力,还可以随时调动朝廷的精锐兵马过来,手里所掌握的高技术兵器,更是可以迅速发现山贼并进行打击,这一点是别的地方官兵所不具备的,甚至,有部分秘密武器,只有李安自己一个人知晓,外人是完全不清楚的。
很多地方官兵,还有一点养贼自重的念头,让山贼一直存在,就可以一直立功,每个月来一次大捷,想不升官都难,而李安就完全不需要了,因为这些年立功太多,真的完全不需要继续增加功勋了,对于更高的职位,李安也是毫无兴趣,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享受,官再大也不能当饭吃,反而是一种压力。
李安走到一名护卫的跟前,开口问道:“你一定是猎户出身吧!给人当护卫几年了,如何计算工钱的。”
从对方的样貌和装束就能看出是一个猎户出身,这点能力李安还是有点,毕竟,李安曾经也经常在山里打猎,自然更容易识别猎户,只要是猎户就很容易被李安所识别。
“是的,小人的确是猎户,给商队做护卫挣得比打猎要多一些,干了三年了,工钱是按次算的,每押一次货给一次钱,并不固定属于哪一只商队,都是临时的,没货走的时候就继续打猎。”
猎户护卫开口说道。
“哦,是按此给钱啊!这样倒也是挺合理的,那到了益州城之后呢?你们拿钱之后该干什么,是继续押送商品,还是回家去。”
李安开口问道。
猎户护卫开口说道:“自然是看运气了,到了益州城,要是遇到有商队征召护卫的,只要不超过五百里的我就加入,太远的就不去了,不想离家太远,最好是去我家的方向,这样押送完下一次,我就能回家看看了。”
很显然,这些护卫都是商队临时征召的,并不是固定属于哪支商队的,这种护卫生活非常的不稳定,一点保障都没有,不过,这种方式也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单次押送的收入会更高一些,毕竟,这里面是有平衡的,固定有保障的当然要低一些,而没有保障就必须要多给一点报酬,否则,谁愿意去干呢?
另外,这种方式也会更加的自由,什么时候累了不想干了,随时可以回家休息,反正是按次给钱的,一年给人护送十次,二十次,还是更多次,去多远的地方,这完全取决于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任何人可以左右自己的决定,算是一种很自由的职业,最适合思想活跃的年轻人了。
“如此天南海北的押送,肯定去过很多地方吧!倒是可以很好的增加见识啊!”
李安开口说道。
“恩,方圆五百里的地界,基本上都去过了,不过,也就是看看风景,哪有什么见识。”
猎户护卫开口说道。
“你们就没有想过,成立一支专门的商队护卫队伍,专门负责给商队护卫平常有活就干,没活就训练,如此,就算遇到几倍数量的山贼也不用害怕了。”
李安开口问道。
“这个,这个多麻烦啊!我们也不会弄啊!还是随意接活方便。”
猎户护卫傻傻的笑了。
这货就是一个懒于思考的普通人,李安高看他了,对他说再多也是对牛弹琴,一点意义都没有。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李安知道这些家伙就喜欢图方便,不愿意去做复杂的事情,另外,李安所说的专业护卫,就是镖局了,而大唐还没有出现镖局这种机构,也没有人敢第一个尝试,甚至,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一层。
没有人敢第一次开办镖局,一个是看不清镖局日后的发展,不知道自己第一个吃螃蟹会遇到怎样的情况,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二是担心这种专业的武力组织违反朝廷的律法,万一惹得朝廷围剿,那可就麻烦了,毕竟,这可是专业的武力组织,有点类似于军队了。
三是担心与各路山贼结怨,让自己的家人生活在危机之中,普通人临时给商队做护卫,就算与山贼结怨,山贼也搞不清这个护卫是是谁,家里还有什么人,甚至一个照面之后,就再也不会相见了,而若是一个人组建镖局,那肯定有自己的名号,肯定有自己的总部所在地,山贼只要记住与自己有仇的镖局名号,然后随便一个打听,就能找到镖局的总部,然后,还可以轻松的将镖局的镖头和镖师的各种情况都摸清楚,要真是有大怨气,这些山贼很有可能会对镖师的家人下手,既然都做山贼了,那还能有什么底线,这是个很大的风险,是做镖局的人不能完全避免的。
1...718719720721722...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