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佃农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而东家最缺的就是劳动力,这样也可以算得上是双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看到杨家当家人的精明,这也太会算账了,仅仅用一些废弃的猪粪,就可以免费获得足够的劳动力,这实在是太精明了,这比周扒皮还狠,若是后世的养殖场,给工人开的工资就是养殖场的猪粪,那工人还不造反,而杨家的很多佃农,就是这样心甘情愿的去照顾东家的牲畜,就为了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粪肥,被压迫的是在是太严重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唐的劳动工不值钱,除了京城的劳动力价格有明显的上涨之外,蜀中的劳动力非常廉价,基本上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雇佣到不错的劳动力,为了一点粪肥而去做免费劳动力,自然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看着眼前的杨家庄园,李安感受到大唐的庄园与后世的欧洲中世纪庄园有太大的区别了,两者完全就没有什么可比性,区别实在是太大了。
就比如种植的作物和养殖的牲畜就有很大的区别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作物,主要就是小麦,也是人吃的主要食物,但是生长期缓慢,产量偏低且对土地的要求很高,大麦也很普遍,生长期相对比较短,而且产量高,但是很难让人食用,除非是在饥荒期间,平日主要用于喂马,这与大唐的丰富作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济作物比较的有特色,主要有葡萄和橄榄,前者可以说是罗马时期的遗留传统,通常用于酿制葡萄酒,后者则是用于制造油类,也就是橄榄油,一种非常保健的食用油。
畜牧业的发展也还不错,与大唐的情况类似,在当时,牛和马也是必需品,牛的数量必须保证,否则就没法有效的耕地了,而马作为服军役的必备品也是不可缺少的,没有马匹骑士也就不存在了,而食用的肉类则主要依赖家禽家畜提供,主要是猪、羊、鸡等,在天气适宜的时候,也必须保证一定数量,但因为当时饲养条件落后,所以这些家禽都无法过冬,所以当时在秋日大量屠宰之时就成为了一个节日,因为这么做可以避免其死亡而且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主要保存手法是腌制肉类。
当时,农民生活贫苦且负担很重,比大唐的百姓还要痛苦,其阶层几乎包括了各类劳动力,这一阶层工作时间很长,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农民们不光种地,还有法定义务必须从事劳役,比如建桥和修路,这一点与大唐类似,不过,大唐可以交钱免劳役,但他们即使交钱也不能免除。
农民的居住条件也很差,家中没有床,更无任何娱乐活动,生活是单调且一成不变的,而大唐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很丰富的,欧洲中世纪前期没有世俗文化教育,农民不认识字也没有书可看,在那个时期只有教士手内有羊皮书手抄卷。
中世纪农民的负担之重,也是极为罕见,远远超过大唐百姓的负担,实物地租,劳役地租,使用公共设施费用,结婚时必须付的婚姻税,这一点非常的奇葩,尤其是庄园之外的人,更要交罚金,还有继承税这一税种,另外农奴还要负担庄园主的生活费,简直剥削的不能再剥削了。
由此可知,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经济生活十分脆弱,农民生活范围狭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问题,那个时期的灾荒、瘟疫更是平常之事,但大多数人也习惯于这种生活方式和地位,很少有农奴敢反抗,这种庄园制生活在中世纪维持了很长时间,直至中世纪后期才被打破。
如此一看,大唐佃农的生活反而显得有些幸福了,因为大唐百姓确实比农奴生活的更好,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然了,大唐庄园虽然强于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但与后世的庄园比起来,那就差的太多了,因为后世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社会,各种条件比古代都好的太多了,庄园也根据功能分成了很多种类别,比如饮食类庄园,运动类庄园,商务类庄园,体验类庄园,还有养生类庄园。
饮食类庄园是以生态、绿色、有机、无公害为食品特色,以绿树环抱、空气清新、远离尘嚣为环境特色,经营产品主要以饮茶、品农家菜、烧烤等饮食休闲项目为主。
运动类庄园是以优雅环境、休闲运动为特色,针对都市高级有钱人,商人等高收入人群为目标市场的休闲庄园,而商务类庄园要求具有商务会议,度假休闲的功能,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特色。
体验类庄园主要经营农业采摘、种植、养殖和放牧等方面,以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起到教育子女和娱乐自我的作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安逸幽静,景色迷人是养生休闲庄园的特色。养生休闲庄园针对那些已经厌倦了钢筋水泥、人流烦杂、千篇一律的都市生活的人群,想要寻找一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生活空间时,养生休闲庄园便是他们的首选。
眼前的杨家庄园,主要的功能就是生产和存储,也有一定的休闲功能,不过,这些休闲不是给普通佃农准备的,而是给他们自己准备的。
除了四分之一占地面积的仓库和四分之一面积的养殖空间,还有一半的空间,而这剩下的一半空间,只有四分之一是居住的大量房舍区,剩下的四分之一是后花园,也就是杨家主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个庄园是按照田字格分布的,几乎平均分成了四个等份,东南角是仓储区,西南角是牲畜区,西北是后花园,而住人的核心区在东北角。
如此布置也是充分考虑了风向等因素之后做出的决定,毕竟,牲畜区是容易散发臭味的,所以,牲畜区与居住区必须要间隔的远一些才好,而为了防止风的影响,将牲畜区放在了西南角,如此,不论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臭味都不会对其它区域有多大的影响,尤其是居住区,可以说是完全不受影响,后花园和仓储区受到的影响也极小,对于提高居住体验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核心的居住区,仅占整个庄园的四分之一面积,也就是十几亩的样子,但其实也算是不小了,整个面积换算成平方是八千多平米,后世的一般普通住宅只有一百多平米,这八千平米就意味着是后世八十个套房的面积,而就算是别墅房子,占地一半也只有一亩地,远远比这个要小。
十几亩土地盖房子,弄出八九个院子,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所以,面积还算是很大的,也只有地主家才能有这么大的面积,普通老百姓家的占地面积只能有半亩地,在城内这还要更小一些才行,所以,在古代是十分不公平的,有钱有地位的人,可以拥有非常广阔的居住空间,而贫穷的百姓却只能居住在很狭小的空间内。
古代的人口密度还算比较小的,后世的居住其实更加的糟糕,很多人口稠密的区域,房子的面积连一分地都不到,只能放一个床榻的房子都能被造出来,这还算好的,还有一些房子被改造成上下三层,每层的高度仅有三尺,长度七八尺,宽度四五尺,这与棺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也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棺材房,这比古代还要凄惨,另外,还有一些用铁丝围成的棺材面积,被称为鸽笼房,每个人居住的区域仅能容纳一个大活人,把人困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这与饲养牲畜已经没啥区别了,已经毫无居住体验可言了。
单论居住面积的话,古代的佃农居住的面积都要比后世的很多城市人要高,毕竟,古代的人口比较少,土地相对比较充裕,就算是最低层的百姓,也能分到不错的居住面积,一家几间房还是没啥问题的,而且,一般都还有院子,农村的面积就更可观了,居住拥挤一般只存在于后世的城市。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杨家庄园的居住区房子太多了,以至于把视线都遮挡住了,只能勉强看到里面有人在活动,但看的不太清楚,这个居住区也分成七八个院子,每个院子的大小都不太相同,有正房也有侧房,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大门通向其余两个院子和外面的道路,医方便日常进出。
后花园有十几亩的面积,也就是八千多平方,这么大的一块地,自然可以好好的规划了,里面的风景树和假山着实不少,还有一些亭子和水池,秋千木马这些基本的娱乐设施自然必不可少,总体规划的相当不错,是一处休闲的好地方。
此时,在李安的望远镜之中,就能看到五六名正在后花园之中玩耍的小娘子,因为隔着太远,即便是用望远镜也看不清脸部特征,所以,无法肯定这些小娘子的年龄,不过,从她们的动作和衣着可以看出她们的年龄应该不大,估计也就是十几岁的小丫头,这正是个无忧无虑的花季年龄,也是女子一生之中最美丽的年华,最充满天真灿漫的年华。
这个年纪的小娘子是李安的最爱,而养在深闺的小娘子就更让李安着迷了,因为被养在深闺之中,所以,这些小娘子会更加的单纯,这与生活在闹市区的小娘子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一个词语叫油腻,而油腻与年龄和性别真的没啥关系,油腻取决于接触多少不该接触的东西,后世的小娘子,见到大哥哥张嘴就要钱,这就是一种让人反胃的油腻,或者满嘴都是脏话,不论看到什么不该看的都没啥感觉,永远都不会害羞,这就是已经被大环境污染了的油腻小娘子,对于这样不知羞怯的小娘子,李安是没有任何心动感觉的,觉得与她们多说一句话都是在浪费时间,而只有啥也不懂的羞涩小娘子才最能让人动心。
至少,李安更喜欢羞涩一些的小娘子,也就是纯洁一些的,而后花园正在玩闹的这些小娘子自然是清纯的,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
站在山顶的李安,借助望远镜还能看到杨家后花园里玩闹的小娘子,而因为山头距离后院太远,正在后花园玩闹的小娘子是看不到李安的,她们完全不清楚自己已经被偷窥了。
李安可没有什么偷窥的癖好,之所以做出偷窥的事情,完全是因为好奇,是偶尔喜欢这么做,一般情况下不会做出偷窥的事情。
“太远了,看不清楚啊!”
陈龙也拿起望远镜,看向杨家庄园的后花园位置,嘴里嘟囔道。
李安放下望远镜,开口说道:“看不清楚不要紧,咱们去他府上不就能看清楚了。”
“啊!这个不合适吧!就专门为了看人家的女眷,特意跑过去一趟,这样提要求也不合适啊!”
陈龙开口说道。
这确实有些不太合适,突然跑到别人家里,提出要看看别人家的女眷长得是否好看,这个要求自然是非常不合适的,会显得有些失礼,甚至是一种很流氓的行为,会被人鄙视的,要是传出去那就出大名了。
不过,李安只是开句玩笑罢了,并不会真的跑去看人家的女眷,而且,也未必就是长得俊美的,也有可能长得很一般,不是每个待字闺中的小娘子,都能像贵妃那样漂亮的,长得很一般的必然占据绝大多数。
“开个玩笑罢了,不是真的要去看,站在此处已经可以将整个庄园尽收眼底了,庄内的情况也通过路过的百姓,了解了不少,似乎没有必要过去一趟了,咱们在益州城待不了几日,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
李安笑着说道。
益州城比较大,城外就更大了,这么大的一块区域,自然要多走走多看看了,不能在一处位置耽误太长时间,否则,就会耽误对其余地方的探索和了解。
“哦,吓我一跳,那咱们接下来去哪里啊!”
陈龙问道。
李安看向远处更高更大的山峦,开口说道:“眼前这个小塔山不值一提,远处的那个应该就是大塔山了,咱们去大塔山看看吧!”
“李侍郎,这大塔山看着着实有些远啊!”
陈龙蹙眉说道。
李安也觉得有点远,于是把跟随而来的益州城校尉叫了过来,问道:“这大塔山距此有多远?风景好吗?”
校尉回答道:“最近处也有二十里,风景自然是没的说的,不过,大塔山深处有贼匪出没,大大小小的有十几支山贼,少的几十人,多的有上百人,不太安全啊!”
李安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这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在古代的华夏,朝廷的管控范围只能抵达县一级,下面基本上都是宗族自治,朝廷在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于山贼土匪之类的不法之徒,是真的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围剿,除非这些山贼势力坐大,已经威胁到朝廷的统治了,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才会抽调兵马对山贼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否则,是不会为了这么点小事去大动干戈的。
大唐幅员辽阔,凡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都会有山贼的存在,就比如蜀中这种多山的环境下,山贼肯定少不了,尤其是那些远离城池的大山之中,更是容易滋生山贼,而在靠近繁华城池附近的大山,则更容易形成势力庞大的山贼集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繁华的城池有大量有钱的商人,而商人总要出门运货,山贼打劫商人的货物就可以养活并壮大自己的势力,一旦官兵围剿,他们便躲入深山之中,与官兵躲猫猫,而官兵撤离之后,他们就会再次出来打劫,完全就是游击战的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都说古代商人运输货物的时候,会请镖局押送,不过,在大唐这个时代镖局还不是很发达,一般只有朝廷的物资,才会有人押送,普通商人要想确保商品不被山贼打劫,要么雇佣能打架的壮士,要么尽可能的选择比较安全的商道,或者特意选择安全的时间通过危险的区域。
当然,还可以与守信用的山贼签订口头协议,每次路过留下买路钱,从而确保大部分货物不会落入山贼的手中,还有的直接在城内当坐商,专门批发别的商人已经运来的货物,然后直接零卖,并不参与商品的远途运输,从而可以避免被山贼打劫,总之,商人们为了避免货物被打劫,可谓是用尽了办法,而山贼为了能够成功的打劫到商品,也同样是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比如,上贼会频繁变换打劫的位置,打劫的时间也不是很固定,让每一处商道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通过几率,而只要有安全通过的几率,那么,商人们就会有冒险的动力,就会有侥幸心理,而山贼只要随便在这条相对安全的通道上打劫几次,就能有不错的收入。
这些山贼也是聪明的,他们也不会故意去招惹官兵,总是在偷偷摸摸的打劫,每次打劫到货物之后,会很快逃离打劫的地域,不论是否有官兵追来,都不会在打劫的位置做过多的停留,以免遭遇官兵的打击。
打劫一票就跑,如此狡猾的山贼让益州城的官兵也很是无奈,虽然益州城是剑南道的治所,囤积的兵马是最多的,但也只是有三千人马而已,三千人马全待在县城黑压压的一片,可一旦进入一座大山之中,稍微一分散就没人了,而且,为了防止被各个击破,大军进山剿贼肯定不能过分的分散,如此一来,寻找山贼巢穴就变得更加的困难了。
山贼的战斗力较弱,基本上没有护甲,而剑南道大军都是有护甲的,要真的在平地上干一架,山贼是不堪一击的,但山贼没有护甲也有优点,那就是机动性极好,他们根本就不会与官兵缠斗,只要发现官兵就逃,而全身铠甲的士兵是追不上山贼的,地形也没有山贼熟悉,真的会非常的被动,一般情况下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而且,出兵是要出钱的,每出兵一次都要耗费不少财政,要是经常出兵,益州的财政会被拖垮的,所以,真的是挺无奈的。
“仔细说说吧!这大塔山到底有多少山贼,一共能有多少人马?”
李安开口问道。
益州城校尉一五一十的介绍了一番,不过,他也不能肯定大塔山到底有多少山贼,也只是根据自己的了解初步判断大概有十几支山贼,平均数量不足一百,总数应该在千人左右,也有说两三千的,但肯定不会太多,否则,也养不活这么多人。
因为这些山贼神出鬼没,一般不会与官兵和百姓有太多的交集,所以,对于山贼的情况,他也不是很清楚,大概只是知道几个山贼头目的名号,还有山贼的装备等等,其余的就全都不清楚了。
李安看向不远处的杨家庄园,开口问道:“这杨家的田庄距离大塔山也不远啊!简直就在山贼的眼皮子底下,就没被山贼打劫过?”
对于这个问题,李安很是好奇,一般山贼除了打劫过往的行人和商队之外,也会打劫地主和富农,只要是能得到一些利益,他们就愿意去做,而杨家的庄园距离山贼活动搞得大塔山并不算远,尽管这里靠近益州城,但山贼来去如风,只要速度够快,完全可以在益州城的兵马反应过来之前,大掠一番而去。
益州校尉开口说道:“不会的,山贼没有这个胆子,且不说杨家庄园距离益州城更近,光是杨家三郎就足以震慑山贼了。”
“杨家三郎是何许人也,很厉害吗?”
李安问道。
益州校尉说道:“三郎本人倒也不是很厉害,武艺并不算出众,但三郎是军中校尉,麾下有三百多精锐的骑兵,就驻守在城门附近的军营之中,一旦杨家遇到变故,马上就会点燃烽火,而三郎看到烽火,率领骑兵出城片刻就能抵达田庄,山贼想跑都跑不掉啊!”
“说的是啊!这种事情发生过?”
李安开口问道。
“恩,算是发生过吧!不过,也算不上。”
益州校尉开口说道:“当时杨家仆人看到有一伙手持兵器的山贼在靠近,于是,早一步释放了烽火,而山贼却不明所以,当他们抵达杨家田庄的时候,还没开始有所动作,三郎的三百骑兵就已经冲到跟前了,把这货不足百人的山贼全部给围住了,一个都不曾跑掉。”
“哈哈!看来山贼是步行的啊!这些精彩了,全都被抓入大牢了吧!”
李安兴奋的说道,并觉得杨家的防御想法很不错。
益州校尉笑着说道:“山贼只有五六匹马,其余的大部分人马都是步行,不过,他们一个也没被抓入大牢,反而被三郎请入庄园喝茶。”
“哦,怎么会这样,难道这个杨三郎与山贼有勾结?”
李安冷静的问道。
益州校尉笑道:“倒也不算有勾结,后来刺史亲自问过杨三郎,他说对方几十人虽然都带着兵器,但并没有打劫任何人,也没有打劫自己家的庄园,脸上也没写山贼两个字,证据有些不足,不能因为这些人数量众多且带着兵器就给人抓入大牢,这样不公平,至于请山贼入庄园喝茶,则完全是为了警告他们,让他们好好做人,不论他们是不是山贼,以后都不会做打劫的事情了。”
“哦,是这样啊!这话你相信吗?”
李安开口问益州校尉。
益州校尉开口说道:“下官自然是不全相信的,下官觉得,杨三郎应该是警告所有山贼,不要试图打杨家的主意,否则,他会不惜余力的追杀山贼,把山贼一网打尽。”
李安点了点头,觉得益州校尉说的很有道理,这个杨三郎不抓山贼,却请山贼喝茶,很大的可能就是与山贼有协议,让山贼不要打杨家的主意,同时,也让山贼告诉其余的山贼,都不许打杨家的主意,如此,可确保杨家无忧。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武力震慑与怀柔政策放在一起,效果必然更加的有效,而杨三郎显然深谙此道,当时,他已经将一伙山贼全部活捉了,将其全部抓入监狱也没啥不行的,这样可以更好的震慑山贼,让别的山贼不敢再打杨家的主意,可谁能保证这被围的山贼就是一支山贼的全部人马呢?若是有部分人马没来,是不是会恨死杨三郎,会不会展开报复行动。
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旦仇恨形成了就很难化解,部分幸存的山贼很有可能会展开猛烈的报复,就算只有一个人,可只要坚定了报复的决心,就能给一个家族带来很大的恐慌。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若是光明正大的跑到寻仇,那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可若是躲在暗处,偷偷摸摸的搞事情,那就相当可怕了,而杨三郎很显然就是担心这种情况,所以,并没有下狠手把山贼全部抓入大牢,而是选择与山贼做朋友,或者说与山贼井水不犯河水,谁也别惹谁,大家相安无事是最好的。
古代的山贼为什么难以彻底剿灭,一个是古代的交通条件太落后,山贼躲起来确实难以发现,彻底围剿的难度过大,还有一个就是中庸思想作崇,每个人都想明哲保身,都不太愿意牺牲自己和家人,去照顾更多人的利益,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都以自己和家人为重。
后世的国家概念,是先有国再有家,没有国就没有家,而在古代的时候,讲究的是家国天下,比较认可的是先有家,然后才去考虑国的概念,所以,古代的人都非常看重家庭和家族,为了家族的利益,甚至,可以出卖帝国的利益,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就比如杨三郎,若是为了大唐的利益,应该将被俘的山贼抓入大牢,可这样一来,一旦有山贼漏网,他的家族就要活在未知的恐惧之中了,为了避免给自己的家族带来麻烦,他情愿将山贼放掉。
而对于他的这种行为,益州刺史和鲜于老头并没有任何的苛责,他们也非常理解三郎,明白山贼是剿杀不尽的,与其使用暴力镇压山贼,倒不如与山贼好好商量,让他们尽可能的减少骚扰百姓,若是做的过分了,或者有壮大的趋势,那就必须要派兵围剿了。
将山贼的规模维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对于边关将校来说,显然是最为有利的,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军队显得有些多余,也极度缺乏立功的机会,而山贼的存在就让军队有了一点价值,自古就有养贼自重的说法,若是没有了山贼,怎么能体验军队的重要性呢?
因为有盗贼的存在,普通百姓和商人就需要军队的保护,如此一来,军队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收取保护费了,军队和衙役在普通百姓与商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变得更高了,变得更加的不可或缺了,不论官兵是否积极围剿山贼,但只要有官兵的存在,山贼就不敢做的太过分,就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至少,还是能够保障普通商人大部分利益的,也没有人敢说官兵的不是。
1...716717718719720...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