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原来是去河南,有可能崇祯认为河南刚刚被流寇染指不久,此时遏制住能够避免更大损失,诸多州府还在运转,应该具备给大军提供粮草的能力。

    河南是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穷省,去那里搞几十万人口绝对不成问题。

    黄汉表态道:“‘红旗军’食君之禄理当忠君爱国,朝廷有需要水里火里都去得,进入山陕河南剿寇理所当然。

    只不过内地无粮,后勤补给极度困难,为了避免官军在面临饿肚子的情况下劫掠老百姓,需要组织运输大量粮草。

    以‘红旗军’的定量,出动一员战兵恐怕就得两个民夫或者卫所军运输军需和粮草,不知陛下准备调多少‘红旗军’进入内地”

    辽西走廊、金州半岛不仅仅要固守住,还要往外不断扩张、蚕食。

    对手是世界上这个时代最强大、最野蛮的冷兵器骑兵,需要小心对待,以面前的实力,“红旗军”也不可能有过多人马、投入太多精力参与内战。

    出兵多少黄汉没有自己做主,而是告知皇帝动用“红旗军”参战需要提供的粮饷,让他自己看着办。

    皇帝注重“红旗军”的发展,也屡屡问方正化和李若琏有关黄汉的带兵方法,得到的答案每每让皇帝觉得不可思议。

    纵观大明待遇最高的边军,也没有那一支人马能够保证普通营兵能够三餐饱食还每天不低于二两荤腥,根本不可能每年都有军服甚至于内衣、战靴配发。

    崇祯承认待遇好的战兵战斗力强、忠诚度高,也知道黄汉搞到手的银子有太多花在了军伍,可是如此用兵朝廷哪里吃得消

    现在黄汉约等于承诺带兵打流寇,只不过说明了,出动一个正兵就得配套两个民夫或者辅兵。

    原本大明的开中法是政府实行的以盐、茶为中介,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方法。

    可是发展到了明末早就难以为继,问题的关键就是在粮食短缺升斗小民活不下去的情况下,依旧是官商勾结贪墨成风。

    &nb




第四百九十章:放弃
    其实闯贼、献贼不是因为本事大才成为最大的流寇头目打烂了大明,在他们之前的高迎祥、神一魁、紫金梁、王嘉胤等等反骨仔都不见得比他们差。

    而是因为这俩混蛋命大,最早造反的贼骨头都是昙花一现,而献贼、闯贼屡次失败都没被打死,使得他们在长达十几年的造反生涯中积累了造反经验。

    也是由于各路贼兵肆意杀戮和破坏,导致大明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艰难,导致朝廷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而流寇获得了更多容易滋长的地区,愈发壮大。

    能够一呼百应不是献贼、闯贼具备个人魅力和才能,而是苦难深重的老百姓真的被逼得走投无路,这二贼招降纳叛,吞并各路反贼人马,终于成了气候。

    此消彼长,年复一年,大明这个不断失血的巨人终于被闯贼那些战斗力不值一提的人马轻飘飘夺了京城轰然倒下。

    黄汉自认为即便运气好,这次出手能够干掉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明末流民四起的大气候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届时自然会有其他贼头能够脱颖而出,说不定水平还会比二贼高,比如李过和李定国就有可能强过献贼、闯贼。

    关键所在就是大明政府要有作为,要能够使得上千万流民得到口粮、能够耕种看到希望,而不是被闯贼“不纳粮”完全靠抢劫的谎言蛊惑。

    可是指望那些圣贤书读傻了的士大夫觉醒无疑是痴人说梦。

    历史上大明朝廷财政枯竭,兵疲民穷,国库如洗,病急乱投医的崇祯号召官员助饷、向皇亲勋贵借饷。

    可是权贵们一个个麻木不仁,肯出千两银子的寥寥无几,户部只收到十几万两银子,简直是杯水车薪。

    李自成攻下京城,大明国库里空空如也,急了眼的闯贼立刻暴露了强盗本质,抓捕文官武将勋贵拷饷,足搞了价值几千万两银子的金银财宝。

    黄汉看了看年纪比自己小两个月却有未老先衰征兆的皇帝,眼中流露出同情之色,恨不能劝他别干皇帝这个苦差事了,劝他索性每天吃喝玩乐,干脆把国事交给自己做主。

    何必呢,忙到最后是断送了大明绵延了二百几十年的江山社稷,是提着剑杀了自己的幼女,斩断了坤兴公主的左臂,妻子和嫂子上吊,后宫嫔妃和所有的儿子无一例外都死于非命。

    敢直视皇帝的官宦真的不多,黄汉恐怕属于凤毛麟角,崇祯不经意间和黄汉四目相对,他觉察出了黄汉目光中的异样。

    黄汉没有回避天子的注视,他恳切道:“陛下,国事多艰,您也莫要苛求尽善尽美,抽时间多陪陪家人暂时把国事放一放,放松放松更加有利于保持冷静的思维,免得导致被别有用心之人蒙蔽。”

    一直在伺候着的王承恩见黄汉如此说话额头立刻渗出汗珠,心想这个愣头青真是无所顾忌啊!居然敢教皇帝如何做事。

    黄汉真的是一番好意,他不敢劝崇祯放弃,只能劝他不要那么勤勉,一个才能平庸之人手握重权却事必亲躬,直接后果就是多做多错还不如不做。

    崇祯看到了黄汉同情的眼神误以为是黄汉关心他,担心他过于劳累,微笑道:

    “爱卿心意朕知道了,只要能够剿灭流寇迎来天下太平,朕就能够励精图治,再有个两三年朕会委派爱卿为大将军扫荡东奴。”

    皇帝这个承诺不简单,明朝以文制武能够成为大将军的只有个别人而已,这还是二百多年前的旧事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
    方正化记忆力不错,跟京营一万多人马并肩作战半年多,对这些将领比较了解。

    他如数家珍般介绍麾下将领,每介绍一人这位将军就得来到黄汉面前跪下磕头。

    这不是客套,而是因为黄汉已经是超品侯爵,按照大明礼制巡抚这样的文官都得叩拜。

    这么多人,介绍一个磕一回头,黄汉还得上前搀扶多麻烦,他客客气气道:

    “诸位将军莫要行大礼,咱们都是在战场上刀刀见血的汉子,搞这些俗套没意思,你们抱拳,本爵还‘红旗军’单手礼即可。”

    见黄汉如此通情达理,许多将军都大声答应,介绍了不少武官,唯有一个刚刚被提拔为游击将军的人吸引了黄汉的注意。

    此人中等身材,大概三十出头,虎背熊腰瞧上去孔武有力。

    黄汉暗自思量,原来他就是周遇吉,宁武关戏文里的主角,今日终于见到活人了。

    周遇吉是个忠肝义胆的好汉,崇祯十七年春天他在太原沦陷,忻州、代州相继失守的情况下依旧为国尽忠血战闯贼。

    他坚守宁武关死战,身负重伤被生擒后仍然破口大骂贼兵不愿屈服,最后被闯贼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

    丧心病狂的闯贼射死周遇吉后还怨气难平,命令麾下贼兵将周遇吉碎尸万段。

    不仅仅周遇吉忠勇,连他的老母、妻子都是忠义千秋的楷模,宁武关失手后,周家满门老小在周遇吉发妻带领下死战不降,最后全部被烧死在坚守的宁武关公廨。

    忠烈无处不在,汉奸也比比皆是,不分人群。

    武将有慷慨赴死的满桂、赵率教、周遇吉、曹文昭叔侄、王廷臣、杨国柱等等,也有祖大寿父子、吴三桂、刘良佐、马光远等等汉奸卖国贼。

    太监有忠义千秋的王承恩、方正化等等,也有恬不知耻的软骨头杜勋、高起潜。

    文臣有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的东林党魁钱谦益、孙之獬、洪承畴之流,也有为国而战死而后已的卢象升、史可法、孙传庭诸多英烈。

    黄汉不管对方是哪一个阵营,只要是肯为了国家而战的他都愿意结交,士大夫、太监、武人都一视同仁。

    来喝酒的京营武将和锦衣卫佐领大多数城府不深,开席后几杯酒下肚就少了拘谨多了侠气,推杯换盏喝得不亦乐乎。

    黄汉跟李若琏、方正化豪饮又跟刚刚认识的游击将军黄得功、孙应元碰了杯,然后趁着酒兴特意拉过周遇吉喝酒,而且连干三杯。

    此时的周遇吉只不过是个从三品游击,一文不名,得到黄汉如此礼遇激动不已,方正化和李若琏、娄允等等老朋友都觉得奇怪。

    黄汉拉过方正化,郑重其事到:“方公公,你知道本爵为何能带兵且善战否”

    许多人听见了这一嗓子,立时放下酒杯凝神细听下文。

    没人认为黄汉是酒后狂言,因为人家战功赫赫,大明无人能及,众人都期盼能够得到东平侯酒后真言。

    方正化来了精神急切道:“不知,咱家愿闻其详!”

    “说出来很简单,要做到太难,四个字——知人善用!”

    “这大家都懂,可是人心隔肚皮,怎么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哈哈,本爵懂些看人的门道,当时跟方公公见面之时就断定你是个忠肝义胆的大才,今日难道没有应验吗当时本爵不认识李大人,他还在旁边笑出了声。”

    &nbs



第四百九十二章:坤兴公主
    混迹官场身不由己啊!

    黄汉来到京城连妻子面都没见着就不得不陪着一大群将领、宦官去不夜城喝酒,接下来又去桑拿,一直到了半夜三更才回到了府邸。

    妻妾都没睡,一直在等着夫君回家,一身酒气满身疲惫的黄汉只能打起精神跟娇妻爱妾嘘寒问暖,接下来当然还有那事儿……

    第二天,黄汉就安排六百里加急传达了调兵入关的命令。

    “红旗军”出动四个把总骑兵、八个把总步兵其中有女兵两个把总、炮兵一个把总、还有一个把总工兵、一个总旗医务兵、一个总旗宣传队。

    入关作战的将佐有袁思明、桑羽、张扬、秦妡怡、秦蓉、王根生、刘在旗、刘大寿、谷如山、彭怀义等等,总人数四千一百余,全部是汉人将士。

    这出于打内战之时完全是同室操戈的缘故,不能带领外族骑兵入关参与屠戮汉人,也不想让蒙古人看到山陕、河南赤地千里的困境。

    此次必须转战几千里已经毫无疑问,转战万里都大有可能,军需、粮草的消耗不会少。

    此时正好过了农忙时节,征调预备役不会影响粮食生产,黄汉传达了征招随军劳役五千的命令。

    这五千人当然是完成了基础训练的卫所军,他们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运输,俩人一组推独轮车行军,车上装载的粮食不得少于四石。

    没有人会反感参加军事行动,因为一旦参战所有的将士们包括劳役都是享受双饷,每一次战事结束都会有大批将士们得到晋级,卫所军转为正兵的比例高达八成。

    因此黄汉征调卫所军作为辅兵、劳役的命领下达后,所有的屯户都积极报名,人数不下三万,最后当然是选拔了完成了军事训练体格强健之人。

    内地剿寇能否成功关键所在就是粮食,加上步兵一伍配套的独轮车,这一次出动独轮车足有三千二百架之多,除了装载其他军需,足带上一万石军粮。

    其实一万石粮食真的不多,也就能够维持一万人马不到半年的消耗。

    大明有制度,客兵参战到达地头由地方上的州府提供粮草,皇帝也答应黄汉确保“红旗军”的粮草供应,想来以黄汉的地位和凶名,巡抚和知府不敢怠慢。

    但是黄汉知道山陕、河南的具体情况,不能过分依赖操蛋的地方官僚,届时地方上真拿不出粮食杀了当官的也于事无补,自己多带上独轮车,多运粮食做到有备无患。

    况且如果真的用不着也不打紧,山陕粮食价格高得吓人,卖出一部分不仅仅能够获利,还能够缓解粮食危机。

    五千卫所军进入河南后估摸着没几天就用不着推车了,届时肯定会有太多身强力壮的河南汉子来做劳力,这些卫所军完全可以当做战兵使用。

    即便他们的战斗力比不上“红旗军”正兵,也要比内地官军强太多。

    黄四方面见黄汉得到了命令,他必须组织“四方快运”在河南寻找几座城池或者宗族武装的山寨建立补给点,在那里必须有一万石以上的屯粮。

    黄汉用不着亲自回虎穴城带兵,张扬、秦妡怡、刘在旗等等将佐会安排好一切带着人马来到京师。

    从虎穴城前往河南经过京师基本上不绕路,黄汉在等待大军汇合之时正好放松一下,好好陪陪妻妾。

    这些年由于经常在外征战,和她们离多聚少,使得想替黄家添丁的妻妾总是没机会怀上。



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
    许多游人一脸兴奋,就跟出去游玩无意中发现了大明星一样。

    一个虽然穿着便服,看上去就是个士大夫的中年男子问道:“没听说东平侯有子嗣啊他怀里的孩子是谁啊”

    “平辽将军封爵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啊”

    “就在三天前,圣上封爵东平侯,并且调‘红旗军’人马进入山陕剿寇,东平侯亲自带兵,估摸着这一次那些流寇离死期不远了。”

    “太好了,有了‘红旗军’平定流贼指日可待!”

    不知谁忽然喊了一声:“东平侯万胜!平辽将军万胜!”“祝愿侯爷杀光流贼早日凯旋!”……

    顿时许多人跟着高喊,身穿士子服侍的黄汉本来的目的是低调不愿意搞得众人皆知,这下子成为了焦点。

    小坤兴瞧着周围人群激动不已的样子觉得光荣,搂着黄汉的脖子吧自己的小脑袋抬得高高的。

    有利有弊,接下来黄汉不要排队了,因为所有人都愿意让这一家子排第一,他们认为能够跟黄汉一起游玩与有荣焉。

    没多久,许多人就打听出黄汉抱的小孩子原来是四岁的坤兴公主,一个个啧啧称奇,都在猜测东平侯跟天家该是何等关系

    黄汉带着小坤兴和妻妾玩得开心,在射箭得奖品的摊位上小坤兴和郑秀娥、楚楚努力了不知多少次都得不到一等奖那个可爱的毛毛熊。

    最后是坤兴缠着黄汉出手才拿到了这个奖品,出游乐场之时变成了黄汉抱着坤兴,小姑娘抱着个头跟比她还要大的毛毛熊。

    这孩子乐得见牙不见眼,以至于眼里睡觉之时还不时地笑出声。

    黄汉一连三天陪着妻妾和小坤兴游玩,看到的人不知凡几,在京师已经传为一段佳话。

    几万受益于不夜城项目得到温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升斗小民议论纷纷,他们由衷的祝愿黄家、天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1...111112113114115...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