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诸多官宦羡慕嫉妒,还好目前黄汉尽可能采取和谐手段争取实现共赢,没有下辣手整治文武官员和勋贵、太监,憎恨黄汉的人还不算太多。

    太多大家闺秀都羡慕郑秀娥好命,能够抛头露面做事自由自在玩耍,青楼的姐儿都期望能够有楚楚的服气,有朝一日成为英雄妾。

    皇帝也得知了黄汉抱着自己的女儿游玩的消息,他只不过微笑着说了一句“成何体统”就作罢了,很明显他对黄汉的这个举动不反感,甚至于还有好感。

    崇祯爱自己的家人,乐意见到黄汉和他的妻妾跟自己的亲人们多多亲近。

    有聚就有散,郑秀娥送坤兴回紫禁城之时,小姑娘眼中泪光莹莹紧紧的搂着黄汉的脖子不肯松手,直到黄汉答应下一次来京师之时还会带她出来玩耍才作罢。

    小姑娘回去时得到了黄汉送的许多礼物,其中包括一套新学教材几支钢笔,一套积木、一套精巧的玩具弓箭。

    黄汉期望自己的横空出世能够影响到小坤兴,叮嘱她以后多读新学书籍,有不懂的内容可以记下来等郑秀娥或者楚楚入宫时提问,还可以学着写信让她们交给自己亲自解惑。

    并且要求坤兴不要死读书也不要花太多时间学女红,有时间可以练习射箭,长大些了争取练习骑马。

    崇祯其实能文能武,也骑得烈马挽得强弓,儿子女儿肯练习骑射他未必就会阻止。

    &nbs




第四百九十四章:匪过如梳
    后宫嫔妃们乐意来瞧热闹当然是出于对女兵的好奇,看到了七八百不让须眉的女兵一个个大声赞叹,小坤兴简直是看得如痴如醉。

    她想起了黄汉的嘱咐,很严肃道:“父皇、母后,儿臣以后会用心习文练武,长大了也要如同秦将军那样带兵出战为国分忧!”

    童言无忌,崇祯听见了女儿的豪言壮语笑道:“好!有志气,父皇喜欢。”

    观礼的诸多大臣都在议论纷纷,猜测恐怕是东平侯兵力不足,否则怎么会连女兵都用上了。

    不管群臣如何议论,这一次阅兵效果很好,京城里有十几万军民、官宦亲眼看到了“红旗军”这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从普通兵丁灵动的眼神就能够感觉到自信和不屈。

    大多数都相信有如此强悍的“红旗军”驻扎宁远,山海关一定能够高枕无忧。

    带领人马离开京城的黄汉选择从保定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进入河南彰德府,因为这里是太行山东侧,地势平缓的地区有利于行军。

    京城到彰德府这一千二百余里的官道路况不错,以“红旗军”的体力每天行军八十里,连续走上半个月完全没有问题,况且由于一路消耗,携带的辎重会越走越轻。

    刚开始路上的情况还好,可是走了四五天后就截然不同,那是太多流民携家带口走上了官道,他们期望寻找到一个能够活下去的地方,可是往往见到了明军队伍都是拼命逃跑。

    见到了明末的军民关系,黄汉又体会到了大明亡国的原因之一,老百姓不仅仅是不信任政府的军队,还畏之如虎,在这样的环境下离心离德那是当然。

    老百姓分不清好歹不要紧,黄汉脸皮厚的很,会自我吹嘘成“大救星”让升斗小民认清“红旗军”,拥护光荣、伟大、正确的自己。

    宣传队总旗自从离开京城就走一路写一路,写得最多的就是言简意赅的一句话“‘红旗军’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写得第二多的内容是“好儿郎宁死不从贼!”。

    排第三的有些长“任何屠杀、抢掠老百姓的人在‘红旗军’眼里都是贼兵,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斩尽杀绝!”

    诸如“官军但凡杀良冒功罪加三等!”、“‘红旗军’和老百姓手足情深!”“‘红旗军’保境安民杀流寇还大明朗朗乾坤!”等等用石灰石刷的宣传标语比比皆是。

    行军四百余里后,黄汉下达命令在保定府城南六十里靠近官道的孙刘庄建立补给站,收容流民,这里是个地方武装的寨子,有周长三里的夯土寨墙。

    庄子的防御力拿北边的保定府城相比不值一提,跟南面四十里外的博野县城也不好比,黄汉之所以没有选择府城和县城作为补给点,是为即将收容的流民考虑。

    州城府县为了自保根本不可能放流民入城,这不能责怪驻守文官武将冷漠。

    因为太多坚城被攻破就是守卫的文官圣贤书读傻了,存了一念之仁而铸成大祸。

    流民、流寇根本难以区分,被放入城池的后果就是这座城里的老百姓都要变成流民、流寇,文官武将十有**死于非命。

    崇祯十三年之前,肯投降流寇的文官武将少之甚少,一般情况下城破后没有能够逃跑的官员都死得很惨,失去约束的暴民是极度残忍的,他们跟



第四百九十五章:宁死不从贼
    听说来的主将居然是位侯爷,刘族长腿一软吓得差一点趴下,还好他家五小眼明手快,一把抱住他在避免了尴尬。

    刘族长带着颤抖的声音小声对身边的人道:“看来孙刘庄难逃此次劫难了,以前来个千总、把总咱们都得脱层皮,今日居然是当朝侯爷带了这许多兵来此,我们今晚说不定就回不了庄子。”

    刘家五小孔武有力,乃是壮丁武装的头目之一,他恶狠狠道:“侯爷怎么了,他也得讲理,该咱们的税赋、捐献也得有个数,真的交不起他们又待如何非得逼得咱们孙刘庄几千人也杀官造反”

    刘族长顿时气炸了肺,一拐棍抽在儿子大腿上,骂道:“我等皆是良善人家耕读持家,哪怕饿死也不能行不义之事,更加不能从贼,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五小很明显不服气,但是父亲的积威还是让他乖乖的闭了嘴。

    刘家二小很明显是个读书人,他道:“父亲、五弟无需多虑,你们难道没看见那迎风招展的一面面红旗吗我猜想这彪人马有可能就是传说中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

    刘族长觉得不可置信,他疑惑道:“天底下还有不祸害老百姓的军队他们所需的钱粮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刘二小道:“这我就不清楚了,总而言之‘红旗军’名声好得很。现在咱们也看到了那些当兵的,你们没觉得与众不同吗”

    刘五小道:“绝对与众不同,他们的战马一匹匹都壮硕得如同牛犊子。”这下子能骑射爱好马,此时瞧见了不少健硕的阿拉伯战马,眼睛都直了。

    刘二小道:“你就知道看马,就没发现那些官军一脸和气,没发现他们军容整齐盔甲明亮,很明显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强军劲旅。大凡这样的队伍都不肯过多骚扰地方坏了名头。”

    刘族长听到儿子如此说浑浊的老眼有了光泽,他点头道:“饶是如此,想当年为父年轻的时候曾经见过戚家军,那些当兵的走到哪儿都受到老百姓欢迎,从来没听说过戚家军骚扰地方。

    唉!可惜世风日下,当下的官军已经是一代不如一代喽!”

    刘二小道:“传闻‘红旗军’的纪律不亚于戚家军,他们非但不会骚扰老百姓,还会给予老百姓帮助,父亲如果不信待会儿就会看到了。”

    刘族长一行没见着东平侯,见到了拥有从三品衘的宣传队主官刘在旗,他乐呵呵收下了猪羊和粮食,表示感谢后还了礼。

    礼物的价值大体跟刘族长送来的东西相等,那是海鱼罐头、食盐和醉不死系列白酒。

    黄汉没有刻意贩卖私盐,但是体系内需要的盐大部分是用海船直接从盐场购买,基本上都是比成本价高一成而已。

    盐场的盐户、盐丁日子苦不堪言,达官贵人通过垄断食盐贸易和走私赚得黑了心,起早贪黑的盐户穷得劳作之时裤子都舍不得穿。

    盐户手里有能换回钱粮的盐又待如何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运出去形成销售,也不会有哪个得不到授权的商贾敢私自来盐场采买。

    但是这些条条框框根本挡不住黄汉,“红旗军”水营直接去盐场给予公道价格购买食盐走海路运回,盐丁们欢欣鼓舞盐商们无可奈何。

    因为当下没有哪一路盐商敢得罪“日月海运”敢得罪“红旗军”,否则后果很严重,他



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难离
    “红旗军”经常上朝廷邸报,拥有生员功名的族老都有耳闻,听说是东平侯准备借用庄子做善事都满口答应。

    一身从三品武官常服的刘在旗拍胸脯保证,留守的“红旗军”会协助庄子上的壮丁坚守孙刘庄。

    还可以从流民青壮年中挑选不少人协防,真的有上万流寇来犯也保证他们铩羽而归。

    这个时候要粮食就是要了孙刘庄老小的命,“红旗军”不仅仅不要一粒米还准备在庄子里存储粮食,还派几百人守卫庄子。

    遇上这样的好事使得这段时间每天担惊受怕的族长、族老们都乐开了花,他们人人都觉得因祸得福。

    其实用不着刘在旗介绍,孙刘庄的大部分人都从不间断逃难的乞讨者口中知道流寇已经成了气候,连下不少县城、州城。

    他们这个简陋庄子的寨墙只不过两丈高五尺宽而已,连包砖都没有,虽然这两年坚持修补没有缺口,但是远远不如县城坚固。

    如果流寇看上了这里出动成千上万人来攻打,以孙刘庄能够组织的人手恐怕根本守不住。

    多了几百正规军,再多出几百上千壮劳力参与守卫,真的具备了应对上万流寇攻打的能力。

    况且族老们心知肚明,如此强悍的大军看上了哪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孙刘庄有说不的底气吗

    人家“红旗军”没有付诸武力,派来大官来柔声细语的协商已经给足了族人面子,一群族老最后当然是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当天晚上刘家五小和孙家老三就组织了三百青壮年主动来帮助大军搬运存放到庄子里的物资,本来还有许多青壮不情不愿。

    谁知人家“红旗军”不白白占老百姓便宜,青壮们干了一个时辰活儿后,接洽的刘大人还安排大家吃了一顿加餐。

    农民日子艰难,如今在庄子里空耗只舍得吃两餐稀的,这还是粮食少野菜多。

    来干活的三百壮劳力今天居然喝到了精米粥领到了两个炊饼和一条二两左右的海鱼,一个个都有到了大年三十吃上了年夜饭的感觉。

    大部分青壮都把一大碗稀粥喝下,只舍得舔了舔那咸滋滋的鱼,然后他们无一例外把分给他们的两个炊饼和一条海鱼小心翼翼藏在怀里。

    当天夜里,孙刘庄许多家庭都发出惊呼声,然后是妻儿、老父母小口、小口尝炊饼和海鱼,有些女人居然很夸张的泪流满面。

    “爹,这些好吃的炊饼和鱼真的是庄子外面的官军给的吗以前总是听爹娘说要躲贼兵,更要躲官军,那些都是吃小孩子的恶人。”

    “儿啊!庄外的官军不是一般人,他们是打得鞑子、建奴望风而逃的‘红旗军’,他们跟戚爷爷的戚家军一样,都是好人。”

    “当家的,那些‘红旗军’真的会长期驻扎在咱们孙刘庄吗以后咱们庄子岂不是再也不用怕流寇和官军了”

    “是的,以后咱孙刘庄的乡亲们都能够安心种地,那些‘红旗军’人马我是亲眼瞧见了,一个个都是那么精神,好像都能够识文断字,武器和铠甲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区区流寇肯定会绕着咱们这里走。”

    “咱家的地离庄子远,十几天没去照应也不知成啥样了,咱们天一亮就去拾掇,还要下力气挑水保苗,这些天太干了。”

    “放心吧,我有的是力气,咱家才九亩地都浇一遍用不了几天,可惜今年被耽误了,能够收七八石麦



第四百九十七章:云山雾罩
    至今为止,愿意被集中起来赶去天津卫乘船出海的只不过四百余户两千四百多人,其中丁口不足八百。

    一路上能够遇上的流民不止这么多,应该有十倍以上。

    可是原本成群结队的流民远远的听见马蹄声就如同受惊的兔子般到处乱窜,为了不加剧这些可怜百姓的恐惧,“红旗军”根本不予追赶。

    也难怪这些老百姓看到明军如同看到流寇山贼一样仓皇逃跑,因为有些明军其实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们不仅仅抢劫金银财宝、衣服、粮食、强奸妇女,还要刻意屠杀老百姓杀良冒功。

    流寇只要粮食和钱财,基本上不刻意杀死不反抗的流民,而是裹挟他们从贼。

    在官军眼里不仅仅粮食、财帛、女人是收获,还加上了流民的人头,这不是个别现象,不少将领的麾下烂得很,这些兵痞打不过流寇专门挑流民下手。

    所以流民们见到官军、听见马蹄声响就如同惊弓之鸟。

    后来有些腿脚慢或者实在饿得跑不动的流民选择听天由命,不跑了。

    猜想中被明军砍下脑袋的惨事没有发生,那些彪悍的明军骑兵貌似在执行任务,根本没有离开官道追杀任何人。

    老百姓见到了这一支不一样的队伍,能够体会到“红旗军”貌似没有恶意,他们的胆子大了起来再也不四散奔逃,选择离大军不远的地方露营。

    流民也有了流浪的经验,靠近大军的地方流寇基本上不太愿意主动接近,相对安全许多,这其实就是狐假虎威而已。

    晚上宿营之时,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前出营地一里搭建了一个大棚子,熬了香喷喷的粥。

    春天万物复苏充满了希望不假,但是对于最穷苦的老百姓而言及其难捱,青黄不接也是指春天啊!

    粥香随着春风飘荡,饥肠辘辘的流民闻到了一个个更加饥渴难耐。

    终于有一个三十出头叫做罗名士的童生看着怀中五岁的幼女不住吞咽口水,看着一大家子十一口人眼中流露出的期盼决定用一块祖传的玉佩换一顿饱食。

    他不顾自家娘子死死地拉着他的衣衫不肯他冒险去招惹军队,毅然决然向粥香飘来的方向前进。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十几口三尺有余直径的粥锅里白花花的精米在翻滚,几十盏马灯把这里照得亮如白昼。

    马灯乃是去年大规模生产装备部队的新生事物,顾名思义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照明。

    这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以猛火油为燃料的灯具制造不算复杂,下端有全封闭不滴漏的黄铜油皿,上端有分层空隙的两个镀锡铁盖,便于进出气,中间是一块玻璃罩。

    有了这种大杀器照明,以后组织夜行军就会省了不间断换火把的麻烦,还能够解放出举着火把的一只手,因为马灯可以悬挂,黄铜油皿里注满猛火油可以点五个时辰。

    得以有大量黄铜生产马灯、猛火油灯和座钟当然是得益于从倭国进口了大量铜锭,倭国的提炼技术拿大明比相差了一个世纪,铜锭不纯含有大量杂质,甚至于还含有白银和黄金。

    倭国铜锭运达青泥洼的提炼厂再次经过高温提炼后完全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去年春天,从缴获的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这两艘东印度公司战船上找到




1...112113114115116...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