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第四百九十八章:留者自愿,去者自由
    罗名士故意在粥棚五十步外现身,如果发现那些明军来追赶他准备立刻往田野里逃窜。

    可是他没有发现有人追赶,只听见了歌声传来,“红旗军人一定要牢记,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

    难道这就是威名赫赫的“红旗军”

    罗名士乃是读书人,虽然没有功名也算有些见识,朝廷发生的大事还算知道一些。

    前几年邸报上宣传的“永平大捷”、“青城大捷”、“复州大捷”“金州大捷”、“雁北大捷”等等他是知道的,也知道取得连战连捷大功的“红旗军”。

    为了一大家子不至于饿死,罗名士豁出去了,他整了整衣衫径直走向那个最明亮的地方,走向对生存的希望……

    其实他的出现早就被“红旗军”斥候和暗哨发现了。

    但是没有人会惊动他,因为他没有武器又没有异常举动,“红旗军”暗哨选择继续观察。

    走近了,那粥香更浓,罗名士不由得吞咽了一大口口水,他还是昨天早上喝了一碗苦涩的树皮野菜粥,里面基本上瞧不见粮食,此时总会有头晕的感觉。

    终于见到了流民主动靠近,刘在旗长舒一口气。

    他就怕一个也不敢来,只要来了一个,马上会有一家子,接下来就会有一大群。

    刘在旗有经验,在高台堡、山东沿海吸引饥民之时就是用粥香引老百姓出来吃个饱肚子,他会利用和饥民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展开宣传。

    罗名士手里捏着祖传的玉佩来到煮粥的大锅前,刚刚准备开口,就发现一个满脸笑容的将领招呼道:“别急着说什么,先来碗稀粥暖暖胃,这一锅已经不烫了。”

    还有这样的好事罗名士迟疑了,他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瞧着那些衣着光鲜的明军。

    这也难怪罗名士不敢相信,此时一碗粘稠的热粥约等于性命,是有可能引发争夺酿成血案的存在。

    一个宣传队员麻利地装了一碗粥送到罗名士面前,罗名士捧着粥碗却没有喝下去。

    他小心翼翼问到:“大人,学生家里还有十几口人在忍饥挨饿,能不能准许学生把这碗粥带走”

    来人还是个读过书的,刘在旗更加欢喜,道:

    “本官就是奉东平侯之命来营地外给饥民施粥,放心吧!我们是光荣的‘红旗军’,是把鞑子、建奴打得狼奔豕突的好汉。

    ‘红旗军’永远不会杀良冒功,饿死也不会抢掠老百姓,你喝下这碗粥去把家人都带来吧!保证人人有份!”

    原来是东平侯施粥,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一刻这个读书人真的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接下来就简单多了,罗名士带上家人喝上了粥后主动跟弟弟罗名才一起去告诉逃难的同乡遇见了“红旗军”的好消息。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营地外就聚集了几大百嗷嗷待哺的饥民。

    老百姓知道跟着“红旗军”会在每天一大早得到施粥,最后会带着大家渡海去辽西分田亩屯垦。

    可惜大部分人不愿意出海,跟着喝了两碗粥恢复一些体力后选择离开自谋生路去了,走时千恩万谢就怕被刁难。

    刘在旗依旧和颜悦色,还嘱咐大家发现找不到活路再回来,跟着“红旗军”其他不敢说,保证不会饿死一个人还能够做得到。

    “留者自愿,去者自由!”是这一次内地搞人口的基本方针,当然这仅仅局限于良民、流




第四百九十九章:霹雳手段
    新接收的流民要得到“红旗军”给予的五斗杂粮、六钱银子也得尽义务。

    黄汉不会因为当下愿意追随“红旗军”出海去关外屯垦的流民占比不高就惯着他们,哪怕只有一家子也要依法办事。

    况且在河南、山陕宣传一年半载,再有实打实的行为,跟着“红旗军”永远不会饿肚子的神话就会传遍三晋大地、传遍秦、豫、蜀,甚至会影响到湖广、中都凤阳。

    建立了信任度就不愁成千上万被天灾**逼到频临饿死边缘的老百姓哭着喊着追随,在一开始就明确义务,告知所有人得到就必须付出,就是为了便于以后更好的管理。

    管理汉人恩威并施很重要,不仅仅用施粥给饥民活下去的希望,还得展示军威使得老百姓敬畏,抓到抢劫、杀人的匪徒,甚至于混迹在流民队伍里的流氓、青皮都会召集流民观斩。

    在已经秩序混乱的内地该杀之人真的不少,几乎每天中午都会有被判决斩立决者当众枭首。

    流民在大庭广众之下看见一颗颗大好头颅滚落地上,被斩匪徒的躯干还在蹬腿之时,一个个呆若木鸡。

    原本和颜悦色的宣传队员此时一脸严肃,他们警告流民不跟着“红旗军”去关外屯垦也万万不能从贼,否则身首异处就是宿命。

    血淋淋的现场教育使得太多流民记忆深刻,“红旗军”血腥的一面让人不寒而栗,想必离开这里依旧在中原流浪的饥民会把“红旗军”不仅仅扶危济困还杀人不眨眼的形象广为传播。

    “君子可欺以其方”太迂腐太消极,黄汉相信“不以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连在大忙时节屯户找不着帮工之时出动军人帮助屯户劳作都按劳取酬就可见一斑。

    进入内地剿寇,遇见老实本分的良民“红旗军”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胆敢出现泼妇刁民,“红旗军”也不介意打打杀杀。

    明末乱世“君子以厚德载物”很明显行不通,唯有富国强兵、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家思想才能够有作为。

    黄汉不是君子,也不是善男信女,不会做烂好人,鼓励劳动所得,争取给更多汉人创造劳动机会,为此根本不介意大开杀戒。

    少年兵给流民们建立档案登记了户口后,采取一户有二丁抽一、四丁抽二的条例留下随军,他们主要任务就是帮着推独轮车。

    介于大明基层老百姓超过五十岁就衰老得不成样子,“红旗军”体系放宽了丁口年龄,不是按照大明律十六岁到六十岁的标准算丁口,而是按照十五岁到四十五岁进行抽丁。

    如果有超过四十五岁,自认为身体健壮,又有一技之长且主动愿意代替家中少年服劳役的可以破格抽丁,由各地镇抚官灵活掌握。

    比如赶马车技术好就算拥有一技之长,老车把势熟悉马性,挥鞭赶大车也不需要重体力,这样的人主动服役就大受欢迎。

    第一个找上“红旗军”的罗名士也被抽丁了,因为他家有两个青壮年,只不过刘在旗考虑到这是个读书人,又是第一个接受“红旗军”施恩的人,留下他为宣传队服务。

    不仅仅是罗名士一个人留在宣传队,刘在旗一共收了十几位读过书、会写字、开蒙过的青少年,用本地人参与宣传效果会立竿见影。

    获得了体面的工作能够拿到粮饷的罗名士热情高涨,每天都提着石灰桶带着



第五百章:安得广厦千万间
    这也是黄汉刻意放手培养这个心腹少年,给予谷如山带领四百多人驻防一地的锻炼机会,在做得到的情况下,他可以留下一部分壮丁进行训练,要做好在此地扎根一两年的准备。

    缺武器用不着发愁,白蜡杆长枪成本才三钱银子要多少要多少,只不过配发鸟铳就需要慎重,没有完成基础训练,没有通过思想考察,家小没有去辽西的基本上不考虑。

    有了大量河南籍流民送去关外,接近一万人抽调出导致有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秋收的情况不会存在,今年还应该富裕不少劳动力参与修建水利设施和道路。

    毕竟已经错过了春耕,今年增加屯田指望不上了,只能为明年屯垦打好基础。

    这几年比较干旱的山海关、永平府地区今年一反常态,基本上不会下大雨的春天这个季节今年却是大雨磅礴,中心区居然是虎穴城方圆八十里。

    原本历史上记载的崇祯六年“山海关、永平大雨,水坏城郭、田舍,人畜死亡无算。”

    由于黄汉经营此地有了足三年,修建了大量水库和沟渠,给排水系统日趋完善。

    又由于虎穴城的房屋大体都是砖混结构根本不怕瓢泼大雨,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反而导致从来没有蓄满水的几十座大小水库得到了满库的机会。

    古代为何天灾不断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的抗灾能力太薄弱,土胚墙、茅草屋顶一阵大风有可能导致屋顶被刮跑了。

    杜甫家就是因为被大风吹走了屋顶才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其实那一次大风没有造成太多灾害,主要原因是穷困潦倒的杜甫家中茅屋太破才受灾了。

    明朝穷得还不如杜甫的比比皆是,历史上的三天大雨导致山海关、永平府这一带的土胚墙、茅草屋顶结构的房屋经不起泡水倒了成千上万间,导致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

    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不能算作遭灾了,恰恰相反,水库在增加了库容后不仅仅有了应对旱灾的潜力,还使得水力锤、磨面机等等水力机械劲道十足,提高了生产力。

    还有一个巨大好处,土地一次性浇透了会大量淹死蝗虫卵,三年内不可能遭遇蝗灾。

    历史上的流寇两三年内没有打到博野县,现在有了黄汉率领“红旗军”这一路杀来,更加不可能有大股流寇进犯布置在孙刘庄的补给地。

    如果来两三千流寇,孙刘庄依靠自己的武装力量都能够守住。

    给谷如山的任务不是每天等在孙刘庄空耗光阴,而是立足此地平定方圆五十里内的盗匪山贼,扩大“红旗军”的影响力。

    吸引更多附近老百姓携家带口出海去关外屯垦、做工,也要让附近的农民得到相对安全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放心耕种。

    届时要指导农民在被毁了麦苗的田亩中补种马铃薯和甘薯,争取秋后能够多收获一些赖以生存的口粮。

    其实之所以把高迎祥、李自成、王自用、张献忠之流唤作流寇,就是因为他们到处流窜作案,几天前一股在山西烧杀抢掠的贼兵冲出太行山脉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

    北直隶按察使卢象升惊出一身冷汗,立刻率领能够组织的人马截杀那一路胆大妄为的流贼,现在估摸着已经离京城不远。

    皇帝得到流寇进犯西山的消息后倒是不太紧张



第五百零一章:出工不出力
    而邓玘的川军人马这今年一直在远离家乡的大明北方打仗真的师老兵疲,根本没有了一丝战斗热情,军纪开始败坏打家劫舍之事屡有发生。

    兵丁们变得暴戾,邓玘也不想、不愿过于威逼,干脆睁一眼闭一眼,为此他不断被河南道的御史、给事中弹劾,更加心烦意乱。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命,邓玘行伍出身大小数百战得以坐上了总兵官高位,可是他久戍觖望,放任麾下淫掠。

    又因为朝中有阁老之一的同乡人王应熊做后台,邓玘无所忌惮,可是他带出的这支目无军纪的烂兵在崇祯八年终于发动兵变让他自吞苦果,白白丢了性命。

    三路剿寇人马唯有公忠体国的张凤仪率领能战不怕苦的白杆兵主动追杀流寇。

    理论上是三路人马一直在追杀王嘉允、紫金梁王自用、邢红娘,扫地王曹威、白马邓天王、罗汝才等等贼骨头,然而流寇不好打,不是他们战斗力强大,而是他们会跑。

    但是这些贼骨头在逃跑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反击,张凤仪就是吃了这样的亏。

    由于她这支人马渐渐地和邓玘、左良玉的这两支出工不出力的队伍拉开了距离,被王自用发现战机集结了超过三万人全力攻打张凤仪的两千白杆兵。

    张凤仪对朝廷忠心耿耿,不仅仅是她夫家一个个都是铮铮铁骨的将领、忠臣,她娘家也是满门忠烈,她哪里想到左良玉和邓玘玩阴的,故意让白杆兵前出跟流寇死扛。

    刚刚遭遇流寇攻击之时,张凤仪还认为另外两路人马应该在一天内就能够赶到战场,两千余白杆兵结阵轮番冲杀打得王自用和王嘉允两个本家兄弟损失惨重。

    俩贼发现啃了硬骨头欲哭无泪,他们实在没想到才两千余人的白杆兵结阵厮杀面对群殴之时依旧能够不断攻击前进,二贼被打痛了发了狠,利用十几倍人数的优势跟这支白杆兵死磕。

    为什么不说流寇拥有十几倍兵力的优势,那是因为三四万之多的流寇听上去不少,青壮年不会超过一万五千,真的拥有武器具备一定战斗力的不会超过八千。

    出工不出力的何止是左良玉和邓玘的人马,内地州府的驻守参将、守备大多数也是如此,一个个龟缩在城池任由漫山遍野的流寇肆意破坏。

    即便王嘉允和王自用等等贼头的人马战斗力远远比不上白杆兵,但是他们人多势众,三四万人压上来也够只有两千白杆兵的张凤仪喝一壶的。

    因为贼兵太坏了,他们逼着炮灰们拿着棍棒、锄头、钉耙往白杆兵步兵方阵冲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后才是拥有刀枪,一部分甚至于拥有盔甲的老营贼兵扑上。

    白杆兵毕竟是人,使用的都是冷兵器,完全靠体力、阵型在战斗,仗打了一天一夜都没见着来合围贼兵的邓玘和左良玉的人马。

    他们被炮灰消耗了几个时辰体力,再被贼兵生力军全面压上破了阵伤亡惨重。

    眼看着贼兵越来越多,而麾下不断倒下,张凤仪知道再也无力攻击前进,只能选择且战且退,最后不得已率领剩下的一千人进入一个叫做侯家庄的寨子固守待援。

    王自用和王嘉允发了狠,他们都有智力值,知道一定要趁着这一支白杆兵孤立无援之时围而歼之。

    如果打败曾经在浑河血战建奴博得赫赫名声的白杆兵,会使得造反的人马得到鼓舞,使得明军士气一落千丈。

    黄汉选择的时间节点



第五百零二章:危如累卵
    族长知道侯家庄危如累卵,他豁出去了。

    与其庄子被攻破导致粮食和鸡鸭、猪羊喂了畜生,还不如给白杆兵和乡亲们吃到肚子里即便战死也能做个饱死鬼。

    打了三天三夜,守城的军民们很累,但是没有人饿肚子,青壮们还都吃上了几口肉。

    但是城外的流寇就截然不同,太多人一天连两碗稀粥都喝不上,唯有扛着简易云梯往城墙冲锋的人才能够吃一顿干的。

    贼兵中的老匪也习惯了蛊惑,他们大声嚷嚷闻到了肉香,很明显前面的庄子里有粮食还有猪羊,打进去不仅仅能够吃得肚儿圆,还能够抓到女人好好发泄。

    许多被裹挟不久的老百姓露出憎恨之色,因为他们不久前就是被这群天杀的破了家抢光了粮食、凌辱了妻女。

    不少已经参与过烧杀抢掠,尝过大家闺秀水灵劲儿的贼骨头挥着刀子叫嚣道:

    “先登的好汉可以先挑漂亮的花姑娘,先吃肉、先拿金银财宝,兄弟们上啊!”
1...113114115116117...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