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西游之妖行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含光大圣

    太攀这突如其来的横插一脚,不知道打乱了多少人的谋算。




第四十六章 大朝会(一)
    一晃,又是三万载过去,三万年来,天庭大军驾驭战舰巡游天地,给那无数宗派带来莫大压力暂且不提。

    也幸得有天庭大军来回不绝,这一片天地当中,总没有太乙道君们管事,但也还算是安安稳稳,平平静静。

    三万年来,发生在这天地之间的唯一的一桩称得上轰动的大事,就是三清之首太清道人于一万五千年前,在首阳山中,带回了一个幼童,赐名为玄都。

    而那昆仑山中,因为多了这一个幼童之故,也是从此热闹了不少。

    当然,这位玄都道人,无论是心性,天资,也却是配得上他太清弟子的身份。

    入门万年,太清道人丝毫不曾传下一丝半缕的玄法秘术,更不要提什么神通道法,整整一万年的时间,这位玄都道人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吞吐元气。

    用最笨拙,最基本的方式,吞吐天地,以此增益自身体内,最为核心的那一缕本源之气的同时,也借此来磨灭其血脉当中那无数的属于妖族血脉的传承。

    这个过程,用了一万年!

    一万年的时间,天地之间的修行者,都经历了几次轮换,那些凡俗的人族部落,更是不知道传承了多少个轮回,但玄都道人,依旧不曾成就长生。

    若非是太清道人精于丹法,其炼丹之际,丹炉当中有无穷生机散发出来,在昆仑山中萦绕的话,作为寻常的人族,玄都道人,早就寿尽而死了。

    天地之间,无数的修行者,甚至是有人开出了盘口,赌一赌这位玄都道人,太清弟子,什么时候才能推开天门,成就长生。

    但纵然如此,这位玄都道人,依旧是不紧不慢的,持续着自己的吞吐,不骄不躁。

    而在万年之后,当玄都道人血脉当中源自于妖灵的传承,被其彻底磨灭干净的时候,玄都道人这日日夜夜的吞吐,也终于是到了尽头。

    一朝而破天门,成就长生,在化尽肉身,直入逍遥,最后,浩浩荡荡,一气而至不朽,那古拙而又轻灵的天门的气机,覆压三十万里。

    万年吞吐不成长生,但一夕功成,便是于三日内,一口气推开天门,成就不朽。

    其成就不朽之际,整个天地,都是寂然无声。

    而到了那个时候,这天地之间的无数修行者,才是明白,为什么太清道人,会选择这样一个弟子。

    距今,这位玄都道人成就不朽已经五千年,但这五千年来,三清道人当中,上清门下的多宝,乌当以及金灵等人,都在这天地当中,闯下了偌大的声名,独独这位玄都道人,依旧是静坐于昆仑山中,从来不曾踏出昆仑山半步,偶有修行者于昆仑山祈求玄都出手,以莫大之法力呼风唤雨亦或是泄洪赶云等等,玄都道人,皆是一概不理。

    “金灵师姐,你说,玄都师兄苦苦修行,既不爱说话,也不爱出门,就跟个石头一般,他图个什么”昆仑山下,一行五个道人,正沿着山麓,笔直的往昆仑山深处而去。

    五个道人,一男五女,这其中,以一位金色道衣的女子为首。

    而这女子的背后,四个道人却似兄妹一般,而此时出声的,就是在四人当中,那穿一身一绿衣,活泼无比的少女。

    “琼霄。”听着这绿衣少女的编排,不等金灵有所回应,这四人当中,那位身穿白衣的女子,就已经是一脸无奈的出声。

    “原来我在琼霄师妹眼中,就是这般模样。”那白衣女子的话语尚未落下,一个低沉古拙的声音,就已经在这山麓之间响起,一个桌了一身水火两仪道衣的道人,踩着两只简单的麻鞋,缓缓而来。

    “见过玄都师兄!”见着道人的模样,金灵等五人,都是急忙对这道人一礼。

    “金灵师妹,公明师弟,还有云霄师妹,琼霄师妹,碧霄师妹。”玄都道人也是抬手做了一个揖。

    三清道人当中,玉清道人此时依旧不曾收徒,而太清道人门下的玄都道人,则是不出昆仑山,是以,唯有上清门下会在这洪荒天地之间行走,以传开三清道人的威名。

    而上清道人门下七个弟子,多宝道人早早的成就了太乙道君,但在三万三千年前的一战,多宝道人被卷了进去,身受重伤,到现在,都还在闭关养伤。

    除开多宝之外,无当常伴于上清道人身侧侍奉,行走于天地之间的,也就金灵以及赵公明四兄妹。

    “师兄怎么舍得出来走动了”礼毕之后,琼霄也是吐了吐舌头,对着玄都道人笑道。

    “自然是有要紧事要告诉你们。”玄都道人同样是笑着应道。

    “看来不用我再多言了!”正当玄都道人想要继续说是什么要紧事的时候,他突然之间,就是抬起头来,遥遥的望着穹天之上。

    那无边无际的云海,被莫大的伟力推着,往四面八方散开,碧蓝的穹天上,那浩渺天宫的轮廓,若隐若现。

    神圣,威严,而又壮美。

    很快,那只有轮廓的天宫,就飞快的变得明显。

    在那天宫彻底显现出来的刹那,一声浩荡无比的钟鸣,在这天地之间陡然响起。

    钟鸣当中,这天地之间,所有的修行者,都是陷入到了一种神而明之的状态当中,这天地之间,所有的大道,法则,在这些修行者的眼中,都清晰可闻。

    同时,那无穷无尽的星辰,也是都显现出来,绵绵不绝,几乎是凝结成了实质的星辰之力,如同是瀑布一般清晰而下,将这天地之间,所有的生灵,都笼罩在那绵绵无尽,浩浩荡荡的星辰之力当中。

    内有大道显于眼前的神而明之,外有浩荡星辰之力弥漫天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无数的修行者而言,只是一个寻常的吞吐,就足以比得上寻常的数月之功。

    在这前所未有的机缘之下,几乎是每一个刹那,这天地之间,都有修行者,或是推开天门,或是成就逍遥,便是那些不朽之辈,在那不朽之路上,也都是走过了长长的一端。

    钟响九声之后,那浩浩荡荡的星辰之力,才是缓缓的散去,而那无数的修行者们,亦是带着万般的眷念不舍,从先前那神而明之的状态当中,清醒了过来。

    云端上,那雄伟而又壮丽的天宫,已经是彻底的显现了出来,天宫当中,大大小小的神祇们高坐,数不清的金童玉女,捧着无数的琼浆玉露,穿梭往来。

    “师兄,那是”良久之后,回过神来的琼霄,才是带着震撼无比的神色,看着穹天上那一座恢弘而又浩瀚的天宫。

    “天庭大朝会!”玄都道人亦是长出了一口气。

    “前不久,有天庭使者送来请柬,邀请老师参加这天庭大朝会。”

    “自那一场寂灭之战,天帝继位到现在,这还是天庭第一次举行大朝会。”

    “按照老师的猜测,这一次的大朝会,非比寻常,或许这沉寂了三万年的天庭,会有什么大动静。”

    “沉寂”听着玄都道人的话,琼霄也是瞪大了眼睛。

    “这三万年来,天庭大军日夜巡游天地。”

    “师兄你管这叫沉寂”

    “当然是沉寂!”玄都沉声道,虽然不曾经历过寂灭之战以前的岁月,但昆仑山中对那一段历史的记载,却不在少数,玄都自然也都是将其通读了一遍。

    当然,这些历史,琼霄也同样是读过的,只是琼霄性子跳脱,对这些历史,自然也是不太在意。

    “就如同你们时常去探索的那些太乙道君陨落后形成的秘境。”

    “要知道,这些太乙道君,可都是因为谋算天庭而陨落。”玄都道人慨叹了一句。

    “太乙啊!”

    这个时候,琼霄的脸上,也是露出了慎重的神色来。

    “那这一次的大朝会,莫非就是这位新天帝想要借此立威”赵公明皱着眉头。

    “琼霄和碧霄师妹性情跳脱,向来不喜天规的约束。”

    “在这大地上远离天庭还好,但若是到了天宫之内,只怕是冲撞天帝,不好收场。”

    赵公明沉声道,对于接下来的天宫一行,却是有了几分忧虑。

    若当真是这位新天帝想要立威的话,那这天地之间,除开作为三清弟子的他们,还有谁更适合作为立威的对象

    “你却是想多了。”

    “天帝毕竟是太乙道君,胸怀宽广,又岂会刻意针对你我这般的后辈”玄都道人抬起头,在他的面前,已经是有一道云梯,从天庭上蔓延下来,云梯上,有侍者驾驭着铜制傀儡拉的云车,缓缓而来。

    “对了,上清师叔也有交代,言及五位师弟与我一同起行,就不必再回昆仑山向师叔请安了。”

    “金灵师妹!”云车已致,但金灵,却依旧是处于倥偬恍惚的状态,见此,玄都道人也是以目示意,令云霄稍微的推了金灵一下,叫其清醒过来。

    “几位仙家请上云车。”云车停下,云车上的侍者停下傀儡,对着几人道。

    “此去天庭路途遥远,非这云车不足以横跨穹天,飞渡天河。”



第一百四十八章 削藩策
    跟着晁错一路往前,太攀可以清清楚楚的感觉到,四面字,都会有一些错漏,最初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因为自己晚上精神不佳的缘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然也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而这个时候,那些弄坏他竹简的人,行事也是越来越明目张胆,都是直接将他的竹简给盗走,换成空白的代替,就算他偶尔能够将这竹简刻完,但当他怀揣着这竹简走进宫门的时候,这竹简,也依旧是会被神不知鬼不觉的掉包。

    再后来,那些人,却是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都是如同现在在这般,将他的竹简刻刀,都一起拿走。

    说来惭愧,这位二千石且有孑然一身,清苦无比的大员,到现在,都不曾攒下什么家当的原因,正是因为他的俸禄,都被用来买这刻刀竹简了。

    “这书房当中的经卷,你可以随意翻看。”晁错对着太攀道,“不过我如今的状况你也知晓,想要依靠我踏上仕途,怕是不可能了。”

    “区区仕途而已。”

    “我之来意,先生应该知晓才是。”

    看着晁错熟练无比的从怀中拿出新的刻刀和竹简,然后一边和太攀交流沟通,一边在那竹简上刻字,太攀也是一阵默然。

    在竹简上刻字,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疏忽,这竹简就会被划破,但如今,这位御史大夫晁错,却是能够分心两用,一边和太攀交流沟通,一边刻着那竹简,且没有丝毫的错漏。

    晁错对这要刻在竹简上的内容的熟悉,可想而知。

    看着这位老者努力的将脊背挺直,太攀的心头,也忍不住的涌出一阵感慨敬意来。

    无关乎身份,也无关乎立场,仅仅是因为这位御史大夫晁错正在做的事。

    整整三十多年的时间,这位御史大夫晁错,竭尽全力的,只为了上那一道削藩策。

    三十年来,纵然是看不到有丝毫半点的希望,但这位晁错大夫,却一直在坚持着。

    从盛年,坚持到暮年。

    太攀实在是难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力量,令这位已经濒临死亡的老者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这一件事。

    “算了,我也懒得去追究你的来历了。”晁错说着,“陛下的人也好,还是武安侯府的人也好,都无所谓。”

    “我只问你一句,你能不能守得住我这一道削藩策。”随着晁错手中刻刀的滑动,竹简上,零零星星的粉末碎屑洒落下来,在那光秃秃的安卓上,兀自多出几点凄凉。

    “也不用你守太久!”

    “只需要从这宅邸当中进了宫门便是。”

    “不过一刻钟的路程。”晁错并不抬头。

    “先生信我”太攀的眉头一挑,苍白的脸色上,平添了三分妖冶。

    “都到这个时候了,也无所谓信和不信了。”

    “这一道疏没了,再刻一道也就是了。”

    “被你带走,和被其他人盗走,都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本官又何妨赌上这一把”晁错将手中的刻刀放下,抬起头来看着太攀,目光幽幽,瞳孔当中,似乎是有火光燃起。

    “至少,比起其他人,你总归是要可信三分。”

    “只得三分而已么!”太攀苦笑了一句。

    “三分难道还不够”晁错反问道。

    “受宠若惊!”太攀后退两步,朝着面前的老者一礼。

    “好了!”一个多时辰以后,晁错才是面带三分疲倦之色的起身,然后将那竹简递给太攀,随后从桌案上拿起自己的笏板,出了书房往卧房而去——太攀这才发现,这位御史大夫在刻那竹简之际,竟是将自己的笏板给压在了竹简的下面。

    “这宅邸当中,任意一个屋子随你选。”

    “虽然脏乱了些,但养足精神,却是足够了。”

    “明天上朝路上,就全依仗你了!”

    “先生放心。”太攀拱手道,那一卷竹简,在太攀的手中,仿佛是重若千钧。

    书房当中,太攀将竹简缓缓摊开,竹简上,还泛着一些竹石所特有的清香。

    将竹简摊开,太攀细细的看着竹简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短短的百余字,每一个字体,每一笔每一划的轻重,以及转折的弧度,都是一般无二。

    只是看着转折深浅,就足以发现,晁错在刻这一道削藩策之际,有多么的用心。

    摊开的竹简上,灯火透过竹条和竹条间的缝隙,洒落在地上,跳跃出一行一行的光芒来。

    将手中的削藩策卷起,揣到怀中,太攀也是踏出书房,然后端坐于破败的庭院当中。
1...4647484950...2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