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渤海郡公
愤怒的崇祯咆哮起来。
吴孟明低着头,不敢说一句话,他非常理解崇祯此时的心情。
“孟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崇祯终于冷静下来,双目逼人的看着吴孟明。
吴孟明后背一凉,双腿打颤,他知道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
他再次将头压低,“臣没有看法,臣只是奉命调查此事,一切任凭陛下圣裁。”
“圣裁又是一个聪明人啊!朕真的不喜欢你们这群聪明人!”崇祯再次大笑起来,脸色有些诡异的潮红。
“陛下息怒。”吴孟明叩头说道。
“噗!”一口鲜血,从崇祯的嘴里喷了出来。
吴孟明赶忙上前去帮崇祯擦拭嘴角的鲜血。
陛下这是真的气坏了。吴孟明心里有些伤感。陛下啊,您难道就不明白吗很多时候,这国家的内乱不是别人挑起来的,是您自己挑起来的。
如果这国家灭亡了,跟别人没有多大的关系。您自己才是第一罪人啊。
第二百三十三章 唐王
第二百三十三章唐王
心中不管如何五味杂陈,吴孟明都不会当场道破。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内心的玲珑剔透,可不是一般人比拟的,纵然是心中翻江倒海,他也不会多说一句废话。
额头的冷汗顺着脸颊落在地上,吴孟明一动不动,等待着崇祯的命令。
他心里很清楚,当崇祯再一次开口的时候,便是这天地变化颜色的时候。
崇祯若是生在百年前,那定然是中兴帝国的贤君。可是他偏偏生在大明王朝寿命的最末尾的时候,纵然是他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看着大明帝国一步步走向灭亡。
就像是一个重兵的病人,若是不去管他,兴许还能苟延残喘几日。
几剂猛药下去,这大明想不灭亡,都难了。
这一点,怕是崇祯自己身在局中,而不知道罢了。
崇祯虽然外表格外的平静,当时心中的纠结,却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在他心中,李邦华是少有的忠贞之臣。
从自己登基以来,自己重用的能臣不少。
周延儒算是一个,陈演算是一个,杨嗣昌也算是一个,他们都曾经大权在握,都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要辅佐自己,开创中兴盛世。
但是他们都是骗子,都是活生生的骗子。
唯独这左都御史李邦华是一个真心辅佐自己的臣子,如今自己却即将要了他的性命。
人心都是肉长的,崇祯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
但是当他想到大明三百年的江山的时候,犹豫的心终于硬了下来。
“吴孟明。”崇祯尽量让自己的情绪稳定。
“臣在。”吴孟明低着头,屏住了呼吸。
“事已至此,朕想你也早就想通了,拿着朕的手谕,去封了左都御史府吧。对外就说,左都御史偶感鼠疫,怕传染到外面来,不许任何消息传出来,也不许任何消息传进去。”
吴孟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件事情终于算是结束了。
“记住,李先生对国有功,请不要让他的尊严受到任何的损伤。”
“臣明白,这是这读书人想来倔强,臣怕他自杀。”
“他若是想死,就让他去吧。活着,未必有死了痛快。”
“是。”
吴孟明叩了头,算是领了崇祯的圣旨。
在这一次惊险的政治斗争中,那一只自以为别人看不见的手,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大明,怕是要有新的变化了。
站起身来,转身向外走去,吴祥站在门边,两手捧着皇帝的手书,递给吴孟明。
看了崇祯一眼,吴孟明有些疑惑,从崇祯的眼神中,他分明可以看出,崇祯对于幕后之人非常了解,但是自己事先为何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这京师之中,能够操纵此局的人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但是在他看来,做成这么大的事情,非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不可。
不过倒不是吴孟明看不起他们,在他看来,这些皇亲国戚一个个骨头软的跟棉花一样,还真挑不出能做出这种事情的能人来。
莫非是他
可是陛下也不会糊涂到这一步吧
吴孟明心里疑惑,但是崇祯不说,他也不敢问。
紧紧的握着手里的手谕,吴孟明感觉自己像是握着一块正在燃烧的煤炭。
以前自己也经常是拿着手谕去发财,自己每一次都挺开心的,但是这一次,却完全不可同。
以前抓的人,该抓,甚至死不足惜。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啊,自己抓的是在京师鼎鼎有名的大文臣李邦华,自己心里都有愧疚。
李邦华何等人也
满朝堂都不敢说自己一句坏话的时候,老爷子就敢站在皇宫大门口,指着自己的鼻子骂贪官污吏。
自己虽然心里恨这种人,但是吴孟明却知道,大明朝就指着这种敢说这话的人活着。
那些每天给自己送银子的人,自己虽然喜欢,但是那种人都是国家的蛀虫。
自己在心里都是把他们当猪养着的,等到肥的不行了 就杀了吃肉。
倒是李邦华这样的能臣,自己虽然不喜欢,却是一直要保护的。
刚刚走出宫门,迎面走来一个满头白发,衣衫破旧的老人。
如果在大街上,多半会被误会为老乞丐,但是在紫禁城,他老人家这一副打扮,谁都知道他是大明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相曹化淳。
两人隔着有三米多远,默默的对视着。
过了许久,终于传来了不甘的声音。
“哪天你为什么不进来,我为你准备了一桌好酒好菜,听说你爱财,我还给你准备了五十两银子。”
曹化淳轻声说道。
“我是爱财,但是不敢收您老人家的钱啊。不瞒您说,这一次我是怕了,光鸦片抽了就得几十两银子的。
我这越抽心里越是明白,我进去跟你吃一顿,聊上一天,也没有什么用处。
何必白费力气呢”
“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你是锦衣卫指挥使。我是东厂的厂公。大明的内相。只要我们同时建议陛下,陛下未必不听的。”
“曹公公,您知道您为什么大权旁落吗”吴孟明忽然问道。
“当然是我年纪大了。”曹化淳毫不犹豫的说道。
“你错了。您和我都是陛下的奴才。哪里有奴才给主子拿主意的您的心思太多了,就跟那京师的大人们一样烦人,陛下知道您是对的,也不愿意将您留在身边。”
“这便是你不敢说一句公道话的原因锦衣卫怎么就出了你这么个懦夫!”曹化淳鄙视的说道。
“锦衣卫如果不是懦夫,能让东厂骑在头上拉屎么我是懦夫又怎么了懦夫就丢人么”
吴孟明说着说着就笑了,晃动着手里的手谕,忽然自嘲的笑道:“是啊,懦夫真的丢人啊。来,曹公公,这里有绣春刀,您给我一刀,我是懦夫,不敢自杀。您杀了我,也算是为国除害了。”
曹化淳看着他手里的手谕,脸色蓦然变得格外的苍白,但是瞬间又恢复了常色。
“吴指挥使,你也是大明的子民啊。李御史的为人,您再清楚不过了。作为大明的子民,您愿意看着这种贤臣被冤屈吗”
吴孟明心里涌起一股惭愧,但是却依然硬着心肠说道:“曹公公,我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是陛下的奴才。奴才不会去干涉主子的意思。”
“那怕事主子被气糊涂了”
“这一次,我不认为是主子错了。或者,另有一番结局也说不定。”曹公公,你是内臣之首,当朝内相,看问题,想事情,想来比我这个武夫会更长远一些,为什么这一次,你却想不开呢”
“我虽然读书少,但是我也知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曹化淳沉默了半响,“曹某虽然只是一介老奴,但是曹某也知道,身为男人,不敢说事实光明磊落,但是却也有不会去触碰的底线。”
“您说这些道理又有什么用处呢您知道的,我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看着眼前的曹化淳,吴孟明心里涌起了一股敬佩之意。
他是人人喊打的太监,阉人。
但是这一刻,他却勇敢的站出来,给一个读书人说话。
这种心胸,这种气节,自己一辈子都学不会。
“您真的准备去左都御史府拿人了”曹化淳不甘的问道。
“是。皇命不可违。”
“能否给我个面子。”
“您能否给我个面子,别为难我。我也有老,也有家人,我不想满门抄斩。”
“我不会让你为难,我只是想,你调集人手也需要时间,你能不能在皇宫等我一会儿”
吴孟明知道曹化淳心里打的什么算盘,他的心里也有些犹豫。
曹化淳是陛下多少年的同伴,十几年来,他辅佐皇帝治理大明朝,德高望重,内外庭都敬重他三分。
或许他真的能够改变结局。
“你说一个大男人,怎么前怕狼,后怕虎。你等我一会儿又能如何难道这点事情,李邦华还能跑了不成”
吴孟明自信的笑了笑说道:“这些书生,就算是知道刀子会落在脖子上,也不会躲一下。我这边抓了不少东林党了,虽然嘴巴臭,但是真正怕死的却没有几个。倒是自己上吊的不少,我虽然看不起他们,但是我敬佩他们啊。别看现在暗里出手的人,看起来很高明,很拥护陛下,但是我敢保证,一旦时局有变,他们便是带队开城门的叛徒。您想去就去吧,卑职就在这里等着曹公公。”
“多谢。”
曹化淳一躬到地,转身朝着宫内走去。
一只脚踏进大殿,曹化淳一句话都没有多说,而是直接摘掉了发冠,一头磕在地上。
崇祯倚在龙椅之上,早就知道他要来一般,脸上带着些许笑意的看着曹化淳。
主仆二人,相视了许久,谁都没有说话。
“曹大伴。”
“老奴在。”
“还记得当年朕怎么对付魏忠贤的吗”
“老奴记得。”
“朕是胜了,还是负了。”
“陛下自然是胜了。”
“那曹大伴为何还质疑朕的旨意”
“陛下,您当年杀魏忠贤,那是为天下百姓出一口气,可是这一次呢陛下是为谁出气为了豹韬军的英灵吗为了真定府战死的百姓吗”
曹化淳跟着脖子,倔强的看着崇祯。
他知道,吴孟明说的没错,没有主子喜欢自己这样的奴才,但是没有办法,自己忠心主子,这些话就算是死,也必须说。
“朕哪里有你说的那么高尚!朕杀魏忠贤就是为了自己的皇位。百姓,哎,百姓朕也不能说不在乎他们。可是死一个李邦华,又有多少百姓去关心只要朕赢了,天下太平了,百姓照样过好日子。”崇祯嘿嘿的冷笑,“曹大伴,你还执着什么呢”
“臣执着于陛下不顾祖宗之法,纵容藩王行不轨之事!”曹化淳一语道破。
崇祯脸色一变,许久之后说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崇祯九年,清朝王爷阿济格率兵攻打北直隶等地,清兵入塞连克宝坻,直逼京师,京师戒严。
唐王朱聿键心切,上疏请勤王,陛下不许,唐王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
行至裕州,巡抚杨绳武上奏,陛下勒令其返回,后朱聿键没有遇到清军,却中途和农民军交手,乱打几阵,互有胜负,乃班师回南阳。
国朝对藩王防备极严。依照明朝规制,藩王尽可在王府内享乐,惟独不能兴兵拥将离开藩属。
即使朱聿键动机纯粹,那也是犯了国法。
冬十一月下部议,废为庶人,
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凤阳皇室监狱。但是老奴知道,陛下听说唐王在凤阳受苦之后,悄悄的将他接到了京师,怕是已经有好几年了吧。
这一次,老奴思虑再三,皇室之中,有这份气魄,有这份本事的,也只有唐王殿下了。”
“你说的没错,唐王是真钦定的辅佐太子的最佳人选。”
“陛下不怕他篡位吗”
“篡位又何如太子年幼,如何掌控天下。将来就算是唐王篡位了,这天下也是姓朱!”
曹化淳知道与崇祯在此时上争执,没有意义。
便问道:“陛下,君主者,正义也,大势也,若是以阴谋得利,与诡异谋身,这样的国家与隋二世有什么区别隋明帝尚不能使国祚长久,这唐王便可以了吗”曹化淳的声音振聋发聩,在宫殿内不停的回荡:“陛下,左都御史李邦华为人正直,宽宥爱民,若是由他辅佐太子殿下,纵使不能使大明中兴,但是守国足矣。
唐王虽然英明,但是终究是藩王。如今的鞑子,不就是这般的境地吗奴才听闻,那多尔衮连他的嫂子都不肯放过,陛下就不怕皇室也落个蛮夷一般的下场吗陛下。”
猜你喜欢